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态行为分析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v4375560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生态行为的普遍实现是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工业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生态问题摆在了社会发展的面前,解决生态问题刻不容缓。大学生作为一个最有活力的群体,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也是生态建设的主体,研究其生态行为,对我国生态价值观的建设、生态行为的普及和生态问题的改善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 生态意识 生态行为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06.254
  一、 大学生生态行为现状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活动本质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对大学生生态行为现状的分析将从认知现状和实践现状两方面分析。
  (一)大学生生态行为认知状况分析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认识的解析。当前生态危机日益严重,人为造成的生态污染事件时有发生,生态问题不仅威胁人类的生存坏境,更直接对人本身造成伤害,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就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明。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意识也随着其所认识到的生态问题在不断加深。恩格斯在其著作中说,意识是地球上“美丽的花朵”。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决定意识。人的意识凭借感觉、触觉和表象等反映着当前的客观事物和客观现象,生态意识正是当前生态危机的产物。越来越便捷的信息传播与获取方式使得大学生能够快速的了解到我们的生存环境的变化,而其自然知识也随着学习的积累不断增加,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发展的新生力量,他们也开始意识到目前社会的发展方式不利于人类的长久可持续发展。
  生态行为是有益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正确生活行为,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生态行为的普遍实现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对当前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大学生这一最有活力的主体的生态意识也在随着生态问题的不断恶化而加深,他们在对人的生产行为产生思考,他们也开始意识到人类与自然的相处方式应当得到改变,人生产生活方式也应当得到改善,生态行为开始逐渐为大学生所认识到,也开始被认可。生态行为随着生态问题的不断恶化和生态意识的逐渐加强被大学生认可,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与环保社团的活动就是生态行为的实现,这也是生态行为为大学生认可的表现。
  (二)大学生生态行为实践现状分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指出“全部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生态行为是人在认识到生态问题在不断加剧的事实下所采取的改善生态问题的能动的对象性活动。从大学生生态行为的认知现状可以看出,大学生对生态行为的出现是认可的,也意识到应该实施生态行为来改善目前社会发展的不合理现状。
  由于大学生处在特殊的发展阶段,其生活环境基本上是家庭和学校两者之家,范围相对的比较狭窄,而其主要的活动是学习,受活动范围和生活方式的限制,大学生所能实现的生态行为普遍的方式就是大学环保类社团的环境保护活动,除此之外便是个人生活中的节能和消费活动。简单少量的生态行为可实现方式使得目前大学生的生态行为的实践现状非常的不理想。除去生活环境和参与方式的限制,受其他原因的影响,大学生在自身有能力实施的生态行为的实践方面也停滞不前,参加学校环保社团的同学仅仅是在校学生的一小部分。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也是未来生态问题的解决主体,目前相当不理想的大学生生态行为实践状况应当引起社会的重视。
  二、大学生生态行为缺失原因简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指出,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从大学生生态行为的认知现状可以了解到,大学生对目前的生态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也认可生态行为的出现,但是目前大学生生态意识在其生态行为的实现过程中没有发挥能动作用。大学生是即将步入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的主体,其生态行为的实现影响社会生态问题的解决,分析其生态行为缺失的原因,对大学生生态行为的普遍实现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自身的不全面发展对其生态行为的限制
  大学生自身的不全面发展是大学生生态行为缺失的重要影响因素。“人的发展首先表现为人的活动和能力的发展”,“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发展到什么程度”。 大学阶段是人不断学习成长的过程,是人的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个阶段。由于我们在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步入社会生存所需要的知识以及为更好地在社会中发展储备必要的素养,所以说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处于学习与发展阶段,他们还未步入社会,他们的社会关系仅限于简单的学校和家庭的关系网中,其社会关系停留在初级阶段,所以其自身的发展还有待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质” 即为人的全面发展,而大学生由于其自身知识素养的不足,自身经济需要也未独立,所以说大学生还没有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没实现全面发展的大学生还停留在物质需要阶段,而生态行为的普遍实现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即实现从物质需求阶段向精神需要阶层的飞跃,处在物质需求还没满足阶段的大学生,其生态行为的实现被自身的发展所限制。
  (二)从众心理对大学生生态行为的制约
  从众心理是制约大学生生态行为实现的又一重要原因。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其生活的主要环境是学校,且大学生所接触到的人与事基本上是相似的,所以大学生在许多方面有着相似的行为来保证他在这个群体中不被排斥,从众心理由此产生。从众心理是指在外界因素与自身心理的引导下,不知不觉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心理状况。从众心理对大学生生态行为的普遍实现可以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作用。目前,社会的生态行为没有普遍实现,生态行为的实施不是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而在学校中,大学生能参加的生态行为的实践活动极少,环保社团的活动只是少数学生参加,所以受社会及学校两方面的影响,从众心理对大学生生态行为的实现目前主要起消极作用。   (三)大学生生态价值观念未完全建立
  价值观是人判定或认定事物的思维取向,个人的价值观对人的行为有指导作用,决定人的生活目标和行为方式。个人的生活生活环境、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都对其价值观念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大学生由于其处在简单的校园环境,他们的知识素养和人生阅历不足,其心理和思想发育都不太成熟,他们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于大学生的价值观还未建立,而他们与自然的直接接触少,对自然知识的积累少,没有深入的了解我们的生活生态状况,所以其对生态环境的了解只停留在感性认识上,但是,人的价值观念的形成需要感性认识与理性思维的结合,所以说大学生的生态价值观还未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引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事物,对人的行为有导向作用,大学生的生态行为缺乏正确的向导,其生态行为的普遍实现受到一定的制约。建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对大学生生态行为的实现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生态行为自身特点的限制
  生态行为自身的一些特殊属性也是导致大学生生态行为缺失的原因。首先,生态行为具有长期性,生态的修复需要一个漫长的自然作用,所以要求生态行为必须长期实施以及时改善出现的生态问题,大学生由于还处在学期阶段,他们的时间安排不是完全自主,所以必定没有大量时间投身到生态环境的保护活动中去;其次,生态行为具有经济性,一些生态行为的实现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持,大学生由于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其自身经济也未独立,所以不可能有多余的资金投入生态保护中去。所以,生态行为自身的特点也限制大学生一些生态行为的实践活动。
  分析大学生生态行为缺失的原因,对大学生生态行为的普遍实现有理论方面的帮助,有助于促进对大学生生态行为缺失状况的改善。
  三、培养大学生生态行为的原因及意义
  大学生是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其自身的特点以及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使得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生态行为对社会未来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改善大学生生态行为缺失现状、培养大学生生态行为对我国未来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自身的易塑性
  人的易塑性是指人在发展初期,其思维、性格和行为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自身未实现全面发展,其人生观、价值观都处在建立阶段,知识储备不足,缺乏社会经验,思想和心理未成熟,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大学生具有易塑性。正确利用大学生的易塑性,与正确合理的教育手段相配合,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对社会未来的发展极其重要。
  大学生在学校期间所接受的知识教育以及所养成的行为方式对大学生以后的生活和行为有重要的影响,正确的引导大学生,培养其生态行为方式十分重要。首先,由于大学生自身的易塑性,其在学校所接受的环境知识教育以及生态知识可能对其以后的生态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要加强大学生自然知识的积累;其次,由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未完全建立,引导其建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能够正确的引导大学生的生态行为。
  由于大学生的易塑性较强,引导其建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念和培养其生态行为也相对的较为容易。正确利用大学生自身的易塑性,加强对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的培养,对大学生生态行为的普遍实现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生态危机的解决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大学生这个群体始终是社会前进的活跃成员,其积极的生活方式和较强的创造力以及开放的思维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积极培养大学生的生态行为将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目前不断加剧的生态问题也将得到改善。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发展方式关系社会发展的进程,他们的价值取向对社会发展的潮流思想将产生影响,未来社会发展中,大学生将是解决生态问题、保护生态环境的主体,当前培养大学生的生态行为,改善其不正确的生态观念和消极的生态行为,将对生态问题的解决起到重要的作用。
  当前,生态问题越来越严重,不断恶化的环境摆在了人类发展的面前,生态问题的解决与否关乎人类的发展进程。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体,其发展方式和行为方式关乎社会发展的走向,研究其生态行为,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建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念对未来生态的恢复及环境的保护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分析大学生生态行为,为大学生生态行为培养和大学生生态行为的普遍实现提供理论依据。培养大学生的生态行为,将有助于改善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危机,也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
  注释: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56.
  吴向东.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123.
其他文献
摘 要 网络言论自由是指公民借助互联网工具以各种形式传递和获取信息和思想的权利,相较之言论自由有着更为特殊的匿名性、任意性和互动性的性质。网络言论自由在被实现的过程中呈现着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影响,当其不受限制的情况下有侵害个人和公共利益的潜在危险性,而密尔在《论自由》中表达的有关自由限度的“伤害原则”则可以成为限制网络言论自由的一种依据和路径。本文即基于密尔的“伤害原则”对网络言论自由的特性和限制进
摘 要 网络拍卖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而竞争性密封竞价拍卖和第二价格密封竞价拍卖的特殊规则导致成交价格并非最高价格,同时涉及第三方利益。法律忽视拍卖规则差异性,势必诱发消费者后悔权滥用的风险。本文通过对消费者后悔权概念和法律条款的梳理,提出其适用的一般性条件和特殊性条件,分析对消费者后悔权行使进行限制的原因,为现行法律规范完善提供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 消费者后悔权 网络拍卖 竞争性密封竞价拍卖
摘 要 自《湖北省散居少数民族工作条例》2007年修订以来湖北省散居少数民族乡镇各方面的发展都有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领导不够重视、发展速度慢、资金缺乏、条款抽象等问题,因此,本文认为应从加强重视程度、加大帮扶力度、修改具体条款等方面提出完善《湖北省散居少数民族工作条例》,促进散居少数民族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散居 少数民族 回族 经济发展 条例  作者简介:杨可映,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前提是学科生长的关键命题,把现实的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前提是解决学科发展的关键。把现实的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逻辑前提,需要借鉴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才能实现学科独立地位;走出既有研究模式的困境选择;实现学科对当今时代要求的回应。  关键词 “现实的人” 思想政治教育 逻辑前提  作者简介:郭勇,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
摘 要 山东省德州晶华集团振华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州晶华公司”)超标排污,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周边小区居民因不堪忍受其持续排放污染废气,向中华环保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环联”)投诉,随后中环联向德州中院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此案是《环境保护法》新修订以来的第一起针对大气污染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根据我国相关法律中的有关规定,原告中环联请求被告德州晶华公司承担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于法有据,但
摘 要 近年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附件七成为讨论热点。在查戈斯仲裁案中,仲裁庭对第298条下涉及主权争议的混合型争端进行了比较宽泛的解释,但仲裁庭在后来的实践中又进行了限缩解释,使得海域划界问题的范围成了值得探讨的话题,从《海洋法公约》起草过程、国家实践和法庭判决来看,岛屿在海洋划界中是一种特殊的情形,并由公平原则来判断岛屿在划界中的作用,此外岛屿在划界是拥有领海和基线的。岛屿和礁岩在实践中没有
摘 要 经营性刷信誉行为对电子商务尤其是C2C模式的秩序有巨大冲击。具体可以体现在对信用秩序的扰乱、对竞争者的打压和对消费者知情权的限制,故此有必要以刑法加以规制。然而以非法经营罪对经营性树信誉行为进行规制并不合适,其行为有着本质的不同。经营性刷信誉行为本质上是一种广告行为,通常应以虚假广告罪进行规制,当作为帮助行为时运用想象竞合的原理进行处理。  关键词 信誉 电子商务 虚假广告罪  基金项目:
摘 要 职业荣誉感,是从事该职业的人员对自身职业的认知。职业荣誉感间接反映了此职业的职业现状。本研究团队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对法官的职业荣誉和职业现状进行调查。得出法官目前收入低、工作压力大等职业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职业困境 法官 压力 改革  作者简介:赵阳、耿艾楠,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具体到行政诉讼法领域,行政公益诉讼已经成为一个极为热门的研究课题,社会各界要求确立行政公益诉讼的呼声高涨。但是要确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需要辨清其概念、辩证地借鉴域外有关制度、准确界定公共利益的含义以及理性分析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思考完上面四个问题,我们发现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的确立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 行政 公益诉讼 公共利益  作者简介:蔡士博,四川大学
摘 要 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是区分是否构成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关键。“非法占有目的”深藏于犯罪嫌疑人的内心当中,为了逃避处罚,犯罪嫌疑人往往不承认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因此,在基层司法实践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证明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只能采用法律推定的方法,通过客观行为表现来加以认定。  关键词 恶意透支 信用卡诈骗 非法占有 法律推定  作者简介:李莹莹,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助理检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