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促进民族认同的个案研究

来源 :科学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cz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众传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发挥着传递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构民族认同的重要作用。《中华儿女》杂志创刊以来,发挥人物类期刊的传播功能,为增强全体中华儿女爱国主义认同、民族情感认同、传统文化认同等积极努力,为中华儿女从一个期刊名称变成一个响亮的民族称谓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大众传媒;民族认同;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8256.2013.04.0009
  中华儿女是全球华人的共同称谓。作为唯一以“中华儿女”冠名的媒体,创刊25年来,《中华儿女》杂志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纵情讴歌优秀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光辉业绩,以一本期刊独特的传播力,以对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记载,把中华儿女这个神圣而又尊贵的称呼,提升为一种影响全球的强音,以大众传媒的力量促进了民族认同。
  1 中华儿女名称的由来、演变及内涵
  1.1 中华儿女名称的由来
  中华儿女作为当代全球华人的称谓广泛流行,并成为海内外华人的专用符号,是在1988年《中华儿女》杂志创刊,邓小平为杂志题写刊名以后。
  198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在一封复函中说:“经部领导研究并报中央书记处领导同志审定,今后在党和国家机关文件及领导人的正式讲话中,还是用‘中华民族’代称中国各族人民更好一些。”
  1990年3月10日,江泽民邀请在北京参加中央全会的边疆民族地区和沈阳、北京、兰州、成都等军区的同志,以及党中央各部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参加全会的同志召开座谈会,共同商讨研究进一步稳定边疆民族地区局势的问题。他在讲话中谈到“可以研究在国内用‘中华民族’、‘中华儿女’这样的词,以加强对各族人民的感召力。”
  1993年11月5日,中央统战部召开第18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李瑞环发表讲话,首次使用“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团结”这句话,他说:“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基础,实现大陆范围人民的团结;以拥护祖国和平统一为基础,实现大陆同胞与台港澳同胞的团结;以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基础,实现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团结。”此后,在党和国家机关文件及领导人的正式讲话中,“中华民族”、“中华儿女”这两个词语逐渐成为官方用语中的常用称谓。
  1.2 中华儿女作为广义范围的概念
  目前,作为在全球人数最多、分布最广的族群,无论是什么国籍,客居他乡多么遥远,都把自己称作中华儿女。因此,中华儿女是海内外华人华裔共同的象征,是一种共同的血缘、内在的情感和祖先认同,只要是华人华裔,都被称为中华儿女。
  1.3 中华儿女作为特定概念的内涵
  作为特定的称谓,中华儿女特指那些为中华民族做出贡献的优秀分子。2010年7月,习近平在会见来自51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6000余名华裔青年时指出,“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梦。”习近平把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华儿女的基本要素总结为三个:第一个是“根”。中华儿女的根在中国,认同这个根,才能成为中华儿女。第二个是“魂”,对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有一种非常根深蒂固的认同。第三个是“梦”,无论是在海内海外,怀有一个共同的大目标,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大家共同的梦。
  2 《中华儿女》杂志对民族认同的贡献
  大众传播媒介无论是对社会凝聚力的主观感知方面,还是对公众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都产生一定的直接影响。《中华儿女》杂志创刊以来,以精彩丰富的传播内容,以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超越了社会的各种属性,在不知不觉中传递了人们对“中华儿女”概念的认知态度和价值观念。
  2.1 《中华儿女》杂志强化了“中华儿女”的符号价值
  民族认同的建构是民族国家进行文化融合与政治整合的过程,其要点在于民族统一与族裔多元的平衡以及文化与政治的良性互动。人类学家戴维·科尔泽曾说:“没有仪式和象征符号,就没有民族。”民族符号作为一种意义综合体,蕴含了本民族全体族群的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反映民族文化的特征,这种强烈的象征符号有助于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本妮迪克特·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一书中指出,印刷品的广泛传播发挥重要的凝聚作用,人们通过阅读相同的文本,形成了相互联系的读者群,从而为民族意识奠定了基础。《中华儿女》杂志创办以来,不断在全社会突出“中华儿女”这个响亮的称谓,使之成为显著的民族符号。“中华儿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血脉的文明标识,创造出了一致的心理归属,逐渐得到所有华人的普遍认同。
  2.2 《中华儿女》杂志促进了一个称谓的政治认同
  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影响着国民心理和民族认同,而大多数国民的价值判断和公众舆论,又通过媒体和各种传播渠道传达给国家领导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领导人的各种决策及行为。中华儿女称谓就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申下形成的,是由政治力量和政治权威决定的。《中华儿女》杂志创刊以后,陆续发表了一批影响深远的领袖系列文章,把党的三代领导人以及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作为报道对象,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如《解读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杰出贡献》、《温家宝:感动中国的春天故事》等文章,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工作为报道内容,既让领导人熟悉了刊物,也让他们更倾向于使用“中华儿女”这个称谓,从而促进了一个称谓的推广。
  2.3《中华儿女》杂志以人物报道塑造了广泛的身份认同
  信息社会的到来构建了特有的媒介时空。在媒介社会,人们在利用大众传媒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被大众媒介所影响。大众传媒创造一个“观念世界”,受众追随媒介成为这个观念世界中的一员。当受众逐渐拥有一个共同身份——“中华民族”、“中华儿女”,在文化、心理上更易联结为一个“共同体”,从而强化了民族认同的塑造。在25年的办刊实践中,《中华儿女》杂志逐步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内容特色,以报道国内政要的工作与生活为重点,以挖掘党史人物与党史事件为特色,以记录社会精英人物的发展与成功为内容,主要刊登中国当代政要人物的传记、专访和回忆录等,备受中国政界、商界及其他主流社会关注,成为一本高举爱国爱国主义旗帜的高格调、高水准、高质量的人物期刊。《中华儿女》杂志精心选取的报道对象,由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来展现海内外的华人风采,用一个个典型代表人物强化民族情感,使身份认同更加明显。   2.4 《中华儿女》杂志传递了民族文化认同
  一个民族共同体的传统文化则是构成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核心。自《中华儿女》杂志创刊起,就致力于传播民族文化,发表了一大批具有影响力的文章,对国学与传统文化大家的成果进行报道,在更高的层面传递了民族文化认同。传统文化是渗透在人血脉中的基因,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根基。按西方学者戴维·莫利的观念:民族国家认同的建构“必须经年累月,借助集体记忆,借助共享的传统,借助对共同历史和遗产的认识……维持它还必须跨越空间……借助界定‘我们’与‘他们’的包含原则与斥异原则。”因此,作为中华儿女,他们可能国籍不同,宗教信仰有别,价值观念差异,但是,一种共同的文化认同造就共同的血脉,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就是每一个民族成员对同一个国家的认同,也是对一个民族能够在世界舞台上得以生存发展和走向未来的认同。当伟大的祖国繁荣和强大,无论是身在海外还是身在国内,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会因有这样的祖国而感到无比自豪,这种对故土、对家乡、对民族、对国家的依恋,也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3 让中华儿女成为伟大民族复兴的符号象征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血脉相连的大家庭。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每个中华儿女都有振兴中华的责任,而这个责任特别落在青年身上。民族意识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会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人文生态因素、大众媒介和外部政治势力等因素都会强化或淡化民族意识。因此,大众传媒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引导青年成为优秀的中华儿女,让中华儿女成为当代青年的符号象征,关乎民族未来,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乎中国梦的顺利实现。
  3.1 让爱国主义成为中华儿女的精神支柱
  爱国是一种对祖国的眷恋,那种真挚的感情使多少海外游子常常心怀一腔乡愁,盼望落叶归根;那种强烈的感情又使多少身在祖国的人们,深感热土难离。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中华儿女的美德,爱祖国、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崇高理想,是爱国主义的本质所在。虽然大众传媒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的具体看法,但是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相关的议程设置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以及他们关注的次序,受众会因为媒介提供议题的重视程度来改变对事物重要性的认识。大众媒介所提供的是渗透了特定价值观的“媒介环境”,它不但影响人们对某一议题的重视程度,对人们的态度和行为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大众传媒要传播报道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中华儿女树立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把对自己祖国的感情时刻蕴含在心底,时刻准备着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切。
  3.2 让民族精神成为中华儿女的价值要素
  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其核心内容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此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敬老尊贤的伦理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及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等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社会的存在必须有一个同一的思想价值观念体系和行为准则,特定的意识形态是加强民族凝聚力的核心所在。中华民族精神,是动员和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每一个真正的中华儿女所应有的骨气和胆识,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大众传媒要重视对民族精神的传播,引导更多人成为优秀的中华儿女,形成优良品格,在大灾大难和面临的任何逆境中,不屈不挠、坚忍不拔、凸显精神、彰显美德,在世人面前展现华人的风采风貌。
  3.3 让民族文化成为中华儿女的信念信仰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生存繁衍发展过程中的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是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是民族、国家的文化心态的体现。作为世界惟一持续发展未遭中断的文化,与世界上主要的古老文明相比,中华民族文明没有中断的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文化的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与其他先进文化相互交融,不断吸收人类发展的先进文化。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国家认同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面对普世价值对民族文化认同的挑战,面对商品社会中出现的文化认同危机,大众传媒要树立民族文化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吸引力,增强民族凝聚力,引导中华儿女,不论身处何地,以一种休戚与共的情怀,为民族和国家的兴旺发达而欢欣鼓舞,一旦民族和国家面临时艰,同胞遭遇危难,就会感同身受,引发出心连心的同胞情谊,共同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Kertzer,David(1988).Ritual,Politics and Power.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戴维·莫利,《电视、受众与文化研究》,新华出版社,2005.
  [3]克里斯·巴克,《媒介与文化书系:电视、全球化
  与文化认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张宝成,《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人民出版社,2012.
  [5]翟学伟等,《全球化与民族认同》,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我的爱人总是准备过量的夜宵  怕我晚归、挑食;不喜时蔬  以月光调味,烹煮夜色  乐于供给更多营养  她宁可无视,逐渐攀升的体脂  爱人拘谨,事事挂虑  不易成眠,梦中多恶  而生活充斥陌生来电、虚无谣言  远方来信有迟疑的称谓  包裹内含过分的情谊  爱人宁可无情,也不愿疏漏粗心  我的爱人不许我游戏平静无波的湖面  告诫着我  更多的旋涡与暗潮  拉拢炙热身躯  她能看见众多天真的灵魂直往下游
小艾快30岁的时候认识了大卫,大卫是从加拿大来中国学汉语的。大卫生着细高的个子,金发碧眼,小艾小巧玲珑,一头黑发像瀑布一样。两个人一见钟情。转年结了婚,大卫学习期满,两人就回到加拿大。  大卫的工作是给啤酒厂送货,力气活,不知怎么用力过猛,手背上就长了一个包,铜钱大,鼓鼓的,外边软,内里好像有个硬壳。小艾说要去医院看。大卫去了,医生说没有什么办法,少干点活吧。  夏天,两个人回中国。小艾去中医院开
摘要:本文基于PM2.5大数据、霾和雾天数的历史气象数据和实验数据,从四个方面论证了, 实行在线监测、铅封烟气旁路系统以及拆除烟气再加热系统(GGH)后,突然大量增加的湿法脱硫水汽排放污染是2013年雾霾大暴发的主因,并且能够合理解释最近几年治霾取得巨大成绩状况下,雾霾暴发或年际抬头的各种现象。  关键词:PM2.5;雾霾原因;大数据;气象;实验  中图分类号:X773; F290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当前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是放任的新自由主义的产物。危机给我国法治建设的主要启示是:其一,要坚持市场机制同国家干预相结合。其二,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调整社会阶层结构与收入分配结构。与此相适应,必须加强法律制度的建设,特别是金融法、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的完善。最后,极力增强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和金融领域的话语权,冲破西方大国霸权,构建国际经济和金融的新秩序。  关键词:金融危机;新自由主
中图分类号:X24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8256.2013.03.002  (接上期)  3 电力  3.1 购买绿色电力:可再生能源配额和绿色电力调度  政策描述  可再生能源配额(RPS)是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措施,由国家或地方政府要求电力公司和其他电力供应商必须满足在其发电量或供电量中有一定量(绝对量或比例)的可再生能源。 RPS指定能够获得可再
摘的要:本文通过对招聘HR从业者的招聘广告进行统计,对从事不同岗位工作的HR从业者的要求性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出,HR从业者都要求具备较高的学历,经验,专业知识,沟通能力及个性要求。但不同的岗位从业者有个自的特点,招聘专员要求较高的渠道拓展能力,薪酬福利专员要求较高的统计知识,绩效考核专员要求较高的分析判断能力,培训专员要求较高的表达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由此,可以为有志于从事不同岗位的HR从业者
摘要:政府、学术界及工业产业三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创新进步的三重螺旋创新理论模型是企业创新并投入实际使用的重要理论支撑模型之一。本文通过结合三重螺旋创新模型的应用背景、已有理论、相关文献及研究成果,提炼出影响科技创新初创企业快速实现跨国落地的政府及学术界相关因素,加速创新技术实现产业化、商业化,也从另一个角度丰富了三重螺旋创新理论模型。本文通过对启迪科技园的实证案例,进一步为政府政策以及学术界的支持
座落于某海滨城市的海军某试验区,堪称新型海防导弹家族淬火成长的“摇篮”:从新中国的第一枚海防导弹试验发射,到人民海军在新世纪军事变革的浪潮中走向深蓝,每一时期列装海军的战术导弹等新型武器装备,都是经这里严格试验鉴定,最终化蛹成蝶,叱咤万里海天  仲夏时节,记者走进这座科技人才辈出,被称为我国海防武器“试金石”的海上靶场。金振中,这名靶场科技战线领军人物,正式进入记者采访的视野。  作为长期奋战
摘 要:现代政治的诞生实际上与疫病有着密切的关联。作为现代政治哲学奠基者之一的霍布斯正是从医生和疾病的角度出发建构了现代政治哲学的基本框架,他在《利维坦》之中赋予了医生对内治理的绝对权力,让医生与政治在理论上形成了关联。巴斯德在微生物学上的发现,让公共权力和医生的知识在实践层面上结合起来,形成了以养成个人卫生习惯和城市卫生环境塑造为基础的现代卫生防疫学。最后,福柯将霍布斯的理论贡献和巴斯德的实践
摘 要:1127—1279年间,欧阳修的散文经历了在理学视域下被“经典化”的过程,由此确立了其作为文学史经典的价值属性。在这一时期,知识精英在总体确认欧阳修散文文化经典属性的同时,对其进行了多重维度的仔细解读。经由这一系列的解读历程,欧阳修散文在儒学思想维度的权威性被明确限定,在文章技法与文史知识维度的典范性被深入提炼、辨析。由此,欧阳修散文的经典性内涵在理学语境中发生了转换,并对后世相关的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