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治与法治的关系辨析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8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关于儒家强调人治而反对法治的说法,一直占据着学界主流,对此,尚需仔细辨析。
  主张人治反对法治的一个典型是西晋时的大臣杜预。他曾经参与《泰始律》的制定,强调法律应当简约直白。“法者,盖绳墨之断例,非穷理尽性之书也。故文约而例直,听省而禁简。例直易见,禁简难犯。”晋武帝令杜预制定考课黜陟制度,杜预则认为,治理国家靠人而不能靠法。“夫宣尽物理,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去人而任法,则以伤理。”人治是根本,法治会导致恶性循环。“简书愈繁,官方愈伪,法令滋章,巧饰弥多。”所以,杜预抗命不从,反对制定考课法令,而是主张各级长官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各考下属,每年把自己的下属按照优劣排出顺序,累计六年的排名顺序,决定升降迁置(《晋书·杜预传》)。
  大体上,古代学者主张法治反对人治,以法家最为典型,韩非把这种法治思想推到极端。而儒家多是主张人治的,杜预只是其中之一。从战国的荀子提出“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一直到明清之际的王夫之主张“治惟其人,不惟其法”,反映出儒家的治国思路。今之学者,往往把这种主张一概划入与法治对立的人治范畴,乃至加以批判,认为这种人治思想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步。
  然而,人治和法治是否就像有些学者想象的那样,是一种非黑即白的排斥关系?主张法治最为激进的韩非,同时又承认术和势的作用,难道用术就不是一种人治?反过来,提出“有治人无治法”的荀子,恰恰是儒家各派分支中对制度作用最为强调的,从他对礼的重视就可看出这一点,难道隆礼就不是一种法治?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追问:把人治与法治对立起来,是不是有点简单化了?
  就拿反对制定考课法令的杜预来说,他反对“去人而任法”,却并不主张“去法”。他所主张的六年累计优劣以定黜陟,依然是一种法治,不过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法治而已。杜预的观点是:“今考课之品,所对不钧,诚有难易。若以难取优,以易而否,主者故当准量轻重,微加降杀,不足复曲以法尽也。”大意是,考课官员十分复杂,官员职责千差万别,衡量起来难易不等,如果简单按照制度规定,很有可能难以考核的就轻轻放过,而容易测定的就抓住不放。这就全靠主管官员用心衡量,区别情况灵活处理。要在法令之上赋予实施弹性,不可能严格执法就万事大吉。再拿提出“有治人无治法”的荀子来看,他一方面主张人治,认为君主的表率作用最重要,“君者仪也,民者影也,仪正而影正。君者盘也,民者水也,盘圆而水圆。”(《荀子·君道》)另一方面又说礼制是国家根本,“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国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王公由之,所以得天下也,不由,所以陨社稷也。”(《荀子·议兵》)显然,人治与法治在荀子那里是缺一不可的。
  关于人治与法治的关系,北宋苏轼所论最为透彻。他在《应制举上两制书》中,先强调事、人、法、时的优先顺序,说:“治事不若治人,治人不若治法,治法不若治时。时者,国之所以存亡,天下之所最重也。”但他又强调,“夫时者,岂其所自为邪?王公大人实为之。轼将论其时之病,而以为其权在诸公。诸公之所好,天下莫不好。诸公之所恶,天下莫不恶。”显然,事要人做,人要有法制准绳,而法制要顺应时势,时势的掌握在王公大臣。由人到法,再由法到人,并不是简单的人法对立。苏轼认为,北宋的问题在于守法过度,“天下莫不趋于法,不敢用其私意,而惟法之知。故虽贤者所为,要以如法而止,不敢于法律之外,有所措意。”然而,这种守法过度表面上有利于国家,实质上却扭曲了法制的作用。所以,苏轼的结论是:“夫人胜法,则法为虚器。法胜人,则人为备位。人与法并行而不相胜,则天下安。”
  任何法律制度,都要靠人来制定和运行,把人治与法治对立起来,有可能出现两个弊端。那种完全依赖人治而反对法治的做法,会使法律制度变成虚置的摆设;然而认为只要奉法守令就可以安然无事的思路,会产生对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否定。由此,苏轼批评宋朝,并以汉唐作为比照说:“今自一命以上至于宰相,皆以奉法循令为称其职,拱手而任法,曰,吾岂得自由哉。法既大行,故人为备位。其成也,其败也,其治也,其乱也,天下皆曰非我也,法也。法之弊岂不亦甚矣哉?”这一辨析,值得今人深思。
  在全无法制、完全由长官意志支配政务的情况下,强调法制建设具有必要性;但在有了法制框架的情况下,只讲严格守法,就有可能适得其反。更进一步,如果寄希望于用制度来解决所有问题,本质上是一种不负责任。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出现后,质检部门就有一种说法,由于奶粉国标在此前没有三聚氰胺的检测规定,所以才不能及时发现其危害,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赶快修订国标。这种说法表面有理,却全然不顾国标的真正用途。任何国标,不可能把世界上的一切有害物质都列入检测范围。执行国标的部门,必须准确实现国标的立法目的,而不是死守国标条文。各种制度无不如此,寄希望于用制度改变现实,必须与人为努力、尽责尽心结合起来,而且要由人来驾驭制度。杜预认为去人而任法会“伤理”,宋明理学把“天理”置于“国法”之上,用意就在这里。儒家在治人和治法之间强调“治惟其人,不惟其法”,实际是强调由人确立制度的价值准则,制度要为实现人的价值准则服务。只有制度激发善行、善意支配制度,才会形成人治与法治之间的良性循环。厘清二者的关系,方可堵住借法治不完备推卸责任的暗道,防范制定制度和实施制度之中的恶意。
其他文献
派克公司是全球领先的运动和控制技术与系统产品供应商。其总部位于美国,在全球48个国家设有142个分支机构,311家工厂,约6万名雇员,年销售额超过 130 亿美元。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派克如何保证长期出色的业绩?一切都要归功于“赢战略”。  派克汉尼汾公司(Parker Hannifin Corporation,Parker)成立于1918年,是一家面向全球的多元化生产企业,主要从事运动装置、控制
期刊
管理大师彼得 · 德鲁克(Peter F. Drucker)曾说过,“动荡时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仍然用过去的逻辑做事。”“公司成功的秘诀在于创造客户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企业曾经引以为豪的成功秘诀和思维逻辑,必然会因外部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长久以来,工业社会中的昔日企业巨头们遵循着企业为中心的产品主导逻辑,依靠科学管理和大规模生产等方式获得巨大成功,现如今我们发现,原来的许
期刊
《贞观政要》是一本特殊的史书,它记载了唐初君臣在治理国家上的种种努力。尽管“贞观之治”的社会效果尚可存疑,但贞观君臣所进行的努力则无可怀疑,从而使这一段历史成为后代学习的典范。吴兢编写这本书并把它献给玄宗,其用意是作为执政读本。后代各朝,也多次以它作为给皇帝上课的经筵教材。《贞观政要》的管理思想,最主要的是君道。他们对君民关系、君主的明暗之分、创业与守成孰难、君王的自省、治国的阶段目标设定、君主与
期刊
《吕氏乡约》的历史影响极大,然而其内容相当简单,总共只有两千馀字,分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四个部分(本文所引为朱熹增损本)。  德业相劝  德业相劝包括“德”和“业”两个方面。“德”的具体内容包括:“见善必行,闻过必改。能治其身,能治其家;能事父兄,能教子弟;能御童仆,能肃政教;能事长上,能睦亲故;能择交游,能守廉介;能广施惠,能受寄託,能救患难。能导人为善,能规
期刊
在中国历史上,实际上一直存在着两种生存方式,一是中华帝国,二是乡土中国。传统的正史,本质上是帝国史。尽管太史公在《史记》中尽可能保存乡土中国的资料,但其体系已经被中华帝国的框架所限定。后来的官修方式,更使乡土中国的精华被挤轧出正史之外。如果说,二十四史是被榨干了油质水分以后留下的固体形态,那么,乡土中国作为挤压出官方叙事的营养物质,渗透在中华大地的乡间原野自生自灭,而《吕氏乡约》则是乡土中国由自在
期刊
在3月5日的一次论坛上,“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指出,在新媒体时代,首席营销官们似乎并不真正懂得这个世界,在日本,他看到许多企业并不设置营销部门。营销不再重要?事实上,IBM公司在一项2013年的调查中发现,CEO们认为,客户对企业战略产生的影响力仅次于最高管理层。这意味着,与客户的有效联系将是企业战略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IBM通过这次调研,认为企业要以客户为中心全面整合企业资源,高层管理
期刊
让客户主动来找企业是所有企业家的梦想。企业的目的无非就是把产品卖出去,而只有找到客户,才能把东西卖出去,所以“让客户找到你”是企业经营最核心的问题。传统的做法是,企业费尽心思通过广告、推销等手段,宣传企业的产品和品牌,以吸引顾客。而在新媒体时代,经济环境和用户习惯都在发生变化,产品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谁能够率先让有需求的客户在浩繁的同类产品中找到自己,谁就能把握主动权,抢得先机。 
期刊
一般而言,中国传统家业失守于第二代或者第三代,大都是由于以下两个原因:第一,第二代或第三代自幼享受上一代创业的物质生活,失去继续营造家业的奋斗精神,成为所谓“纨绔子弟”;第二,来自大家族内的兄弟各房之间的内讧和贪污导致家业毁于一旦。然而,乐氏家族的同仁堂近三百年的历史中除去中间九十年为外姓掌控和经营外,前后两个时期虽历尽艰辛都异乎寻常地传出了第三代,跨越了中国民间所谓“富不过三代”的命运。是什么使
期刊
中国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大批企业已过而立之年,如海尔、联想、万科、TCL等等。在初创期,这些企业获得发展的一个共同之处是很好地实施了市场导向。比如,海尔灵敏地抓住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颇有名声的产品有针对国内农村市场“洗地瓜的洗衣机”,以及面向美国学生市场的小冰箱等;联想则是坚持“贸工技”战略,先做市场销售,积累行业经验和资本,再发展制造,最后走向自主研发。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市场机会主义成为很多
期刊
到底如何看待《贞观政要》,历代学者有不同观点。整理《贞观政要集论》的戈直,对该书的评价极高。他说:“夫二帝三王之事尚矣,两汉之贤君六七作,何贞观之政独赫然耳目之间哉?盖两汉之时世已远,贞观之去今尤近,迁、固之文,高古尔雅,而所纪之事略,吴氏之文,质朴该瞻,而所纪之事详。是则太宗之事章章较著于天下后世者,岂非此书之力哉!夫太宗之于正心修身之道,齐家明伦之方,诚有愧于二帝三王之事矣,然其屈己而纳谏,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