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1月接替格林斯潘出任美联储主席的本·贝南克是一位非常能干的经济学家,他毕生都用来研究中央银行的作用和它们所面对的问题。他的观点代表了对这个问题有过深入研究的学者们的共同看法。
但那并不意味着贝南克做好了确保美国经济在今后几年健康发展并以合乎需要的方式领导世界的准备。按照今天人们普遍接受的标准,他会是一个好领导。但不幸的是,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曾经说过,货币政策就像一根绳索。中央银行可以收紧绳索(提高利率),控制飞速发展但却不可持续的经济,但它却无法使绳索垂直立起:如果经济增长像信心严重受损时那样陷入停滞,那么单靠降低利率也许并不足以刺激需求。如果出现上述情况,那么即便央行竭尽全力,经济衰退也依然会发生。
作为一位经济学家,分析1930年代的全球大萧条曾使贝南克声誉鹊起。拥有这样的专长对他的工作十分有益,因为防止这样的灾难再次发生是央行首脑最重要的工作。经济大萧条紧紧伴随着1929年的股市崩溃,导致很多国家的失业率迅速飙升,同时发生的还有严重的通货紧缩。在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在1929—1933年间下降了27%,而在1933年失业率却史无前例地达到了23%。
根据贝南克的“债务紧缩”理论,CPI指数的大幅下降是导致大萧条的原因之一,因为通货紧缩提高了债务的实际价值,增大了贷款偿付的困难。正像贝南克所指出的那样,1933年45%的美国农场主都拖欠按揭还款;而1934年,住宅按揭的拖欠比率在半数以上的美国城市超过了38%。债务负担摧垮了消费信心,破坏了银行系统,削弱了美国经济。
贝南克的研究还强调,一个国家越早放弃金本位制,对它的经济发展就越有利。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坚持金本位制实际隐含着紧缩货币政策倾向,因为这样就需要保持较高的利率,才能鼓励投资者将款项存入银行而不是要求把货币兑换成黄金。一旦彻底放弃货币与黄金之间的兑换,国家就能够自由自在地进行货币扩张,而此时的通货紧缩也有了结束的趋向。
但贝南克对经济大萧条令人钦佩的研究成果并不意味着他能够阻止下一次经济衰退或经济萧条,因为防止通货紧缩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归根结底,美国在1933年就废止了金本位制,而且1934年美联储曾把贴现率降至1.5%,从此为通货紧缩画上了句号(小范围内的通货紧缩除外)。虽然如此,直到1941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失业率也并没有稳定地降到15%以下。
因此,贝南克必须保持警惕,不要过度应用自己做过的研究,这与医药专家和军事战略家必须小心谨慎,不要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过度诊断和过度备战是同样的道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完全忘记过去。美洲开发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古勒莫·卡尔沃(Guillermo Calvo)在2005年主持了一项研究,发现1930年代的大萧条和1980年后31个新兴国家出现的经济危机之间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同时也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差异。
最近几十年来,大萧条最根本的内容在很多国家不断重复,唯一的区别是规模较小而已:通常的表现是金融市场先出现震荡,随之而来的就是国内生产总值急速下降。但1980年代以后,经济危机中的消费价格表现与1930年代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与大萧条时期相反,近几十年随国内产值下降出现的是通货膨胀,而不是通货紧缩。因此,卡尔沃的研究表明:贝南克关于大萧条债务紧缩的理论与近期发生的危机并不吻合。
与此同时,贝南克接任以后还要处理两个经济问题,这两个问题在历史上前所未有,而且十分不同寻常,因为它们在1930年代的大萧条之前根本没有出现过。我们正处在美国也是世界历史上房地产最为繁荣的时期,狂热的市场心理推动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与此形成鲜明的对照,美国的住宅价格在大萧条之前非常平静,事实上在1925—1929年间还稍有下降。
不仅如此,我们对石油价格的预期也在发生着根本的变化:不仅今天的油价与历史标准相比确实处于高位,而且期货市场表明石油价格在今后几年内都会居高不下。与之相反,油价在1929年之前几年波动不大,与1925—1926年“燃料危机”时期相比还下降了近50%。
不久后,居高不下的油价,崩溃的房地产泡沫,或两者兼而有之,有可能把贝南克引入经济压力的未知地带,公众对上述因素的反应将决定这种情况是否会成为现实。如果信心下降,他对1930年代大萧条的历史解读不足以使他阻止这样的动荡摧毁美国和世界经济。他可能发现自己对经济的绳索无能为力。(翻译/许彬彬)
但那并不意味着贝南克做好了确保美国经济在今后几年健康发展并以合乎需要的方式领导世界的准备。按照今天人们普遍接受的标准,他会是一个好领导。但不幸的是,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曾经说过,货币政策就像一根绳索。中央银行可以收紧绳索(提高利率),控制飞速发展但却不可持续的经济,但它却无法使绳索垂直立起:如果经济增长像信心严重受损时那样陷入停滞,那么单靠降低利率也许并不足以刺激需求。如果出现上述情况,那么即便央行竭尽全力,经济衰退也依然会发生。
作为一位经济学家,分析1930年代的全球大萧条曾使贝南克声誉鹊起。拥有这样的专长对他的工作十分有益,因为防止这样的灾难再次发生是央行首脑最重要的工作。经济大萧条紧紧伴随着1929年的股市崩溃,导致很多国家的失业率迅速飙升,同时发生的还有严重的通货紧缩。在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在1929—1933年间下降了27%,而在1933年失业率却史无前例地达到了23%。
根据贝南克的“债务紧缩”理论,CPI指数的大幅下降是导致大萧条的原因之一,因为通货紧缩提高了债务的实际价值,增大了贷款偿付的困难。正像贝南克所指出的那样,1933年45%的美国农场主都拖欠按揭还款;而1934年,住宅按揭的拖欠比率在半数以上的美国城市超过了38%。债务负担摧垮了消费信心,破坏了银行系统,削弱了美国经济。
贝南克的研究还强调,一个国家越早放弃金本位制,对它的经济发展就越有利。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坚持金本位制实际隐含着紧缩货币政策倾向,因为这样就需要保持较高的利率,才能鼓励投资者将款项存入银行而不是要求把货币兑换成黄金。一旦彻底放弃货币与黄金之间的兑换,国家就能够自由自在地进行货币扩张,而此时的通货紧缩也有了结束的趋向。
但贝南克对经济大萧条令人钦佩的研究成果并不意味着他能够阻止下一次经济衰退或经济萧条,因为防止通货紧缩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归根结底,美国在1933年就废止了金本位制,而且1934年美联储曾把贴现率降至1.5%,从此为通货紧缩画上了句号(小范围内的通货紧缩除外)。虽然如此,直到1941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失业率也并没有稳定地降到15%以下。
因此,贝南克必须保持警惕,不要过度应用自己做过的研究,这与医药专家和军事战略家必须小心谨慎,不要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过度诊断和过度备战是同样的道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完全忘记过去。美洲开发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古勒莫·卡尔沃(Guillermo Calvo)在2005年主持了一项研究,发现1930年代的大萧条和1980年后31个新兴国家出现的经济危机之间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同时也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差异。
最近几十年来,大萧条最根本的内容在很多国家不断重复,唯一的区别是规模较小而已:通常的表现是金融市场先出现震荡,随之而来的就是国内生产总值急速下降。但1980年代以后,经济危机中的消费价格表现与1930年代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与大萧条时期相反,近几十年随国内产值下降出现的是通货膨胀,而不是通货紧缩。因此,卡尔沃的研究表明:贝南克关于大萧条债务紧缩的理论与近期发生的危机并不吻合。
与此同时,贝南克接任以后还要处理两个经济问题,这两个问题在历史上前所未有,而且十分不同寻常,因为它们在1930年代的大萧条之前根本没有出现过。我们正处在美国也是世界历史上房地产最为繁荣的时期,狂热的市场心理推动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与此形成鲜明的对照,美国的住宅价格在大萧条之前非常平静,事实上在1925—1929年间还稍有下降。
不仅如此,我们对石油价格的预期也在发生着根本的变化:不仅今天的油价与历史标准相比确实处于高位,而且期货市场表明石油价格在今后几年内都会居高不下。与之相反,油价在1929年之前几年波动不大,与1925—1926年“燃料危机”时期相比还下降了近50%。
不久后,居高不下的油价,崩溃的房地产泡沫,或两者兼而有之,有可能把贝南克引入经济压力的未知地带,公众对上述因素的反应将决定这种情况是否会成为现实。如果信心下降,他对1930年代大萧条的历史解读不足以使他阻止这样的动荡摧毁美国和世界经济。他可能发现自己对经济的绳索无能为力。(翻译/许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