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沃尔克有一句深深刺痛华尔街的名言:“银行唯一有用的革新就是发明了自动取款机。”
刘戈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评论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email protected]
大部分中国人从格林斯潘开始知道美联储。
格林斯潘上任的时候是1987年,一干就是20年,到2006年才光荣退休。在其任职的大部分时间里,中美经贸关系打得火热,经济依存度越来越高。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格林斯潘在中国电视屏幕上出现的频率甚至超过总统。
然而金融危机的爆发,让格林斯潘的口碑蒙上了阴影,因为华尔街被不算冤枉地扣上了嗜血恶棍的帽子,一直主张金融系统可以自我约束没必要过度监管的格林斯潘,自然也就成了华尔街的包庇和纵容者。这个时候,人们自然要想起他的前任——被当作华尔街敌人的大个子保罗.沃尔克。
保罗.沃尔克身高超过两米,即使放在篮球场上也是大个子,他在美联储主席任上的独特性不逊于他的身高。民主党人保罗·沃尔克,毕业于普林斯顿和哈佛等名校,担任过尼克松政府中负责金融事务的财政部副部长,纽约联邦储备地区银行行长。1979年,51岁的沃尔克临危受命,接替威廉.米勒担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
整个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结束了战后的一路高歌猛进,进入艰难的转型期。经济发展停滞和通货膨胀两根绊脚索让美国经济步履蹒跚。到了1979 年通货膨胀率达到惊人的13%,失业率也超过了两位数。美国经济进入战后最低迷时期。
沃尔克的使命十分简单,就是控制通货膨胀。一场伴随着恶性通货膨胀的大衰退,在美国历史上也是头一遭,对总统卡特来说是个棘手的大难题。“但是,恼人的通货膨胀问题比任何其他问题更严重的限制了卡特的行动自由。他认为,要与通货膨胀做斗争,根本措施是减少联邦预算赤字,但由于总统也要增加国防开支,于是主张有节制的减少费用。因此卡特提出的1980年预算引起了自由派的愤怒,同时得到了保守派的谨慎赞同。”《美国世纪》一书中对卡特的境遇进行了这样的评论。卡特本来是以“来自乡下的局外人”形象被民主党的支持者抬进白宫的。减少政府预算,必然意味着社会福利开支的减少,因此在他的支持者中成了“叛徒”。
但面对汹涌而来的通货膨胀,减少政府预算只能是杯水车薪。要想真正起到遏制通货膨胀的作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必须有效协同双管齐下。
在上任3个月后,沃尔克动手了:“华盛顿10月6日讯,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保罗·沃尔克今晚宣布了包括高利率在内的一整套措施,旨在抑制通货膨胀,平息金融市场以及间接提高美元的地位。” 10月7日的《纽约时报》报道了发生在周六晚间的这一重大消息。
沃尔克的这一举动,当时被称作“星期六晚间的大屠杀”。虽然经过了周日一天的消化,但周一股市依然对这一大胆政策给出了理所当然的反应。《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报道写道:“沃尔克先生是一个赌徒,却总是眼高手低,赌注很大但手气却很差。不过,整个国家只能祝福他好运。”
沃尔克消灭通货膨胀主要武器是利率。到 1981年 1 月,联邦储备利率达到了前所未闻的 19%。在货币紧缩中,经济不可避免的陷入进一步的萧条。到1982 年经济进一步下滑,汽车销售额降到20年来的最低点,房价快速下跌。来自企业界、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抱怨甚嚣尘上。一期杂志甚至在封面上怒火万丈地刊登对沃尔克及其联储会同事们的“通缉令”。
在此期间,卡特在连任竞选中失败,共和党人里根上台。万幸的是沃尔克得到了新总统里根的支持。1982年4月里根总统一份声明中清晰明白地表达了对他的支持态度:“无论是现任政府还是联邦储备委员会,都不会允许让我们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重新走上导致现状的老路。”1982年,美国的GDP 下降了1.9%,创造了“二战”后最糟糕的数字。
在1982年春季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上,一位地方联储官员说:“甚至是工会组织也坚决支持现有政策,他们真诚地希望,我们能坚持下去,而且能不断致力于解决长期的基础性问题,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长痛不如短痛,这已经成为共识。”
在参加一次房地产业组织会上,沃尔克的发言斩钉截铁:“如果放弃努力,任由通货膨胀恣意发展,我们过去所经受的一切苦难就将毫无意义。总有一天,我们必将要忍受更大的痛苦,结局将让我们无法承受。”他本来做好了受到反击或者奚落的准备,但出人意料的,他的讲话迎来了人们长时间的起立鼓掌。
猛药终于开始见效,通货膨胀终于在1982年中期停下了脚步,到1983年通货膨胀率降到3.2%。与此同时,经济开始回升,1983年GDP令人欣喜的达到了4.5%,1984年更是猛增至7.2%,美元币值也恢复强势。沃尔克的坚持为里根的连任立下了汗马功劳,因而也自然获得了自己的第二个任期。
后人给了沃尔克高度评价,巴菲特说:“20世纪70 年代,国家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自信。人们普遍认为拥有土地或任何东西都比拥有美元强,改变这种想法需要有非常坚强的性格和很大的胆量。坚持住需要勇气,而沃尔克坚持住了。”
沃尔克赢得了和通货膨胀的战斗,却没有继续赢得里根的支持,在第二个任期结束之后,沃尔克被共和党人格林斯潘所取代。
但沃尔克有一句深深刺痛华尔街的名言:“银行唯一有用的革新就是发明了自动取款机。” 他反对对实体经济没有任何助益的金融创新,反对银行为自身利益涉足高风险的投资行为,他一直认为华尔街金融大佬们的贪婪才是金融问题的真正根源,一直倡导加强对金融机构及其业务的监管。这自然引起大佬们的不快,但金融危机的爆发再一次证明了沃尔克的先见之明。
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德高望重的保罗·沃尔克重新出山担任美国总统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主席。2010年1月21日,奥巴马宣布将对美国银行业做重大改革:禁止银行利用联邦政府承保的存款进行高风险的自营业务投资,并且反对金融业内更进一步的合并。这些建议的方案用沃尔克的名字命名,被称为“沃尔克法则”。
所谓沃尔克规则,就是要将金融机构的自营业务与商业银行业务分开来,银行想做自营业务,就不能使用客户存款和联邦政府低息贷款。美联储的会员银行以证券作为担保物,以较低的利率向美联储借款。
“沃尔克法则”最初的方案只有区区4页纸。他的初衷是想通过一个简单的法律,最大限度的阻止大型金融机构在自营交易中从事高风险的活动。然而面对华尔街的压力,奥巴马不得不妥协,经过各利益集团的游说在“沃尔克规则”中插进了五花八门的细则和例外,变成了上千页的法案,规则变得极其复杂。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大大缩水。
如今,华尔街已经深度绑架了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老沃尔克虽然备受尊重,却永远也没有了顶住压力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条件。无论在美国还是中国,金融机构总是成为经济发展最大的收益者而不是支持者。华尔街统治全世界的局面已经成为既成事实。
刘戈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评论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email protected]
大部分中国人从格林斯潘开始知道美联储。
格林斯潘上任的时候是1987年,一干就是20年,到2006年才光荣退休。在其任职的大部分时间里,中美经贸关系打得火热,经济依存度越来越高。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格林斯潘在中国电视屏幕上出现的频率甚至超过总统。
然而金融危机的爆发,让格林斯潘的口碑蒙上了阴影,因为华尔街被不算冤枉地扣上了嗜血恶棍的帽子,一直主张金融系统可以自我约束没必要过度监管的格林斯潘,自然也就成了华尔街的包庇和纵容者。这个时候,人们自然要想起他的前任——被当作华尔街敌人的大个子保罗.沃尔克。
保罗.沃尔克身高超过两米,即使放在篮球场上也是大个子,他在美联储主席任上的独特性不逊于他的身高。民主党人保罗·沃尔克,毕业于普林斯顿和哈佛等名校,担任过尼克松政府中负责金融事务的财政部副部长,纽约联邦储备地区银行行长。1979年,51岁的沃尔克临危受命,接替威廉.米勒担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
整个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结束了战后的一路高歌猛进,进入艰难的转型期。经济发展停滞和通货膨胀两根绊脚索让美国经济步履蹒跚。到了1979 年通货膨胀率达到惊人的13%,失业率也超过了两位数。美国经济进入战后最低迷时期。
沃尔克的使命十分简单,就是控制通货膨胀。一场伴随着恶性通货膨胀的大衰退,在美国历史上也是头一遭,对总统卡特来说是个棘手的大难题。“但是,恼人的通货膨胀问题比任何其他问题更严重的限制了卡特的行动自由。他认为,要与通货膨胀做斗争,根本措施是减少联邦预算赤字,但由于总统也要增加国防开支,于是主张有节制的减少费用。因此卡特提出的1980年预算引起了自由派的愤怒,同时得到了保守派的谨慎赞同。”《美国世纪》一书中对卡特的境遇进行了这样的评论。卡特本来是以“来自乡下的局外人”形象被民主党的支持者抬进白宫的。减少政府预算,必然意味着社会福利开支的减少,因此在他的支持者中成了“叛徒”。
但面对汹涌而来的通货膨胀,减少政府预算只能是杯水车薪。要想真正起到遏制通货膨胀的作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必须有效协同双管齐下。
在上任3个月后,沃尔克动手了:“华盛顿10月6日讯,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保罗·沃尔克今晚宣布了包括高利率在内的一整套措施,旨在抑制通货膨胀,平息金融市场以及间接提高美元的地位。” 10月7日的《纽约时报》报道了发生在周六晚间的这一重大消息。
沃尔克的这一举动,当时被称作“星期六晚间的大屠杀”。虽然经过了周日一天的消化,但周一股市依然对这一大胆政策给出了理所当然的反应。《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报道写道:“沃尔克先生是一个赌徒,却总是眼高手低,赌注很大但手气却很差。不过,整个国家只能祝福他好运。”
沃尔克消灭通货膨胀主要武器是利率。到 1981年 1 月,联邦储备利率达到了前所未闻的 19%。在货币紧缩中,经济不可避免的陷入进一步的萧条。到1982 年经济进一步下滑,汽车销售额降到20年来的最低点,房价快速下跌。来自企业界、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抱怨甚嚣尘上。一期杂志甚至在封面上怒火万丈地刊登对沃尔克及其联储会同事们的“通缉令”。
在此期间,卡特在连任竞选中失败,共和党人里根上台。万幸的是沃尔克得到了新总统里根的支持。1982年4月里根总统一份声明中清晰明白地表达了对他的支持态度:“无论是现任政府还是联邦储备委员会,都不会允许让我们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重新走上导致现状的老路。”1982年,美国的GDP 下降了1.9%,创造了“二战”后最糟糕的数字。
在1982年春季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上,一位地方联储官员说:“甚至是工会组织也坚决支持现有政策,他们真诚地希望,我们能坚持下去,而且能不断致力于解决长期的基础性问题,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长痛不如短痛,这已经成为共识。”
在参加一次房地产业组织会上,沃尔克的发言斩钉截铁:“如果放弃努力,任由通货膨胀恣意发展,我们过去所经受的一切苦难就将毫无意义。总有一天,我们必将要忍受更大的痛苦,结局将让我们无法承受。”他本来做好了受到反击或者奚落的准备,但出人意料的,他的讲话迎来了人们长时间的起立鼓掌。
猛药终于开始见效,通货膨胀终于在1982年中期停下了脚步,到1983年通货膨胀率降到3.2%。与此同时,经济开始回升,1983年GDP令人欣喜的达到了4.5%,1984年更是猛增至7.2%,美元币值也恢复强势。沃尔克的坚持为里根的连任立下了汗马功劳,因而也自然获得了自己的第二个任期。
后人给了沃尔克高度评价,巴菲特说:“20世纪70 年代,国家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自信。人们普遍认为拥有土地或任何东西都比拥有美元强,改变这种想法需要有非常坚强的性格和很大的胆量。坚持住需要勇气,而沃尔克坚持住了。”
沃尔克赢得了和通货膨胀的战斗,却没有继续赢得里根的支持,在第二个任期结束之后,沃尔克被共和党人格林斯潘所取代。
但沃尔克有一句深深刺痛华尔街的名言:“银行唯一有用的革新就是发明了自动取款机。” 他反对对实体经济没有任何助益的金融创新,反对银行为自身利益涉足高风险的投资行为,他一直认为华尔街金融大佬们的贪婪才是金融问题的真正根源,一直倡导加强对金融机构及其业务的监管。这自然引起大佬们的不快,但金融危机的爆发再一次证明了沃尔克的先见之明。
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德高望重的保罗·沃尔克重新出山担任美国总统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主席。2010年1月21日,奥巴马宣布将对美国银行业做重大改革:禁止银行利用联邦政府承保的存款进行高风险的自营业务投资,并且反对金融业内更进一步的合并。这些建议的方案用沃尔克的名字命名,被称为“沃尔克法则”。
所谓沃尔克规则,就是要将金融机构的自营业务与商业银行业务分开来,银行想做自营业务,就不能使用客户存款和联邦政府低息贷款。美联储的会员银行以证券作为担保物,以较低的利率向美联储借款。
“沃尔克法则”最初的方案只有区区4页纸。他的初衷是想通过一个简单的法律,最大限度的阻止大型金融机构在自营交易中从事高风险的活动。然而面对华尔街的压力,奥巴马不得不妥协,经过各利益集团的游说在“沃尔克规则”中插进了五花八门的细则和例外,变成了上千页的法案,规则变得极其复杂。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大大缩水。
如今,华尔街已经深度绑架了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老沃尔克虽然备受尊重,却永远也没有了顶住压力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条件。无论在美国还是中国,金融机构总是成为经济发展最大的收益者而不是支持者。华尔街统治全世界的局面已经成为既成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