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皇帝宝玺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d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人对印信是很讲究的,皇帝的宝玺就更不用说了。
  皇帝的印信,也称宝玺。
  中国人用印信来表示信用,始于周朝。到了秦朝,才有玺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印叫玺,玺成皇帝专利,臣民所用只能称为印。
  秦代至武则天时的皇印,一律称为玺,武则天之后至清代的皇印,大多称为宝。
  从秦始皇起,历代皇帝宝玺的纽式都是龙纽,一部封建皇权史,就是一部宝玺史。
  皇帝宝玺,是皇帝行使权力的信物,是国家权力的象征,普天之下,见玺印如见皇帝本人,因此,雕皇帝宝玺的材料很讲究,一般是用玉、石、木、骨、金等,用玉的最多。
  玉是远古时代专供王室享有的美石,用于制作规范社会关系的各种指示性、标志性、象征性的器物,并且美石中“执之曰瑞,陈列曰玉”。“玉”的发音同“域”,后者指王者领有的国土。
  第一块宝玺即“传国玉玺”,取材于“和氏之璧”。
  最神秘的皇帝宝玺是秦朝的大玉玺,竟一直传至清代。
  皇权神授,历代皇帝坐上皇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捞取前朝的宝玺。嬴政一统天下,称始皇帝。他下令雕琢七枚皇印即“七玺”,称为“传国玉玺”或“传国玺”。“传国玺”自此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
  皇帝不老宝玺老,宝玺的传递史,是一部浸透血和泪的史诗。
  宝玺里面故事多,有恩恩怨怨,有爱恨情仇,有刀光剑影。有了它,可以发号施令,为所欲为;有了它,也可能血雨腥风,性命难保。
  宝玺深锁宫中,也难脱虎视耽耽。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过洞庭湖口,传国玺失踪。而八年后,有人又将此传国玺奉上。
  秦始皇弥留之际,“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
  公元前207年冬,秦王子婴向刘邦献上秦朝七玺。
  汉末,传国玺被摔碎一角,王莽篡位,建立新朝,就用黄金镶补传国玺。
  公元23年,王莽被杀,这枚印章仍挂在他身上。
  战乱中传国玺几经转手,转到东汉光武帝刘秀手中。
  东汉末年,汉少帝时传国玺失踪。
  东汉末年,孙坚在一位宫女的尸体上偶得传国玺,还没捂热,就被袁绍横刀夺爱。
  不久,传国玉玺又回到了汉献帝的手里。
  曹魏代汉,传国玺归之曹丕。
  西晋灭魏,传国玺归西晋。
  此后,传国玺在五胡十六国间你争我夺,辗转不定,后纳入晋穆帝手中。
  公元420年,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传国玺在宋、齐、梁、陈的政权更迭中传递。
  南朝梁武帝时,侯景反叛,劫得传国玺,不久侯景败死,他的部将将玉玺投栖霞寺的井中。传国玺被寺僧发现,献给了陈武帝。
  公元589年,传国玉玺入了隋宫。
  唐初,太宗李世民没有得到传国玺,唐太宗便重刻皇帝玉玺。
  至武则天后改诸玺为宝,唐中宗即位,复为玺。唐开元六年,又复为宝。此后,皇帝印章就大都称宝。
  公元630年,李靖率军讨伐突厥,传国玺归于唐朝。
  朱温篡唐后,传国玺下落不明。郭威建后周后,遍寻传国玺不着,便刻了“皇帝神宝”等两方印玺。
  北宋哲宗时,有一个农夫在耕田时发现了传国玺。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金兵破汴梁,徽钦二帝被掠走,传国玺被大金国一并掠走。
  公元1294年,在大都,传国玺忽然出现于集市,从此归入大元。
  明朝初,明太祖遣徐达率大军入漠北,找寻传国玺,没有找到。
  明末,相传由元顺帝带入漠北的传国玺,为其后裔林丹汗所有,林丹汗兵败之后,传国玺落入后金太宗皇太极手中,皇太极因此称皇帝,定国号为“大清”。
  1912年,冯玉祥将清帝驱逐出宫,传国玺竟不在清宫中。
  传国玺去了哪里,没有人知道。
  中国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有559个帝王,这559个帝王和若干权臣,追逐宝玺,围绕着传国玺发生的恩怨情仇,早已随风而散。宝玺到头来也只是一缕尘土。
  现今存世的皇帝宝玺藏于故宫博物院,共有494l件,主要是明清两代的遗存。明清两代宝玺已发展到种类繁多,有发布皇帝谕旨所用的“国宝”;后妃地位象征的“册宝”;皇帝尊崇先帝后妃,为其上徽号时所颁的“徽宝”;皇帝和皇后崩逝后嗣皇帝为其上谥号所制的“谥宝”等。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被推翻,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1912年,清帝被迫退位,皇帝宝玺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其他文献
民国时期,蔡元培先后担任教育总长和北京大学校长。这两个职位,都是国内教育界举重轻重的位置。蔡元培作为团队的领导人,深深知道只有选贤任能,唯才是举,才能让团队充满活力。  蔡元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众所周知,教育界是知识分子云集的地方,自古文人相轻,如果主事者没有雅量,那么将很难容纳下个性张扬、桀骛不驯的人才。  蔡元培是晚清翰林,曾经留学德国莱比锡大学,可谓学贯中西的大师。他又是光复会的发起
期刊
高缭在晏子属下做了三年官,没有办过什么错事。有一天晏子突然把他辞退了。  晏子手下的人感到纳闷,便去问晏子:“高缭并没有过失,你为什么不奖赏他,反而把他辞退呢?”  晏子说:“我是一个没有才能的人,我之以能做一些事,主要是靠周围的人帮助我。可是,高缭和我同事三年,从不指出我的过失,这样的人,对我没有什么用处,我留着他干啥?”  从此以后,晏子手下的人,除了能相互指出过失外,也敢于指出晏子的过失。这
期刊
陈寅恪每次上课,都用花布或黑布包着一大包书,在课前匆匆走进教室,从不迟到。  他把要讲的内容满满地抄到两个黑板上,然后坐到讲台前的扶手椅上,开始讲课。  他讲课的时候,总是能自己营造出一种境界来,带着你穿越数千年历史,置身于汉唐时期的繁华盛世中。  他喜欢闭着眼睛讲课,让自己也沉浸在历史语境中。  在西南联大时,他的右眼视网膜已经剥离,左眼仅剩微弱视力。有一天上课时,他先在黑板上写好了要讲的重点,
期刊
唐朝的公务员待遇虽然无法与宋朝相比,但也不错。可是,在唐朝当公务员却并不轻松,原因是唐朝对公务员的考勤制度很严厉。每天按时参加朝会,是唐朝京官的第一要务,凡无故缺席,或迟到早退者,都属于违纪,都要受到相应的处理,而且处理方式还很严厉。  比如,有一个叫梁升卿的官员,在某部门上班。当时,朝中规定官员要轮流值夜班,开元二十年(732年)九月二十日这天,轮到梁升卿值夜班了,可是第二天是他父亲的忌日,于是
期刊
公元前445年,魏文侯当上了魏国一把手。这是一位聪明有远见的青年领袖,他的理想就是带领人民勤劳致富奔小康,使魏国成为战国时期的超级大国。  魏文侯清醒地知道,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首先就要礼贤下士,招纳人才。  魏文侯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名满天下的子夏。  子夏的名头的确很响,他是大教育家孔子的得意门生。  子夏晚年居住在东部别都魏,距国都安邑千里迢迢,但魏文侯不辞劳苦,坐着马车就找上门来,还带来了魏
期刊
复兴社特务处在国民党内是个未经“立法”程序的机关。它的经费不是由国库开支,而是蒋介石在他本人的特别办公费内支付。它没有一定的编制人数,也没有固定性的分支机构,认为需要就添设,不需要就撤销。但添设的多,撤销的少,组织日益扩大,人事亦调动频繁。我在该处当过科员,谨将所知所见所闻的事实,就记忆所及者,写述于下。  戴笠是怎样当特务处长的  1935年夏天,戴笠集合特务处内勤人员在南京洪公祠举行总理纪念周
期刊
梅兰芳(1894—1961),近代杰出京昆旦行演员,“四大名旦”之首,“梅派”京剧艺术创始人,同时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梅兰芳出生的时代,正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多灾多难的时代。梅兰芳成就一代艺术大师,虽然具有众多时代因素,但主要原因还是他在艺术征途中遇上三位伯乐:冯耿光、齐如山、王瑶卿。梅兰芳的一生事功,可用三个离不开代表:经济上离不开冯耿光,剧目上离
期刊
中国文人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向来以“君子动口不动手”为金科玉律。然而,到了民国时期,风气渐变,一贯温文尔雅的文人们摒弃文雅的武斗风范,代之以拳打脚踢和群殴。许多大师级的文人也未能免俗,纷纷加入了参加了轰轰烈烈的武斗行列。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武斗英雄”当属才高狂傲的一代名士刘文典。刘文典在安徽大学校长的任上时,安徽学界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学生运动。盛怒之下的蒋介石要严惩学生。刘文典面见蒋介石,不称“蒋
期刊
1948年11月至1949年3月,孙中山之子孙科出任国民党行政院长,寻求“光荣的和平”,以挽救国民党的统治。  在内阁组成前后,孙科要求蒋介石下野,由行政院全权主持和谈。蒋介石下野后,他既反对蒋介石的和谈原则,又反对桂系的企图。后来,由于桂系的倒阁,也由于孙科和蒋介石之间的矛盾,致使孙科去职,其一厢情愿的“光荣的和平”,也就自然而然地以破产收场。  一、蒋、孙妥协,孙科任立法院长  对孙科“光荣的
期刊
岑文本,字景仁,出生于官僚世家,是唐太宗最赏识的几位重臣之一。他自幼聪慧,博览群书,很有才华和智谋。14岁那年,其父岑之象被人陷害入狱,为了营救父亲,他只身前往司隶鸣冤。面对堂上老爷,他不亢不卑,据理力争,辩对哀畅,司隶命他作《莲花赋》,他一挥而就。司隶惊叹之余,重审此案,释放了他的父亲。  贞观元年,岑文本被授予秘书郎,兼任直中书省。唐太宗行藉田之礼(古时帝王春耕前奉祀宗庙),岑文本上书《藉田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