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人对印信是很讲究的,皇帝的宝玺就更不用说了。
皇帝的印信,也称宝玺。
中国人用印信来表示信用,始于周朝。到了秦朝,才有玺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印叫玺,玺成皇帝专利,臣民所用只能称为印。
秦代至武则天时的皇印,一律称为玺,武则天之后至清代的皇印,大多称为宝。
从秦始皇起,历代皇帝宝玺的纽式都是龙纽,一部封建皇权史,就是一部宝玺史。
皇帝宝玺,是皇帝行使权力的信物,是国家权力的象征,普天之下,见玺印如见皇帝本人,因此,雕皇帝宝玺的材料很讲究,一般是用玉、石、木、骨、金等,用玉的最多。
玉是远古时代专供王室享有的美石,用于制作规范社会关系的各种指示性、标志性、象征性的器物,并且美石中“执之曰瑞,陈列曰玉”。“玉”的发音同“域”,后者指王者领有的国土。
第一块宝玺即“传国玉玺”,取材于“和氏之璧”。
最神秘的皇帝宝玺是秦朝的大玉玺,竟一直传至清代。
皇权神授,历代皇帝坐上皇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捞取前朝的宝玺。嬴政一统天下,称始皇帝。他下令雕琢七枚皇印即“七玺”,称为“传国玉玺”或“传国玺”。“传国玺”自此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
皇帝不老宝玺老,宝玺的传递史,是一部浸透血和泪的史诗。
宝玺里面故事多,有恩恩怨怨,有爱恨情仇,有刀光剑影。有了它,可以发号施令,为所欲为;有了它,也可能血雨腥风,性命难保。
宝玺深锁宫中,也难脱虎视耽耽。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过洞庭湖口,传国玺失踪。而八年后,有人又将此传国玺奉上。
秦始皇弥留之际,“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
公元前207年冬,秦王子婴向刘邦献上秦朝七玺。
汉末,传国玺被摔碎一角,王莽篡位,建立新朝,就用黄金镶补传国玺。
公元23年,王莽被杀,这枚印章仍挂在他身上。
战乱中传国玺几经转手,转到东汉光武帝刘秀手中。
东汉末年,汉少帝时传国玺失踪。
东汉末年,孙坚在一位宫女的尸体上偶得传国玺,还没捂热,就被袁绍横刀夺爱。
不久,传国玉玺又回到了汉献帝的手里。
曹魏代汉,传国玺归之曹丕。
西晋灭魏,传国玺归西晋。
此后,传国玺在五胡十六国间你争我夺,辗转不定,后纳入晋穆帝手中。
公元420年,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传国玺在宋、齐、梁、陈的政权更迭中传递。
南朝梁武帝时,侯景反叛,劫得传国玺,不久侯景败死,他的部将将玉玺投栖霞寺的井中。传国玺被寺僧发现,献给了陈武帝。
公元589年,传国玉玺入了隋宫。
唐初,太宗李世民没有得到传国玺,唐太宗便重刻皇帝玉玺。
至武则天后改诸玺为宝,唐中宗即位,复为玺。唐开元六年,又复为宝。此后,皇帝印章就大都称宝。
公元630年,李靖率军讨伐突厥,传国玺归于唐朝。
朱温篡唐后,传国玺下落不明。郭威建后周后,遍寻传国玺不着,便刻了“皇帝神宝”等两方印玺。
北宋哲宗时,有一个农夫在耕田时发现了传国玺。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金兵破汴梁,徽钦二帝被掠走,传国玺被大金国一并掠走。
公元1294年,在大都,传国玺忽然出现于集市,从此归入大元。
明朝初,明太祖遣徐达率大军入漠北,找寻传国玺,没有找到。
明末,相传由元顺帝带入漠北的传国玺,为其后裔林丹汗所有,林丹汗兵败之后,传国玺落入后金太宗皇太极手中,皇太极因此称皇帝,定国号为“大清”。
1912年,冯玉祥将清帝驱逐出宫,传国玺竟不在清宫中。
传国玺去了哪里,没有人知道。
中国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有559个帝王,这559个帝王和若干权臣,追逐宝玺,围绕着传国玺发生的恩怨情仇,早已随风而散。宝玺到头来也只是一缕尘土。
现今存世的皇帝宝玺藏于故宫博物院,共有494l件,主要是明清两代的遗存。明清两代宝玺已发展到种类繁多,有发布皇帝谕旨所用的“国宝”;后妃地位象征的“册宝”;皇帝尊崇先帝后妃,为其上徽号时所颁的“徽宝”;皇帝和皇后崩逝后嗣皇帝为其上谥号所制的“谥宝”等。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被推翻,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1912年,清帝被迫退位,皇帝宝玺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皇帝的印信,也称宝玺。
中国人用印信来表示信用,始于周朝。到了秦朝,才有玺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印叫玺,玺成皇帝专利,臣民所用只能称为印。
秦代至武则天时的皇印,一律称为玺,武则天之后至清代的皇印,大多称为宝。
从秦始皇起,历代皇帝宝玺的纽式都是龙纽,一部封建皇权史,就是一部宝玺史。
皇帝宝玺,是皇帝行使权力的信物,是国家权力的象征,普天之下,见玺印如见皇帝本人,因此,雕皇帝宝玺的材料很讲究,一般是用玉、石、木、骨、金等,用玉的最多。
玉是远古时代专供王室享有的美石,用于制作规范社会关系的各种指示性、标志性、象征性的器物,并且美石中“执之曰瑞,陈列曰玉”。“玉”的发音同“域”,后者指王者领有的国土。
第一块宝玺即“传国玉玺”,取材于“和氏之璧”。
最神秘的皇帝宝玺是秦朝的大玉玺,竟一直传至清代。
皇权神授,历代皇帝坐上皇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捞取前朝的宝玺。嬴政一统天下,称始皇帝。他下令雕琢七枚皇印即“七玺”,称为“传国玉玺”或“传国玺”。“传国玺”自此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
皇帝不老宝玺老,宝玺的传递史,是一部浸透血和泪的史诗。
宝玺里面故事多,有恩恩怨怨,有爱恨情仇,有刀光剑影。有了它,可以发号施令,为所欲为;有了它,也可能血雨腥风,性命难保。
宝玺深锁宫中,也难脱虎视耽耽。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过洞庭湖口,传国玺失踪。而八年后,有人又将此传国玺奉上。
秦始皇弥留之际,“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
公元前207年冬,秦王子婴向刘邦献上秦朝七玺。
汉末,传国玺被摔碎一角,王莽篡位,建立新朝,就用黄金镶补传国玺。
公元23年,王莽被杀,这枚印章仍挂在他身上。
战乱中传国玺几经转手,转到东汉光武帝刘秀手中。
东汉末年,汉少帝时传国玺失踪。
东汉末年,孙坚在一位宫女的尸体上偶得传国玺,还没捂热,就被袁绍横刀夺爱。
不久,传国玉玺又回到了汉献帝的手里。
曹魏代汉,传国玺归之曹丕。
西晋灭魏,传国玺归西晋。
此后,传国玺在五胡十六国间你争我夺,辗转不定,后纳入晋穆帝手中。
公元420年,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传国玺在宋、齐、梁、陈的政权更迭中传递。
南朝梁武帝时,侯景反叛,劫得传国玺,不久侯景败死,他的部将将玉玺投栖霞寺的井中。传国玺被寺僧发现,献给了陈武帝。
公元589年,传国玉玺入了隋宫。
唐初,太宗李世民没有得到传国玺,唐太宗便重刻皇帝玉玺。
至武则天后改诸玺为宝,唐中宗即位,复为玺。唐开元六年,又复为宝。此后,皇帝印章就大都称宝。
公元630年,李靖率军讨伐突厥,传国玺归于唐朝。
朱温篡唐后,传国玺下落不明。郭威建后周后,遍寻传国玺不着,便刻了“皇帝神宝”等两方印玺。
北宋哲宗时,有一个农夫在耕田时发现了传国玺。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金兵破汴梁,徽钦二帝被掠走,传国玺被大金国一并掠走。
公元1294年,在大都,传国玺忽然出现于集市,从此归入大元。
明朝初,明太祖遣徐达率大军入漠北,找寻传国玺,没有找到。
明末,相传由元顺帝带入漠北的传国玺,为其后裔林丹汗所有,林丹汗兵败之后,传国玺落入后金太宗皇太极手中,皇太极因此称皇帝,定国号为“大清”。
1912年,冯玉祥将清帝驱逐出宫,传国玺竟不在清宫中。
传国玺去了哪里,没有人知道。
中国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有559个帝王,这559个帝王和若干权臣,追逐宝玺,围绕着传国玺发生的恩怨情仇,早已随风而散。宝玺到头来也只是一缕尘土。
现今存世的皇帝宝玺藏于故宫博物院,共有494l件,主要是明清两代的遗存。明清两代宝玺已发展到种类繁多,有发布皇帝谕旨所用的“国宝”;后妃地位象征的“册宝”;皇帝尊崇先帝后妃,为其上徽号时所颁的“徽宝”;皇帝和皇后崩逝后嗣皇帝为其上谥号所制的“谥宝”等。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被推翻,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1912年,清帝被迫退位,皇帝宝玺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