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人情变成“相互伤害”的债

来源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dn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初,華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对全国31个省份、273个村庄、3829家农户家庭开展了调查研究,发现一些农村人情消费支出近年来增长较快,农村地区铺张浪费、炫耀攀比等人情消费现象屡见不鲜,农户人情的平均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16.16%。有农户反映:“现在农村过年办喜事特别多,要是一年没挣到什么钱,都不敢回家过年。”
  过年或者婚丧嫁娶办宴席时给对方送些礼钱,是再正常不过的人情往来。在农村,这种人情往来兼具群体互助性质,办大事时每户送的礼钱,可以帮助这个家庭渡过关口。这种你来我往的人情互助形式,增进了乡邻间的情谊。
  但现在,农村的人情消费高到令人诧异:据新闻中提到的最新抽样调查结论显示,农户平均人情开支占家庭总支出的16.16%,已成为仅次于食品开支的第二大项。嫁娶、生子、升学、丧葬四大类人情花销,多数农户的单次人情支出金额在300元以上。被调查的农户,年平均人情支出为5297.47元。应该说,农村家庭的这一支出占比之高远远超过了城市家庭,几乎到了令人咋舌的程度。
  而本属于传统民俗中根植于乡土情谊的人情往来,也从过去传统乡村社会中润滑邻里关系、维系公共生活的情感表达方式,转变成了某种具有惯性的人情捆绑和“互相伤害”的恶性循环。
  这种惯性捆绑,让我们来举例佐证。在云南省麻栗坡县某村,由于一度办酒风盛行,全村近千户村民每年送出的份子钱加起来有上百万元,久而久之,有些农户就想多收礼来“回本”,通过铺张摆酒设宴,从亲朋好友、街坊邻居那里收回以往送出去的“人情”,于是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农村人情消费较快增长,无疑有着较为复杂的成因。一些农民虽然收入增加了,却缺乏理财意识和投资渠道。在这一前提下,增加的收入就很大概率会转化为人情宴请等炫耀性消费项目。加之农村作为熟人社会的基本事实,同时好面子和攀比心理所引发的跟风从众,这些都决定了所谓的人情价码“上去了就下不来了”,直至最终变成了难以承受的人情之重。
  而每到年关将近之时,农村的沉重人情,甚至直接催生了所谓的“躲年族”:不少人为了少给点礼金少花点钱,而选择躲在外面不回家过年。
  种种现象再次表明,停不下来的农村人情债,已然让相当一部分人不堪重负而产生了某种“逃离乡土”的心理。在谁也不愿意吃亏,但谁也不愿意先把“欠人情债”停下来的局面中,这场愈发疯狂的人情消费好像变得无休无止。在这种情境下,只有重建乡土世界的人文脉络和价值激励,才能将众人的兴趣和注意力从“人情”转移开来。
  【赏析】
  文章对当下我国农村人情消费支出过高的现象进行了批评。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的调查报告说起,分析了这种现象的初衷与变质的乡土情谊,以及产生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与危害性,最后提出了作者的建议措施。文章从现象说起逐步深入,层层剖析,讲道理举实例,有理有据,使文章极具说服力。
其他文献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在写完《白鹿原》这部巨著之后,在60歲的时候,一个人回到故乡的旧居住了两年。那时,他家的屋檐下,先后住过两种燕子。第一种是普通的草燕,它不讲什么卫生,做出来的窝外表很粗糙,还时常把粪便之类的脏东西弄得到处都是,这种肮脏的习性自然很讨人厌烦。  后来,一件令作家惊喜的事情出现了:草燕离开之后,一种极为罕见的瑚燕,竟然也来安家落户,它筑的巢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它每天进进出出
期刊
歌德,曾被恩格斯称赞为“最伟大的德国人”。我有幸先后三次参观过歌德在法兰克福和魏玛的两处故居,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他的“中国情结”。  在魏玛参观歌德故居时得知,德国人称呼歌德为“魏玛的孔夫子”。而在法兰克福参观歌德故居时,又惊讶地发现歌德故居二楼的主厅竟然叫“北京厅”。北京厅的装潢布置是古色古香的中国风格,墙上贴着中国风景的墙纸,墙纸构图有山水、亭台、垂柳和披蓑戴笠垂钓的渔翁等。这两个发现令我好生
期刊
土族阿妈的盘绣,绣上了年轻人的T恤;传统的扎染工艺,染出时尚又实用的围巾;精美的手工地毯,缩小成了精致的杯垫……前不久,一场探索“互联网+非遗+扶贫”新模式的论坛在北京举行,唯品会电商扶贫频道“唯爱工坊”推出的非遗扶贫产品,引来一片赞叹。  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只是民俗、技艺,而是千百年来日常生活的结晶,蕴藏着对生命与世界的思考。比如,传统的中国结,寓意完美、圆满与生生不息;而神秘的女书,承载
期刊
谪岭南道中作  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 桄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 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畲田收火米, 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 红槿花中越鸟啼。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是李德裕在唐宣宗即位后被贬岭南时所作。诗中描写了江南山水风光和风物人情,表达了诗人身居异地的怀乡之情。  首联描写诗人在贬谪途中所见的岭南风光,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岭南重峦叠嶂,山溪奔腾湍急,形成不
期刊
上世纪80年代,人们之间联系大多靠信件。电话还是奢侈品——某种级别的官员才有资格使用,单位里的电话看管甚严,私用不方便。  写信,发信,等信,回信,在那个年代,几乎是一个外省青年的核心精神活动。人到哪儿,信到哪儿。所以,见面要问对方单位、地址和邮政编码。那时候,跟家人的联系就在一张薄薄的书信上。一来一回,就得七八天甚至更长时间,从发出家信到接到回信,做儿子的那颗心就悬在空中。时间和距离,在那时候是
期刊
2018年3月26日,第九届中国电影金扫帚奖在北京颁奖。王宝强凭处女作《大闹天竺》获得最令人失望导演奖,王宝强亲自到场领奖,成为金扫帚奖举办以来第一位到场领奖的一线明星。王宝强获奖感言如下:  我听说今年金扫帚热门影片比较多,竞争比较激烈,今年颁给我一个,挺难得的,非常不容易。虽然我也知道金扫帚奖不是一个特别光彩的奖项,但是它可以鞭策我进步。  为什么我自己必须要亲自来接受大家的批评?我觉得是因为
期刊
(上接3版)到德国文学与法国文学,进而提出了“世界文学”这一全新概念。他说:“我愈来愈深信,诗是人类的共同财产。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现在,每个人都应该出力使它早日来临。”  歌德,因为中国情结意识到了世界文学时代的来临,他自己也成了推动世界文学时代来临的表率,他的作品被翻译成48种语言,他的文学贡献影响了全世界。  (选自《南方日报》)  【赏析】  其实不仅仅歌德有浓厚的中国情结,世界的很
期刊
满庭芳  徐君宝妻  汉上繁华,江南人物,尚余宣政风流。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长驱入,歌楼舞榭,风卷落花愁。  清平三百载,典章人物,扫地俱休。幸此身未北,犹客南州。破鉴徐郎何在?空惆怅,相见无由。从今后,梦魂千里,夜夜岳阳楼。  【赏析】  这首词开头五句回忆南宋未亡时江南的繁华,好比是悲剧初始时一个华丽的开场。背景舞台是“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朱户绿窗,红男绿
期刊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开成二年(837),当时白居易和刘禹锡同在洛阳做闲职,政治上的共同遭际,生活上的坎坷,使两位挚友的心贴得更紧了,两人时常相邀闲饮话诗。  首联两句,既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对比,也是诗人对自己生平的回顾
期刊
《尚书》有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意思是说人民是国家的根本,而这个根本稳固,国家才能安宁。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同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以民为本,携手奔小康,共筑中国梦,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的呼唤。  唐太宗李世民深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理,终有贞观之治。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百姓安乐。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