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叶老的这一观点启示我们:教材对作文教学可以起到重要的“例子”作用。对“例子”只有研习透彻了,熟练掌握了,才能够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下面我就以鄂教版九上语文第一单元为例具体谈谈如何挖掘教材这一宝藏。
鄂教版九上语文第一单元围绕“生命的颂歌”这一话题,收录了作家张洁的《我的四季》、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安妮·弗兰克的《安妮日记》、肖复华的《骆驼赋》以及曹操的《观沧海》、苏轼的《浣溪沙》两首诗。
一、从工具性的角度思考
1、从课文中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写作资源。
学生的写作素材一方面来源于生活,但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学习,体验生活是有限的。另一重要途径就是来源于教材,课文中所呈现的生活是经过作者提炼的生活,而且学生每天接触并体验教材,这种积累更直接、更便捷、更有效。
《热爱生命》一文塑造了“他”坚韧顽强、不惧困难、宽厚善良的硬汉形象。将该文概括成一则论据材料,可用以证明“坚强、奋斗”等论题,并由此联想到《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和《阿甘正传》中阿甘的硬汉形象,从而丰富写作素材。
再如,为了证明“乐观与悲观”、“失望与绝望”、“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等论题,就可以依托《安妮日记》中的第九则日记,并联系前文的密室生活背景,可这样概括:
飞机轰炸,警报迭起。气氛令人窒息、呆滞、沉重。外面听不见一声鸟叫,整个屋子笼罩在一片死寂、压迫的寂静里。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来不绝望。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堪称一场有趣的探险,充满危险和浪漫,并且将艰辛匮乏当成使我日记更丰富的材料。
诗歌也是极佳的素材。曹操的《观沧海》和苏轼的《浣溪沙》“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就可以引用论证“乐观与悲观”等话题。
2、从课文中积累语言素材,做到有创意的表达。
教材中的精典美文语言优美动人,从课文中发现和积累优秀的语言素材,破解其中的语言密码,领悟其表达技法,学会有创意的表达。
一是品味积累课文中的哲理句,体味理趣,启迪心智。如《我的四季》“我绝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告诉我们一个人既然拥有了生命,就有责任为自己的生命负责,自己的人生之路要靠自己走;“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告诉我们期望带来动力。《安妮日记》“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来不绝望。”告诉我们人在极度困境下可以失望,但不能绝望。
二是品味积累课文中的形象句,发现语言规律,模仿创新。如《我的四季》:“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倒我的犁头上去。”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探究这段文字是如何传情达意的。这里,作者借助具体的事物将抽象的播种理想遭遇了各种困难但仍拼搏奋斗的思想和感情具象化了,若是抽象概括地表达,自然达不到感人的效果。
再如,《安妮日记》:“我从一个房间徘徊到另一个房间,在楼梯里上上下下,像一只本来会唱歌的鸟被剪去翅膀,不断用身子撞那沉暗的笼子的铁条。”这段文字,作者用看得见、摸得着的鸟作比,将渴望自由、快乐的抽象情感表达得十分生动形象。品读之后仿之:
“我徘徊在闪着惨白灯光的长廊上,像一头因迷失方向而搁浅的鲨鱼,苦苦地在炽热的沙砾上挣扎、喘息,希冀着蔚蓝的海水将我淹没,回到我熟悉的地方……”引导学生进行片段训练,以促进学生表达的优化。
3、向课文学习结构技法。
郭沫若说:“多读名人著作,而且对某些作品还必须熟读,烂读,便能于无法之中求有法,有法之中求其化。”精典的作品一定是结构鲜明,文脉畅通的,很值得借鉴模仿。积累一定的结构方法,可以迅速成文,消除学生作文的为难情绪。
一是从课文整体结构上悟写法。《我的四季》将生命比作四季,按“春,少年时期,耕耘人生——夏,青年时期,浇灌人生——秋,中年时期,收获人生——冬,晚年时期,反思人生”。可仿之,写“
下面我就以鄂教版九上语文第一单元为例具体谈谈如何挖掘教材这一宝藏。
鄂教版九上语文第一单元围绕“生命的颂歌”这一话题,收录了作家张洁的《我的四季》、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安妮·弗兰克的《安妮日记》、肖复华的《骆驼赋》以及曹操的《观沧海》、苏轼的《浣溪沙》两首诗。
一、从工具性的角度思考
1、从课文中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写作资源。
学生的写作素材一方面来源于生活,但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学习,体验生活是有限的。另一重要途径就是来源于教材,课文中所呈现的生活是经过作者提炼的生活,而且学生每天接触并体验教材,这种积累更直接、更便捷、更有效。
《热爱生命》一文塑造了“他”坚韧顽强、不惧困难、宽厚善良的硬汉形象。将该文概括成一则论据材料,可用以证明“坚强、奋斗”等论题,并由此联想到《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和《阿甘正传》中阿甘的硬汉形象,从而丰富写作素材。
再如,为了证明“乐观与悲观”、“失望与绝望”、“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等论题,就可以依托《安妮日记》中的第九则日记,并联系前文的密室生活背景,可这样概括:
飞机轰炸,警报迭起。气氛令人窒息、呆滞、沉重。外面听不见一声鸟叫,整个屋子笼罩在一片死寂、压迫的寂静里。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来不绝望。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堪称一场有趣的探险,充满危险和浪漫,并且将艰辛匮乏当成使我日记更丰富的材料。
诗歌也是极佳的素材。曹操的《观沧海》和苏轼的《浣溪沙》“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就可以引用论证“乐观与悲观”等话题。
2、从课文中积累语言素材,做到有创意的表达。
教材中的精典美文语言优美动人,从课文中发现和积累优秀的语言素材,破解其中的语言密码,领悟其表达技法,学会有创意的表达。
一是品味积累课文中的哲理句,体味理趣,启迪心智。如《我的四季》“我绝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告诉我们一个人既然拥有了生命,就有责任为自己的生命负责,自己的人生之路要靠自己走;“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告诉我们期望带来动力。《安妮日记》“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来不绝望。”告诉我们人在极度困境下可以失望,但不能绝望。
二是品味积累课文中的形象句,发现语言规律,模仿创新。如《我的四季》:“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倒我的犁头上去。”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探究这段文字是如何传情达意的。这里,作者借助具体的事物将抽象的播种理想遭遇了各种困难但仍拼搏奋斗的思想和感情具象化了,若是抽象概括地表达,自然达不到感人的效果。
再如,《安妮日记》:“我从一个房间徘徊到另一个房间,在楼梯里上上下下,像一只本来会唱歌的鸟被剪去翅膀,不断用身子撞那沉暗的笼子的铁条。”这段文字,作者用看得见、摸得着的鸟作比,将渴望自由、快乐的抽象情感表达得十分生动形象。品读之后仿之:
“我徘徊在闪着惨白灯光的长廊上,像一头因迷失方向而搁浅的鲨鱼,苦苦地在炽热的沙砾上挣扎、喘息,希冀着蔚蓝的海水将我淹没,回到我熟悉的地方……”引导学生进行片段训练,以促进学生表达的优化。
3、向课文学习结构技法。
郭沫若说:“多读名人著作,而且对某些作品还必须熟读,烂读,便能于无法之中求有法,有法之中求其化。”精典的作品一定是结构鲜明,文脉畅通的,很值得借鉴模仿。积累一定的结构方法,可以迅速成文,消除学生作文的为难情绪。
一是从课文整体结构上悟写法。《我的四季》将生命比作四季,按“春,少年时期,耕耘人生——夏,青年时期,浇灌人生——秋,中年时期,收获人生——冬,晚年时期,反思人生”。可仿之,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