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帮助学生走进课堂,与老师、同学交流沟通;能帮助学生开动脑筋,培养学生多问、敢问的求学精神,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师生进行互动的重要形式。本文在结合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小学科学课堂提问的四大功能,并对四大功能在课堂教学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提问;功能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是最好的教育。”由此看来,教育总是和问题交织在一起,相伴而行。教师的“引导”,很大程度上是靠设疑提问来实现的。课堂提问是教学中最常规的手段,但有目的的、精心设计的提问往往能够在教学中实现更多的功能。课堂提问可以包含以下四个功能。
一、教学中的反馈功能
师生互动的方式,检测学生状态和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反馈机制,这是课堂提问在教学中运用最多的功能。在课堂之初,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状态。从回答问题的情况去评估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出相应的教学布控。例如学习种子发芽的实验前,笔者会问学生:“你們有谁种过绿豆?有没有观察过绿豆种子是怎样发芽的?”接着请同学谈谈。因为是五年级的学生,很多都在四年级的时候已经观察过,所以表现得比较熟悉。然后笔者再问:“在观察中,你有没有注意到绿豆种子的发芽需要什么条件?”在课堂小结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或者有什么收获”之类的。
新课标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提问的反馈功能,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提高小学科学语言的准确性,培养学生从容自信的品质。课堂中利用好提问手段,尽量多给学生提供开口的机会,通过教师面对面的纠正,在课堂教学中规范科学语言,不断提高科学语言的表达水平。
使用提问反馈功能的需要注意以下的几点:
1. 提出的问题有目的性,使反馈的信息能够体现出教学目的。
2. 对提出问题的深度有所掌控。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根据学生的能力层次不同,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例如根据课标要求可以把问题分为:知识水平提问、理解水平提问、应用水平提问、分析水平提问、综合水平提问以及评价水平提问等。
3. 应该考虑提问的形式。根据反馈信息内容的需要,根据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设计不同形式的提问,例如以“开放式的问题”或“封闭式的问题”的形式提问。
4. 提问应该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教师留给学生组织答案的时间太少,学生失去了使他们的思维趋于完善的机会。如果提问的速度太快,学生就没有时间展开思考,得出的是无思维、无创造性的答案。
二、教学进程的导向功能
利用问题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联合起来,使一节课过渡自然,更具整体性、逻辑性。提问可以使一堂课的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之间过渡自然,环环相扣,形成一个完整、流畅、系统的教学过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深入探讨的问题,便能够导出新的教学内容。例如“当光照亮周围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它从哪里来,又是怎样照到周围的物体上的?”这个问题可以把“光是直线传播”这个教学内容引出。学生做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后,笔者又提出“光除了沿直线传播外,还有什么特性呢?”这个问题。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学生猜想回答,把教学过程中“光是怎样传播”过渡到“光的反射”,以及后面的教学环节上。
使用教学进程的导向功能时需要注意以下的两点:
1. 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提问只是把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有机地串联起来。因此应该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的框架,并以问题作引子,这样的设计就能够使问题更有针对性和导向性。
2. 坚持主体性原则。课堂导向性提问不应是随意的,教师在授课前要在吃透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与形式,要抓住所学关键内容,把握整节课的主线,以点带面,体现精、深、细、活的特点,否则就会偏离课堂教学中心,使学生思维过于发散,达不到提问导向教学进程的效果。
三、学生思维的导向功能
“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思源于疑,没有问题就无以思维。思维总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质疑性问题,创设新异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教《溶解》章节的水能溶解某些物质的实验时,笔者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怎样表达食盐在水中的状态呢?怎样表达沙在水中的状态呢?看看食盐与沙在水中有什么不同的现象?还有面粉呢,把面粉放入水中又会如何?它们在水中的状态都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在新课讲授时,通过以上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对比得出什么溶解,知道不是所有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的,有些能完全溶解在水中,有些则不能,有些是只能溶解一部分。
使用提问的导向学生思维功能时需要注意:
1. 通过课堂提问,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在学生看似没有问题时,教师要采用揭疑式提问,促进学生思考。
2. 设计发散式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注意培养学生条理、严谨的科学思维方式同时,不要忽略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根据同一问题设计发散式的问题,例如在一题多解和多变的实验讨论中,增强思维发散与知识交叉,增加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深刻性。
四、学生情感的导向功能
利用提问功能实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的情感与态度目标,并且利用提问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一个问题能够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一个问题让学生得到肯定,受到鼓舞,树立信心。这样的问题就不单能够引导课堂,还可以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与态度,鼓励学生,加深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师生的感情。
提问对学生情感的导向功能包括两方面含义:
1. 学生兴趣的导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对大自然现象探索与求解都能够体现学生的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勇于探索自然都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努力方向。课堂教学可以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价值观的导向。学生的情感因素还包含师生的情感、学生的价值观。能够让学生认同自己,树立自信心,增进师生的感情也是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方向。
根据学校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会以课堂提问来评估老师对他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发现从来都不被提问的学生,对该科的学习的兴趣不高,师生感情也不深。另外,学生也会从能否回答问题来评估自己该学科的学习能力。如果学生不能够在课堂上得到肯定,那么长期下去他也会失去对该科学习的兴趣。
使用提问的导向学生情感功能时需要注意:
1. 设计情境式问题,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师的提问要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产生疑虑之情、困惑之感,从而激起感情上的波澜,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正如笔者上述的例子一样,教师可围绕教学的内容,巧妙地构思趣味性提问,可使学生在整堂课中保持集中的注意力,积极地去思考问题。
2. 正确评价,坚持鼓励探索的原则。教师在课堂上要审时度势,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要指出不足,提出期望,让学生树立信心。切不可求全责备,不要把评价变成教师的专利,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正确引导,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活动,给每个学生以成功的体验。
总之,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能够正确使用提问的四大功能,把课堂提问运用适当,定必能让学生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尤其现在“研学后教”的春风正吹向我们,在广大教师精心设计研学案时,课堂提问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要最大限度地使用提问的教学功能,使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更高效。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提问;功能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是最好的教育。”由此看来,教育总是和问题交织在一起,相伴而行。教师的“引导”,很大程度上是靠设疑提问来实现的。课堂提问是教学中最常规的手段,但有目的的、精心设计的提问往往能够在教学中实现更多的功能。课堂提问可以包含以下四个功能。
一、教学中的反馈功能
师生互动的方式,检测学生状态和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反馈机制,这是课堂提问在教学中运用最多的功能。在课堂之初,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状态。从回答问题的情况去评估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出相应的教学布控。例如学习种子发芽的实验前,笔者会问学生:“你們有谁种过绿豆?有没有观察过绿豆种子是怎样发芽的?”接着请同学谈谈。因为是五年级的学生,很多都在四年级的时候已经观察过,所以表现得比较熟悉。然后笔者再问:“在观察中,你有没有注意到绿豆种子的发芽需要什么条件?”在课堂小结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或者有什么收获”之类的。
新课标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提问的反馈功能,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提高小学科学语言的准确性,培养学生从容自信的品质。课堂中利用好提问手段,尽量多给学生提供开口的机会,通过教师面对面的纠正,在课堂教学中规范科学语言,不断提高科学语言的表达水平。
使用提问反馈功能的需要注意以下的几点:
1. 提出的问题有目的性,使反馈的信息能够体现出教学目的。
2. 对提出问题的深度有所掌控。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根据学生的能力层次不同,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例如根据课标要求可以把问题分为:知识水平提问、理解水平提问、应用水平提问、分析水平提问、综合水平提问以及评价水平提问等。
3. 应该考虑提问的形式。根据反馈信息内容的需要,根据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设计不同形式的提问,例如以“开放式的问题”或“封闭式的问题”的形式提问。
4. 提问应该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教师留给学生组织答案的时间太少,学生失去了使他们的思维趋于完善的机会。如果提问的速度太快,学生就没有时间展开思考,得出的是无思维、无创造性的答案。
二、教学进程的导向功能
利用问题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联合起来,使一节课过渡自然,更具整体性、逻辑性。提问可以使一堂课的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之间过渡自然,环环相扣,形成一个完整、流畅、系统的教学过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深入探讨的问题,便能够导出新的教学内容。例如“当光照亮周围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它从哪里来,又是怎样照到周围的物体上的?”这个问题可以把“光是直线传播”这个教学内容引出。学生做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后,笔者又提出“光除了沿直线传播外,还有什么特性呢?”这个问题。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学生猜想回答,把教学过程中“光是怎样传播”过渡到“光的反射”,以及后面的教学环节上。
使用教学进程的导向功能时需要注意以下的两点:
1. 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提问只是把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有机地串联起来。因此应该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的框架,并以问题作引子,这样的设计就能够使问题更有针对性和导向性。
2. 坚持主体性原则。课堂导向性提问不应是随意的,教师在授课前要在吃透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与形式,要抓住所学关键内容,把握整节课的主线,以点带面,体现精、深、细、活的特点,否则就会偏离课堂教学中心,使学生思维过于发散,达不到提问导向教学进程的效果。
三、学生思维的导向功能
“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思源于疑,没有问题就无以思维。思维总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质疑性问题,创设新异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教《溶解》章节的水能溶解某些物质的实验时,笔者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怎样表达食盐在水中的状态呢?怎样表达沙在水中的状态呢?看看食盐与沙在水中有什么不同的现象?还有面粉呢,把面粉放入水中又会如何?它们在水中的状态都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在新课讲授时,通过以上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对比得出什么溶解,知道不是所有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的,有些能完全溶解在水中,有些则不能,有些是只能溶解一部分。
使用提问的导向学生思维功能时需要注意:
1. 通过课堂提问,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在学生看似没有问题时,教师要采用揭疑式提问,促进学生思考。
2. 设计发散式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注意培养学生条理、严谨的科学思维方式同时,不要忽略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根据同一问题设计发散式的问题,例如在一题多解和多变的实验讨论中,增强思维发散与知识交叉,增加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深刻性。
四、学生情感的导向功能
利用提问功能实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的情感与态度目标,并且利用提问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一个问题能够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一个问题让学生得到肯定,受到鼓舞,树立信心。这样的问题就不单能够引导课堂,还可以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与态度,鼓励学生,加深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师生的感情。
提问对学生情感的导向功能包括两方面含义:
1. 学生兴趣的导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对大自然现象探索与求解都能够体现学生的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勇于探索自然都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努力方向。课堂教学可以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价值观的导向。学生的情感因素还包含师生的情感、学生的价值观。能够让学生认同自己,树立自信心,增进师生的感情也是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方向。
根据学校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会以课堂提问来评估老师对他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发现从来都不被提问的学生,对该科的学习的兴趣不高,师生感情也不深。另外,学生也会从能否回答问题来评估自己该学科的学习能力。如果学生不能够在课堂上得到肯定,那么长期下去他也会失去对该科学习的兴趣。
使用提问的导向学生情感功能时需要注意:
1. 设计情境式问题,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师的提问要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产生疑虑之情、困惑之感,从而激起感情上的波澜,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正如笔者上述的例子一样,教师可围绕教学的内容,巧妙地构思趣味性提问,可使学生在整堂课中保持集中的注意力,积极地去思考问题。
2. 正确评价,坚持鼓励探索的原则。教师在课堂上要审时度势,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要指出不足,提出期望,让学生树立信心。切不可求全责备,不要把评价变成教师的专利,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正确引导,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活动,给每个学生以成功的体验。
总之,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能够正确使用提问的四大功能,把课堂提问运用适当,定必能让学生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尤其现在“研学后教”的春风正吹向我们,在广大教师精心设计研学案时,课堂提问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要最大限度地使用提问的教学功能,使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