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彝族中学生英汉语音习得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具有双重的意义与价值。它不仅是提升语音教学效果的关键,也是提升任课教师教学改革意识的基础;它不仅是语言学理论的实际运用,也是教学理论的研究与拓展。因此,本文拟在确定语音习得研究必须面对课题的基础上,结合彝族中学生英汉语音教学实践,提出了四个解决语音习得存在问题的策略:借鉴策略、创新策略、迁移策略和教改策略。
关键词:语音习得 核心课题 解决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英汉语音习得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了广大任课教师和研究者的关注,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英语语音习得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颇具双重意义与价值。从教学的层面分析,对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不仅事关教学效果的提升,而且也事关任课教师执教能力的提高;从语言学习的层面上讲,英汉语音习得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既是运用传统语言习得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一次有益尝试,同时又是总结外语教学实践,丰富语言学研究理论的一次科学探究。
彝族中学生英汉语音习得及其相关问题的探究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者关注。但是,本研究主要关注运用传统语言习得理论解决彝族中学生英汉语音习得中发现的新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存在于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研究彝族中学生英汉语音习得的相关问题,研究者必须明确相关理论问题是他们必须面对的基本课题;第二个层面,研究者必须根据这些理论的核心内容制定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尤其是后者,它既是解决彝族中学生在英语、汉语学习中遇到语音习得问题的前提,又是提升彝族中学生学习英汉两种语言学习效果的关键。
一.彝族中学生英汉语音习得研究必须面对的课题
彝族中学生英汉语音习得的研究始于彝族中学生英汉语音教学中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这也就是说,结合彝族中学生在其学习英语与汉语时遇到的语音问题,才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推动语音习得研究的发展。
1.语言学理论与教学理论的普及
彝族中学生遇到的英汉语音问题是二语习得研究课题下的一个分支,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注意到二语习得中的语音问题与其它语言问题密切相关。即,英汉语音习得既是语言学习实践中的问题,也是语言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因此,彝族中学生英汉语音习得中遇到的问题具有综合的性质,它是一个既涉及到语言学习,又涉及到学校教学的实践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切实解决,既需要语言研究者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理念,又需要教授英汉语言的任课教师掌握一定的语言学知识。所以,无论是对于语言学研究者而言,还是对于从事彝族中学生英汉语言教学的任课教师而言,他们都面临着一个理论普及的问题。
2.语言学理论与教学理论的整合
语言学与教育教学理论的普及是语言研究者和任课教师进行理论整合的前提。只有实现了理论整合,才有可能解决彝族中学生在语言学习中遇到的语音难题。为此,有研究者提出了二语习得一体化模式及动态的研究课题。在这个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对自己的研究实践进行了如下的归纳:该模式由三个部分组成:二语习得的过程模式、二语习得的心理机制模式、二语习得的通用模式。[1]
这也就是说,无论是从语言学的层面探究二语习得中的语音问题,还是从教学层面对其进行分析,都需要相关的研究者和任课教师在不同学科理论的整合下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
二.彝族中学生英汉语音习得问题的解决策略
根据以上提到的语言学与教育教学理论的融合,在反思彝族中学生英汉语音习得问题研究实践的基础上,该研究制定了如下的解决策略:
1.借鉴策略
虽然彝族中学生学习英语、汉语的过程与传统的二语习得研究稍有不同,但其在实质上,它所探讨的问题也是二语习得的问题。尽管它所面对的是中国少数民族学生进行的语言的学习,尽管它面对的是汉语与英语,但在解决它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传统的二语习得理论还是颇有指导意义的。也正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提出了借鉴策略。所谓的借鉴策略是指在借鉴其它学校二语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升彝族中学生学习英语、汉语的客观效果。
首先,在运用借鉴策略解决英汉语音习得问题的时候,任课教师和语言研究者都要坚持广义的“借鉴”策略。在理论研究方面,可以借鉴语言学的二语习得理论来解决彝族中学生面对的语音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借鉴其它彝族中学在教学英、汉语言中解决语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对于前者而言,可以借鉴两种语言的词汇教学经验以解决彝族中学生面对的语音问题。众所周知,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语音都具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因此,掌握语音就是掌握词汇。特别是在汉语里,汉语语音四个声调的形成几乎是语言界的一个特例。尽管英语语音也有声调的变化,但它对词义的影响绝对没有汉语那样明显。在汉语里,就连所谓的“轻音”,它也有区别词义与表达情感的作用。例如,“老子”一词就如此。如果把后边的“子”重读,它的意义就指向古代的一位思想家;如果把后边“子”的声音轻化处理,它的词义就与古代的这位思想家没有丝毫的关系了。其次,在彝族人民的生活区域里存在教育不平衡的现象,每一所彝族中学校所面对的学生基础有所不同,这些学校所拥有的教师资源也有所不同,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它们所使用的授课教材或许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对于那些教育基础薄弱的学校而言,借鉴先进学校的教学经验,提升本校的英语、汉语语音教学的效果就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2.创新策略
创新策略是指根据彝族中学生学习英汉两种语言在语音层面上所存问题的本质特点,创新式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或语言学的习得理论解决现实问题。但是,在运用创新策略的过程中,对“创新”一词一定要有一个科学而正确的理解。众所周知,所谓的“创新”并不是创造一种新的解决思路,而是强调所运用理论之“新”。在英汉口语的学习过程中,解决语音习得问题是教学中的关键。运用对比分析理论解决彝族语言与汉语言之间的语音习得问题,从而把积累的经验运用于彝族语言与英语之间的语音教学,同時也可以借鉴英汉两种语言在语音教学层面上的积累经验指导彝族语言与汉语或英语语音教学实践。例如,汉语普通话的复韵母/ei/,/ai/,/an/,/ou/和英语的双元音[ei],[ai],[ao],[ou]虽都以强元音为主,发音时向弱元音滑动,但普通话较快而且并没有达到弱元音的位置,念起来两者浑然一体,而英语的双元音滑动较明显,两者相对独立。[2]当然,这只是列举了两者发音的核心区别,在两种语言的语音系统里,这几个语音的发音区别还体现在发音部位与发音的口形上。反思这一段的教学经验总结,任课老师可以积累这样的语音教学经验:虽然不同语言之间,语音的区别是明显的,但是这种明显的区别却是有规律可以遵循。无论是发音部分的区别,还是发音方法上的不同,就连发音时的口形也要给予特别的关注。 3.迁移策略
彝族中学生的英语和汉语学习,严格地说它属于三语学习。而众所周知的迁移理论正是研究语言学习的理论。因此,把迁移策略作为解决彝族中学生学习英语、汉语的语音问题的策略无疑是最佳的选择。语言迁移既包含不同语言之间的迁移,即语间迁移,如英语和汉语之间的迁移;也包含了同一语言内部的迁移,即语内迁移,如英语的词汇习得对英语阅读、写作、翻译的迁移。[3]作者在论述语言迁移现象的同时,也在提醒从事彝族中学教学英语和汉语的教师既要注意学生母语与外语学习时的迁移现象,而且同时也要注意英语或汉语内部的迁移现象。无论是语间迁移,还是语内迁移都会对学生的语音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除此之外,迁移还有正迁移与负迁移之分。正迁移是指运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对其学习其它语言时的积极影响,负迁移则与其相反,即学生已掌握的语言知识会对其学习另外一种语言产生消极的影响。但是,任课教师一定要注意一個这样的教学事实,即正迁移和负迁移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果任课教师能够及时了解教学中存在的负迁移并积极地采取正确的策略预防这种现象的发生,那么所谓的负迁移也就转化为正迁移了。
4.教改策略
也许某些研究者认为不能把教改当作一种解决语音问题的策略。但是,教学改革却是涉及到教学的诸多方面,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材的编写、校本教研的实践,这些都是教学改革研究的核心。这也就是说,教改的广泛性有可能使其针对性受到相应的影响。因此,面对彝族中学英语、汉语教学中存在的语音问题,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研究。比如,如何运用语音微课提升学生的语音学习效果,如何运用翻转课堂提升教学质量的理念,如何改革传统教学中的语音教学等。特别是对于微课教学改革而言,如果任课教师能够把微课教学改革的理论进行拓展化理解,那么微课改革涉及到的语音教学就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实践,它还可以在课程构建的层面上,关注彝族中学英语、汉语教学的课程资源构建。这种以语音为核心的课程资源构建,不仅可以降低任课教师的备课负担,而且还可以为各任课教师之间相互借鉴彼此的先进教学经验提供一个现实的基础。众所周知,作为教学层面的微课设计是任课教师教学策略的体现,是其所持教学理念的再现。而作为课程资源层面的微课程,则是其各位任课教师进行语音习得研究的难得教学资源。
三.结语
彝族中学生英汉语音习得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具有双重的意义与价值。它不仅是提升语音教学效果的关键,而且也是提升任课教师教学改革意识的基础。语音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基础,只要彝族中学生掌握好了英汉语音的学习,对其英语系统的学习将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信心。因此,在进行彝族中学生英汉语音习得研究时,在面对其必须解决的课题基础上,结合自己对语音教学的反思,提出了四种解决策略,以期广大教师通过彝族中学生三语中的英汉语音习得现象丰富和发展民族教育课堂教学理论,为教师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正确认识民族学校的语言教学提供基础的实践和理论借鉴,从而丰富和深化民族教育语言教学评价体系,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培养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改变现行的语言教学模式,形成符合彝族中学生特点的三语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戴运财,杨连瑞.二语习得的一体化模式及其动态性研究[J].外语教学.2013(06)
[2]冯健高.英汉语音对比对英语语音教学的启示[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 2012(04)
[3]张朝慧,邵广宇.二语习得中的母语迁移及对策[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0)
基金项目:本文为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科研项目(编号:16SA017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介绍:罗亮,攀枝花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应用语言学;杨舒涵,攀枝花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欧洲文化、英美文学与文化、英语教学)
关键词:语音习得 核心课题 解决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英汉语音习得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了广大任课教师和研究者的关注,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英语语音习得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颇具双重意义与价值。从教学的层面分析,对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不仅事关教学效果的提升,而且也事关任课教师执教能力的提高;从语言学习的层面上讲,英汉语音习得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既是运用传统语言习得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一次有益尝试,同时又是总结外语教学实践,丰富语言学研究理论的一次科学探究。
彝族中学生英汉语音习得及其相关问题的探究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者关注。但是,本研究主要关注运用传统语言习得理论解决彝族中学生英汉语音习得中发现的新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存在于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研究彝族中学生英汉语音习得的相关问题,研究者必须明确相关理论问题是他们必须面对的基本课题;第二个层面,研究者必须根据这些理论的核心内容制定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尤其是后者,它既是解决彝族中学生在英语、汉语学习中遇到语音习得问题的前提,又是提升彝族中学生学习英汉两种语言学习效果的关键。
一.彝族中学生英汉语音习得研究必须面对的课题
彝族中学生英汉语音习得的研究始于彝族中学生英汉语音教学中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这也就是说,结合彝族中学生在其学习英语与汉语时遇到的语音问题,才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推动语音习得研究的发展。
1.语言学理论与教学理论的普及
彝族中学生遇到的英汉语音问题是二语习得研究课题下的一个分支,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注意到二语习得中的语音问题与其它语言问题密切相关。即,英汉语音习得既是语言学习实践中的问题,也是语言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因此,彝族中学生英汉语音习得中遇到的问题具有综合的性质,它是一个既涉及到语言学习,又涉及到学校教学的实践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切实解决,既需要语言研究者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理念,又需要教授英汉语言的任课教师掌握一定的语言学知识。所以,无论是对于语言学研究者而言,还是对于从事彝族中学生英汉语言教学的任课教师而言,他们都面临着一个理论普及的问题。
2.语言学理论与教学理论的整合
语言学与教育教学理论的普及是语言研究者和任课教师进行理论整合的前提。只有实现了理论整合,才有可能解决彝族中学生在语言学习中遇到的语音难题。为此,有研究者提出了二语习得一体化模式及动态的研究课题。在这个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对自己的研究实践进行了如下的归纳:该模式由三个部分组成:二语习得的过程模式、二语习得的心理机制模式、二语习得的通用模式。[1]
这也就是说,无论是从语言学的层面探究二语习得中的语音问题,还是从教学层面对其进行分析,都需要相关的研究者和任课教师在不同学科理论的整合下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
二.彝族中学生英汉语音习得问题的解决策略
根据以上提到的语言学与教育教学理论的融合,在反思彝族中学生英汉语音习得问题研究实践的基础上,该研究制定了如下的解决策略:
1.借鉴策略
虽然彝族中学生学习英语、汉语的过程与传统的二语习得研究稍有不同,但其在实质上,它所探讨的问题也是二语习得的问题。尽管它所面对的是中国少数民族学生进行的语言的学习,尽管它面对的是汉语与英语,但在解决它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传统的二语习得理论还是颇有指导意义的。也正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提出了借鉴策略。所谓的借鉴策略是指在借鉴其它学校二语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升彝族中学生学习英语、汉语的客观效果。
首先,在运用借鉴策略解决英汉语音习得问题的时候,任课教师和语言研究者都要坚持广义的“借鉴”策略。在理论研究方面,可以借鉴语言学的二语习得理论来解决彝族中学生面对的语音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借鉴其它彝族中学在教学英、汉语言中解决语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对于前者而言,可以借鉴两种语言的词汇教学经验以解决彝族中学生面对的语音问题。众所周知,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语音都具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因此,掌握语音就是掌握词汇。特别是在汉语里,汉语语音四个声调的形成几乎是语言界的一个特例。尽管英语语音也有声调的变化,但它对词义的影响绝对没有汉语那样明显。在汉语里,就连所谓的“轻音”,它也有区别词义与表达情感的作用。例如,“老子”一词就如此。如果把后边的“子”重读,它的意义就指向古代的一位思想家;如果把后边“子”的声音轻化处理,它的词义就与古代的这位思想家没有丝毫的关系了。其次,在彝族人民的生活区域里存在教育不平衡的现象,每一所彝族中学校所面对的学生基础有所不同,这些学校所拥有的教师资源也有所不同,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它们所使用的授课教材或许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对于那些教育基础薄弱的学校而言,借鉴先进学校的教学经验,提升本校的英语、汉语语音教学的效果就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2.创新策略
创新策略是指根据彝族中学生学习英汉两种语言在语音层面上所存问题的本质特点,创新式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或语言学的习得理论解决现实问题。但是,在运用创新策略的过程中,对“创新”一词一定要有一个科学而正确的理解。众所周知,所谓的“创新”并不是创造一种新的解决思路,而是强调所运用理论之“新”。在英汉口语的学习过程中,解决语音习得问题是教学中的关键。运用对比分析理论解决彝族语言与汉语言之间的语音习得问题,从而把积累的经验运用于彝族语言与英语之间的语音教学,同時也可以借鉴英汉两种语言在语音教学层面上的积累经验指导彝族语言与汉语或英语语音教学实践。例如,汉语普通话的复韵母/ei/,/ai/,/an/,/ou/和英语的双元音[ei],[ai],[ao],[ou]虽都以强元音为主,发音时向弱元音滑动,但普通话较快而且并没有达到弱元音的位置,念起来两者浑然一体,而英语的双元音滑动较明显,两者相对独立。[2]当然,这只是列举了两者发音的核心区别,在两种语言的语音系统里,这几个语音的发音区别还体现在发音部位与发音的口形上。反思这一段的教学经验总结,任课老师可以积累这样的语音教学经验:虽然不同语言之间,语音的区别是明显的,但是这种明显的区别却是有规律可以遵循。无论是发音部分的区别,还是发音方法上的不同,就连发音时的口形也要给予特别的关注。 3.迁移策略
彝族中学生的英语和汉语学习,严格地说它属于三语学习。而众所周知的迁移理论正是研究语言学习的理论。因此,把迁移策略作为解决彝族中学生学习英语、汉语的语音问题的策略无疑是最佳的选择。语言迁移既包含不同语言之间的迁移,即语间迁移,如英语和汉语之间的迁移;也包含了同一语言内部的迁移,即语内迁移,如英语的词汇习得对英语阅读、写作、翻译的迁移。[3]作者在论述语言迁移现象的同时,也在提醒从事彝族中学教学英语和汉语的教师既要注意学生母语与外语学习时的迁移现象,而且同时也要注意英语或汉语内部的迁移现象。无论是语间迁移,还是语内迁移都会对学生的语音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除此之外,迁移还有正迁移与负迁移之分。正迁移是指运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对其学习其它语言时的积极影响,负迁移则与其相反,即学生已掌握的语言知识会对其学习另外一种语言产生消极的影响。但是,任课教师一定要注意一個这样的教学事实,即正迁移和负迁移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果任课教师能够及时了解教学中存在的负迁移并积极地采取正确的策略预防这种现象的发生,那么所谓的负迁移也就转化为正迁移了。
4.教改策略
也许某些研究者认为不能把教改当作一种解决语音问题的策略。但是,教学改革却是涉及到教学的诸多方面,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材的编写、校本教研的实践,这些都是教学改革研究的核心。这也就是说,教改的广泛性有可能使其针对性受到相应的影响。因此,面对彝族中学英语、汉语教学中存在的语音问题,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研究。比如,如何运用语音微课提升学生的语音学习效果,如何运用翻转课堂提升教学质量的理念,如何改革传统教学中的语音教学等。特别是对于微课教学改革而言,如果任课教师能够把微课教学改革的理论进行拓展化理解,那么微课改革涉及到的语音教学就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实践,它还可以在课程构建的层面上,关注彝族中学英语、汉语教学的课程资源构建。这种以语音为核心的课程资源构建,不仅可以降低任课教师的备课负担,而且还可以为各任课教师之间相互借鉴彼此的先进教学经验提供一个现实的基础。众所周知,作为教学层面的微课设计是任课教师教学策略的体现,是其所持教学理念的再现。而作为课程资源层面的微课程,则是其各位任课教师进行语音习得研究的难得教学资源。
三.结语
彝族中学生英汉语音习得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具有双重的意义与价值。它不仅是提升语音教学效果的关键,而且也是提升任课教师教学改革意识的基础。语音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基础,只要彝族中学生掌握好了英汉语音的学习,对其英语系统的学习将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信心。因此,在进行彝族中学生英汉语音习得研究时,在面对其必须解决的课题基础上,结合自己对语音教学的反思,提出了四种解决策略,以期广大教师通过彝族中学生三语中的英汉语音习得现象丰富和发展民族教育课堂教学理论,为教师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正确认识民族学校的语言教学提供基础的实践和理论借鉴,从而丰富和深化民族教育语言教学评价体系,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培养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改变现行的语言教学模式,形成符合彝族中学生特点的三语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戴运财,杨连瑞.二语习得的一体化模式及其动态性研究[J].外语教学.2013(06)
[2]冯健高.英汉语音对比对英语语音教学的启示[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 2012(04)
[3]张朝慧,邵广宇.二语习得中的母语迁移及对策[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0)
基金项目:本文为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科研项目(编号:16SA017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介绍:罗亮,攀枝花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应用语言学;杨舒涵,攀枝花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欧洲文化、英美文学与文化、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