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纵坡小曲线移动模架现浇梁施工关键技术

来源 :中外公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stone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纵坡、小平曲线半径桥梁连续曲线梁采用移动模架施工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特别是在模板调整、过跨等方面难度较大。该文以黑山共和国南北高速公路乌瓦茨四号桥为工程背景,从底模调整、侧模调整、体系转换、纵移过跨等方面介绍中东欧山区大纵坡小曲线半径移动模架现浇梁施工关键技术,区别中国以直代曲的施工方法。
其他文献
巴东清江特大桥位于湖北省恩施水布垭镇,主桥跨径为420 m,主桥采用钢桁架悬索桥。主缆中心距离13.3 m,宽跨比为1/31.6,主缆索夹内直径为387.4 mm,索夹外直径为392.2 mm。主梁钢桁架采用华伦式,桁高3.6 m,桁宽13.3 m,节段吊装长度12.0 m。锚碇均采用隧道式锚碇,隧道锚长度通过缩尺模型试验确定。钢桁架采用杆件运输到现场后,拼装为整节段,主梁采用跨缆吊机带梁行走方式
为探究斜拉桥索梁锚固区受力机理,建立了某斜拉桥索梁锚固区钢锚箱局部三维有限元模型,对钢锚箱整体及各板件进行了详细受力分析,并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对钢锚箱板件厚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钢锚箱M1板件与其他板件相交位置应力集中效应较为明显,呈现出较为典型的面外受弯状态,建立以钢锚箱应力为约束条件的目标函数,板件M1、M2、M5、M6厚度均有不同程度增大,M3、M4板件厚度有小幅降低。优化后各板板件沿斜
预应力锚固系统是锚固大型悬索桥主缆的关键构造,多年来各种类型的预应力锚固系统在锚碇工程中得到不断开发与应用。护套钢绞线拉索技术在斜拉桥拉索中应用广泛,相比其他传统锚碇用预应力锚固系统,采用护套钢绞线拉索技术的预应力锚固系统具有特定的优势。该文结合实际工程需要,重点介绍护套钢绞线拉索在锚碇工程中的设计方案和关键试验研究情况。
PC斜拉桥主梁施工大多采用前支点挂篮悬浇施工工艺,挂篮体量大、安装难度大,挂篮安装进度直接影响PC斜拉桥总体施工进度。该文结合湖南益阳资江大桥超重前支点挂篮安装实例,介绍PC斜拉桥挂篮安装及锚块定位中的关键技术。挂篮安装在多种受限条件下,采用临时悬挑支架系统完成散拼、整体后移,在已浇梁端安装悬挑提升支架完成挂篮整体提升施工,顺利完成了超重前支点挂篮安装,为工程节约了工期及成本。由于受主梁预抬值以及
目的测定食品包装材料中20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PAEs)向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方法采用双面浸泡法,把塑料包装材料浸泡在模拟物中,用正己烷提取浸泡液,气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GC-MS/MS)法测定,5种内标法进行定量。结果 20种PAES在对应的浓度范围内(5μg/L~500μg/L)线性较好,相关系数> 0.994 9。方法定量限为0.14μg/kg~27.2μg/kg。样品在低、中、高
目前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大跨度拱桥多采用无推力系杆结构,有推力的大跨度拱桥鲜有应用,相关研究较少。平南三桥是建造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超大跨度有推力钢管混凝土拱桥,其中北岸拱座基础场地覆盖层厚、基岩埋藏较深,成为设计的关键。该文介绍了平南三桥北岸拱座基础方案的比选情况,可为类似地质条件的大跨度拱桥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马尾大桥为主跨240 m空腹式连续梁桥,支座最大设计承载力达130 MN,为满足高抗震性要求,拟在墩梁之间增加减隔震体系。在对FPQZ摩擦摆支座构造及力学模型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建立该桥空间动力模型,以E2水准下地震波作为激励,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5种支座布置情况的受力,初定摩擦摆支座(两主墩)+柱面型支座(其他墩)组合的减隔震方案,并确定出支座球面摩擦系数μ和半
沌口长江公路大桥为主跨760 m双塔双索面半漂浮体系斜拉桥,该桥3#、4#主墩位于长江航道区域,其承台等利用围堰作为模板及施工平台进行施工,双壁钢围堰尺寸为55.3 m×29.1 m,高23.9 m,双壁隔舱厚1.5 m,其间浇筑混凝土。为满足河道通航要求,围堰需拆除承台顶标高以上部分。围堰在竖直方向上分为两层,单层分为34块进行拆除,第一层钢结构部分采用氧割法割除,浇筑有混凝土部分采用金刚石绳锯
随着内容生产的"算法转向",内容生产者和信息中介平台围绕算法可见性的争夺构成了"算法游戏"的实践。本文运用话语分析聚焦"算法游戏"的媒介话语建构,并探讨平台对于内容生产管控的权力边界。中国语境下,围绕"算法游戏"的话语形成了一个"流量贬低"的道德框架,包含对立、生态和合作三个主题,信息中介平台由此被塑造为家长式的角色,制定和执行着内容生产领域的权威;基于自律、移植和主导秩序的运作机制,平台家长主义
全卷积时域音频分离网络(Conv-TasNet)是近年提出的一种主流的端对端语音分离模型。Conv-TasNet利用膨胀卷积扩大感受野,使其在空间上可以融合更多语音特征,极大地提高了网络的语音分离性能,但同时忽略了信息在不同卷积通道间的重要性。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超轻量通道注意力的端对端语音增强方法,该方法结合了Conv-TasNet和通道注意力,并在Conv-TasNet编解码器部分增加一组滤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