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即思维。我们说出的话、写出的文章都是我们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然后听者或读者就会依着我们的思路,领会我们想要表达的意思,从而明白我们的观点和态度。所以,思路清晰,对我们表情达意、传递思想非常重要。写作时,力求思路清晰,内容连贯丰富,结构完整统一,可为你的作文赢得高分。
一、审题立意时,思路要清晰
新材料作文的立意一般都不是单一的,可以从侧面多角度解读,而且近年来的材料作文更注重对学生辩证思维的考察。正因为此特点,学生看到一个材料之后容易产生多个角度的理解。此时,如若思路不清,不能理顺材料的陈述对象及各自的观点态度,很容易在思想上形成干扰,以致不能找准一个明显的立意角度。比如下面的材料:
2016年10月6日,山东籍男子石某跟着穿越团队从四川木里违规穿越至亚丁,出现严重高原反应,同伴向景区求助。而景区的救援制度是:买票进入开放区发生意外的,景区免费救援;违规穿越开放区外发生意外,落实有偿救援制度。穿越团队了解景区有偿搜救制度后,他们并未选择有偿搜救,而是与景区派出所取得联系。最终由警方、景区救援队、医务人员等组成搜救队伍,前往事发地搜救。但找到穿越团队时,石某已因高原反应严重,疑似引发并发症离世。石某的离世,让亚丁的有偿急救机制引发了争议。有人认为生命第一,应立即救援;有人认为公共资源没有义务替个人的违规行为买单;也有人认为……
本材料的立意可以选定为:责任。石某既然选择了违规穿越,就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可以立意为尊重生命,生命至上;还可以把二者辩证统一起来,即石某违规穿越的确应为其行为负责,受到一定的惩罚。但尽管他是违规的,但错不至死。当他生命垂危,向景区发出救援求助时,规则应让步于生命,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极力救援让其脱离生命危险,然后再让其接受一定的惩罚。这样景区就不至于把自己的有偿救援制度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有些同学不能把二者辩证地统一起来,顾此失彼,既想表达此立意,又想表达彼立意,立意的混乱,直接导致行文不能继续。
二、命题时,思路要清晰
俗话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题一半文。一个好的作文题目不仅要生动、形象、有文采、有新意,更要有鲜明的情感、态度、观点及立场倾向,这样阅卷老师一眼就能判定你的作文是否紧扣材料,审题思路是否清晰,立意是否得当。比如有些学生为上述材料命题为“该不该有偿救援?”“生命”“规则”等。这些命题都比较中性,思维、观点、立场不明显,相比于“违规的代价”“规则诚可贵,生命价更高”“为生命买单”等,思路不够清晰,观点倾向不够鲜明。
三、确定中心论点时,思路要清晰
下面是一个学生依据2017年2月青岛市政府出台的《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的材料所写的一篇作文《规则的门上有把锁》。文章的开头是这样的:
“朝而往,暮而归”是人类生活的规则;“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是自然界的规则;“胜者王,败者寇”是古往今来的竞争规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界乃至人类社会残酷而又无法抗拒的规则。规则无处不在,但我们在依照规则时,也应该意识到规则门上还有一把锁,它让我们适度而行,不可恣意妄为。
开头用四个排比句作类比,顺势引出规则的重要性,且所引用的诗文都蕴含了规则的道理。小作者思路非常明确,他所写的开头引用内容丰富,用排比句式一气呵成,最关键的是他不用优美语句哗众取宠,而是清晰地表达他的观点立场。思路清晰,用相关的古诗文做引子,点明“规则无处不在,依照规则者要适度而行,不可恣意妄为”的中心论点。开头用中心论点统领下文,为下文进一步分析论证做好了铺垫。
四、各段落之间衔接过渡时,思路要清晰
紧接上面的开头,正文如下:
本论第一段:自然界、社会生活中都有不可违抗的规则,规则无处不在。生活中如果你不遵守规则,规则会毫不留情地给你惩罚。(举例老虎吃人事件,略)。这一事件折射出国人规则意识的淡薄,所以他付出的是生命的毁灭和家人痛苦的代价。从另外一个方面看,老虎吃人是天性使然,看过动物世界的人都知道,动物一旦吃饱,一般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的。老虎之所以攻击人是因为自己的领地遭到入侵。所以该游客不仅违背了动物园的园规,同时也违反了动物界的规则。这个事件再次印证了世间万物都是有规则的,触犯规则理应受到惩罚。
本论第二段:规则的确无处不在。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校有校规,国有国法。学校对于违规的学生进行适度的惩戒,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如若肆意对违规学生进行惩戒,惩戒演变为体罚,便是不可取的。在现实社会中,体罚似乎很常见。(实例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身心尚未发育成熟的中小学生。但任何事情都要有度,教师在惩戒学生时,必须明确惩戒的范围和方式,把握好惩戒的尺度,切不可给学生的身心造成无法弥补的创伤。所以规则门上有一把锁,这把锁既保证了规则存在的合法性和必要性,又时刻提醒执行者在执行惩戒时,把握好尺度,适度而行。
本论第一段,以规则无处不在作为本段中心句,領起整段内容。举例分析时再次证明规则的重要性,规则无处不在,违反规则会受到一定的惩罚等。作者从始至终思路清晰,围绕中心行文,对材料的分析解读透彻到位,令人信服。材料丝毫没有堆砌、割裂之感,与分析论述衔接自然,浑然一体。
本论第二段,作者行文时刻不忘中心,在正文的开头,写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强调规则的重要性。紧接着笔锋一转,承认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对于犯错的学生,学校、教师可以对其进行一定的惩罚,以达到教育、警戒,使其不再犯错的目的。但在执行时切不可过量、过度。强调规则的重要性,却又不局限于此,由规则拓展到对规则的执行。思路清晰而开阔,内容充实丰富,分析论述有力。整体看本论部分,第二段与第一段又构成层层递进的说理关系。第二段第一句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五、篇末点题、收束全文时,思路要清晰
规则无处不在,任何人触犯规则都应该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或警戒。但是,有关部门或人员在执行惩戒时,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应既达到惩戒教育的目的,又不至于对受惩戒者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伤害。我们应时刻牢记规则门上有把锁,这把锁要求我们适可而止,不可恣意妄为。“规则无处不在”照应本论第一段;“要求我们适可而止,不可恣意妄为”,照应本论第二段;最后一句点明题目,收束全文。
一、审题立意时,思路要清晰
新材料作文的立意一般都不是单一的,可以从侧面多角度解读,而且近年来的材料作文更注重对学生辩证思维的考察。正因为此特点,学生看到一个材料之后容易产生多个角度的理解。此时,如若思路不清,不能理顺材料的陈述对象及各自的观点态度,很容易在思想上形成干扰,以致不能找准一个明显的立意角度。比如下面的材料:
2016年10月6日,山东籍男子石某跟着穿越团队从四川木里违规穿越至亚丁,出现严重高原反应,同伴向景区求助。而景区的救援制度是:买票进入开放区发生意外的,景区免费救援;违规穿越开放区外发生意外,落实有偿救援制度。穿越团队了解景区有偿搜救制度后,他们并未选择有偿搜救,而是与景区派出所取得联系。最终由警方、景区救援队、医务人员等组成搜救队伍,前往事发地搜救。但找到穿越团队时,石某已因高原反应严重,疑似引发并发症离世。石某的离世,让亚丁的有偿急救机制引发了争议。有人认为生命第一,应立即救援;有人认为公共资源没有义务替个人的违规行为买单;也有人认为……
本材料的立意可以选定为:责任。石某既然选择了违规穿越,就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可以立意为尊重生命,生命至上;还可以把二者辩证统一起来,即石某违规穿越的确应为其行为负责,受到一定的惩罚。但尽管他是违规的,但错不至死。当他生命垂危,向景区发出救援求助时,规则应让步于生命,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极力救援让其脱离生命危险,然后再让其接受一定的惩罚。这样景区就不至于把自己的有偿救援制度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有些同学不能把二者辩证地统一起来,顾此失彼,既想表达此立意,又想表达彼立意,立意的混乱,直接导致行文不能继续。
二、命题时,思路要清晰
俗话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题一半文。一个好的作文题目不仅要生动、形象、有文采、有新意,更要有鲜明的情感、态度、观点及立场倾向,这样阅卷老师一眼就能判定你的作文是否紧扣材料,审题思路是否清晰,立意是否得当。比如有些学生为上述材料命题为“该不该有偿救援?”“生命”“规则”等。这些命题都比较中性,思维、观点、立场不明显,相比于“违规的代价”“规则诚可贵,生命价更高”“为生命买单”等,思路不够清晰,观点倾向不够鲜明。
三、确定中心论点时,思路要清晰
下面是一个学生依据2017年2月青岛市政府出台的《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的材料所写的一篇作文《规则的门上有把锁》。文章的开头是这样的:
“朝而往,暮而归”是人类生活的规则;“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是自然界的规则;“胜者王,败者寇”是古往今来的竞争规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界乃至人类社会残酷而又无法抗拒的规则。规则无处不在,但我们在依照规则时,也应该意识到规则门上还有一把锁,它让我们适度而行,不可恣意妄为。
开头用四个排比句作类比,顺势引出规则的重要性,且所引用的诗文都蕴含了规则的道理。小作者思路非常明确,他所写的开头引用内容丰富,用排比句式一气呵成,最关键的是他不用优美语句哗众取宠,而是清晰地表达他的观点立场。思路清晰,用相关的古诗文做引子,点明“规则无处不在,依照规则者要适度而行,不可恣意妄为”的中心论点。开头用中心论点统领下文,为下文进一步分析论证做好了铺垫。
四、各段落之间衔接过渡时,思路要清晰
紧接上面的开头,正文如下:
本论第一段:自然界、社会生活中都有不可违抗的规则,规则无处不在。生活中如果你不遵守规则,规则会毫不留情地给你惩罚。(举例老虎吃人事件,略)。这一事件折射出国人规则意识的淡薄,所以他付出的是生命的毁灭和家人痛苦的代价。从另外一个方面看,老虎吃人是天性使然,看过动物世界的人都知道,动物一旦吃饱,一般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的。老虎之所以攻击人是因为自己的领地遭到入侵。所以该游客不仅违背了动物园的园规,同时也违反了动物界的规则。这个事件再次印证了世间万物都是有规则的,触犯规则理应受到惩罚。
本论第二段:规则的确无处不在。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校有校规,国有国法。学校对于违规的学生进行适度的惩戒,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如若肆意对违规学生进行惩戒,惩戒演变为体罚,便是不可取的。在现实社会中,体罚似乎很常见。(实例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身心尚未发育成熟的中小学生。但任何事情都要有度,教师在惩戒学生时,必须明确惩戒的范围和方式,把握好惩戒的尺度,切不可给学生的身心造成无法弥补的创伤。所以规则门上有一把锁,这把锁既保证了规则存在的合法性和必要性,又时刻提醒执行者在执行惩戒时,把握好尺度,适度而行。
本论第一段,以规则无处不在作为本段中心句,領起整段内容。举例分析时再次证明规则的重要性,规则无处不在,违反规则会受到一定的惩罚等。作者从始至终思路清晰,围绕中心行文,对材料的分析解读透彻到位,令人信服。材料丝毫没有堆砌、割裂之感,与分析论述衔接自然,浑然一体。
本论第二段,作者行文时刻不忘中心,在正文的开头,写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强调规则的重要性。紧接着笔锋一转,承认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对于犯错的学生,学校、教师可以对其进行一定的惩罚,以达到教育、警戒,使其不再犯错的目的。但在执行时切不可过量、过度。强调规则的重要性,却又不局限于此,由规则拓展到对规则的执行。思路清晰而开阔,内容充实丰富,分析论述有力。整体看本论部分,第二段与第一段又构成层层递进的说理关系。第二段第一句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五、篇末点题、收束全文时,思路要清晰
规则无处不在,任何人触犯规则都应该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或警戒。但是,有关部门或人员在执行惩戒时,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应既达到惩戒教育的目的,又不至于对受惩戒者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伤害。我们应时刻牢记规则门上有把锁,这把锁要求我们适可而止,不可恣意妄为。“规则无处不在”照应本论第一段;“要求我们适可而止,不可恣意妄为”,照应本论第二段;最后一句点明题目,收束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