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对天文、气象、物候进行观测、探索、总结的结果,在二十四个节气背后,蕴含着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习俗和深厚的文化积淀。然而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二十四节气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呢?引领小学生找准切入点,用符合时代特点的方法重温二十四节气,寻找它们蕴于深处的历久弥新的时代光辉,才是对传统文化的有效保护、继承和弘扬。
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一、历史意义与现状述评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由于二十四节气相当准确地反映了时令、气候、物候在一年中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自秦汉定型之后2000年来就一直在国计民生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国家行政的时间准绳,也是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的风向标,几千年来对推动中国农牧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重新解读24节气
为了使文化遗产真正发挥新光彩,我们应找准切入点,引领儿童采用创新手法多角度体验学习二十四节气,这样,才能让节气真正复活,让老智慧散发出新光彩。
(1)認识自然,善待自然。大自然对于孩子来说是有趣而神秘的, 然而,由于受年龄、认知能力、活动空间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对大自然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难以理解。其实,每个节气都有着鲜明的物候特征: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引领儿童在自然中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身体去感受,用心灵去感知二十四节气节气,能帮助儿童认识自然、了解自然,为他们解答一个又一个自然疑问,成为他们取得知识的源泉。
(2)保护弘扬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是如此的悠久,不仅是指导我国农业生活的历法,更是融入到我国悠久绵长的文化中。围绕二十四节气,我国历史上的文人墨客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美丽的诗篇,让人读完后唇齿留香,心生向往。
春雨节气 ,读着杜甫《 春夜喜雨》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韩愈《初春小雨》中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更能感受到春日的清新和春雨的轻柔;清明时节读着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和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就能体味清明作为节气的特点:柳絮飘飞春雨绵绵。处暑时读一读宋朝仇远所著《处暑后风雨》,可谓是身临其境,能感受到处暑疾风骤雨带来的清凉。
秋分时节金桂开花,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此刻再读宋朝谢逸所著《点绛唇》,倍觉秋色之美,秋味渐浓大雪时节看着漫天飞雪,再读一读唐朝高骈所著《对雪》,更觉诗情画意。
除了读与节气相匹配的诗词,还有民谚、歌谣等。如以下这首传唱至今的节气物候歌,读来朗朗上口,对气候变化,季节更迭有了更鲜明的认识。
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立夏桑果象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芒种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大雪寒梅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小寒游子思乡归,大寒岁底庆团圆。
(3)汲取精神内涵。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的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规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其后经过后人不断完善创新,直到西汉时,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才有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并详细地介绍了节气推算的方法和节气的有关内容,论述了天地日月、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的生成,以及对人类和社会生活秩序与农业生产的影响。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流传到世界各地。
可见,二十四节气包含着古人对自然之道的认识和掌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法以及总结前人经验,不断实践创新的精神内涵,这些闪耀着智慧的勇于探索的精神,历久千年愈久弥新,生生不息。
三、实施方法
(1)游一游,玩一玩。带着孩子到四季分明的公园、郊外、山野、田间郊游:增强亲子互动同时,也能最深切地感知节气的温度。
(2)读一读,品一品。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老师带着学生诵读诗词曲赋。体会对自然的敏感,对生命的敬畏和惊喜。
(3)画一画,编一编。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日子里,在轻松自由的状态下,孩子的思维也会异常活跃。鼓励孩子把看到的美景画下来,把奇特的想象描绘下来,孩子会对节气有更独到而深刻的认识。来感受一下小朋友编的儿歌吧,是不是很有趣呢?
(4)查一查,找一找。引领学生对二十四节气这个大主题进行分解,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和感兴趣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决定从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建筑、服装、餐饮、植物、养生方法等方面去互联网中、去生活实践中、去百科全书中查找解答,进行探究和创作。
(5)测一测,量一量。二十四节气的学习作为一门跨学科的课程,它重视体现家庭、学校、自然的内在整合,应充分调动每一种资源的积极因素,把教育从课堂延伸到课外,针对不同切入点,采取有效创新的实施方法,使节气课程的实施具有更大的空间,多角度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也使他们在其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喜悦。
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一、历史意义与现状述评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由于二十四节气相当准确地反映了时令、气候、物候在一年中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自秦汉定型之后2000年来就一直在国计民生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国家行政的时间准绳,也是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的风向标,几千年来对推动中国农牧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重新解读24节气
为了使文化遗产真正发挥新光彩,我们应找准切入点,引领儿童采用创新手法多角度体验学习二十四节气,这样,才能让节气真正复活,让老智慧散发出新光彩。
(1)認识自然,善待自然。大自然对于孩子来说是有趣而神秘的, 然而,由于受年龄、认知能力、活动空间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对大自然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难以理解。其实,每个节气都有着鲜明的物候特征: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引领儿童在自然中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身体去感受,用心灵去感知二十四节气节气,能帮助儿童认识自然、了解自然,为他们解答一个又一个自然疑问,成为他们取得知识的源泉。
(2)保护弘扬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是如此的悠久,不仅是指导我国农业生活的历法,更是融入到我国悠久绵长的文化中。围绕二十四节气,我国历史上的文人墨客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美丽的诗篇,让人读完后唇齿留香,心生向往。
春雨节气 ,读着杜甫《 春夜喜雨》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韩愈《初春小雨》中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更能感受到春日的清新和春雨的轻柔;清明时节读着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和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就能体味清明作为节气的特点:柳絮飘飞春雨绵绵。处暑时读一读宋朝仇远所著《处暑后风雨》,可谓是身临其境,能感受到处暑疾风骤雨带来的清凉。
秋分时节金桂开花,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此刻再读宋朝谢逸所著《点绛唇》,倍觉秋色之美,秋味渐浓大雪时节看着漫天飞雪,再读一读唐朝高骈所著《对雪》,更觉诗情画意。
除了读与节气相匹配的诗词,还有民谚、歌谣等。如以下这首传唱至今的节气物候歌,读来朗朗上口,对气候变化,季节更迭有了更鲜明的认识。
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立夏桑果象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芒种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大雪寒梅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小寒游子思乡归,大寒岁底庆团圆。
(3)汲取精神内涵。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的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规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其后经过后人不断完善创新,直到西汉时,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才有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并详细地介绍了节气推算的方法和节气的有关内容,论述了天地日月、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的生成,以及对人类和社会生活秩序与农业生产的影响。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流传到世界各地。
可见,二十四节气包含着古人对自然之道的认识和掌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法以及总结前人经验,不断实践创新的精神内涵,这些闪耀着智慧的勇于探索的精神,历久千年愈久弥新,生生不息。
三、实施方法
(1)游一游,玩一玩。带着孩子到四季分明的公园、郊外、山野、田间郊游:增强亲子互动同时,也能最深切地感知节气的温度。
(2)读一读,品一品。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老师带着学生诵读诗词曲赋。体会对自然的敏感,对生命的敬畏和惊喜。
(3)画一画,编一编。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日子里,在轻松自由的状态下,孩子的思维也会异常活跃。鼓励孩子把看到的美景画下来,把奇特的想象描绘下来,孩子会对节气有更独到而深刻的认识。来感受一下小朋友编的儿歌吧,是不是很有趣呢?
(4)查一查,找一找。引领学生对二十四节气这个大主题进行分解,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和感兴趣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决定从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建筑、服装、餐饮、植物、养生方法等方面去互联网中、去生活实践中、去百科全书中查找解答,进行探究和创作。
(5)测一测,量一量。二十四节气的学习作为一门跨学科的课程,它重视体现家庭、学校、自然的内在整合,应充分调动每一种资源的积极因素,把教育从课堂延伸到课外,针对不同切入点,采取有效创新的实施方法,使节气课程的实施具有更大的空间,多角度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也使他们在其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