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结核瘤诊疗现状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r1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胸膜结核瘤临床上较少见,起病缓慢隐匿,症状体征又缺乏特异性,易与周围型肺癌、胸膜间皮瘤等相混淆。为此,本文从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影像学、组织学、细菌学等方面对本病的诊断以及治疗和转归作简要讨论。
  关键词:胸膜结核瘤 诊断 治疗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031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024-02
  胸膜结核瘤是指局限于胸膜壁层和脏层的圆形、类圆形或肿块样结核病变,临床上缺乏特异性表现,易与与肺内结核球、胸膜间皮瘤和肺内肿瘤等相混淆。
  1 概况
  胸膜结核瘤是指发生在壁、脏层胸膜的包裹性结核病变,亦称胸膜结核球,临床上较少见,近10余年来,随着辅助检查手段的提高,尤其是CT引导下经皮穿刺技术的开展与推广,胸膜结核瘤的报道病例数明显增加。
  胸膜结核瘤患者多见于青、壮年;大多数有结核性胸膜炎病史,部分伴发肺结核,少部分病人无明确结核病史;胸膜结核瘤大多在患结核性胸膜炎半年内发生;发热、咳嗽、胸痛、胸闷为常见症状,但临床症状并不典型,且无明显特异性;体征以触觉语颤异常、叩诊浊音、局部呼吸音减低为主,若结核瘤较小则无明显体征;大多数患者的免疫功能较好 [1-6]。
  2 发病机制
  胸膜结核瘤的形成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结合文献报道可认为有以下几种机制:①结核性胸膜炎在吸收过程中,过敏性渗出性病变在治疗或在机体免疫防御机制作用下逐渐吸收,而含有结核分枝杆菌增殖或干酪性病变逐渐增大,形成纤维包裹的干酪样坏死团块。唐神结等 [1]利用动态X线胸片和(或)胸部CT观察结果表明,有明确结核性胸膜炎病史者,在胸腔积液完全或大部分吸收后1个月至5年内出现胸膜结节影,且逐渐增大,结核性胸膜炎至发现胸膜结节影平均为10.8个月,提示这可能是胸膜结核瘤发生的主要机制。②抗结核药物的早期、足量、联合应用降低了人体对病原菌的炎性反应及纤维蛋白溶解酶的作用,导致结核性胸膜炎在吸收过程局部结核病变组织浓缩,形成被纤维组织包裹的干酪样团块 [7]。③结核菌经血行播散或经淋巴系统接种到胸膜的脏层或壁层 [8],形成结核性肉芽组织,进而发生干酪样坏死,被纤维组织包绕成结核瘤。④肺浅表部分结核病灶外侵至胸膜而形成结核瘤 [9]。⑤胸膜下淋巴结结核穿入胸腔形成胸膜炎,胸膜炎吸收后遗留广泛胸膜粘连,原发于胸膜下的结核灶由纤维结缔组织包绕,形成胸膜结核瘤 [7]。⑥类赫氏反应可能也参与胸膜结核球的形成 [2,10]。文献报道,结核性胸膜炎发病后短期内抽出胸腔积液,治愈率可达100%,而超过2个月再抽出胸腔积液,发生胸膜增厚粘连则高达97% [11]。⑦结核性胸膜炎治疗不及时和治疗不规范以及糖皮质激素应用不合理是形成胸膜结核瘤的重要原因。
  3 辅助检查
  胸膜结核瘤临床症状体征无特异性,诊断需要借助影像学、细菌学、组织病理学等辅助检查。
  3.1 影像学特点胸膜结核瘤的胸部X线片和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有助于诊断。X线表现 [12]:多发生于右侧胸膜腔内,并与胸壁关系密切;多为单发性的椭圆形或圆形致密性或有部分斑点状钙化的球形病灶;病灶周围有明显的局限性胸膜肥厚。按病变发生的部位不同可分为胸壁型、肋膈窦型、膈上型、叶间型。各型有不同的特点,胸璧型多在中下侧后胸壁处呈一竖立位的椭圆形致密影,肋隔窦型则在肋隔角区显示一回形致密影,膈上型在膈顶处则为横行的椭圆形致密影,叶间型则于相当叶间胸膜处呈一蛾蚌状致密影。CT影像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病变的位置、数量、边缘和内部结构、与肺组织和胸壁的关系等,弥补了X线片的不足。胸膜结核瘤在CT扫描 [13-15]上可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乳头状、“D”字形、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凸向肺野的肿块,基底与胸膜相连,与胸壁多呈钝角相交,病灶边缘多光整,可有轻度分叶。肿块多数为软组织密度,均匀或不均匀,或可见钙化,少数可见小空洞,多伴有局部胸膜肥厚或少量胸水。病灶强化特点,病灶中央较低,边缘强化是胸膜结核瘤最具特征的影像表现,脏层胸膜侧强化明显,可能与脏层胸膜血供较为丰富相关,小病灶(小于2cm)也可出现均匀强化,病灶周围增厚的胸膜也发生明显的强化,呈“胸膜尾”状。
  3.2 细菌学检查。CT引导下经皮病灶穿刺物抗酸杆菌染色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是诊断胸膜结核瘤的重要方法之一。
  3.3 组织学检查。胸膜结核瘤的病理改变是肉芽肿炎性反应和凝固性坏死或干酪样坏死,伴淋巴细胞、类上皮细胞、朗格罕巨细胞以及纤维组织增生,病理学检查阳性率高。因此,经皮病灶穿刺活检被认为是简单、有效的最佳诊断方法,在经皮穿刺活检不能获得确诊时建议行胸腔镜手术切除 [1]。
  3.4 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患者出现以下临床表现 [1-6]时需考虑胸膜结核瘤的可能:①多见于青壮年。②有结核性胸膜炎或肺结核病史。③出现咳嗽、胸痛、胸闷、发热、乏力、盗汗等症状。④影像学提示单发或多发的、由胸壁向肺野突出的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影,内部可有钙化。胸膜结核瘤的确诊需要组织病理学检查,并作抗酸染色。
  由于周围型肺癌、胸膜间皮瘤等常有胸膜改变,且与胸膜结核瘤的治疗转归迥然不同,因此需仔细鉴别。周围型肺癌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有长期吸烟史或长期接触某些致癌物质,影像学显示其部位不定,肿块边缘清楚且有毛刺状阴影,密度均匀,一般无钙化,轮廓可呈凹入或分叶状,可有胸膜牵拉征和局部胸膜增厚 [2]。胸膜间皮瘤患者常有石棉粉尘接触史,胸痛剧烈,影像学显示胸部大小不等的球形或椭圆形阴影,密度深而均匀,边缘光滑或轻度分叶,内无空洞或钙化,外无毛刺或脐凹,临近肺野清晰,有胸腔积液或不规则胸膜增厚。若不能排除肿瘤,可行经皮肺穿刺或胸腔镜检查明确诊断。   4 治疗和转归
  及时正规抗结核治疗以及及时抽出胸水可减少胸膜结核瘤的形成 [1,2]。
  4.1 全身抗结核治疗。唐神结等 [1]的研究发现大多数胸膜结核瘤患者可维持原有抗结核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少部分患者需更改治疗方案,经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的病灶吸收,少部分患者因病灶进一步增大而需要胸腔镜手术治疗。因此,他们建议在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过程中,如出现结核瘤一般不需更改抗结核治疗方案,但疗程可适当延长;若治疗半年后胸膜结核瘤继续增大可考虑更改抗结核治疗方案;对于病灶继续增大、迁延不愈或诊断不明确者,建议及时行胸腔镜手术治疗,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6-9个月。
  4.2 经皮穿刺结核瘤内灌注给药CT或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结核瘤内灌注给药 [16,17]能使化疗药物直接到达结核瘤的内部,可引起结核瘤组织坏死、液化,瘤体缩小甚至消失。该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经济,不失为全身抗结核治疗较好的补充治疗手段,但该治疗方法的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4.3 手术治疗。少部分患者因病灶进一步增大仍需外科手术治疗,疗效确切。手术方法包括常规开胸手术、局部小切口手术,电视胸腔镜手术行病变切除术或病灶清除术 [3,5,18]。手术适应征:①正规抗结核治疗半年,病灶无缩小或增大。②病灶直径>3.0cm,治疗后无缩小者。③病灶直径<3.0cm,治疗后增大或为工作、升学需要者。④与周围型肺癌侵犯胸壁难以鉴别时。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6-9个月,以免复发。
  参考文献
  [1] 唐神结,肖和平,陈刚,等.胸膜结核瘤83例临床和病理及影像学对照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4):262-265
  [2] 李有才,沈明艳,陈希深,等.胸膜结核球68例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2):2209-2210
  [3] 黄喜峰,许建荣,韦鸣,等.35例胸膜结核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J].广西医学,2008,30(2):243-244
  [4] 毛碧容,唐神结,曾义岚,等.胸膜结核瘤21例临床分析[J].临床荟萃.2011,26(4):327-328
  [5] 李伟,周凤,高志刚,等.21例胸膜结核瘤的外科治疗[J].临床肺科杂志.2002,7(2):21-22
  [6] 赵志胜.胸膜结核球诊治分析(附20例报道)[J].哈尔滨医药.2009,29(6):49
  [7] 陈艺坛,陈月华,等.胸膜结核球10例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07):746
  [8] 肖彪,柳和武,袁普贵.23例胸膜结核瘤的外科治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2,15:299
  [9] 郝天然,贾社星,王广才,等.胸膜结核瘤的CT诊断(附18例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5):726-727
  [10] 吕岩,周新华,谢汝明,等.肺结核初治中的类赫反应CT影像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9,43(6):612-615
  [11] 张敦熔.现代结核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270-271
  [12] 姜照帆,雷汇海.胸膜结核球X线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1988,7(3):121-123
  [13] 王汉杰,夏淦林,施冬辉.胸膜结核瘤的CT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11):1866-1868
  [14] 黎昌华,赵国宏,危丽萍,等.胸膜结核瘤11例影像学分析.人民军医.2005,48(2):107-108
  [15] 罗小琴,寸学,王辉,等.胸膜结核瘤10例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8):1524
  [16] 张丽,黄汉平,邹鹏,等.CT引导下经皮穿刺结核瘤内灌注给药治疗胸膜结核瘤[J].医学新知杂志.2008,18(4):206-207,210
  [17] 张琳琳,于双全等.B超引导下胸膜结核瘤内灌注药治疗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7):1293-1294
  [18] 唐际富,许建荣,韦鸣,等.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肺结核球及胸膜结核球24例[J].中国防痨杂志.2009,31(4):237-238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随着对舒芬太尼认识的不断深入,已证实舒芬太尼是目前最强的阿片类镇痛药,可广泛用于麻醉诱导、麻醉维持、术后镇痛及分娩镇痛;可经静脉、硬膜外以及鞘内给药。现就舒芬太尼的药理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舒芬太尼 镇痛 麻醉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045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
期刊
摘要:目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分娩的临床研究。  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30例前次剖宫产孕妇为研究对象,收集她们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将进行阴道顺产与行剖宫产的产妇的出血量、出院时间、住院费用、先兆子宫破裂和新生儿窒息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比较,观察两组生产方式的临床效果。  结果:阴道试产组和剖宫产组,两组产妇在出血量、出院时间、住院费用、先兆子宫破裂和新生儿窒息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脊髓炎患者采用不同剂量的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入选我院符合标准的患者38例,按照用药剂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大剂量的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小剂量的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用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触觉、痛觉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
期刊
摘要:急性腰扭伤,常发生于腰部突发性活动以后,如弯腰提重物而姿势又不正确,重心离躯干过远,几个人抬重物动作不协调或一个人突然失足,腰部活动范围过大等造成腰部软组织过度牵拉或撕裂等。受伤后立即出现腰部剧痛,不能做任何动作,受伤次日往往疼痛更重。  关键词:急性腰扭伤 疼痛 诊断要点 损伤的表现 治疗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052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在育龄期妇女当中,子宫肌瘤属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之一。子宫肌瘤严重影响妇女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引起不孕 [1]。一直以来,子宫肌瘤主要而有效的治疗手段都是手术治疗,但是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子宫肌瘤的治疗也随之改变。目前存在多种治疗手段,包括期待治疗,药物治疗,传统手术,子宫动脉栓塞(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射频消融等。以下为子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恢复良好和中度残疾率(66.7%)明显高于对照组(39.6%),而病死率(16.7%)明显低于对照组(35.4%),两组相比,P均0.05),具有可比性。  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女性甲状腺癌患者负性情绪、应激反应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3月女性甲状腺癌患者30例,设为观察组,均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另筛选2009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常规护理的女性甲状腺癌患者3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焦虑指数,术前、术中心率、收缩压情况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①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指数、术中心率、血压低于明显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诊断和治疗老年支气管炎合并哮喘的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治疗老年支气管炎合并哮喘患者60例。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痰液检查或胸部X线检查诊断患病。根据患者的病情采用适宜的治疗方法治疗患者。  结果:经过适当的治疗后,60例患者,痊愈的有7例,显效的有22例,好转的26例,无效的有5例,总有效率为91.69%。  结论:老年支气
期刊
摘要:目的:康复训练对典型性弛缓型患儿的功能恢复。  方法:引用Bobath疗法及ICF等康复技术对典型性弛缓型患儿进行全面康复。  结果:通过全面、有效、综合的康复训练,患儿的运动及智力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关键词:典型性弛缓型脑瘫患儿 康复 Bobath疗法 小儿心理神经发育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049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
期刊
摘要: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对中老年人的健康危害极大,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高,体位护理包括良肢位摆放和被动体位变换. 是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护理的重要内容,对患者预后有着重大影响, 探讨正确的体位护理,促进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防止褥疮、坠积性肺炎、预防痉挛模式的出现及继发性关节挛缩、畸形及肌萎缩,促进患者的康复。结果:83例脑卒中患者中无一例发生褥疮和坠积性肺炎。治疗后步行恢复率为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