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加减法”

来源 :儿童大世界·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Do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的语文教学改革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我认为新课程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和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在小学语文课堂实践中采用了“加减法”。下面,就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的“加减法”实践。
  一、“加法”
  1.增加学生自学和思考的时间。教学中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以充裕的时间,让他们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表达方式,经过积极、主动的认知活动及合作学习,从而成为“有兴趣、有问题、有见解、有体验、有习惯”的学习主体,决不能因少数尖子生已完成而“走过场”。另外老师应激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题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2.增加读书、背诵的时间。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必须在每一堂课中,至少花一半时间用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保证让所有的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达到读得正确、读得流利并有感情的要求,对精彩段落、篇章能熟读成诵,从中感受、领悟和吸收。
  3.增加质疑和练习的时间。“疑”能产生动力,“疑”孕育着发现。《新课程》的观念是: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触景生疑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要引导学生多听、多说、多写、多观察,积极开展语文兴趣活动,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机会,以促使学生熟练掌握语言应用的技能和技巧。营造一种平等、信任、激励、自主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实现耳、眼、口、手、脑“全频道”吸收,“多功能”协调,“立体式”渗透,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减法”
  1.教学内容要精减。因教学目标的预设繁杂,导致课堂教学的内容增多。崔峦老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一是内容太多、太杂,老师驾驭不了,无论“西瓜”还是“芝麻”统统要捡,“眉毛胡子一把抓”;二是教学过程太繁琐、太复杂,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而又往往千课一面、千篇一律;三是教学的方法、策略使用不当,具体表现为“三多三少”: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教师分析内容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
  课堂教学时间是一个常数,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有一定的限量。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精减教学内容,减少教学的知识容量,为此就要求教师认真地钻研教材,对文本进行科学、合理的整体把握,在深入教材上下工夫,在浅出教学上做文章。教师要大胆地处理教材,依据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等,选择能让学生终生受用的“核心内容”进行教学,做到“该教的就教,不该教的就不教”。
  2.教学过程要缩减。语文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掌握教学重点内容的过程。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着片面追求教学“艺术”和滥用教学手段等现象,已造成课堂教学层次的混乱。大量的事实证明:繁杂的教学过程会破坏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学生不仅不能进行持续、深入的思考,而且容易出现走神、开小差等现象,长此以往还会形成厌学的情绪和浮躁的性格。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大力裁减,在搭好课文教学最基本的框架(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后再安排其他的教学内容。这样做,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的层次性目标,使课堂教学更有条理;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得让学生拥有一定的时间自主地去朗读、去感悟、去思考、去体验。
  具体到一篇课文的教学,我以为突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即可:“初读感知→精读理解→熟读迁移”。初读感知,即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对课文内容获得一个大概的了解;精读理解,是指教师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全面把握和整体认识后,帮助学生体味、领悟课文的重难点;熟读迁移,则是指通过对范文语言的迁移运用,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逐步形成对语言文字的悟性。
  3.教学方法要削减。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当然也有基本方法:导入—初探—深究—总结—延伸。导入,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在课文教学过程中起着铺垫、定向、启迪、激情、激趣的作用;初探,即让学生熟悉课文、自读自悟,它可以看做是重点探究前的“热身”;深究,即研读、探究课文的重点部分,它是教学的主要环节,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深入地理解、感悟课文;总结,即对课文的研读、探究加以归纳和升华;延伸,就是引导学生向着相关的知识领域进行拓展。语文教学如果能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新的疑惑走出课堂,便是成功的。
  4.教学用语要删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借助简练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把他们带入瑰丽的知识殿堂。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发挥以下功能:(1)渗透学习方法。新课堂应当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过程,改善学法。因此,教师要依据学情,巧妙地运用评价性语言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2)促进认识提高。教师要充分利用评价的导向功能,引导学生在步步深入的思维活动中理解知识,取得成功。为此,教师要深入解读文本,感悟文本的精神,置身文本的情境,积极寻求评价内容与知识点的融合,少些理性和机械,多些感性和灵动。(3)激发表现欲望。小学生的认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发展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在思考问题时难免出现“偏差”,因而教师要客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不足,既肯定学生的长处,又要有针对性地提醒并纠正学生的不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4)沟通师生心灵。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评价时要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不拘一格,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教师的评价语言应是真诚而恰如其分的,平等而充满关爱的,赞赏而充满期待的,要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亲近感。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综上所述,只有做好语文课堂的“加减法”,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精良化、高效化,才能让语言文字产生无穷的魅力。
其他文献
古时候的剑客在狭路相逢时,不管对手多么强大,都敢于亮出自己的宝剑,这就是“亮剑”,这种精神就是“亮剑”精神。在高年级学生的阅读实践中,也需要这种精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句话给语文的性质增加了人文性,更新了阅读的方法。就阅读教学而言,我们应让学生主动进行阅读实践
期刊
摘 要:古诗是中国文学的开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让古诗的教学在新形势下,焕发活力,就需要教师开展多种多样的创新教法:巧设情境、诵读吟咏、讨论钻研、拓展阅读。从而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进而领悟华夏文明的精髓,并传承古典文化,将其发扬光大。  关键词:古诗文 教学 文化  古诗是我国文学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灌溉了民族精神,抒写了辉煌的历史,浓缩了华夏文明的成果。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学的开端,更是炎黄子
期刊
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学习古诗词既是对民族文化精髓的传承,也是陶冶学生情趣、丰实学生语文积淀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第一学段学生“阅读”的要求是“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要求“诵
期刊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师的一门语言艺术,教师语言艺术作为教师必备的教学素质,在大家的探索中逐渐发展。新课程倡导孩子们的个性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挖掘自己的语言智慧,在有限的课堂实践中让孩子体味语文的无限乐趣。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而教师的教学语言愈灵活,愈有创造性,学生的思维火花就愈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一、讲究简洁明快,做到高雅幽默  课堂
期刊
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也是教学效果测试的一项重要内容。而现阶段的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普遍偏低,特别是农村中学生的总体语文素养与城市中学生的语文水平相差甚远。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与城市中学语文教学相比较,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如何把握有限的课堂,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学生语文素养得以提高的焦点。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结合课内教学和课外指导,总结出以
期刊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可见,作文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始终注意通过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写作。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有着画龙点睛之功效,是语文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每一位语文老师也深
期刊
所有小学语文教师都会有一致的说法,小学语文非常重要,它为孩子们以后的学习奠定着重要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然而小学语文课堂真正的重要性,并不完全体现在它的基础价值上,而更应该是体现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上,它为学生们以后学习语文提供了好的学习态度。  现在的语文教学,强调的关注的总是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上。然
期刊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感情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生动具体的场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和热情,达到最佳效果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所以可贵,乃在能为儿童特设境遇使他们发生需求,努力学习,所以国文教授也必须为学童设备一种境遇,引起他们的需求。”由此可见,情境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是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最佳方法之一
期刊
长期以来,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思想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形成了“师道尊严”、“唯师是从”的模式。在这种观念的约束下,师生间长期缺乏交流,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如今,新课改所倡导的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将是对旧观念的一次巨大颠覆。“对话”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从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和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出发,提出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
期刊
课堂教学是一个由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的动态系统。它是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生主体性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所以说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课堂教学。这就使得发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尤为重要。我认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学数学”  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再创造,才能在实践中学到数学知识。所以,数学学习离不开学生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