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的改革过程中,与教学新理论和新方法同时出现的还有教学有效性的缺乏。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有效教学价值内涵的基本途径,并且从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分析了实现有效教学价值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有效教学 价值内涵 实现途径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带来了初中语文教学的革命,教学理论不断地推陈出新,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地改进。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课堂形式不断地丰富。但是,从我的教学实践经验来看,目前初中语文课堂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却是教学有效性的缺失。据此,我认为,重新明确语文有效教学的价值内涵,并在实践中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十分重要。
一、有效教学的价值内涵
有效教学是指在经过一段实践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的整体进步和发展。我认为在新课程下,初中语文的有效教学应当以教学目标为基础,以整体效果为依托,以综合素养为标准。
首先,有效的语文教学应当以学生“学”的效果为评判标准,而不是教师教的效果。教师一堂课的辛苦劳动如果没有变成学生目標素质的提高,那么这堂课便是一堂无效的课。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们应当着重于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和效果,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教学活动中。其次,我们应当以整体的教学效果为依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应当着重于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提升,着重于学生语文素养、语文能力和语文情感的全面提升。最后,相对于其他课程,语文教学更加注重教学效果的评价。语文教学效果绝不仅仅表现为学生的中考成绩。诚然,在教学过程中,不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是不可能的,但我认为,与其被动地应对高考,不如从基础知识、技能手段、素质目标等多个方面综合地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进行培养。
二、有效教学的实践途径
1.教学目标应当抓住语文的本质。新课改提出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的三维目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对三维目标的理解存在着偏差。有些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和新课程的要求一样,他们按照三个维度对教学目标进行了条分缕析,对教学目标进行了细化。这实际上是教师在课堂中贪多求全,但是,实际上每一个目标却都只能蜻蜓点水。目标零散,教师上得累,学生学得累,课堂目标无法实现。我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必须集中,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突出重点,根据课文和课程的实际来设计有效课堂目标,并且要保证课堂活动能够通过一定的课堂活动组织在一定的课堂时间内实现。我在听课时,发现一位老师在讲授《月迹》一课时,就大胆地放弃了一些教学目标,大胆地舍去了一些繁琐的目标,而将教学目标设计为理清写作顺序,把握孩童的心理变化轨迹和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这样课程便简洁明了,课程的设计也有的放矢。
2.教学环节应当删繁就简。一般地,语文课堂教学特别是公开课的教学都是从导入到结语,环环紧扣。但是,根据我的教学实践经验来看,其中的很多教学环节实际上浪费时间而又没有效果。我认为在教学活动中,不应当通过繁琐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跟着教师走,而应当抓住提问和互动的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教师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比如,有效的课堂提问就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之一。在《杨修之死》一课中,教师就可以提出“杨修死,谁之罪”这样的问题。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杨修和曹操不同的性格特征,从而引入性格与命运的关系。
3.现代教学手段应当“用之有度”。多媒体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扩大课堂信息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在改变教师的教学思维、革新教学理念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多媒体充斥课堂教学的现象。比如,有老师在教授《智取生辰纲》这一课时,放了很长时间的电视剧《水浒传》的精彩片段,然后让学生谈谈感想。这节课看似热热闹闹,但是实际上却“中看不中用”,学生的语文素质实际上并没有得提高。我认为,语文教学必须以语言活动为中心,使用太多的多媒体只能使学生感受到画面,而大大地削弱了语言的作用。因此,多媒体必须“用之有度”。
4.课堂活动应当重实效。有效的课堂活动的组织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小组合作模式的运用和主题学习模式的运用。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中,应当注意分组的均衡性,一个小组中既有成绩优秀的学生,又有成绩较差的后进生。主题学习模式则是针对部分内容较为集中的语文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教学其中一篇课文之后,安排学生依据教师指导的方法进行其他类似内容课文的学习,触类旁通,实现教学成效的提升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步推进。
总之,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我们应当根据课堂的实际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胡志明,《对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低下的原因剖析与建议》[J],《考试周刊》,2010
[2] 李玉兰,《试论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魅力中国》,2009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有效教学 价值内涵 实现途径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带来了初中语文教学的革命,教学理论不断地推陈出新,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地改进。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课堂形式不断地丰富。但是,从我的教学实践经验来看,目前初中语文课堂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却是教学有效性的缺失。据此,我认为,重新明确语文有效教学的价值内涵,并在实践中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十分重要。
一、有效教学的价值内涵
有效教学是指在经过一段实践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的整体进步和发展。我认为在新课程下,初中语文的有效教学应当以教学目标为基础,以整体效果为依托,以综合素养为标准。
首先,有效的语文教学应当以学生“学”的效果为评判标准,而不是教师教的效果。教师一堂课的辛苦劳动如果没有变成学生目標素质的提高,那么这堂课便是一堂无效的课。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们应当着重于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和效果,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教学活动中。其次,我们应当以整体的教学效果为依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应当着重于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提升,着重于学生语文素养、语文能力和语文情感的全面提升。最后,相对于其他课程,语文教学更加注重教学效果的评价。语文教学效果绝不仅仅表现为学生的中考成绩。诚然,在教学过程中,不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是不可能的,但我认为,与其被动地应对高考,不如从基础知识、技能手段、素质目标等多个方面综合地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进行培养。
二、有效教学的实践途径
1.教学目标应当抓住语文的本质。新课改提出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的三维目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对三维目标的理解存在着偏差。有些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和新课程的要求一样,他们按照三个维度对教学目标进行了条分缕析,对教学目标进行了细化。这实际上是教师在课堂中贪多求全,但是,实际上每一个目标却都只能蜻蜓点水。目标零散,教师上得累,学生学得累,课堂目标无法实现。我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必须集中,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突出重点,根据课文和课程的实际来设计有效课堂目标,并且要保证课堂活动能够通过一定的课堂活动组织在一定的课堂时间内实现。我在听课时,发现一位老师在讲授《月迹》一课时,就大胆地放弃了一些教学目标,大胆地舍去了一些繁琐的目标,而将教学目标设计为理清写作顺序,把握孩童的心理变化轨迹和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这样课程便简洁明了,课程的设计也有的放矢。
2.教学环节应当删繁就简。一般地,语文课堂教学特别是公开课的教学都是从导入到结语,环环紧扣。但是,根据我的教学实践经验来看,其中的很多教学环节实际上浪费时间而又没有效果。我认为在教学活动中,不应当通过繁琐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跟着教师走,而应当抓住提问和互动的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教师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比如,有效的课堂提问就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之一。在《杨修之死》一课中,教师就可以提出“杨修死,谁之罪”这样的问题。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杨修和曹操不同的性格特征,从而引入性格与命运的关系。
3.现代教学手段应当“用之有度”。多媒体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扩大课堂信息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在改变教师的教学思维、革新教学理念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多媒体充斥课堂教学的现象。比如,有老师在教授《智取生辰纲》这一课时,放了很长时间的电视剧《水浒传》的精彩片段,然后让学生谈谈感想。这节课看似热热闹闹,但是实际上却“中看不中用”,学生的语文素质实际上并没有得提高。我认为,语文教学必须以语言活动为中心,使用太多的多媒体只能使学生感受到画面,而大大地削弱了语言的作用。因此,多媒体必须“用之有度”。
4.课堂活动应当重实效。有效的课堂活动的组织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小组合作模式的运用和主题学习模式的运用。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中,应当注意分组的均衡性,一个小组中既有成绩优秀的学生,又有成绩较差的后进生。主题学习模式则是针对部分内容较为集中的语文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教学其中一篇课文之后,安排学生依据教师指导的方法进行其他类似内容课文的学习,触类旁通,实现教学成效的提升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步推进。
总之,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我们应当根据课堂的实际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胡志明,《对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低下的原因剖析与建议》[J],《考试周刊》,2010
[2] 李玉兰,《试论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魅力中国》,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