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AO锁定加压钢板(LCP)是在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LC-DCP)基础上,结合AO的点接触钢板(PC-FIX)和微创稳定系统(LISS)的临床优势,而研发出来的一种全新的、治疗骨折的内固定系统,国外报道临床应用已取得良好效果[1]。2008年4月至2010年7月,本院应用LCP治疗长段粉碎骨折1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粉碎骨折 AO锁定加压钢板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109-01
AO锁定加压钢板(LCP)是在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LC-DCP)基础上,结合AO的点接触钢板(PC-FIX)和微创稳定系统(LISS)的临床优势,而研发出来的一种全新的、治疗骨折的内固定系统,国外报道临床应用已取得良好效果[1]。2008年4月至2010年7月,本院应用LCP治疗长段粉碎骨折18例,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8例,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16~68岁(平均37.5岁);撞伤10例,砸伤3例,坠落伤2例,摔伤3例;骨折部位股骨5例,胫骨8例,肱骨5例;开放性骨折4例,闭合性骨折14例。按AO分型,32B3 2例,32C1 3例,41B1 4例,41C1 2例,41C2 2例,12B2 1例,12C2 4例。肱骨手术取全麻,患者仰卧位,肩部垫高;股骨手术采用全麻,患者取健侧卧位60°~90°;胫骨手术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仰卧位,大腿中上段置气囊止血带,充气止血。
1.2 手术方法。按上下肢不同骨折部位,选择相应手术入路,股骨在远端外侧,胫骨在远端内侧,肱骨在近端外侧,取小切口,在肌层下与骨膜间隙建立通道,C形臂X线机透视下置入LCP钢板并保持合适位置,先用1枚普通螺钉作临时固定,用2枚克氏针经皮穿过中间骨折块作“压配”复位,再用1-2枚普通螺钉通过加压孔提拉骨折块紧贴LCP。最后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调整骨折远近端位置,远近端分别用3枚自锁螺钉固定。对轻度骨缺损不予植骨,严重骨折伴骨缺损则要植骨,本组植骨5例。
2 结果
随访9~18个月(平均14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X线片上骨痂出现时间6~8周(平均7.2周),平均14周骨折端周围出现大量骨痂,骨折线模糊。负重时间应根据骨折损伤程度,内固定效果,骨痂生长情况综合评估,本组患者下肢部分负重时间股骨8周,胫骨6周,完全负重时间股骨15周,胫骨10周。按相应评分标准,优10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4.44%。无骨髓炎、骨不连发生,无皮肤坏死病例。
3 讨论
钢板螺钉系统固定是治疗骨折的主要手段之一,迄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上世纪60年代,瑞士Muller学者提出著名的AO治疗原则,设计和总结出一套钢板加压固定的器械和手术方法。早期AO组织强调骨折治疗的力学机制,期望通过解剖复位和绝对稳定达到没有骨痂形成的一期愈合。然而,长期的临床随访发现,坚强钢板内固定的应力遮挡作用使骨的正常生理应力刺激降低,导致钢板下骨皮质吸收,骨质疏松,特别对长段多处骨折,因过度追求解剖复位而出现骨折不愈合、钢板断裂等现象,而且,很多实验证明,与钢板直接接触区域骨皮质的血运破坏与内固定物有关,加压接骨板严重影响板下骨皮质的血供。由此,上世纪90年代使用交锁髓内钉替代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为一种趋势,但对长段粉碎骨折髓内钉很难取代钢板,因为闭合髓内钉穿钉困难,切开复位而又难维持骨折块间相对稳定性。随着AO组织提出内固定理念由AO—BO转换,钢板系统研究已发生改变。以往钢板的固定稳定性依靠钢板与骨面的摩擦力得到保证,而锁定钢板LISS则不同,2000年后,大量文献提到,锁定钢板LISS减少了接触面积,那么它是如何达到骨折端稳定?LISS作为内固定的原则,用外固定支架来理解,目的是减少破坏骨折端之间的血供[2]。而LCP锁定加压节骨板系统是该两种技术的结合,这种内固定系统可被用作加压接骨板,产生轴向加压,也可用作锁定内固定支架,而减少对血供的影响,还可以同时运用这两种技术,既作支架,又能加压。LCP螺钉头圆周有200°以上螺纹被锁定孔固定,足可以使成角固定强度和螺钉轴向固定一样坚强。大量的机械力学和生物力学以及定位分析都表明,LCP系统的最薄弱部位并非在钉板界面,而在于钢板本身[3]。LISS钉都是直角固定于接骨板上,很难把距离较远的骨折块固定在接骨板上,而LCP上的偏心孔可弥补不足,拉力螺钉可通过复位作用把远处的骨折块加压固定在解剖位置上,符合骨折治疗的BO理念,临床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 Sommer C, Gantier E, Muller M, et al. First clinical results of the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Injury,2003,34(2):43
[2] 张长青.LISS不仅仅是一项骨折微创内固定的技术.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2):154~155,159
[3] 张长青编.四肢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
关键词:粉碎骨折 AO锁定加压钢板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109-01
AO锁定加压钢板(LCP)是在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LC-DCP)基础上,结合AO的点接触钢板(PC-FIX)和微创稳定系统(LISS)的临床优势,而研发出来的一种全新的、治疗骨折的内固定系统,国外报道临床应用已取得良好效果[1]。2008年4月至2010年7月,本院应用LCP治疗长段粉碎骨折18例,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8例,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16~68岁(平均37.5岁);撞伤10例,砸伤3例,坠落伤2例,摔伤3例;骨折部位股骨5例,胫骨8例,肱骨5例;开放性骨折4例,闭合性骨折14例。按AO分型,32B3 2例,32C1 3例,41B1 4例,41C1 2例,41C2 2例,12B2 1例,12C2 4例。肱骨手术取全麻,患者仰卧位,肩部垫高;股骨手术采用全麻,患者取健侧卧位60°~90°;胫骨手术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仰卧位,大腿中上段置气囊止血带,充气止血。
1.2 手术方法。按上下肢不同骨折部位,选择相应手术入路,股骨在远端外侧,胫骨在远端内侧,肱骨在近端外侧,取小切口,在肌层下与骨膜间隙建立通道,C形臂X线机透视下置入LCP钢板并保持合适位置,先用1枚普通螺钉作临时固定,用2枚克氏针经皮穿过中间骨折块作“压配”复位,再用1-2枚普通螺钉通过加压孔提拉骨折块紧贴LCP。最后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调整骨折远近端位置,远近端分别用3枚自锁螺钉固定。对轻度骨缺损不予植骨,严重骨折伴骨缺损则要植骨,本组植骨5例。
2 结果
随访9~18个月(平均14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X线片上骨痂出现时间6~8周(平均7.2周),平均14周骨折端周围出现大量骨痂,骨折线模糊。负重时间应根据骨折损伤程度,内固定效果,骨痂生长情况综合评估,本组患者下肢部分负重时间股骨8周,胫骨6周,完全负重时间股骨15周,胫骨10周。按相应评分标准,优10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4.44%。无骨髓炎、骨不连发生,无皮肤坏死病例。
3 讨论
钢板螺钉系统固定是治疗骨折的主要手段之一,迄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上世纪60年代,瑞士Muller学者提出著名的AO治疗原则,设计和总结出一套钢板加压固定的器械和手术方法。早期AO组织强调骨折治疗的力学机制,期望通过解剖复位和绝对稳定达到没有骨痂形成的一期愈合。然而,长期的临床随访发现,坚强钢板内固定的应力遮挡作用使骨的正常生理应力刺激降低,导致钢板下骨皮质吸收,骨质疏松,特别对长段多处骨折,因过度追求解剖复位而出现骨折不愈合、钢板断裂等现象,而且,很多实验证明,与钢板直接接触区域骨皮质的血运破坏与内固定物有关,加压接骨板严重影响板下骨皮质的血供。由此,上世纪90年代使用交锁髓内钉替代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为一种趋势,但对长段粉碎骨折髓内钉很难取代钢板,因为闭合髓内钉穿钉困难,切开复位而又难维持骨折块间相对稳定性。随着AO组织提出内固定理念由AO—BO转换,钢板系统研究已发生改变。以往钢板的固定稳定性依靠钢板与骨面的摩擦力得到保证,而锁定钢板LISS则不同,2000年后,大量文献提到,锁定钢板LISS减少了接触面积,那么它是如何达到骨折端稳定?LISS作为内固定的原则,用外固定支架来理解,目的是减少破坏骨折端之间的血供[2]。而LCP锁定加压节骨板系统是该两种技术的结合,这种内固定系统可被用作加压接骨板,产生轴向加压,也可用作锁定内固定支架,而减少对血供的影响,还可以同时运用这两种技术,既作支架,又能加压。LCP螺钉头圆周有200°以上螺纹被锁定孔固定,足可以使成角固定强度和螺钉轴向固定一样坚强。大量的机械力学和生物力学以及定位分析都表明,LCP系统的最薄弱部位并非在钉板界面,而在于钢板本身[3]。LISS钉都是直角固定于接骨板上,很难把距离较远的骨折块固定在接骨板上,而LCP上的偏心孔可弥补不足,拉力螺钉可通过复位作用把远处的骨折块加压固定在解剖位置上,符合骨折治疗的BO理念,临床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 Sommer C, Gantier E, Muller M, et al. First clinical results of the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Injury,2003,34(2):43
[2] 张长青.LISS不仅仅是一项骨折微创内固定的技术.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2):154~155,159
[3] 张长青编.四肢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