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课程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和学习方式,它从幼儿当下的兴趣、需要出发,由小及大,由一点到多元,形成连续、灵活、渗透的呼应式课程,促进儿童的整体发展,培养儿童的学习品质,激发教师、儿童和家长共同学习和成长的力量。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展了微课程活动,教师通过案例、主题等多元化的方式来不断探索、创新和完善。但是如何有效开展微课程、怎样选取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和事件、如何提升幼儿能力等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探讨。
课程的缘起
班级微课程的确定应从幼儿的日常谈话和游戏中寻求,需要教师仔细观察幼儿的游戏、认真聆听他们的对话,从中找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并分析探究此次活动中幼儿能获得的学习品质,从点到面,全面提升幼儿的核心素养。
课程源于生活,教师应扩散幼儿的多元思维。教师可以在与大自然互动中,或在日常生活习惯培养、行为规则养成、游戏活动等方面选择小班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如我们班的幼儿在小班时对自然角中的蚕宝宝很感兴趣,于是我抓住契机,开展了《可爱的蚕宝宝》课程活动,从蚕宝宝这个点展开,从不同领域、多个维度设置好主题实施框架,让幼儿利用多种感官感知蚕宝宝、探秘蚕宝宝。
小班的孩子往往对自然界中的事物充满好奇,有强烈的探索欲,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在小班年龄段开展与大自然、与小动物有关的课程活动。小班的孩子在进行微课程时,教师应以感知和体验为主,结合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帮助他们获得发展。
课程源于问题,教师应发现其中的学习契机。在中大班中,教师可以在幼儿感兴趣的话题、遇到的问题中发现学习契机,注重活动的可操作性,帮助他们获得多元发展。如我们班幼儿在中班时遇到了问题,他们经常会讨论“为什么有时候出了汗,黑黑的衣服上有白白的东西”,于是我抓住这个学习契机,开展了《盐的秘密》课程活动,引导幼儿了解物质的溶解和析出等有趣的现象,孩子们在操作中兴趣盎然。
中大班的孩子在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社会交往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课程的选择上需要考虑活动的可操作性以及团队的合作性等方面,让孩子们在每一次的活动中都有提升。
课程的实施
教师应化被动为主动,提升幼儿的核心素养。在主动学习中,幼儿核心素养会充分发展。在微课程的实施中,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在幼儿遇到困难或问题时,教师应通过引导式提问,向幼儿抛出橄榄枝,帮助他们想到办法。这样的学习方式效果是显著的,整个活动实施后,孩子们的核心素养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如在中班《盐的秘密》中,有幼儿提问“我们吃的盐是从哪里来的呢”,大家通过搜集资料知道了盐的来源后,又开始讨论“如何提取盐”,大家通过投票,选择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法进行操作,最后通过分组实践获得了答案。幼儿只有通过主动尝试,才能牢记盐的析出的原理。从中可以看出,幼儿在探究行为、问题解决能力方面有了提升。在探究行为方面,他们观察细致、有探究欲望,能进行探究并有所发现;在问题解决能力方面,他们能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教师应减少干预,真正让幼儿做主。幼儿的学习是在“做中学”,因此在微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应以一名辅助者、一名好伙伴的角色參与其中,主要目的是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索学习的方法,获得学习的经验。因此,教师需要减少干预,作为引领者,向幼儿抛出橄榄枝,帮助他们获得提升。
课程的反思和提升
微课程能促进儿童的整体发展,培养儿童的学习品质,激发教师、儿童和家长共同学习和成长的力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支持和满足幼儿发展需要,不仅要求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牢记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而且要求教师在课程结束后及时分析、反思,找到需要改进和提高的环节,避免在以后的课程活动中出现类似问题,完善课程的实施过程,帮助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系昆山高新区鹿城幼儿园)
课程的缘起
班级微课程的确定应从幼儿的日常谈话和游戏中寻求,需要教师仔细观察幼儿的游戏、认真聆听他们的对话,从中找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并分析探究此次活动中幼儿能获得的学习品质,从点到面,全面提升幼儿的核心素养。
课程源于生活,教师应扩散幼儿的多元思维。教师可以在与大自然互动中,或在日常生活习惯培养、行为规则养成、游戏活动等方面选择小班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如我们班的幼儿在小班时对自然角中的蚕宝宝很感兴趣,于是我抓住契机,开展了《可爱的蚕宝宝》课程活动,从蚕宝宝这个点展开,从不同领域、多个维度设置好主题实施框架,让幼儿利用多种感官感知蚕宝宝、探秘蚕宝宝。
小班的孩子往往对自然界中的事物充满好奇,有强烈的探索欲,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在小班年龄段开展与大自然、与小动物有关的课程活动。小班的孩子在进行微课程时,教师应以感知和体验为主,结合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帮助他们获得发展。
课程源于问题,教师应发现其中的学习契机。在中大班中,教师可以在幼儿感兴趣的话题、遇到的问题中发现学习契机,注重活动的可操作性,帮助他们获得多元发展。如我们班幼儿在中班时遇到了问题,他们经常会讨论“为什么有时候出了汗,黑黑的衣服上有白白的东西”,于是我抓住这个学习契机,开展了《盐的秘密》课程活动,引导幼儿了解物质的溶解和析出等有趣的现象,孩子们在操作中兴趣盎然。
中大班的孩子在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社会交往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课程的选择上需要考虑活动的可操作性以及团队的合作性等方面,让孩子们在每一次的活动中都有提升。
课程的实施
教师应化被动为主动,提升幼儿的核心素养。在主动学习中,幼儿核心素养会充分发展。在微课程的实施中,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在幼儿遇到困难或问题时,教师应通过引导式提问,向幼儿抛出橄榄枝,帮助他们想到办法。这样的学习方式效果是显著的,整个活动实施后,孩子们的核心素养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如在中班《盐的秘密》中,有幼儿提问“我们吃的盐是从哪里来的呢”,大家通过搜集资料知道了盐的来源后,又开始讨论“如何提取盐”,大家通过投票,选择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法进行操作,最后通过分组实践获得了答案。幼儿只有通过主动尝试,才能牢记盐的析出的原理。从中可以看出,幼儿在探究行为、问题解决能力方面有了提升。在探究行为方面,他们观察细致、有探究欲望,能进行探究并有所发现;在问题解决能力方面,他们能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教师应减少干预,真正让幼儿做主。幼儿的学习是在“做中学”,因此在微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应以一名辅助者、一名好伙伴的角色參与其中,主要目的是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索学习的方法,获得学习的经验。因此,教师需要减少干预,作为引领者,向幼儿抛出橄榄枝,帮助他们获得提升。
课程的反思和提升
微课程能促进儿童的整体发展,培养儿童的学习品质,激发教师、儿童和家长共同学习和成长的力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支持和满足幼儿发展需要,不仅要求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牢记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而且要求教师在课程结束后及时分析、反思,找到需要改进和提高的环节,避免在以后的课程活动中出现类似问题,完善课程的实施过程,帮助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系昆山高新区鹿城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