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新媒体的运用犹如架在学生和课本之间的一座桥梁,把数学知识以一种生动有趣色彩鲜明的形式展现出来。运用新媒体与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进行有机整合,在教学课本知识的同时,也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重要性
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语言抽象、严谨,常含有数学符号、图表、图形等,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概括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学生能够对题目进行准确的加工和理解,把不易接受的数学语言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语言形式,把抽象的条理不清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具体的条理清晰的数学问题。在实践教学中,小学生阅读数学文本时,常用到“加法”方式,不能把阅读后的条件问题有机进行结合,缺乏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有意识给予学生阅读指导,帮助学生读懂数学语言,从使用数学语言的过程中锻炼和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迁移能力和语言转换能力。
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贯彻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这样的教学理念。如果在日常教学中重视数学阅读教学,学生的审题能力就能够得到提升,帮助学生提高应用题的解答效率。从教学中我们时常看到,有不少学生解题能力一流,但是缺乏良好的数学表达能力,不能把数学阅读与数学表达紧密结合起来,长此以往只能沦为解题的工具,对终生学习无益。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数学阅读技巧,为学生实现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增强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数学阅读相对于语文阅读来说显得单调枯燥,单一的情节、数据的堆砌,都会让不少学生失去阅读的兴趣和研究的快乐。在数学学习中,数学阅读是基础能力,想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材料,进而喜欢阅读。在低段数学教学中,学生刚接触数学,且他们的有效注意时间不够,阅读能力较弱,数学表达能力也欠缺。但在新媒体的帮助下,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例如,笔者在教学“时、分、秒”时,将学生从起床、吃早餐、上学等一整天的活动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制作一个大钟表的动画,然后将学生这一天具体活动的图片放在动画演示固定的时间轴上。这样随着表针的转动,与其时刻相对应的学生活动的图片就一张张展示在钟面上,并且再配上悦耳动听的音乐和解说,使学生赏心悦目,真切地体会到一天有24小时,时针在钟面上走了两圈。通过这样多彩的形式,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结合自己一天的生活,再参照媒体中的图片,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培养了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提高学生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要与自然及人类社会密切联系,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但仍有许多学生缺乏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认为数学就是简单的计算。作为教师,要与时俱进,帮助学生拓展学习面,借助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帮助他们从书本走向生活。如在学习分数的时候,可以扩展介绍数学符号的产生;在教学比的知识的时候可以扩展介绍黄金比。这些数学知识可以在课堂上用课件展示,也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课后自己运用新媒体获取相关课外知识。这样可以使静态的阅读材料变成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在拓宽学生数学视野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课件开展课前十分钟数学阅读,可以是名人故事、数学趣事等,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
突出教学重难点,克服学生数学学习的畏难情绪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利用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突出重难点知识,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感受和理解知识。例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时,教材采用几面不同的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引出比例的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寻找一些生活中的比例,加深学生的理解,比如一般人的身高和臂展的比是1:1,某同学的身高是168厘米,臂展也是168厘米,科比的身高是198厘米,臂展是213厘米,通过学生阅读,教师引导,明确这里能组成比例的是1:1=168:168,而科比的身高和臂展不能和1:1组成比例,能组成比例必须是两个相等的比才可以。
再比如,在教学方程的意义时,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方程,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概念课本身对学生的阅读量以及信息的提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两个动态的天平,结合一定量的数学文本,从天平的平衡和不平衡中,让学生体会方程的意义。所以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借助多媒体,方便学生阅读的同时,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克服畏难情绪。
结束语
新媒体是促进学生数学阅读的有效手段,对新媒体时代下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笔者主要是从借助于新媒体培养学生数学阅讀的兴趣、拓宽阅读视野、增强阅读体验展开的。教师要采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完成知识的内化,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浣纱小学)
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重要性
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语言抽象、严谨,常含有数学符号、图表、图形等,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概括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学生能够对题目进行准确的加工和理解,把不易接受的数学语言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语言形式,把抽象的条理不清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具体的条理清晰的数学问题。在实践教学中,小学生阅读数学文本时,常用到“加法”方式,不能把阅读后的条件问题有机进行结合,缺乏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有意识给予学生阅读指导,帮助学生读懂数学语言,从使用数学语言的过程中锻炼和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迁移能力和语言转换能力。
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贯彻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这样的教学理念。如果在日常教学中重视数学阅读教学,学生的审题能力就能够得到提升,帮助学生提高应用题的解答效率。从教学中我们时常看到,有不少学生解题能力一流,但是缺乏良好的数学表达能力,不能把数学阅读与数学表达紧密结合起来,长此以往只能沦为解题的工具,对终生学习无益。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数学阅读技巧,为学生实现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增强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数学阅读相对于语文阅读来说显得单调枯燥,单一的情节、数据的堆砌,都会让不少学生失去阅读的兴趣和研究的快乐。在数学学习中,数学阅读是基础能力,想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材料,进而喜欢阅读。在低段数学教学中,学生刚接触数学,且他们的有效注意时间不够,阅读能力较弱,数学表达能力也欠缺。但在新媒体的帮助下,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例如,笔者在教学“时、分、秒”时,将学生从起床、吃早餐、上学等一整天的活动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制作一个大钟表的动画,然后将学生这一天具体活动的图片放在动画演示固定的时间轴上。这样随着表针的转动,与其时刻相对应的学生活动的图片就一张张展示在钟面上,并且再配上悦耳动听的音乐和解说,使学生赏心悦目,真切地体会到一天有24小时,时针在钟面上走了两圈。通过这样多彩的形式,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结合自己一天的生活,再参照媒体中的图片,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培养了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提高学生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要与自然及人类社会密切联系,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但仍有许多学生缺乏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认为数学就是简单的计算。作为教师,要与时俱进,帮助学生拓展学习面,借助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帮助他们从书本走向生活。如在学习分数的时候,可以扩展介绍数学符号的产生;在教学比的知识的时候可以扩展介绍黄金比。这些数学知识可以在课堂上用课件展示,也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课后自己运用新媒体获取相关课外知识。这样可以使静态的阅读材料变成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在拓宽学生数学视野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课件开展课前十分钟数学阅读,可以是名人故事、数学趣事等,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
突出教学重难点,克服学生数学学习的畏难情绪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利用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突出重难点知识,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感受和理解知识。例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时,教材采用几面不同的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引出比例的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寻找一些生活中的比例,加深学生的理解,比如一般人的身高和臂展的比是1:1,某同学的身高是168厘米,臂展也是168厘米,科比的身高是198厘米,臂展是213厘米,通过学生阅读,教师引导,明确这里能组成比例的是1:1=168:168,而科比的身高和臂展不能和1:1组成比例,能组成比例必须是两个相等的比才可以。
再比如,在教学方程的意义时,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方程,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概念课本身对学生的阅读量以及信息的提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两个动态的天平,结合一定量的数学文本,从天平的平衡和不平衡中,让学生体会方程的意义。所以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借助多媒体,方便学生阅读的同时,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克服畏难情绪。
结束语
新媒体是促进学生数学阅读的有效手段,对新媒体时代下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笔者主要是从借助于新媒体培养学生数学阅讀的兴趣、拓宽阅读视野、增强阅读体验展开的。教师要采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完成知识的内化,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浣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