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夏玉米主要生育时段气象资料的分析,认为滨海县气候条件完全能够满足夏玉米生育的需要,只是年度间气象要素时空分布与玉米生育阶段的需要不相吻合而影响其产量,提出了栽培时可采取的主要措施,以确保滨海地区夏玉米主产。
关键词 夏玉米;气象条件;高产栽培;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3;S1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1-0215-02
夏玉米是江苏滨海地区的传统栽培作物,种植历史悠久。一般6月上中旬播种,9月底前后收获,全生育期95~105d,产量近7 500kg/hm2。从多年种植情况看,滨海县的气候条件可满足夏玉米的生长发育需要,但不同年份气象要素时空分布的差异,直接影响夏玉米的生育和产量。笔者根据滨海县多年的气象条件对夏玉米栽培的主要影响时段进行阐述,并提出对策,以便生产上趋利避害,获得稳产高产。
1气象条件影响的主要生育时段
1.1播种出苗期的降水
6月上中旬是滨海县夏玉米适宜播种期。大麦茬和油菜茬6月上旬播种,小麦茬在6月中旬播种。6月上、中旬日平均气温分别为22.3℃和23.2℃,降水量分别为36.2mm和35.9mm,温度和水分条件均能满足夏玉米播种出苗,但是年度间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导致有些年份不能正常播种和出苗。例如2006年6月上中旬没有降水,土壤干旱;2008年6月上中旬连续阴雨,田间无法作业(见表1),因此这2年播种都延迟至6月下旬。
2.2以水控温与人工辅助授粉
抽穗开花时若遇高温干旱,可采取人工灌溉和浇水的方法,一是降低温度,提高湿度;二是满足抽穗开花对水分的需求,保证授粉、受精、籽粒的形成。在玉米盛花期如遇大风,连续2d以上阴天,可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2.3选用优良品种
应选用早熟、矮秆、抗倒伏的紧凑型优良杂交品种。为防止后期出现低温和大风等不利的天气因素,在台风影响之前做好培土壅根工作,保证夏玉米安全成熟。
3参考文献
[1] 郭庆法,王庆成,汪黎明.中国玉米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 张金帮,孙本普.不同播期和栽培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298,3533.
[3] 嵇仁兰,许传中.持续高温干旱对夏玉米的影响及对策[J].上海农业科技,2005(3):70-71.
[4] 冯慧民.高温干旱对玉米制种花期影响及对策[J].种子世界,2001(4):16.
[5] 汤海军,周建斌,侯晨.不同生长调节物质浸种对玉米种子萌发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J].玉米科学,2005,13(4):77-80,88.
关键词 夏玉米;气象条件;高产栽培;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3;S1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1-0215-02
夏玉米是江苏滨海地区的传统栽培作物,种植历史悠久。一般6月上中旬播种,9月底前后收获,全生育期95~105d,产量近7 500kg/hm2。从多年种植情况看,滨海县的气候条件可满足夏玉米的生长发育需要,但不同年份气象要素时空分布的差异,直接影响夏玉米的生育和产量。笔者根据滨海县多年的气象条件对夏玉米栽培的主要影响时段进行阐述,并提出对策,以便生产上趋利避害,获得稳产高产。
1气象条件影响的主要生育时段
1.1播种出苗期的降水
6月上中旬是滨海县夏玉米适宜播种期。大麦茬和油菜茬6月上旬播种,小麦茬在6月中旬播种。6月上、中旬日平均气温分别为22.3℃和23.2℃,降水量分别为36.2mm和35.9mm,温度和水分条件均能满足夏玉米播种出苗,但是年度间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导致有些年份不能正常播种和出苗。例如2006年6月上中旬没有降水,土壤干旱;2008年6月上中旬连续阴雨,田间无法作业(见表1),因此这2年播种都延迟至6月下旬。
2.2以水控温与人工辅助授粉
抽穗开花时若遇高温干旱,可采取人工灌溉和浇水的方法,一是降低温度,提高湿度;二是满足抽穗开花对水分的需求,保证授粉、受精、籽粒的形成。在玉米盛花期如遇大风,连续2d以上阴天,可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2.3选用优良品种
应选用早熟、矮秆、抗倒伏的紧凑型优良杂交品种。为防止后期出现低温和大风等不利的天气因素,在台风影响之前做好培土壅根工作,保证夏玉米安全成熟。
3参考文献
[1] 郭庆法,王庆成,汪黎明.中国玉米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 张金帮,孙本普.不同播期和栽培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298,3533.
[3] 嵇仁兰,许传中.持续高温干旱对夏玉米的影响及对策[J].上海农业科技,2005(3):70-71.
[4] 冯慧民.高温干旱对玉米制种花期影响及对策[J].种子世界,2001(4):16.
[5] 汤海军,周建斌,侯晨.不同生长调节物质浸种对玉米种子萌发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J].玉米科学,2005,13(4):77-8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