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期:重构亦重生

来源 :销售与市场·营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pril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新年伊始,新冠病毒疫情使本就处于混沌期的餐饮行业雪上加霜。中国烹饪协会报告显示,疫情期间78%的餐饮企业营业收入损失达100%以上,这意味着全国近600万家餐饮门店颗粒无收。面对真正的灾难,我们比想象中更脆弱、更不知所措。
  对于餐饮人来说,真正的困难才刚刚开始。短期看,活下来就是最大的竞争力,疫情下的对策有很多。那活下来之后该怎么做呢?不仅要主动求变,而且疫情后行业会被迫进入完善和升级通道,面对更高效、更全面和更高质量的行业发展阶段,我们将以何种姿态迎接挑战?

忌盲目自救,再陷囹圄


  疫情期间堂食大規模长时间被禁,可以预判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很难恢复到疫情前的消费水平,这时外卖就成了餐饮业唯一的救命稻草。我们看到以西贝为首的餐饮企业,率先开启疫情下的外卖风,“安心卡”更是成了外卖的标配。企业纷纷效仿上马外卖,也不断有企业主来咨询笔者有关外卖的事宜。我给予他们的回复都是:切忌盲目自救,一个坑还没爬出来,又掉入下一个坑,直接把自己给埋了。
  对于外卖要一分为二来看。在这个关键时刻,外卖自然是根救命稻草,对于有外卖基础和食品安全基础的企业来说,外卖必然要做,还可以针对特殊时期调整产品,毕竟外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肩负重任。可对于没有基础的企业,这一切都要从零做起,我们对疫情的抵抗力弱,不正是因为我们基础免疫能力薄弱吗?前面的疼痛犹在,这是要重蹈覆辙吗?

成也现金流,败也现金流


  疫情期间,餐饮行业首次引发大家关注的是,西贝贾国龙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疫情致2万多名员工待业,贷款发工资也只能撑三个月。此话一出全民哗然,餐饮不是以高现金流著称吗?当然这不是疫情这单一要素造成的,原材料、人工成本、租金成本都是硬性成本支出,加之春节是现金流回笼的黄金时期,餐饮企业依据惯例都会做食材的足量囤积,再者餐饮业采取现金流滚动的扩张模式。因此,疫情期间令本就吃紧的现金流直接断流。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追求发展的效率而忘却了突发事件的概率,现金流引发我们反思。古往今来,凡能跨越生命曲线的企业,无不在防御能力上下足了功夫。相比非典时期,今天的阿里更为淡定,其旗下的钉钉早已成为日常办公软件,这就是所谓的“保险”思维,也正因此让阿里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充分应对。对生存概率的把控虽然不能让我们跑得更快,但一定会让我们活得更久。

源头改善,供应链先行


  此次疫情再次向餐饮人敲响了安全的警钟,疫情的始发点未流入餐饮环节,实属万幸。其实餐饮安全事件本来就层出不穷,这与餐饮市场的规范化有密切关系。由于市场的不平衡性,造成规范化执行和监管的双重阻力,因此几乎每次都是通过爆出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的方式,倒逼行业在食品安全基础环节的成长。在笔者给企业做咨询策划过程中,也发现许多品牌升级的阶段其实都还处在QSC(质量、服务、卫生)阶段,这既是问题也是机会点。2003年,非典催生台湾呷哺呷哺一人食小火锅。今年疫情后是否会迎来一人食市场的爆发,抑或分餐食经济崛起?不可否认的是,还没有哪个品牌是以 “食物放心”占据某一品类认知的。
  再来说说这次疫情的发现地—批发市场,也是很多餐饮企业的供应链端。疫情之后,全国势必加强市场的安全标准化和源头可追溯管理,也将倒逼餐饮企业在前端供应链做升级。在食材采购上尽量避免缺乏源头追踪管理的供应端,以降低供应链风险,并尽早将供应链隐性竞争力这一战略提上企业日程。疫情后终端供应链在政策的驱动下,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这将是供应链发展的转折之年。

重构价值,场景迁移


  消费者心智从来都是竞争的终极核心,心智的成果是认知,然而认知本身也在不断地升级变化。在餐饮行业,今天还有很多餐饮人固执地认为,“好吃”是餐饮的唯一生存法则,我们没有否定好吃的价值,但是今天消费者的价值需求可能早已悄然发生改变。
  重塑消费者认知的前提是企业主首先要改变自我的认知,回归到以消费者认知为中心的价值重构。高颜值、有社交货币属性的产品才是当下餐饮行业的刚需和核心消费价值。另外,餐饮也从过去单一的体验场景,向更多元的场景迁移。被誉为“餐饮迪士尼”的湖南餐饮品牌文和友,在疫情期间还获得上亿元投资。它还只是湖南长沙的一个地方品牌,为何有此般底气?去过长沙的朋友就会了解什么叫文和友势力,毫不夸张地说,有人群聚集的地方就有文和友,“超级文和友”更是被行业奉为标杆膜拜,颠覆对餐饮场景的认知。

跨而有界,融而有创


  跨界融合不仅是餐饮行业混沌期最大的特点,也是其他行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手段,跨界融合几乎成了各行业的速效救心丸,尤其在国潮当道的今天,有多少“国民品牌”想借势起死回生。这些曾经的成功品牌是在消费过去,还是在透支未来?从起死回生到昙花一现再到涅槃重生,似乎这些老品牌凭借认知上的优势,都或多或少博得过大家一笑。
  据笔者分析,构成餐饮跨界融合有两大原因:一是行业很多品类都迎来细分和升级的发展阶段,二是消费者对品类的体验价值开始多元化和立体化。熊彼得说过:“创新的本质是对已有资源更有效地组合,并达到更高效率。”行业的融合创新正是对这一概念的完美诠释,传统火锅和辣卤的结合诞生了卤煮火锅这一品类,茶饮和欧包融合诞生新茶饮品牌,还有正餐与快餐的融合,快餐与小吃、小吃与甜品的融合,等等。
  到此大家应该对混沌期的餐饮创新有所启发,但我想强调的是,方法有了但不要盲目或乱跨界融合,因为跨界本身是有边界的。融合创新的前提是,品牌所构建的核心认知不应改变,品牌的基因不变,只是它的表现形式更加多元和跨界。所谓旧旧得新,最终通过融合诞生了新的事物,其本质就是品类的升级创新。

餐饮食品化,餐饮零售化


  如果上面的融合创新讲的是行业内的创新,那么餐饮的食品化和零售化就是行业之间的创新趋势了。前有便利店巨头们将触角延伸至餐饮,后有新零售商们将餐饮作为其全新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行业间互相介入到融合发展。无论是餐饮的食品化还是餐饮的零售化,都突破了餐饮固有的边界:时间和空间边界的打破直接将消费场景进行了多元化的延伸,也无限扩展了收益的边界。
  餐饮企业的食品化和零售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主打产品的食品化,比如以粉丝起家的湖南米粉霸蛮,自热一人食方便火锅小龙坎;2.食材的零售化,比如西贝的“西贝甄选”,云海肴的“舔鼻尖货栈”;3.IP或延伸产品的零售化,比如星巴克的杯子、纪念品等。目前餐饮食品化和零售化渠道可以是第三方商超便利店,当然一些大型餐饮品牌都搭建了属于自己的电商平台。

混沌有期,笃定信心


  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如同伴侣一般,长久的关系一定是建立在平衡基础之上的相互吸引。纵观过去成功的品牌,无论餐饮还是其他行业,但凡成功的品牌无一例外,都坚持了做自己。跪舔式的一味付出得到的只能是低价值的唾弃,花言巧语的渣男式交际也绝不可能换来长相厮守。在任何关系里,人性都禁不起检验,只有势均力敌的价值交换吸引才能共枕长眠。
  任何行业在经历整体升级以后就会暂别混沌期,餐饮行业同样如此,一旦渡过升级的混沌期,接下来便是更多垂直细分的机会期。所以餐饮的混沌期迟早会过去,混沌的机会也会稍纵即逝。请大家坚信,寒冬过后,一定是艳阳高照。
其他文献
小品牌们崛起之后,马上会面临一个问题:为什么一直做不大呢?  比如,同样是开烧烤店,为什么“很久以前”可以开到全国五十几家直营店?为什么你的烧烤店永远开不出后街?同样是卖彩妆,为什么“完美日记”可以在成立2年后估值到10亿美金?而你的货还积压在渠道商手里?  做个小品牌也许只需要一个机会和一点匠心,但如果想变成一个大品牌,你还需要管理、营销、技术、资本等各种知识,以及更多次的灵魂拷问。  那么,为
期刊
我试着用一种略带沧桑的心情来讲述这件事,这个开场白莫名带了一股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意味。“许多年以后,每当看见行刑队时,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上校都会回忆起,他父亲领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多年以后我回想自己工作的这个地方也应当是这样的心情。  年龄让我没有机会见证属于《销售与市场》完整的25周年,也没有机会见证完整的17届由《销售与市场》主办的,被誉为中国营销界的年度“收官之作”的
期刊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个春节少了点年味。更糟糕的是多个行业受到冲击,有的成为重灾区,有的企业甚至被淘汰出局。不利的时局让营销人惆怅,也让营销人兴奋,危难时显身手,扶大厦之将倾,方显营销人本色。  在我看来,临时抱佛脚最好的结果是打补丁,而更多的是乱作为,有害无益。营销是一个系统工程,谋全局方得一隅,今天的市场其实是N天前布局和努力的结果。  放在系统这个坐标下,疫情只是一个小节点,这个非常态的节
期刊
什么是媒体矩阵?其实就是一个人或一家公司同时运营多个媒体账号的运营模式,也称为群狼战术。  现在,媒体碎片化现象严重,想更好地传播品牌,就必须具备矩阵思维,进行全媒体布局。BAT公司(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更是非常注重媒体矩阵的布局。  阿里巴巴战略投资的媒体有:微博、爱奇艺、优酷、今日头条、抖音、火山、西瓜视频、皮皮虾等。  腾讯打造的媒体帝国有: QQ、微信、微视、腾讯新闻端等。  无论是什么
期刊
让一个人长时间不吃不喝,还要继续活下去,是不是不太可能?  特殊时期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就是这种境况和挑战,一方面,不得不延迟复工,收入为零;另一方面,企业还有很多刚性支出,如人员工资、社保、房租等其他成本。  清华、北大对995家企业做了一项联合调查,发现受疫情影响,29.58%的企业营业收入下降幅度超过50%,58.05%的企业下降20%以上。同时,85.01%的企业维持不了3个月生
期刊
特殊时期,企业可以具体做些什么呢?以下抛砖引玉,仅供参考,并请因地、因时制宜。从企业经营、管理层面来看  可以做全面自身检核,消除企业内部“病毒”并防止“感染”和损伤企业机体。  1.检核企业自身抗“病毒”状况。除了外在的疫情,企业有没有可感染,甚至可导致连锁反应的内在“病毒”?这些“病毒”,是外在导致,还是内生?是战略、绩效、团队、营销还是市场与客户?企业有没有“防疫”手段及解决措施?企业有真正
期刊
创意,到底是什么?  创意不练功,毕竟一场空。没有创意的世界,充满危机。  著名作家阿瑟·库斯勒在其有关创造力的著作《创造的行动》(The Act of Creation, 1964)一书中,将创意定义为:“在两种毫不相干的思维矩阵中,形成一种双向联系。”或许这不足以成为多么了不起的哲学理念,但不能否认这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定义——这也说明库斯勒本身就是创意作家。  我们不妨重新叙述一下:“将两件毫不
期刊
No.1谁是微信直播的李佳琦?  近日,多家商户收到微信小程序发起的直播公测邀请。商户可以在小程序后台直接开通直播功能,进而打通直播互动与商品销售的闭环。  时说新语:  在各行各业忙于应对疫情的时候,微信直播悄然上线,外界分析微信是希望通过这个举动来扩大生存空间。  近两年,微信订阅号的阅读量逐渐下降,2019年上半年,97%的公众号文章阅读量都不超过1万,用户群体庞大的微信也面临流量见顶的困局
期刊
恐慌期已过,现在要开始理性思考了。梳理一下疫情结束后是否有报复性消费?如果有,报复性消费的窗口期和机会点是什么时候?最重要的是,第一时间干什么?五大场景的消费恢复情况  我们可以分五大场景来分析消费恢复情况:家庭消费、商务消费、政商消费、社交消费、户外消费。  家庭消费  根据我做的疫情期快消品家庭消费量调查(214个家庭样本)结果,家庭消费总体正常,有增有减。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期间,家庭消费的变
期刊
2015年,比尔·盖茨在埃博拉病毒爆发之后做TED演讲时说过,未来几十年里,如果有什么东西可以杀掉上千万人,那更可能是个有高度传染性的病毒,而不是战争;不是导弹,而是微生物。预言可能被放大数倍,但却是事实的缩影。每个企业都在这场病毒战疫里交出了答卷。  “我们为企业整体商业模式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做了充分的市场趋势研判并契合于未来型商业模式的匹配设计,为其设置了各种各样应对突发的和不确定性情况的预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