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低年级应用题教学策略探析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ion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题教学是对小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最重要渠道,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大难点。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注重方式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提高学生对于应用题解答的灵活性和高效性,有效完善学生的数学思维,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应用题;教学
  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在第四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上强调,教育要学生带走的不仅是书包里的东西,还有超越书本知识的人的素养。由此可见,作为数学老师,除了教知识,更要去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特别是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与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把数学本身的学科意义渗透到学生的思维品质、实践操作、认知情感当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应用题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启蒙阶段,对于学生形成兴趣、掌握方法、训练思路都十分重要。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技巧和方法,增强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构建数学知识体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心。因此,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注重方式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提高学生对于应用题解答的灵活性和高效性,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1.创设愉快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应用题是从简单的一步应用题开始的,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也成了他们学习的一块硬骨头,一是他们识字不多,二是他们理解能力有限,三是他们易“知其然”难“知其所以然”。所以,教师在应用题的启蒙教学中,必须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教师可以创设学生生活中的情境,如学生购物、坐车、旅游等;也可以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内容,如喜洋洋灰太狼、小猪佩奇等动画明星;还可以创设学生身边的故事情境,如班级男女生人数、学校召开运动会等等;或巧妙地结合游戏、故事、竞赛来创设活泼的情境,并结合一些多媒体技术来呈现,如动画、白板互动技术、PPT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我就巧妙地将商店购物情境设计到了教学过程中,开设“班级超市”。其中,铅笔2元,本子1元,圆珠笔5元,铅笔盒9元……有的学生扮演收银员,有的扮演购物者。学生说:“我想买一个铅笔盒,多少元?”营业员说:“9元。”学生给营业员10元,营业员找给学生1元。学生说:“谢谢。”营业员:“欢迎再次光临。”生动有趣的购物情境中,学生认识了人民币,解决了简单的加减法问题,并学习了社会交往,体验了生活数学,感觉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运用学具,使学生形成实践求知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应善于发现生活中能够融入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道具,使之成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具。学生借助学具动手操作,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摆一摆、搭一搭、拼一拼等操作活动去探索和发现数学的奥秘,逐步形成实践求知的意识和能力。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棋子、小棒、卡片等等都是可以利用的学具,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巧妙地将它们运用到课堂中,让学生动手实践,动脑发现,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精神。例如:一次课堂上,我让学生制作小鸟头套,学生戴在头上生动演绎“树上原来有10只鸟,飞走4只,还剩多少只”这类“求差问题”,学生在活动中深刻理解这类应用题的含义。
  3.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为学生营造应用题学习氛围
  为了营造学生你追我赶的数学学習氛围,教师必须使出“花招”为孩子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如在班级里开辟“我是最棒的”“数学智力快车”“你追我赶”专栏,设计一些较为灵活、复杂、有趣的问题,鼓励这部分学生去思考、去突破,有些问题需要几个数学“高手”联手攻破,定期对攻破问题的同学在班中大力表扬、奖励、宣传。又如,教师还可以利用早读、放心班时间,定期组织“数学小老师”活动,让学生讲讲数学文化知识,交流解题思路,制作数学小报等,让这些孩子对应用题解题的兴趣和热忱,引导整个班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氛围越来越浓。
  二、教学分析解答方法,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
  1.加强读题、审题训练,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由于低年级学生识字较少,独立阅读能力较弱,理解能力一般,因此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扫除学生的阅读理解障碍。在阅读方面,可以让识字多的学生领读,对于题目中不认识的字,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注音,并解释其含义,老师读后学生跟读,尤其是数学应用题中常出现的数学语言,要花时间让学生彻底弄清弄明白。教师可以逐步变换阅读形式,提高阅读要求,如分组读、指名读、分男女读、默读等,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随后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要解决怎样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教师也可以布置数学读书作业,让学生大声地朗读数学书。扫除阅读障碍后,需加强学生审题训练,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明确解题步骤。在解答的时候需形成固定格式,严格要求,规范解答。
  2.理清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相差问题”即 “求两数相差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总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分析各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谁的数量多,就把谁分成两个部分,再联系要求的问题进行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就可以理解得比较清晰,从而就能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正确解答了。例如:小猴摘了25个桃子,小熊摘了16个桃子,猴比熊多摘多少个?教师提问:谁摘得多,它可以分成哪两部分?让学生明白:要求猴比熊多摘的桃子有多少个,就要用小猴摘的桃子个数减去小熊摘的桃子个数,即25-16=9(个)。通过分析,学生会根据数量关系解答两数相差的应用题,也为解答另两类应用题作准备。   三、进行科学练习,建构最基本的知识体系
  建立基本的知识体系,就是指将知识系统化。知识系统化是指根据分类或因果联系的原则将知识逐步形成一定体系的过程。数学知识体系的建立与数学应用对于数学学习是极其重要的。苏教版数学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编排《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教学,引导学生选择和应用恰当的策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在低年级并不专门设置专门的应用题教学单元,所以低年级学生很难将应用题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很难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因此,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必须将应用题归纳、整合、区分,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使他们自己发现归纳出不同类型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将应用题的知识系统化。
  1.设计对比练习,防止思维定式
  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思维单一,模仿性强,容易形成思维定式,因而我适时设计一些题组进行练习。
  A.电线上原来有14只燕子,飞走了8只,还剩多少只?
  B.电线上原来有14只燕子,飞走了8只,现在有多少只?
  通过此类题的对比练习,排除特定词语的干扰。
  A.小朋友要栽14盆花,已经栽了10盆,还剩几盆没栽?
  B.小朋友已经栽了 10 盆花,还剩下 4 盆没有栽,一共要栽多少盆?
  通过此类题的对比,理解数量之间的互逆关系。
  2.进行变式练习,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1)改变问题或条件。
  A.篮球有9个,足球有12个,篮球比足球少几个?
  B.篮球有9个,足球有12个,足球比篮球多几个?
  C.篮球有9个,足球有12个,篮球增加几个就和足球一样多?
  D.篮球有9个,足球有12个,足球减少几个就和篮球一样多?
  E.篮球有9个,篮球比足球多3个,足球有多少个?
  F.足球有9个,篮球比足球少3 个,篮球有多少个?
  通过这样的对比练习,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求和”和“求差”应用题的基本特征,掌握了解决“求和”“求差”应用题的方法,还让他们明白了同样的两个信息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不同的问题可以用同一种方法解决,由此建立了“求和”“求差”应用题的知识体系,还让学生养成了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2)改变数量关系。
  A.小明有12张邮票,送给小红5张,还剩多少张?
  B.小明有12张邮票,送给小红一些,还剩7张,送给小红多少张?
  C.小明收集邮票,送给小红5张后,还剩7张,小明原来有多少张邮票?
  通过此类题,让学生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帮助学生了解应用题的结构。实践证明,在简单应用题的教学中只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就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掌握分析解答的方法,发展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应用题的教学效率。
  3.填條件,补问题,学生自编应用题
  随着应用题教学的不断深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编排应用题,积极动脑,开阔思路,提出问题,积极解答。学生从解书上现成应用题,到自编自解应用题,这是一种极大的进步。教师应鼓励学生不断尝试,提高数学素养。在方式方法上,可以提出两个已知条件。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如“小丁有30张卡片,小华有8张”,通过启发,学生逐步设计出加、减、除三种解法的问题。同时,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个已知条件和问题,学生补充另一个条件,再解答。还可以都由学生去设计,形式放宽,如口述、画出情景图或线段图都行,这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是很高的。
  总而言之,数学教师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良好数学学习环境的营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确解题思路,掌握解题的方法,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建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策.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J] .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14).
  [2] 李冬梅.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 .中外交流,2017(20).
  [3] 刘立平,胡帅.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4(7):84.
  [4] 陈淑琼.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效果[J].学周刊,2013(29):104.
  [5] 张红霞.小学低年级应用题教学初探[J]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 (7):299.
  [6] 孙海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小学低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6) :75.
其他文献
【摘要】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缺一不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科学而艺术地把握和处理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在备课时要精心预设,保证生成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在实施教学方案时,应及时捕捉课堂上的生成资源,灵活调控课堂教学,“以学定教”,使课堂精彩纷呈。  【关键词】语文教学;预设;生成  新课程指出,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过程,是动态对话、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多元性、
【摘要】语文课程在各个学科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尽管如此,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学习成绩仍是普遍偏低,与城镇的初中学生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本文主要从农村初中学生语文成绩偏低的这一原因进行分析,探讨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农村初中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  【关键词】农村初中学生;语文成绩;偏低;原因及对策  语文学习成绩好与差,直接影响其他学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
在小型反应釜上采用非极性有机溶剂四氢化萘(tetrahydronaphthalene,THN)对内蒙古锡林郭勒褐煤进行脱水,获取了不同温度下的脱水试样,运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的重要学科,对学生学习其他课程和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与时俱
通过对芦蒿秸秆进行酸、碱预处理和厌氧发酵制沼气实验,比较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对芦蒿秸秆产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碱处理能较好地改善秸秆的产气性能,其中2%NaOH处
在习作的起步阶段,如何引导学生乐于写作,善于表达呢?绘本的图画是可以读的,那美丽的画面和简单的文字背后,也给孩子们丰富的想象的空间,所以故事也就显得意味深长.因此,好的
财会作为一种社会行业,它也同样有着属于自身的职业道德。财会职业道德促进着财会人员的社会化,也影响着其它战线成员的社会化。随着监企分开、监狱体制改革的深入,正确认识和把
【摘要】作为我国语文教学的关键构成部分之一,阅读教学,特别是小学阅读教学对于小学生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功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提高对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引导学生养成每日阅读的习惯,由此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与能力。同时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时要合理运用人文因素,利用合理的措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保证阅读教学的效果。基于此,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了
选取典型的高砷褐煤和低砷烟煤,在一维等温燃烧实验台上进行混燃实验,研究温度(600-1100°C)和掺混比(3:1、1:1、1:3)对高砷褐煤混燃砷挥发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