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后的七年级《生物》侧重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将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生物教师要有全新的价值观念、教学观念和方法指导。
关键词:科学探究 价值观念 方法指导
做为一名从事生物教学的教师,我对这次七年级生物新教材有许多感触。
七年级新教材与过去的课本相比,有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地方。新教材更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新教材对旧教材中一些原则性的问题的表述,作了适当的修改,要点如下:
1、过去的教材偏难、偏旧,侧重于知识的体现,忽视了对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旧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多,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就不能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更谈不上去探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从而形成“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新教材知识难度降低,知识面得以加宽,如删去了“叶脉”、“根系”、“细胞渗透压”等专业性很强的知识。强调的是全面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质,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适应了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
2、旧教材将“动物学”、“植物学”、“人体生理卫生”基本上是孤立地来讲,而新教材突出了生物圈,将所有生物(包括人类自身)置于生物圈的大背景下,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生物圈——它是我们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作为高智慧的“人”是其大家庭中的一员,从而使学生树立“大生物”观,建立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人与生物的和谐统一,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的意识,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综上所述,生物学的课程改革,给我们生物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觉得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已迫在眉睫。
一、要有新的价值观念
分数不再是衡量学生成绩好坏的唯一标准,过去常说“分分分,学生命根;考考考,教师法宝”。现在要把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能力等结合起来考察,要改变过去片面追求分数的现象,以活动课为突破口,推进创新教育。活动课最大的特点是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动量起来,在活动中学会悼念资料,获取信息,学会应用所尝到的知识和技能,学会探索,学会研究,学会思维,学会创新,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共同合作。总之,教师要以活动课为突破口,让学生获取直接经验,培养综合能力,发展创新个性,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要有新的教学观念
在课堂上,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强调学生交往、互动,通过教师设计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欲望,使学生敢问、多思、主动创新。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就对知识的掌握,不应该是被接受的,而应该是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究而获得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方法,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的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三、要有新的方法指导
过去教学偏重智力而忽略其它素质的培养,大部分学生为了取得好分数而学习,能够真正从多方面发展的学生却很少,这种现象在生物学科中尤为突出。学生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考试前临时突击。俗话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虽然有时也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使学生变成不会思考,不会想象,也不会创新的人。现在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在整体探究中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这要求我人关生物教学中,要改变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教师讲述为主的教学模式,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变陈述式教学为导学式教学,变讲师为导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民主、活跃的气氛,为学生创造一个提问、讨论、发表见解的环境,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变学生的被动发展为主动发展,将教和学有机结合起来。
新教材的实施,给教师提出新的考验,更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挥空间。新教材的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不可逆转的变革过程,我们必须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努力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才能从根本上全面提升初中生物的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科学探究 价值观念 方法指导
做为一名从事生物教学的教师,我对这次七年级生物新教材有许多感触。
七年级新教材与过去的课本相比,有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地方。新教材更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新教材对旧教材中一些原则性的问题的表述,作了适当的修改,要点如下:
1、过去的教材偏难、偏旧,侧重于知识的体现,忽视了对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旧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多,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就不能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更谈不上去探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从而形成“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新教材知识难度降低,知识面得以加宽,如删去了“叶脉”、“根系”、“细胞渗透压”等专业性很强的知识。强调的是全面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质,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适应了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
2、旧教材将“动物学”、“植物学”、“人体生理卫生”基本上是孤立地来讲,而新教材突出了生物圈,将所有生物(包括人类自身)置于生物圈的大背景下,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生物圈——它是我们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作为高智慧的“人”是其大家庭中的一员,从而使学生树立“大生物”观,建立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人与生物的和谐统一,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的意识,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综上所述,生物学的课程改革,给我们生物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觉得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已迫在眉睫。
一、要有新的价值观念
分数不再是衡量学生成绩好坏的唯一标准,过去常说“分分分,学生命根;考考考,教师法宝”。现在要把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能力等结合起来考察,要改变过去片面追求分数的现象,以活动课为突破口,推进创新教育。活动课最大的特点是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动量起来,在活动中学会悼念资料,获取信息,学会应用所尝到的知识和技能,学会探索,学会研究,学会思维,学会创新,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共同合作。总之,教师要以活动课为突破口,让学生获取直接经验,培养综合能力,发展创新个性,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要有新的教学观念
在课堂上,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强调学生交往、互动,通过教师设计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欲望,使学生敢问、多思、主动创新。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就对知识的掌握,不应该是被接受的,而应该是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究而获得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方法,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的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三、要有新的方法指导
过去教学偏重智力而忽略其它素质的培养,大部分学生为了取得好分数而学习,能够真正从多方面发展的学生却很少,这种现象在生物学科中尤为突出。学生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考试前临时突击。俗话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虽然有时也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使学生变成不会思考,不会想象,也不会创新的人。现在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在整体探究中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这要求我人关生物教学中,要改变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教师讲述为主的教学模式,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变陈述式教学为导学式教学,变讲师为导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民主、活跃的气氛,为学生创造一个提问、讨论、发表见解的环境,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变学生的被动发展为主动发展,将教和学有机结合起来。
新教材的实施,给教师提出新的考验,更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挥空间。新教材的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不可逆转的变革过程,我们必须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努力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才能从根本上全面提升初中生物的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