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外语专业大学生的课堂外语交流意愿的调查研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jf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全球化推动各国间的交往,外语逐渐成为不同国家之间沟通的媒介。中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与国际社会的交往日益密切。为了培养更多能够参与国际交往的人才,国内大学非外语专业学生亦需要继续进行外语学习。由于我国长期重视笔试忽略口语,非外语专业大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尚显不足。本文将对216名非外语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课堂外语交流意愿,立足研究结果,提出提升非外语专业大学生课堂外语交流意愿和水平的策略。
  【关键词】非外语专业;课堂外语;交流意愿
  【作者简介】陆迪雅(1991.02-),女,宁夏师范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语教学。
  一、 引言
  随着我国外语学习的普及,国内大学非外语专业学生按照要求需要继续以公共课程形式进行外语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以修满学分为目的,但是大学外语学习与初高中外语学习有着本质区别。初高中的外语学习过程以笔试为主,长期忽略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而大学学习过程中,即使是非外语专业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以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为主,但是由于非外语专业学生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对于外语交流的需求远低于外语专业学生,甚至部分学生排斥外语学习,所以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课堂参与率低,忽视课堂语言交流的机会,造成“高分低能”的现象,即使许多非外语专业学生已经取得相关外语资格证,但是其依然难以进行正常沟通交流,这与他们平时课堂外语交流的频率、意愿息息相关,所以本文将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非外语专业大学生课堂外语交流意愿进行了解,引发各大高校对非外语专业大学生课堂外语交流的重视,推动大学教师充分调动课堂气氛,激发非外语专业大学生课堂外语交流的意愿,提升非外语专业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 调查方法及调查对象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借鉴Weaver 等人编制的《英语课堂交流意愿量表》,根据本研究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采用李克特量表,分成1-5不同的选项,即“非常愿意”至“非常不愿意”。该问卷中共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年级、性别、专业等。第二部分是非外语专业大学生课堂外语交流意愿量表,一共有10道题。第三部分是影响非外语专业大学生课堂外语交流因素量表,包括学习动机、外语课堂焦虑及自我感知外语交流量表。其中,学习动机量表包含8道题,采用李克特量表的形式;外语课堂交流表包含9道题,采用李克特量表;自我感知外语交流量表包含8道题,考察维度为交流对象的数量、熟悉度以自我交流能力评价等。
  该问卷采用线上问卷星的形式向某本科院校大一至大四非外语专业学生进行发放,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16份,有效回收率为90%,涉及专业包含汉语言文学、经济管理、法学等非外语专业。笔者根据回收到的问卷进行分析。
  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
  1. 非外语专业大学生课堂外语交流意愿调查结果分析。本研究旨在了解非外语专业大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外语交流意愿情况,笔者根据问卷第二部分非外语专业大学生课堂外语交流意愿量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表:
  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到,非外语专业大学生的课堂外语交流均值在2.38-2.52,其课堂外语交流意愿较低,同时,与授课老师交流意愿均值最低。由此可见,非外语专业大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更不愿意与老师进行交流。
  课堂外语交流意愿量表主要是为了考察非外语专业大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外语交流情况,分值越高说明非外语专业大学生的课堂交流意愿越高。交流意愿量表一共有10道题,所以其分值在10-50分之间,其中30分为临界点,低于30分说明非外语专业大学生课堂外语交流意愿较低,分值在31-40分之间即为中等,分值在41-50分说明交流意愿较高。本研究数据显示,216份有效问卷中,有150名被调查对象的分值低于30分,占调查人数的69.4%,而分值在41-50分之间的仅有18人,占8.3%。这足以说明该校大部分非外语专业大学生的课堂外语交流意愿较低,仅有少部分人的课堂外语交流意愿较高。
  2. 非外语专业大学生课堂外语交流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分析。为了提高非外语专业大学生课堂外语交流的主动性及能力,笔者对其课堂外语交流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包含学习动机、外语课堂焦虑及自我感知外语交流,调查结果如下:
  学习动机量表得分越高,说明其学习动机越强。由该统计表中可知,被调查对象的学习动机均值为3.20,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工具型动机分值最高。融入型动机分值最低,说明非外语专业大学生外语学习动机以工具型为主,更多的是出于考高分、升学等外在目的。
  非外语专业大学生外语课堂焦虑量表与学习动机量表一致,分值越高说明其焦虑程度越高。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非外语专业大学生课堂焦虑均值为3.70,分值相对较高,足以说明大多数非外语专业大学生深受课堂焦虑之苦。与此同时,在课堂焦虑的两个维度中,交际焦虑的分值是3.86,负面评价焦虑的分值为3.36,足以说明多数非外语专业大学生在课堂上的焦虑更多地来自交际方面。
  与此同时,对非外语专业大学生自我感知外语交流量表进行分析发现,非外语专业大学生对于自我感知外语交流能力的评估值为2.82,分值较低,说明他们更愿意与熟悉的朋友进行交流。由此可见,与交流对象的熟悉程度及人数也对非外语专业大学生的交流意愿产生影响。
  为了更进一步地了解影响非外语专业大学生课堂外语交流的因素,笔者将调查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从回归分析中可知,学习动机、课堂焦虑以及自我感知外语交流与非外语专业大学生的课堂外语交流均相关。
  四、结语
  非外语专业大学生与外语专业学生相比,对于外语的需求程度相对较低,但是从当前的经济发展需求以及人才需求情况来看,掌握以外语交流的能力已成为一种趋势。从调查结果来看,非外语专业大学生课堂外语交流的意愿相对较低,而这与他们的学习动机、课堂交流以及自我感知外语交流因素有关,所以作为老师应该从这几方面着手,激發学生的课堂交流意愿:首先,在课堂交流时,教师鼓励学生“开口”,而非以“纠错”为主,当学生主动进行交流之后再进行发音等方面的纠正;其次,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知道外语学习并不是为了学分,更多的是为其今后的工作作铺垫,激发学生交流的积极性;最后,课堂之后,以情景表演等方式鼓励学生自我组合进行交流,打消他们的顾虑和担忧。
  参考文献:
  [1]王芳.国内外语言焦虑研究评述[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4):56-60.
  [2]罗影.大学生外语焦虑和口语参与度关系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11):189-191.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结合《典范英语》的教学实例阐述了如何将故事主题进行有效的项目式学习;如何运用阅读策略更加高效的进行中年级绘本故事教学;如何将故事中的情景再现到生活中,并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式的学习。  【关键词】《典范英语》;阅读策略;故事主题;项目学习  一、化零为整,有效研读整合教材  《典范英语》(Good English)是从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原版引进的英语母语学习材料,北京大学资深教授胡壮麟
【摘要】中国学生在英语语音学习中,音段音位和超音段音位的学习多多少少都会受到母语的影响,而超音段音位方面的影响尤其明显。本文通过对比音段音位和超音段音位指出超音段音位的学习被当前中国的英语教学所忽视,并从声调和语调、重音、节奏三方面来分析英语超音段音位学习受到汉语的负迁移的现象,以期对英语教学有所启发。  【关键词】英语语音;超音段音位;负迁移  【作者简介】王晶(1980.02-),汉族,山东莱
【摘要】阅读教学作为语言类教学中的关键构成部分,是整个教学体系的核心所在。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地位同样不同忽视。但在实际教学中其面临着不少问题,不仅不利于英语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还不利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的积累与阅读技能的掌握。基于此,笔者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如何构建高效课堂为初探对象,同时罗列了部分科学合理的途径。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高效课堂;构建途径  【作者简介】周秋红,张
【摘要】经实际调研发现,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方面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英语阅读作为英语学习中最为关键的内容,不仅可以积累英语知识,更能提升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本文将以小组学习模式为研究对象,探讨目前初中英语阅读课程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出现的问题拟定相应的措施,最后通过对初中英语阅读中小组合作模式的影响探讨,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小组合作;
【摘要】现行英语教学模式下,英语课程缺乏人文性,具有明显的工具性倾向。英语阅读作为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立足课内,更要向课外拓展延伸。英语文学作品拥有丰富的体裁、多样的表现形式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开展文学作品阅读课程是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好方法。  【关键词】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文学作品;阅读课程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
黑龙江省出台的教育规划纲要,将德育列为发展任务的第一项,将推进德育工作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其次,构建有效衔接的德育内容体系,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加强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以闯关东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等为主要内容的黑龙江优秀精
【摘要】本文回顾了2008-2017年近十年来中国英语语言意识的研究文献,总结分析当前研究现状,探索语言意识的研究发展趋势,以期为将来的研究者提供研究的切入点。  【关键词】语言意识;语法意识;语用意识  【作者简介】杨秋萍,李金兰,赵秋英,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一、引 言  “语言意识 ”这一概念起源于 20世纪 80 年代英国语言教育界掀起的“语言意识运动 ”。语言意识包括语法意识和语用意识。语法
孙云晓:重新审视儿童教育使命,预防“童年恐慌”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云晓认为,儿童教育的全部使命可以概括为12个字:发现儿童、解放儿童、发展儿童。发现儿童是发现儿童的特点及其规律,解放儿童是打破对儿童的各种束缚,发展儿童是促进儿童全面协调成长。这三大基本原则应当成为检验和评价教育得失乃至成败的重要标准。但由于现阶段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父母过高的学历期望和教育方式不当;教育评价指标单一
【摘要】英语听说能力不仅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培养内容,更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必备技能。由于目前高中教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教学手段和模式都有明显差异,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养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合理运用电教手段优化高中英语听说教学,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形式,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电教手段;高中英语;听说教学;具体措施  【作者简介】关曼丽,安徽省利辛高
【摘 要】体育器材是组织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媒介,然而实际教学中很多体育教师容易忽视影响体育课堂实效性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即体育器材的使用。以短绳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一物多用的形式多元开发,实现体育课堂趣效结合。  【关键词】体育常态课 体育器材 短绳 多元练习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形式,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