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这些风流人物中,包括三皇五帝、文臣武将、才子佳人、草莽英雄,可似乎从未将商人位列其中。
进入现代社会,人们才将财富与英雄画上了等号,把商人抬到了社会的上层。于是乎,晋商、徽商、浙商、粤商、闽商……纷纷以其悠远的历史、灿烂的业绩、深远的影响,成为后人乐此不疲挖掘的素材,炫耀的谈资,效仿的榜样。
在众多以地域印记作为特征的商人群体中,浙商,无疑是当代社会最鲜明的符号。尽管浙商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的越大夫范蠡,历朝历代都有浙商生动的故事。但是,真正让浙商享有群商之上声誉的,是改革开放后的伟大时代。
2005年初,温家宝总理在意大利会见华侨华人时说:“据我所知,今天到场的华侨华人企业家中百分之七八十是温州人。温州人能干。意大利人说,他们九个人中就有一家企业。我说,我们温州人一个人也能办一家企业。”
温州人,是浙商的代表,浙商,又是中国当代商人的代表。
经历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对温州的“资本主义复辟”都不会陌生。在“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也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极左时期,浙江温州人以其顽强的性格,展开对贫困生活的不懈抗争。改革开放的春风,迅速将深埋于江浙大地的经商基因唤醒催活。顽强的秧苗顶破厚厚的冻土,挺身而出,葱绿一片。
一个铺盖、一套工具、一袋小商品,当神州大地处处还把经商畏之如虎的“早春”季节,浙江人的足迹就开始遍布神州大地。短短几年,大如北京、上海、广州等都市,远至新疆、内蒙、西藏等边远县城,到处都有浙江口音的商人和投资者,各地都有诸如“浙江村”“温州略”“义乌街”等浙江人群居之所;短短几年,浙江本地的“义乌小商品市场”“永嘉纽扣市场”“温州打火机市场”声名鹊起,被冠以“全国之最”、“世界之最”。在海外,浙江话开始与粤语、闽南语一起成为华商的新标志。
浙江人,在“吃苦不叫苦”的游历漂泊中,掘得天翻地覆后的第一桶金;浙商,在“鼻子也能闻出商机”的创业奋斗中,傲立于时代的潮头。
鲁冠球、宗庆后、楼忠福、方根生、沈爱琴、邱继宝等,成为中国最早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李书福、杨元庆、郭广昌、丁磊、陈天桥等后起之秀,相继登顶新的中国“财富榜”,打造出新世纪的“财富英雄”。
如今,浙商雄起的接力棒开始落到更年轻一代的身上,他们许多是人们关注的“商二代”、“富二代”。他们,能不能打破中国商人“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他们,会如何承继父辈的辉煌,展现出新浙商应有的作为与担当?
近日,在一份30余家浙江行业协会发起的《新浙商倡议书》上,我们看到了同样的发问——“浙商经历了艰难的创业,也体会了成功的喜悦,更目睹了中国民营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的阵痛和迷失……当金钱已经完全足够满足我们的生存需求时,我们浙商要追求的什么?什么是成功?怎样才能问心无愧?当民营企业急需转型升级之时,我们浙商的人生观、价值观、经营理念等软品牌如何转型升级?”
是的,当代“80后”、“90后”的浙商已经面临与他们父辈迥然不同的形势、条件、环境。一句话,他们“不差钱”,不再需要再尝一遍“四千万”(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山万水)和“两板”(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床板)的苦辣滋味。但是,他们面临着父辈们从未遇到的挑战与问题。最大的挑战来自社会对他们的质疑。自从“杭州飙车案”等一系列带富家子弟色彩的事情发生后,公众将新浙商与“富二代”和纨绔子弟划上了等号。年轻的浙商们,真正的挑战和危机,恐十白来源于自身。
新一代浙商,除了需要深刻理解艰苦创业,开拓创新,追求卓越,还要深刻领会社会责任,人生担当,国家期待。中外资本积累的过程表明,要完成跑马圈地式的疯狂原始积累并不难,而要进步到一种高层次的商业文明,却要付出漫长而艰辛的努力。他们知道,当今以规则、诚信、公平、文明、公德为主流的世界商业,已不能再像西方国家那样给100年的时间。必须在这一代浙商中,开始完成这样的转型。
“我们事业的目标早已与个人生计无关,而与苍生、社会、国家的福祉血肉相连。我们的经营不应悖逆任何社会公义。我们认为,回报社会,敢于担当更能诠释浙商的精神。”
《新浙商倡议书》上的这段话,像决心,像宣言,更是斩钉截铁的承诺。年轻人,需要这样的精气神;新浙商,拥有这样的精气神。
本期专题,我们选择了8位新一代浙商,以他们的经历与感悟,来诠释这样的精气神。
进入现代社会,人们才将财富与英雄画上了等号,把商人抬到了社会的上层。于是乎,晋商、徽商、浙商、粤商、闽商……纷纷以其悠远的历史、灿烂的业绩、深远的影响,成为后人乐此不疲挖掘的素材,炫耀的谈资,效仿的榜样。
在众多以地域印记作为特征的商人群体中,浙商,无疑是当代社会最鲜明的符号。尽管浙商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的越大夫范蠡,历朝历代都有浙商生动的故事。但是,真正让浙商享有群商之上声誉的,是改革开放后的伟大时代。
2005年初,温家宝总理在意大利会见华侨华人时说:“据我所知,今天到场的华侨华人企业家中百分之七八十是温州人。温州人能干。意大利人说,他们九个人中就有一家企业。我说,我们温州人一个人也能办一家企业。”
温州人,是浙商的代表,浙商,又是中国当代商人的代表。
经历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对温州的“资本主义复辟”都不会陌生。在“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也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极左时期,浙江温州人以其顽强的性格,展开对贫困生活的不懈抗争。改革开放的春风,迅速将深埋于江浙大地的经商基因唤醒催活。顽强的秧苗顶破厚厚的冻土,挺身而出,葱绿一片。
一个铺盖、一套工具、一袋小商品,当神州大地处处还把经商畏之如虎的“早春”季节,浙江人的足迹就开始遍布神州大地。短短几年,大如北京、上海、广州等都市,远至新疆、内蒙、西藏等边远县城,到处都有浙江口音的商人和投资者,各地都有诸如“浙江村”“温州略”“义乌街”等浙江人群居之所;短短几年,浙江本地的“义乌小商品市场”“永嘉纽扣市场”“温州打火机市场”声名鹊起,被冠以“全国之最”、“世界之最”。在海外,浙江话开始与粤语、闽南语一起成为华商的新标志。
浙江人,在“吃苦不叫苦”的游历漂泊中,掘得天翻地覆后的第一桶金;浙商,在“鼻子也能闻出商机”的创业奋斗中,傲立于时代的潮头。
鲁冠球、宗庆后、楼忠福、方根生、沈爱琴、邱继宝等,成为中国最早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李书福、杨元庆、郭广昌、丁磊、陈天桥等后起之秀,相继登顶新的中国“财富榜”,打造出新世纪的“财富英雄”。
如今,浙商雄起的接力棒开始落到更年轻一代的身上,他们许多是人们关注的“商二代”、“富二代”。他们,能不能打破中国商人“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他们,会如何承继父辈的辉煌,展现出新浙商应有的作为与担当?
近日,在一份30余家浙江行业协会发起的《新浙商倡议书》上,我们看到了同样的发问——“浙商经历了艰难的创业,也体会了成功的喜悦,更目睹了中国民营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的阵痛和迷失……当金钱已经完全足够满足我们的生存需求时,我们浙商要追求的什么?什么是成功?怎样才能问心无愧?当民营企业急需转型升级之时,我们浙商的人生观、价值观、经营理念等软品牌如何转型升级?”
是的,当代“80后”、“90后”的浙商已经面临与他们父辈迥然不同的形势、条件、环境。一句话,他们“不差钱”,不再需要再尝一遍“四千万”(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山万水)和“两板”(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床板)的苦辣滋味。但是,他们面临着父辈们从未遇到的挑战与问题。最大的挑战来自社会对他们的质疑。自从“杭州飙车案”等一系列带富家子弟色彩的事情发生后,公众将新浙商与“富二代”和纨绔子弟划上了等号。年轻的浙商们,真正的挑战和危机,恐十白来源于自身。
新一代浙商,除了需要深刻理解艰苦创业,开拓创新,追求卓越,还要深刻领会社会责任,人生担当,国家期待。中外资本积累的过程表明,要完成跑马圈地式的疯狂原始积累并不难,而要进步到一种高层次的商业文明,却要付出漫长而艰辛的努力。他们知道,当今以规则、诚信、公平、文明、公德为主流的世界商业,已不能再像西方国家那样给100年的时间。必须在这一代浙商中,开始完成这样的转型。
“我们事业的目标早已与个人生计无关,而与苍生、社会、国家的福祉血肉相连。我们的经营不应悖逆任何社会公义。我们认为,回报社会,敢于担当更能诠释浙商的精神。”
《新浙商倡议书》上的这段话,像决心,像宣言,更是斩钉截铁的承诺。年轻人,需要这样的精气神;新浙商,拥有这样的精气神。
本期专题,我们选择了8位新一代浙商,以他们的经历与感悟,来诠释这样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