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学习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将对他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特定的生活与社会文化氛围,这导致了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发展潜能。应该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是绝对的。但新体系下的小学数学课程要使所有学生获得共同的数学教育的同时,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了解乃至钻研自己所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这就是说,不仅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而且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教学质量是当务之急。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一再强调并提出的“提高有效教学质量”也就是强化执行新课标理念的得力措施之一。那么,如何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呢?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笔者在平时常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的主体应当是学生,而非教师。这一观念需要在教学中加以贯彻。教师要摆脱以我为主、高高在上的教学思想,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和兴趣,并加以引导,使自己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服务者。同时,要及时与学生加强沟通与互动,使教学不再单纯的以灌输知识为主,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注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其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教学时必须将讲授内容尽量模型化、实体化,从而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而多媒体教学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对此,在备课和讲授过程中,我们不妨在利用传统教具的基础上,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既能通过声、光、色的不断变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把难理解的原理展示出来。如在学习“多边形面积计算”时,可以通过Flash动画的方式,对多边形进行割补拼凑,帮助学生理解面积的计算公式及其原理,从而加深印象,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3.关注习题教学的应用。
习题教学并不是要对孩子实行题海战术,而是通过习题的练习,特别是通过典型习题的练习,可以促使学生的思维向多层次、多方位发散。在习题练习时,教师应引导、鼓励学生质疑。只有大胆的质疑,才能更有效地锻炼求异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对小学生而言尤为重要。它能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反之,学生在课堂上一旦失去安全感或感到受压迫,他们就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因此,我们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
1.构建良性的师生关系。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还不成熟,对他人的好恶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如果他们对某些老师有良好的印象,就会对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很高。相反,如果他们不喜爱某些老师,那么对其所教的课程也会毫无兴趣,更谈不上好的学习效果。因此,老师必须要读懂学生,关心、了解和尊重他们,一旦出现问题要慎重选择批评的方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心理,让学生愿意听从你的安排,也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2.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教育模式总是老师在课堂上一味的机械式的灌输,而学生则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极大地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形成了一种无形的课堂压力,似乎老师讲的就是绝对的真理,学生不能有丝毫的疑问,课堂的气氛比较沉闷。而新课程标准则要求教师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使他们愿意学习、乐于学习。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引入竞赛或各种活动等,活跃课堂气氛。
3.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其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在教学中,应大量引入生活实际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原理。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模式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具体、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加减法”时,我们不妨引导学生帮助家长进行家庭理财,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形象的加减法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字印象,也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父母工作的艰辛,养成勤俭的习惯,一举两得。
三、着力提高学生创新的能力
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创新能力是一个人发展的保障。对小学生而言,在这一特殊的成长阶段,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必将对孩子今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1.通过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挖掘孩子的好奇心理,将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促使学生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学习“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这一内容时,不能简单地把最后的结论告诉学生,而要创设问题情境:“谁能猜测一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然后对猜测结果进行验证,若发现猜测结论不成立,就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验证等思维方式发现规律,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一份创造的信心,贯彻了“猜想验证”这一数学思想,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2.通过实际操作,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孩子亲自动手操作,才能保证其扎实的掌握知识,进而锻炼其创新的能力。如在测量圆的周长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想办法进行尝试,有的在尺子上滚动,有的用绳子绕一周后测量,有的变曲为直,就这样,在动手操作中学生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总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教师有着足够的耐心,用真心去关心孩子,用科学的方法锻炼培养孩子,使学生在枯燥、单调的学习中发现乐趣,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的主体应当是学生,而非教师。这一观念需要在教学中加以贯彻。教师要摆脱以我为主、高高在上的教学思想,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和兴趣,并加以引导,使自己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服务者。同时,要及时与学生加强沟通与互动,使教学不再单纯的以灌输知识为主,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注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其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教学时必须将讲授内容尽量模型化、实体化,从而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而多媒体教学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对此,在备课和讲授过程中,我们不妨在利用传统教具的基础上,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既能通过声、光、色的不断变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把难理解的原理展示出来。如在学习“多边形面积计算”时,可以通过Flash动画的方式,对多边形进行割补拼凑,帮助学生理解面积的计算公式及其原理,从而加深印象,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3.关注习题教学的应用。
习题教学并不是要对孩子实行题海战术,而是通过习题的练习,特别是通过典型习题的练习,可以促使学生的思维向多层次、多方位发散。在习题练习时,教师应引导、鼓励学生质疑。只有大胆的质疑,才能更有效地锻炼求异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对小学生而言尤为重要。它能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反之,学生在课堂上一旦失去安全感或感到受压迫,他们就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因此,我们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
1.构建良性的师生关系。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还不成熟,对他人的好恶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如果他们对某些老师有良好的印象,就会对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很高。相反,如果他们不喜爱某些老师,那么对其所教的课程也会毫无兴趣,更谈不上好的学习效果。因此,老师必须要读懂学生,关心、了解和尊重他们,一旦出现问题要慎重选择批评的方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心理,让学生愿意听从你的安排,也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2.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教育模式总是老师在课堂上一味的机械式的灌输,而学生则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极大地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形成了一种无形的课堂压力,似乎老师讲的就是绝对的真理,学生不能有丝毫的疑问,课堂的气氛比较沉闷。而新课程标准则要求教师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使他们愿意学习、乐于学习。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引入竞赛或各种活动等,活跃课堂气氛。
3.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其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在教学中,应大量引入生活实际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原理。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模式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具体、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加减法”时,我们不妨引导学生帮助家长进行家庭理财,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形象的加减法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字印象,也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父母工作的艰辛,养成勤俭的习惯,一举两得。
三、着力提高学生创新的能力
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创新能力是一个人发展的保障。对小学生而言,在这一特殊的成长阶段,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必将对孩子今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1.通过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挖掘孩子的好奇心理,将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促使学生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学习“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这一内容时,不能简单地把最后的结论告诉学生,而要创设问题情境:“谁能猜测一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然后对猜测结果进行验证,若发现猜测结论不成立,就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验证等思维方式发现规律,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一份创造的信心,贯彻了“猜想验证”这一数学思想,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2.通过实际操作,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孩子亲自动手操作,才能保证其扎实的掌握知识,进而锻炼其创新的能力。如在测量圆的周长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想办法进行尝试,有的在尺子上滚动,有的用绳子绕一周后测量,有的变曲为直,就这样,在动手操作中学生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总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教师有着足够的耐心,用真心去关心孩子,用科学的方法锻炼培养孩子,使学生在枯燥、单调的学习中发现乐趣,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