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梦是人潜意识的不自觉的修辞,释梦是人有意识的自觉的修辞,释梦的过程经历了多次的不自觉、自觉的修辞。文章透过这种特殊的修辞现象,从语言学修辞角度来分析释梦的修辞构成和修辞阐释法。
【关键词】:释梦;修辞;修辞构成;阐释法
中图分类号:B845
一、前言
心理学认为梦是睡眠中某一阶段的意识状态下所产生的一种自发的心理活动。梦体现了本体的审美意识,是潜意识对客观事物和心理活动的重新构建。梦是自发(不自觉)的心理的修辞活动,其特殊性在于表达和接受者都是本体,而释梦则是有意识的再次构建的修辞过程,并把梦的意象通过象征手段转化为言语。东、西方很早就开始了释梦的研究,我国古代有一个专门术语称之为“占梦”,具体有干支法、八卦法、阴阳法和五行法,形成独特的文化传统。释梦的文化发展也论证了“人是语言的动物,也是修辞的动物”[1]P51,释梦是特异的文化释义过程。
二、释梦的修辞构成
释梦研究对象是梦境信息,包含梦的修辞活动和递进的释梦修辞过程,信息传递经历不自觉和自觉的两次修辞过程。研究释梦的修辞角色、信道和接收语境比一般的言语修辞更复杂。中国古人解梦有两条线路:一是医学的解梦,面向过去,重在解释梦象产生原因和过程,如《灵枢淫邪发梦篇》、《素问方成因衰论》、《素问生气通天论》;其它形式解梦都面向未来,借梦兆对命运进行探究,如《周公解梦》、《梦林玄解》、《梦占逸旨》。第二条线路的释梦更玄妙复杂,本文主要引用这方面的例证,并进行释梦修辞分析。
(一)、释梦修辞活动的主体与客体(接收者)
释梦修辞接受过程是主体把梦的意象通过象征手段转化为语言形式传递给客体的修辞过程。主体是梦的解释者,这个解释者既可以是做梦的本人,也可以是给做梦人圆梦的“占梦”者。客体(接收者)既可以是被圆梦的做梦者,也可以听做梦者言语的听者。
(二)、释梦修辞的语境
释梦是把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事物通过一定形式的呈现出来,弗洛伊德释梦理论叫做梦的“二次加工”,功用在于“把梦的工作最后产物发展为某种统一的东西,某种近乎连贯的东西”[2]六章丙。不同于现实事物修辞的表达接受过程,“梦的加工”不仅离不开表达语境,也离不开接收语境。
1、做梦者的表达语境。就是把梦的意象通过象征手段转化为语言,这个过程带有强烈的做梦者的主观印象。
2、释梦者的表达语境。释梦是有意识的再次构建的修辞过程,是梦的二次加工。做梦者的表达是释梦的第一步,对梦境的修辞形成具体化,使梦中的情節相对统一流畅,具有可理解性和逻辑性。释梦者在此基础上不拘于梦境,联系做梦者的经历、外在环境而寻找梦境解释。中、西方古今释梦方法五花八门,不同立足点的释梦,解释内容也就纷繁复杂。我国古代占梦需掌岁时,观天地,辩阴阳,识星辰。东汉王符的《潜夫论.梦列篇》称“阴极则吉,阳级则凶”,如梦“哭泣”而释为“吉利”。
3、释梦的接受语境。梦是睡眠期间一种自发性的心理活动,做梦者对梦境的记忆和表达往往十分粗糙,且释梦者释梦又天马行空,接受语境与表达语境重叠困难,甚至产生背离性接收。我们不赞成古人释梦中唯心主义的迷信作法,但不能否认随着近代心理学的发展,对梦和释梦的研究,将是人类对未知领域一种挑战。
三、释梦修辞阐释法
释梦是对梦境言语化后的文化修辞的延伸,不同的文化背境、不同社会环境下的释梦也不尽相同。《周礼》将人的梦划分为正梦、噩梦、思梦、寤梦、喜梦、惧梦六种,我国古代释梦有甲骨释梦、占筮释梦、星象释梦等等,释梦修辞手法有谐音法、用典法、借代法、倒反法、析词析字法等。
(一)、谐音法。《晋书.索忱传》“棺者,职也,当有京师贵人举君。二棺者,频再迁。”这里的“棺”用“官“来解释。
棺(梦象) 官(谐音文化修辞) 升官(释义)
(二)、用典法。《左传》中记载,宋炀公争夺王位,梦头向北而躺在卢门外边。以《周易·说卦》中说“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认为将“南面为王”。
(三)、借代法。《旧约》中埃及法老梦见7只健牛,随后有7只瘦牛出现并把健牛吃掉。约瑟夫告诉法老这预示着:“将有7个丰年,随后有7个灾荒年,它们把前7年的盈余全部耗光了”。
(四)、倒反法。生活中的反梦就是相反的梦,阴极则吉,阳极则凶,谓之反梦。唐·沈既济《枕中记》,表述卢生倚枕而卧,在梦里享尽荣华富贵,醒来时一切如故,店主人蒸的黄粱饭尚未熟。
(五)、析词析字法。弗洛伊德《释梦》,认为“力图用音节和词来代替梦中的每一个元素,才才能对此画迷形成一个适当的判断”。他认为中文的单音节结构、未成熟的语法和缺乏词尾变化,与显梦有一些相似。中国文字有着丰富的文化传承,可以对词和字的离合、增损、借形、借间、切脚、双反、代换、牵对等手法进行阐释。《易经.说卦》有八卦说“坎为水”、“艮为山”。
四、结论
梦是不自觉的心理活动,是对客观存在反映,也是人类不自觉的修辞活动。释梦是有意识的客观存在反映的再次构建,是有意识的文化修辞过程。梦的修辞作用不重于完整重现客观存在,而是杂揉了做梦者思想的新创造。释梦过程的修辞不重于客观存在反映的再次构建,而是通过修辞手法来挖掘其深层含义,是对被建构的梦的象征化世界进行修辞化的解说。
释梦修辞,不仅是一种心理现象,也是一种言语现象,更是一种有意识的文化现象。它的修辞活动是社会文化和主体经验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修辞过程。
参考文献:
[1]浅草.变遗忘的释梦者 [J].大科学(科学之迷.2015,(8)
[2]弗洛伊德.梦的释释[M].张燕云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3] DanyNobus.精神分析与中国人的释梦[J].德国医学.曾奇峰译,武汉.2001,(18)
[4] 疏志强.“释梦”:梦的修辞文化阐释[J].北方论丛.2007,(4)
[5] 谭学纯,唐跃,朱玲.接受修辞学[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陈颖(1977- ),女,福建省福州人,闽江学院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与心理语言学
程道光(1975- ),男,福建省福州人,闽江学院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释梦;修辞;修辞构成;阐释法
中图分类号:B845
一、前言
心理学认为梦是睡眠中某一阶段的意识状态下所产生的一种自发的心理活动。梦体现了本体的审美意识,是潜意识对客观事物和心理活动的重新构建。梦是自发(不自觉)的心理的修辞活动,其特殊性在于表达和接受者都是本体,而释梦则是有意识的再次构建的修辞过程,并把梦的意象通过象征手段转化为言语。东、西方很早就开始了释梦的研究,我国古代有一个专门术语称之为“占梦”,具体有干支法、八卦法、阴阳法和五行法,形成独特的文化传统。释梦的文化发展也论证了“人是语言的动物,也是修辞的动物”[1]P51,释梦是特异的文化释义过程。
二、释梦的修辞构成
释梦研究对象是梦境信息,包含梦的修辞活动和递进的释梦修辞过程,信息传递经历不自觉和自觉的两次修辞过程。研究释梦的修辞角色、信道和接收语境比一般的言语修辞更复杂。中国古人解梦有两条线路:一是医学的解梦,面向过去,重在解释梦象产生原因和过程,如《灵枢淫邪发梦篇》、《素问方成因衰论》、《素问生气通天论》;其它形式解梦都面向未来,借梦兆对命运进行探究,如《周公解梦》、《梦林玄解》、《梦占逸旨》。第二条线路的释梦更玄妙复杂,本文主要引用这方面的例证,并进行释梦修辞分析。
(一)、释梦修辞活动的主体与客体(接收者)
释梦修辞接受过程是主体把梦的意象通过象征手段转化为语言形式传递给客体的修辞过程。主体是梦的解释者,这个解释者既可以是做梦的本人,也可以是给做梦人圆梦的“占梦”者。客体(接收者)既可以是被圆梦的做梦者,也可以听做梦者言语的听者。
(二)、释梦修辞的语境
释梦是把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事物通过一定形式的呈现出来,弗洛伊德释梦理论叫做梦的“二次加工”,功用在于“把梦的工作最后产物发展为某种统一的东西,某种近乎连贯的东西”[2]六章丙。不同于现实事物修辞的表达接受过程,“梦的加工”不仅离不开表达语境,也离不开接收语境。
1、做梦者的表达语境。就是把梦的意象通过象征手段转化为语言,这个过程带有强烈的做梦者的主观印象。
2、释梦者的表达语境。释梦是有意识的再次构建的修辞过程,是梦的二次加工。做梦者的表达是释梦的第一步,对梦境的修辞形成具体化,使梦中的情節相对统一流畅,具有可理解性和逻辑性。释梦者在此基础上不拘于梦境,联系做梦者的经历、外在环境而寻找梦境解释。中、西方古今释梦方法五花八门,不同立足点的释梦,解释内容也就纷繁复杂。我国古代占梦需掌岁时,观天地,辩阴阳,识星辰。东汉王符的《潜夫论.梦列篇》称“阴极则吉,阳级则凶”,如梦“哭泣”而释为“吉利”。
3、释梦的接受语境。梦是睡眠期间一种自发性的心理活动,做梦者对梦境的记忆和表达往往十分粗糙,且释梦者释梦又天马行空,接受语境与表达语境重叠困难,甚至产生背离性接收。我们不赞成古人释梦中唯心主义的迷信作法,但不能否认随着近代心理学的发展,对梦和释梦的研究,将是人类对未知领域一种挑战。
三、释梦修辞阐释法
释梦是对梦境言语化后的文化修辞的延伸,不同的文化背境、不同社会环境下的释梦也不尽相同。《周礼》将人的梦划分为正梦、噩梦、思梦、寤梦、喜梦、惧梦六种,我国古代释梦有甲骨释梦、占筮释梦、星象释梦等等,释梦修辞手法有谐音法、用典法、借代法、倒反法、析词析字法等。
(一)、谐音法。《晋书.索忱传》“棺者,职也,当有京师贵人举君。二棺者,频再迁。”这里的“棺”用“官“来解释。
棺(梦象) 官(谐音文化修辞) 升官(释义)
(二)、用典法。《左传》中记载,宋炀公争夺王位,梦头向北而躺在卢门外边。以《周易·说卦》中说“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认为将“南面为王”。
(三)、借代法。《旧约》中埃及法老梦见7只健牛,随后有7只瘦牛出现并把健牛吃掉。约瑟夫告诉法老这预示着:“将有7个丰年,随后有7个灾荒年,它们把前7年的盈余全部耗光了”。
(四)、倒反法。生活中的反梦就是相反的梦,阴极则吉,阳极则凶,谓之反梦。唐·沈既济《枕中记》,表述卢生倚枕而卧,在梦里享尽荣华富贵,醒来时一切如故,店主人蒸的黄粱饭尚未熟。
(五)、析词析字法。弗洛伊德《释梦》,认为“力图用音节和词来代替梦中的每一个元素,才才能对此画迷形成一个适当的判断”。他认为中文的单音节结构、未成熟的语法和缺乏词尾变化,与显梦有一些相似。中国文字有着丰富的文化传承,可以对词和字的离合、增损、借形、借间、切脚、双反、代换、牵对等手法进行阐释。《易经.说卦》有八卦说“坎为水”、“艮为山”。
四、结论
梦是不自觉的心理活动,是对客观存在反映,也是人类不自觉的修辞活动。释梦是有意识的客观存在反映的再次构建,是有意识的文化修辞过程。梦的修辞作用不重于完整重现客观存在,而是杂揉了做梦者思想的新创造。释梦过程的修辞不重于客观存在反映的再次构建,而是通过修辞手法来挖掘其深层含义,是对被建构的梦的象征化世界进行修辞化的解说。
释梦修辞,不仅是一种心理现象,也是一种言语现象,更是一种有意识的文化现象。它的修辞活动是社会文化和主体经验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修辞过程。
参考文献:
[1]浅草.变遗忘的释梦者 [J].大科学(科学之迷.2015,(8)
[2]弗洛伊德.梦的释释[M].张燕云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3] DanyNobus.精神分析与中国人的释梦[J].德国医学.曾奇峰译,武汉.2001,(18)
[4] 疏志强.“释梦”:梦的修辞文化阐释[J].北方论丛.2007,(4)
[5] 谭学纯,唐跃,朱玲.接受修辞学[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陈颖(1977- ),女,福建省福州人,闽江学院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与心理语言学
程道光(1975- ),男,福建省福州人,闽江学院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