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海,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文联委员,第五至第八届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协管乐学会主席,中国交响乐基金会副理事长,国家一级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原团长、音乐总监。
于海指挥解放军军乐团及中国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中央民族乐团等二十余支职业交响乐团及中国武警男声合唱团、澳大利亚国家军乐团、美国陆军军乐团、俄罗斯红军歌舞团等著名团队举办音乐会千余场,出版录制唱片数十张,是唯一指挥国家级交响乐团、国家级民乐团和国家级军乐团录制出版了唱片的音乐家。其指挥艺术深受观众喜爱,也得到了媒体的广泛赞誉。媒体评价他的指挥“朴实大方,适度严谨,刚柔相济,他的指挥棒运行的点和线之间闪烁着生命的活力与光彩”。
于海的艺术生涯常与国家重大庆典活动连在一起,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元首的接见和赞扬。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政协开闭幕式及各种国家庆典活动中经常有他指挥解放军军乐团的身影。
1999年庆祝国庆50周年活动中担任千人联合军乐团副团长兼总指挥;2008年在北京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上,指挥解放军军乐团圆满完成礼仪音乐的演奏任务;2009年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的庆祝国庆60周年活动中担任千人联合军乐团团长兼总指挥,荣立二等功。被《音乐周报》评选为“2009中国音乐年度人物”;2011年被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德艺双馨的名师名家”。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连续十年为国歌立法提案,并荣获第十二届全国政协“优秀提案”,被媒体誉为“催生国歌立法的指挥家”“推动国歌立法的音乐家”;2014年7月,于海率领浙江省交响乐团赴巴西为参加金砖会议的国家领导人演出;2015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大阅兵担任首次组建的1200人解放军合唱团团长兼总指挥;2019年作为庆祝国庆70周年活动的特聘专家受到表彰。
50年来,于海连续在天安门广场上参加了国庆及大阅兵活动,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记录了特殊的人生经历;他多次率领、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赴美国、俄罗斯、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朝鲜等国家演出,均获得巨大成功。
于海多次担任中国“金钟奖”等全国性音乐比赛的评委、国际音乐大赛评委、解放军艺术系列(音乐专业)资格评审执委、副主任,被教育部聘为全国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委。还被应聘为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二十余所院校应聘为兼职教授。他发起并成功策劃了南昌国际军乐节、上海管乐节、大连国际管乐节,青岛、日照“中国音乐小金钟”等大型活动并担任艺术总监。
我们的国歌,是最好的国歌!
我们的国歌有84个字,37个小节,标准时长是46秒,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牢记的!
每次在国歌响起之前的那一刻,我都会对自己说:这是多么大的信任和荣誉啊!这是党和国家对你的信任,才把重要的任务交给你。要是出了差错,那绝对是承担不起的!
——于海
捍卫至高无上的国家荣誉
于海从小喜欢音乐,小学三年级参加宣传队,摆弄各种乐器,母亲虽然不懂音乐却总是鼓励和支持。1970年解放军军乐团到山东招生,于海在母亲的鼓励下幸运地考入这支国字号乐团。不满15岁的于海便赶赴北京,开始了一段不平凡的艺术之路。
进入乐团后他熟练掌握了单簧管演奏技巧,成功地完成了多项演出任务。上世纪70年代末,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现,于海被选出跟随著名指挥家吕蜀中和黄飞立教授学习,后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跟随李华德教授学习,1988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并在北京音乐厅成功举办了指挥专场音乐会。至此,于海完成了作为一名指挥家应具备的各种素质的积累与储备,光荣地成为了解放军军乐团的新一代指挥,军乐已经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那一刻开始,他的生命便与国歌紧密相连。
于海在近50年的执棒生涯中,几乎每一次国事级的重大活动,都少不了他的身影。他很感谢这个时代给予他的人生机遇。他曾无数次地体会到了国家荣誉至高无上的崇高境界!由于这份特殊的人生经历,才有了于海十年磨一剑,最终推动《国歌法》诞生的故事,成为大家心目中的“国歌守护人”。
站在解放军军乐团的指挥台,拿起指挥棒,于海所承担的不仅仅是音乐的责任,更是国家的荣誉和尊严。
2009年,于海再次担任联合军乐团总指挥,并且兼任团长,参加国庆60周年的阅兵式演奏。他带领着1300人的军乐团、2500人的合唱团和200人的民族打击乐队,圆满地完成了这次任务,受到了高度赞赏。并且成为了我国第一个担任国庆阅兵联合军乐团总指挥的全国政协委员,也是继1999年担任国庆50周年大典联合军乐团总指挥之后,唯一两次担任国庆阅兵联合军乐团总指挥的人。
十年不懈为国歌立法
2017年3月底,于海在自己生日的当天收到了一份生命不敢奢望、却是盼了又盼的特殊大礼。“我得到了国歌将要准备启动立法的重大消息。那天正好是我62岁的生日,”从2008年第一次提出提案,到2017年国歌法立法程序,于海奋斗了十年。“我始终都相信,我们能有一部真正的国歌法。”于海微笑着说。
“实际上,我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经呼吁大家要正确地演奏国歌了。”早在1997年,于海就在《人民音乐》《瞭望》等知名报刊上发声,提出“使用正确的国歌版本刻不容缓。”他写道:“国歌似国魂,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象征……国歌有着不可侵犯的神圣,有着至高无上的尊严。”可是,他却痛心地发现,在许多重要的场合,有些国内外乐队竟然都不能准确地演奏国歌。其原因就在于,很多乐队使用的是错误的乐谱版本却不自知。更令人气愤的是,还有人随便改动国歌的旋律、歌词、节奏,甚至在奏响国歌时表现出不严肃、不尊重的态度,这一切都是于海不能容忍的:“我必须站出来捍卫国歌的尊严,因为国歌是神圣的,是我们国家的象征。” 2008年,于海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他第一个想到的提案就是:为国歌立法。“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说法律是这么好立的吗?”于海说:“为什么不能?国旗、国徽有法,国歌也应当有法。”经过审慎的思考,于海最终形成了国歌法的提案。在这十年间,很多不理解于海的人都笑称他是“祥林嫂”,但他从来没有改变过初衷。
直到2017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正式施行,外界对他“痴愚”的评价不攻自破。随之而来的是,于海在心中又有了另一个想法。《国歌法》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对国歌背后的意义和鲜为人知的国歌故事进行传播,他义不容辞地扛起了这份艰巨而辛苦的工作。
从奏国歌到讲国歌
2017年,于海开始了《我们的国歌》全国巡讲活动,所到之处受到热烈的欢迎,他用热情洋溢的语言和亲身经历,讲述国歌故事,让在场观众深刻地体会到了大写的中国之美,不容侵犯的国家荣誉。
“2017年《国歌法》立法后,我觉得自己身负使命,应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广大人民传播国旗、国歌的故事。我在军乐团指挥过很多国家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作为我们的国歌,是我指挥最多的,在国歌声中我多次接受过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这份特殊的经历让我决定在全国开展讲座。”
“在巡讲的过程中,我一边讲座,一边学习,逐渐丰富讲座内容。在传播国歌故事的同时,也被听众的真情实感所感动和鼓舞。习主席在2020年1月份赴云南考察时曾说过:要讲好聂耳故事,讲好国歌故事。这对我也是极大的鞭策,有人問我这个讲座要讲到什么时候,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国歌故事要永远讲述下去,要不断传承。”
“也有人问我,国歌有那么多可讲的故事吗?但经过认真的准备,听完我的课后,观众们反响很强烈。随着不断受到各地邀请,全国讲座次数已经接近180场了,我后边还有很多场预约,几乎是应接不暇。”
前进,前进,前进进……
于海的人生,注定与国歌相连。放下指挥棒走上讲台,从奏国歌到讲国歌,他用行动诠释了“国歌守护者”的职责。目前,《我们的国歌》在全国讲座次数即将突破200场,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企业、高校、组织邀请他。于海的每次讲座都感人肺腑、掷地有声,感染、洗礼着人们的思想和灵魂。
“我记得有一次在常州巡讲,讲座完毕我在当地参观。一个多小时后发现一位高中生冒雨等我1个多小时。他告诉我,他听了我的讲座以后对国歌背后的意义感触很大,他说要做一个爱国的青年,在雨中跟我聊了好多感受,我也被这个孩子的举动感动了。”
于海坚持十年推动《国歌法》提案,被很多政协委员传为佳话,成为了感动社会的楷模和榜样。但他自己坦言,之所以能始终坚持,是因为身上的这身戎装和肩上的职责。他说:“我能跟国歌有如此特殊的关系,是因为我总跟国歌打交道,对他有极其深刻的感情。我是听着国歌长大的,又在国歌声中看到了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富强,军队的强大。每当音乐响起,我都热血沸腾,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非常骄傲、自豪。”
“国歌体现的是我们中国人对祖国的爱,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对我们民族精神的赞扬。而且中国人民的文化与精神是需要我们永远传承下去的,对“国歌故事”的讲述要永不停止。”
在每次讲座中,于海都要指挥现场所有人齐唱国歌,在他精神的感召下所有人都饱含激情,唱出了对国家的爱和忠诚。在音乐前奏响起的刹那,于海用力向挥手,仿佛站在十年前的天安门广场上指挥上千人的联合乐队,感受排山倒海,意气风发,感动别人,也感动自己——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待续)
于海指挥解放军军乐团及中国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中央民族乐团等二十余支职业交响乐团及中国武警男声合唱团、澳大利亚国家军乐团、美国陆军军乐团、俄罗斯红军歌舞团等著名团队举办音乐会千余场,出版录制唱片数十张,是唯一指挥国家级交响乐团、国家级民乐团和国家级军乐团录制出版了唱片的音乐家。其指挥艺术深受观众喜爱,也得到了媒体的广泛赞誉。媒体评价他的指挥“朴实大方,适度严谨,刚柔相济,他的指挥棒运行的点和线之间闪烁着生命的活力与光彩”。
于海的艺术生涯常与国家重大庆典活动连在一起,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元首的接见和赞扬。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政协开闭幕式及各种国家庆典活动中经常有他指挥解放军军乐团的身影。
1999年庆祝国庆50周年活动中担任千人联合军乐团副团长兼总指挥;2008年在北京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上,指挥解放军军乐团圆满完成礼仪音乐的演奏任务;2009年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的庆祝国庆60周年活动中担任千人联合军乐团团长兼总指挥,荣立二等功。被《音乐周报》评选为“2009中国音乐年度人物”;2011年被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德艺双馨的名师名家”。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连续十年为国歌立法提案,并荣获第十二届全国政协“优秀提案”,被媒体誉为“催生国歌立法的指挥家”“推动国歌立法的音乐家”;2014年7月,于海率领浙江省交响乐团赴巴西为参加金砖会议的国家领导人演出;2015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大阅兵担任首次组建的1200人解放军合唱团团长兼总指挥;2019年作为庆祝国庆70周年活动的特聘专家受到表彰。
50年来,于海连续在天安门广场上参加了国庆及大阅兵活动,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记录了特殊的人生经历;他多次率领、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赴美国、俄罗斯、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朝鲜等国家演出,均获得巨大成功。
于海多次担任中国“金钟奖”等全国性音乐比赛的评委、国际音乐大赛评委、解放军艺术系列(音乐专业)资格评审执委、副主任,被教育部聘为全国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委。还被应聘为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二十余所院校应聘为兼职教授。他发起并成功策劃了南昌国际军乐节、上海管乐节、大连国际管乐节,青岛、日照“中国音乐小金钟”等大型活动并担任艺术总监。
我们的国歌,是最好的国歌!
我们的国歌有84个字,37个小节,标准时长是46秒,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牢记的!
每次在国歌响起之前的那一刻,我都会对自己说:这是多么大的信任和荣誉啊!这是党和国家对你的信任,才把重要的任务交给你。要是出了差错,那绝对是承担不起的!
——于海
捍卫至高无上的国家荣誉
于海从小喜欢音乐,小学三年级参加宣传队,摆弄各种乐器,母亲虽然不懂音乐却总是鼓励和支持。1970年解放军军乐团到山东招生,于海在母亲的鼓励下幸运地考入这支国字号乐团。不满15岁的于海便赶赴北京,开始了一段不平凡的艺术之路。
进入乐团后他熟练掌握了单簧管演奏技巧,成功地完成了多项演出任务。上世纪70年代末,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现,于海被选出跟随著名指挥家吕蜀中和黄飞立教授学习,后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跟随李华德教授学习,1988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并在北京音乐厅成功举办了指挥专场音乐会。至此,于海完成了作为一名指挥家应具备的各种素质的积累与储备,光荣地成为了解放军军乐团的新一代指挥,军乐已经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那一刻开始,他的生命便与国歌紧密相连。
于海在近50年的执棒生涯中,几乎每一次国事级的重大活动,都少不了他的身影。他很感谢这个时代给予他的人生机遇。他曾无数次地体会到了国家荣誉至高无上的崇高境界!由于这份特殊的人生经历,才有了于海十年磨一剑,最终推动《国歌法》诞生的故事,成为大家心目中的“国歌守护人”。
站在解放军军乐团的指挥台,拿起指挥棒,于海所承担的不仅仅是音乐的责任,更是国家的荣誉和尊严。
2009年,于海再次担任联合军乐团总指挥,并且兼任团长,参加国庆60周年的阅兵式演奏。他带领着1300人的军乐团、2500人的合唱团和200人的民族打击乐队,圆满地完成了这次任务,受到了高度赞赏。并且成为了我国第一个担任国庆阅兵联合军乐团总指挥的全国政协委员,也是继1999年担任国庆50周年大典联合军乐团总指挥之后,唯一两次担任国庆阅兵联合军乐团总指挥的人。
十年不懈为国歌立法
2017年3月底,于海在自己生日的当天收到了一份生命不敢奢望、却是盼了又盼的特殊大礼。“我得到了国歌将要准备启动立法的重大消息。那天正好是我62岁的生日,”从2008年第一次提出提案,到2017年国歌法立法程序,于海奋斗了十年。“我始终都相信,我们能有一部真正的国歌法。”于海微笑着说。
“实际上,我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经呼吁大家要正确地演奏国歌了。”早在1997年,于海就在《人民音乐》《瞭望》等知名报刊上发声,提出“使用正确的国歌版本刻不容缓。”他写道:“国歌似国魂,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象征……国歌有着不可侵犯的神圣,有着至高无上的尊严。”可是,他却痛心地发现,在许多重要的场合,有些国内外乐队竟然都不能准确地演奏国歌。其原因就在于,很多乐队使用的是错误的乐谱版本却不自知。更令人气愤的是,还有人随便改动国歌的旋律、歌词、节奏,甚至在奏响国歌时表现出不严肃、不尊重的态度,这一切都是于海不能容忍的:“我必须站出来捍卫国歌的尊严,因为国歌是神圣的,是我们国家的象征。” 2008年,于海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他第一个想到的提案就是:为国歌立法。“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说法律是这么好立的吗?”于海说:“为什么不能?国旗、国徽有法,国歌也应当有法。”经过审慎的思考,于海最终形成了国歌法的提案。在这十年间,很多不理解于海的人都笑称他是“祥林嫂”,但他从来没有改变过初衷。
直到2017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正式施行,外界对他“痴愚”的评价不攻自破。随之而来的是,于海在心中又有了另一个想法。《国歌法》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对国歌背后的意义和鲜为人知的国歌故事进行传播,他义不容辞地扛起了这份艰巨而辛苦的工作。
从奏国歌到讲国歌
2017年,于海开始了《我们的国歌》全国巡讲活动,所到之处受到热烈的欢迎,他用热情洋溢的语言和亲身经历,讲述国歌故事,让在场观众深刻地体会到了大写的中国之美,不容侵犯的国家荣誉。
“2017年《国歌法》立法后,我觉得自己身负使命,应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广大人民传播国旗、国歌的故事。我在军乐团指挥过很多国家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作为我们的国歌,是我指挥最多的,在国歌声中我多次接受过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这份特殊的经历让我决定在全国开展讲座。”
“在巡讲的过程中,我一边讲座,一边学习,逐渐丰富讲座内容。在传播国歌故事的同时,也被听众的真情实感所感动和鼓舞。习主席在2020年1月份赴云南考察时曾说过:要讲好聂耳故事,讲好国歌故事。这对我也是极大的鞭策,有人問我这个讲座要讲到什么时候,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国歌故事要永远讲述下去,要不断传承。”
“也有人问我,国歌有那么多可讲的故事吗?但经过认真的准备,听完我的课后,观众们反响很强烈。随着不断受到各地邀请,全国讲座次数已经接近180场了,我后边还有很多场预约,几乎是应接不暇。”
前进,前进,前进进……
于海的人生,注定与国歌相连。放下指挥棒走上讲台,从奏国歌到讲国歌,他用行动诠释了“国歌守护者”的职责。目前,《我们的国歌》在全国讲座次数即将突破200场,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企业、高校、组织邀请他。于海的每次讲座都感人肺腑、掷地有声,感染、洗礼着人们的思想和灵魂。
“我记得有一次在常州巡讲,讲座完毕我在当地参观。一个多小时后发现一位高中生冒雨等我1个多小时。他告诉我,他听了我的讲座以后对国歌背后的意义感触很大,他说要做一个爱国的青年,在雨中跟我聊了好多感受,我也被这个孩子的举动感动了。”
于海坚持十年推动《国歌法》提案,被很多政协委员传为佳话,成为了感动社会的楷模和榜样。但他自己坦言,之所以能始终坚持,是因为身上的这身戎装和肩上的职责。他说:“我能跟国歌有如此特殊的关系,是因为我总跟国歌打交道,对他有极其深刻的感情。我是听着国歌长大的,又在国歌声中看到了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富强,军队的强大。每当音乐响起,我都热血沸腾,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非常骄傲、自豪。”
“国歌体现的是我们中国人对祖国的爱,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对我们民族精神的赞扬。而且中国人民的文化与精神是需要我们永远传承下去的,对“国歌故事”的讲述要永不停止。”
在每次讲座中,于海都要指挥现场所有人齐唱国歌,在他精神的感召下所有人都饱含激情,唱出了对国家的爱和忠诚。在音乐前奏响起的刹那,于海用力向挥手,仿佛站在十年前的天安门广场上指挥上千人的联合乐队,感受排山倒海,意气风发,感动别人,也感动自己——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