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指出:“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换而言之,“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先生更是在《创造宣言》中这样表述:“创造之神!你回来了呀!只有你回来了,才能保证参天大树的长成。”可见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是多么重要。下面就两次泡沫条活动来说一说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在自主游戏中的运用。
第一次玩泡沫条
操场上有一箱新收集的泡沫条,这个可以怎么玩呢?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主张:“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想的,应当让他自己去想。”我们应“鼓励儿童去发现他们的世界。”因此,我期待着……
煜烨和小逸先发现了新材料,他们看着泡沫条,很是好奇:“老师,这是什么呀?怎么玩?”“它叫泡沫条,你觉得可以怎么玩呢,去试试吧。”我微笑着说。
两个小家伙相互看了一下,每人拿了一根在手里隨意舞动着。一会儿昱烨半蹲身子,将脸贴在泡沫条一侧,闭起一只眼,大叫一声:“射击!”小逸则用两根泡沫条往胸前一挡:“盾牌阻击。”两个人就这样玩起了战争游戏。在他们眼中,泡沫条一会儿是“枪”和“盾牌”,一会儿又变成“大刀”和“长矛”。
而一旁的蜜蜜先是将泡沫条夹在两腿间围着操场跑,嘴里喊着:“得儿,驾!”接着又用两根泡沫条在地上推着,这是干什么?仔细一听,嘴巴里正发出 “嘿哟嘿哟”的号子声,原来是在推小车呢!
雨彤拿起一根泡沫条,发现上面有洞洞,推拉一番,喊道:“老师,快来看呀,我在吹笛子!”
【我的思考】
毫不起眼的泡沫条到了孩子们的手里却玩出这么多的花样,真让我大开眼界,同时我也很庆幸,我没有做一个只是“教”的老师。陶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对于一个问题,教师不应该直接给出一个解决方法,而是给予幼儿解决方法过程的环境,让幼儿在以类似的经验、类似的过程中用最短的时间自己将方法找出来。泡沫条游戏就给了孩子们一个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的机会。活动中打仗游戏、抛接、拔河、拉小提琴、创意拼搭、想象吹奏、合作游戏等,无不体现了幼儿逐步认知事物的特点。看着孩子们如此快乐,如此出彩,我很庆幸,我真正做到了“管住手、闭上口”,让幼儿直接与材料碰撞,幼儿与幼儿碰撞,通过他们的自主探索、发现材料的趣味,使泡沫条在孩子们手中产生魔力,“百变”起来。用先生的一句话讲:“把孩子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都解放出来”我们就能“对孩子的创造力予以适当培养”,这样孩子才能收获快乐与成长。当然在活动中,我也发现孩子们对于泡沫条的探索还只处于表层,大部分孩子还是独立游戏,对于晨间活动中的自主游戏来说,运动量还没有达到。那么,如何让泡沫条发挥更大的作用呢?这可能需要老师进行更多的指导和介入,我一面反思,一面期待着下次的泡沫条游戏。
第二次玩泡沫条
通过两周的资源收集,我们又收获了一些长短不一的泡沫条,孩子们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小逸将两根泡沫条连接,然后弯曲其中一条,握着直的一端:“啾啾啾、啾啾啾,吸了好多垃圾啊。”原来他做了一个吸尘器。
小朋友越来越多了,几个小女孩先拼了一个大半圆,接着拼了几个小圆,拿起锤子敲击着,她们在干嘛呢?我很好奇,轻轻走到一旁听听看,“捣南瓜,捣南瓜……”她们忙得不亦乐乎!
“两只小狗抬大米……”煜烨和俊元边唱歌边用泡沫条做的挑担抬着“大米”绕场走。
三个小女孩做了大圈圈、小圈圈,玩起了跳圈圈的游戏,还边跳边数,看谁跳得多!
几个男生拼个大圆滚滚滚,比比谁先到终点,接着又将大圆变成大山洞,排好队,钻一钻!
我发现,孩子们的创意想法和合作能力更进一层,但大部分孩子还只是沉迷在角色扮演中。为了保证孩子们晨间活动的运动量,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我决定适时介入。我和顾老师一起邀请昱烨跟我们玩“不倒森林”的游戏,“一、二、三,同时松开自己的泡沫条,还要能快速地拿到前面一个人的泡沫条。”听清规则后,我们就开始了第一轮游戏,昱烨表现得非常棒,能做到松手的同时拿到别人的泡沫条!欢快的笑声将蜜蜜、小睿、小逸也吸引过来了,大家一起跑着、笑着着、闹着……
玩了一会,小睿又设计了一个新的玩法,他说:“我们玩‘运大球’游戏吧,围一个大圈,全部钻到圈里,然后一起跑到轮胎那儿。”“好啊,好啊!”很多孩子都表示赞同!
这个游戏还真有点难呢,既要跑,还要保证圈不断。第一次,我和顾老师跑快了,后面小睿他们跟不上,圈断了,咋办呢?“老师,你们跑慢点,我们保持一样的速度就好了!”小睿说。“抓住接头的地方别让它断掉。”小逸说,“好的,我们再试试。抓好了,扶好了,开车了,一二、一二……”这回终于没有断,也没有掉,我们顺利地到达了终点!
【我的思考】
今天的第二次玩泡沫条的活动中,孩子们更感兴趣了!他们动手动脑探究了泡沫条更多的新玩法。在活动中,当教师发现孩子只局限于角色和创意,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时,用“玩伴”的身份适时介入,引导幼儿进行有运动量的“不倒森林”游戏,由此又引申出孩子们自编的“运大球”游戏。就这样,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学会了协商解决问题,使人际交往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而孩子们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执着坚持和探索精神,也是日后学习和工作中所必备的重要品质。针对孩子们的这些表现,我们应给予更多的等待与支持。相信,随着游戏情节的复杂化、游戏活动量的递增,他们还将获得更多的发展,而在学前教育阶段这样的发展远比掌握一个或多个知识点具有更高价值。
总之,要营造一个自由、安全、宽松的精神和物质环境,给幼儿更多自由的时间、空间和机会,引导他们放飞想象的翅膀,使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真正落到实处,收到成效。
第一次玩泡沫条
操场上有一箱新收集的泡沫条,这个可以怎么玩呢?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主张:“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想的,应当让他自己去想。”我们应“鼓励儿童去发现他们的世界。”因此,我期待着……
煜烨和小逸先发现了新材料,他们看着泡沫条,很是好奇:“老师,这是什么呀?怎么玩?”“它叫泡沫条,你觉得可以怎么玩呢,去试试吧。”我微笑着说。
两个小家伙相互看了一下,每人拿了一根在手里隨意舞动着。一会儿昱烨半蹲身子,将脸贴在泡沫条一侧,闭起一只眼,大叫一声:“射击!”小逸则用两根泡沫条往胸前一挡:“盾牌阻击。”两个人就这样玩起了战争游戏。在他们眼中,泡沫条一会儿是“枪”和“盾牌”,一会儿又变成“大刀”和“长矛”。
而一旁的蜜蜜先是将泡沫条夹在两腿间围着操场跑,嘴里喊着:“得儿,驾!”接着又用两根泡沫条在地上推着,这是干什么?仔细一听,嘴巴里正发出 “嘿哟嘿哟”的号子声,原来是在推小车呢!
雨彤拿起一根泡沫条,发现上面有洞洞,推拉一番,喊道:“老师,快来看呀,我在吹笛子!”
【我的思考】
毫不起眼的泡沫条到了孩子们的手里却玩出这么多的花样,真让我大开眼界,同时我也很庆幸,我没有做一个只是“教”的老师。陶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对于一个问题,教师不应该直接给出一个解决方法,而是给予幼儿解决方法过程的环境,让幼儿在以类似的经验、类似的过程中用最短的时间自己将方法找出来。泡沫条游戏就给了孩子们一个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的机会。活动中打仗游戏、抛接、拔河、拉小提琴、创意拼搭、想象吹奏、合作游戏等,无不体现了幼儿逐步认知事物的特点。看着孩子们如此快乐,如此出彩,我很庆幸,我真正做到了“管住手、闭上口”,让幼儿直接与材料碰撞,幼儿与幼儿碰撞,通过他们的自主探索、发现材料的趣味,使泡沫条在孩子们手中产生魔力,“百变”起来。用先生的一句话讲:“把孩子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都解放出来”我们就能“对孩子的创造力予以适当培养”,这样孩子才能收获快乐与成长。当然在活动中,我也发现孩子们对于泡沫条的探索还只处于表层,大部分孩子还是独立游戏,对于晨间活动中的自主游戏来说,运动量还没有达到。那么,如何让泡沫条发挥更大的作用呢?这可能需要老师进行更多的指导和介入,我一面反思,一面期待着下次的泡沫条游戏。
第二次玩泡沫条
通过两周的资源收集,我们又收获了一些长短不一的泡沫条,孩子们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小逸将两根泡沫条连接,然后弯曲其中一条,握着直的一端:“啾啾啾、啾啾啾,吸了好多垃圾啊。”原来他做了一个吸尘器。
小朋友越来越多了,几个小女孩先拼了一个大半圆,接着拼了几个小圆,拿起锤子敲击着,她们在干嘛呢?我很好奇,轻轻走到一旁听听看,“捣南瓜,捣南瓜……”她们忙得不亦乐乎!
“两只小狗抬大米……”煜烨和俊元边唱歌边用泡沫条做的挑担抬着“大米”绕场走。
三个小女孩做了大圈圈、小圈圈,玩起了跳圈圈的游戏,还边跳边数,看谁跳得多!
几个男生拼个大圆滚滚滚,比比谁先到终点,接着又将大圆变成大山洞,排好队,钻一钻!
我发现,孩子们的创意想法和合作能力更进一层,但大部分孩子还只是沉迷在角色扮演中。为了保证孩子们晨间活动的运动量,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我决定适时介入。我和顾老师一起邀请昱烨跟我们玩“不倒森林”的游戏,“一、二、三,同时松开自己的泡沫条,还要能快速地拿到前面一个人的泡沫条。”听清规则后,我们就开始了第一轮游戏,昱烨表现得非常棒,能做到松手的同时拿到别人的泡沫条!欢快的笑声将蜜蜜、小睿、小逸也吸引过来了,大家一起跑着、笑着着、闹着……
玩了一会,小睿又设计了一个新的玩法,他说:“我们玩‘运大球’游戏吧,围一个大圈,全部钻到圈里,然后一起跑到轮胎那儿。”“好啊,好啊!”很多孩子都表示赞同!
这个游戏还真有点难呢,既要跑,还要保证圈不断。第一次,我和顾老师跑快了,后面小睿他们跟不上,圈断了,咋办呢?“老师,你们跑慢点,我们保持一样的速度就好了!”小睿说。“抓住接头的地方别让它断掉。”小逸说,“好的,我们再试试。抓好了,扶好了,开车了,一二、一二……”这回终于没有断,也没有掉,我们顺利地到达了终点!
【我的思考】
今天的第二次玩泡沫条的活动中,孩子们更感兴趣了!他们动手动脑探究了泡沫条更多的新玩法。在活动中,当教师发现孩子只局限于角色和创意,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时,用“玩伴”的身份适时介入,引导幼儿进行有运动量的“不倒森林”游戏,由此又引申出孩子们自编的“运大球”游戏。就这样,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学会了协商解决问题,使人际交往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而孩子们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执着坚持和探索精神,也是日后学习和工作中所必备的重要品质。针对孩子们的这些表现,我们应给予更多的等待与支持。相信,随着游戏情节的复杂化、游戏活动量的递增,他们还将获得更多的发展,而在学前教育阶段这样的发展远比掌握一个或多个知识点具有更高价值。
总之,要营造一个自由、安全、宽松的精神和物质环境,给幼儿更多自由的时间、空间和机会,引导他们放飞想象的翅膀,使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真正落到实处,收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