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艾滋病疫情发展,护理人员因职业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风险越来越大,防止护理人员职业性HIV感染已迫在眉睫。为此,本文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主要传播途径及防护措施进行了探讨,以增强和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水平,从而将职业暴露发生率降到最低限度。
【关键词】护理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职业防护
353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286-02
随着我国艾滋病流行的日益严重,艾滋病病毒感染和艾滋病病人正逐年大幅度上升,医务工作者将投入更多的心力救治艾滋病病人。护理人员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在为患者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工作中直接、频繁地接触患者及其体液、血液和分泌物,从而导致艾滋病职业暴露机会的增加。因此,护理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防护尤为重要。
1HIV职业暴露
艾滋病病毒(HIV)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公安干警、其他工勤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维持社会秩序与稳定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黏膜或者被含有HIV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HIV感染。
2HIV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2.1医务人员对HIV职业暴露知识掌握不多,自我防范意识不强,如果接触传染性物质时防护不到位,极易引起职业暴露。
2.2标准预防执行不到位,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时未采取防护措施。在诊疗过程中操作不规范,错误处理穿刺后针头是发生暴露的主要原因。
2.3医护人员安全防护意识淡漠,不按要求防护。
3HIV职业暴露的主要途径
3.1外科或妇产科医生在给HIV感染者或AIDS病人做手术时,被手术刀割伤,或被缝合针刺伤。
3.2口腔医生在给HIV感染者或AIDS病人拔牙或镶牙时,被患者的牙齿刮伤或医疗器具损伤。
3.3护理人员在给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抽血、注射时,被针头刺伤;或其伤口接触到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的血液、含血体液等。
3.4血库或化验室的工作人员被带有HIV病毒的针头或玻璃损伤;或其伤口部位接触到被HIV病毒感染的血液及含血体液。
3.5血液透析人员的伤口接触到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的血液、含血体液等。
4HIV职业暴露的预防
4.1预防原则①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将职业安全教育培训列入常规培训体系中。对医务人员进行教育已被多数国家认为是减少职业暴露的主要措施。医疗机构应建立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安全教育,特别是刚转入艾滋病病房的医务人员和低年资的护士,必须做好岗位培训,提高自身防护意识,全面推广标准预防。②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均采取防护预防措施。
4.2工作中的预防措施
4.2.1认真洗手洗手是预防HIV传播最有效的方法,是医护人员自我防护的重要手段。在护理操作前后必须用肥皂和流动水认真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4.2.2个人安全防护①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手在可能接触血液或体液时必须戴手套,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和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②当医护人员手部发生皮肤破损后,应避免直接接触艾滋病患者血液、体液粘膜,职业性暴露经皮损引起血液传播HIV的危险性为0.2%-0.5%,如无法回避接触时,应将破损处皮肤用创可贴包紧再戴双层乳胶手套进行操作。③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进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④不要用手直接触摸患者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
4.2.3安全处理锐利器具禁止回套针帽,采血针最好使用对医护人员有保护作用的蝶型采血针,以保护抽血者不直接接触血液标本。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以防刺伤。
4.2.4严格消毒所有器具对于被可疑阳性或确诊阳性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污染了的非一次性物品,根据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方法,能耐高压的先高压消毒,不耐高压但耐高温的先煮沸消毒30min,不耐高压高温的先用高效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再按常规清洁消毒灭菌。
4.2.5安全处置废弃物严格按照要求处理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的医疗废物,要用双层垃圾袋,同时袋外要有明显的标志,送到指定地点集中焚烧处理。
5讨论
对职业暴露事件分析证实,大多护理人员因对职业暴露危险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工作中的疏忽所造成。因此,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个人防护,采取标准预防,在治疗护理工作中要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范,加强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相关知识及自我防护的宣传教育,树立“普遍防护原则”的观念,建立相应的防护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護理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危害。
参考文献
[1]陈润阶.艾滋病职业暴露原因及预防措施[J].职业与健康,2011,27(11):1303-1305.
[2]秦兰芳,田茂利,张金莲.HIV职业暴露的防护分析[J].当代护士,2013(9):128-130.
[3]李凤梅.对艾滋病职业暴露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J].中国社区医师,2011(20):320-321.
[4]时磊.艾滋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自我防护[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0):307-308.
【关键词】护理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职业防护
353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286-02
随着我国艾滋病流行的日益严重,艾滋病病毒感染和艾滋病病人正逐年大幅度上升,医务工作者将投入更多的心力救治艾滋病病人。护理人员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在为患者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工作中直接、频繁地接触患者及其体液、血液和分泌物,从而导致艾滋病职业暴露机会的增加。因此,护理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防护尤为重要。
1HIV职业暴露
艾滋病病毒(HIV)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公安干警、其他工勤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维持社会秩序与稳定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黏膜或者被含有HIV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HIV感染。
2HIV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2.1医务人员对HIV职业暴露知识掌握不多,自我防范意识不强,如果接触传染性物质时防护不到位,极易引起职业暴露。
2.2标准预防执行不到位,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时未采取防护措施。在诊疗过程中操作不规范,错误处理穿刺后针头是发生暴露的主要原因。
2.3医护人员安全防护意识淡漠,不按要求防护。
3HIV职业暴露的主要途径
3.1外科或妇产科医生在给HIV感染者或AIDS病人做手术时,被手术刀割伤,或被缝合针刺伤。
3.2口腔医生在给HIV感染者或AIDS病人拔牙或镶牙时,被患者的牙齿刮伤或医疗器具损伤。
3.3护理人员在给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抽血、注射时,被针头刺伤;或其伤口接触到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的血液、含血体液等。
3.4血库或化验室的工作人员被带有HIV病毒的针头或玻璃损伤;或其伤口部位接触到被HIV病毒感染的血液及含血体液。
3.5血液透析人员的伤口接触到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的血液、含血体液等。
4HIV职业暴露的预防
4.1预防原则①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将职业安全教育培训列入常规培训体系中。对医务人员进行教育已被多数国家认为是减少职业暴露的主要措施。医疗机构应建立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安全教育,特别是刚转入艾滋病病房的医务人员和低年资的护士,必须做好岗位培训,提高自身防护意识,全面推广标准预防。②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均采取防护预防措施。
4.2工作中的预防措施
4.2.1认真洗手洗手是预防HIV传播最有效的方法,是医护人员自我防护的重要手段。在护理操作前后必须用肥皂和流动水认真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4.2.2个人安全防护①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手在可能接触血液或体液时必须戴手套,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和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②当医护人员手部发生皮肤破损后,应避免直接接触艾滋病患者血液、体液粘膜,职业性暴露经皮损引起血液传播HIV的危险性为0.2%-0.5%,如无法回避接触时,应将破损处皮肤用创可贴包紧再戴双层乳胶手套进行操作。③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进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④不要用手直接触摸患者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
4.2.3安全处理锐利器具禁止回套针帽,采血针最好使用对医护人员有保护作用的蝶型采血针,以保护抽血者不直接接触血液标本。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以防刺伤。
4.2.4严格消毒所有器具对于被可疑阳性或确诊阳性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污染了的非一次性物品,根据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方法,能耐高压的先高压消毒,不耐高压但耐高温的先煮沸消毒30min,不耐高压高温的先用高效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再按常规清洁消毒灭菌。
4.2.5安全处置废弃物严格按照要求处理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的医疗废物,要用双层垃圾袋,同时袋外要有明显的标志,送到指定地点集中焚烧处理。
5讨论
对职业暴露事件分析证实,大多护理人员因对职业暴露危险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工作中的疏忽所造成。因此,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个人防护,采取标准预防,在治疗护理工作中要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范,加强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相关知识及自我防护的宣传教育,树立“普遍防护原则”的观念,建立相应的防护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護理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危害。
参考文献
[1]陈润阶.艾滋病职业暴露原因及预防措施[J].职业与健康,2011,27(11):1303-1305.
[2]秦兰芳,田茂利,张金莲.HIV职业暴露的防护分析[J].当代护士,2013(9):128-130.
[3]李凤梅.对艾滋病职业暴露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J].中国社区医师,2011(20):320-321.
[4]时磊.艾滋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自我防护[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0):307-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