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以中药健脾和胃,疏肝理气,配合小剂量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健胃汤(黄芪、桂枝、檀香等)配合小剂量西药。结果:总有效率87.3%。结论:本法有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缓急止痛,费用低等特点。
关键词 消化性溃汤 中医药疗法 复方 临床应用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162
资料与方法
收治消化性溃疡患者110例,其中男77例,女33例,病程0.5~10年。其中胃溃疡28例,十二指肠溃疡72例,复合性溃疡10例,以上病例全部符合消化性溃疡诊断标准,并且治疗前10天内未使用抑菌药物、铋剂及制酸药。
方法:内服健胃汤。具体用药如下:中药用黄芪40g,桂枝15g,白芍20g,炙草10g,干姜12g,檀香10g,良姜12g,香附6g,白及30g,三七10g,蒲公英30g。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ml,分2次早晚温服,连用30天。服完之后以上药共研末,9g/次,3次/日,连服2个月;同时加法莫替丁20mg,克拉霉素0.5g,3次/日,连用1个月。治疗期间忌生冷及刺激食物。治疗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治疗期间记录病人的症状、体征和不良反应。治疗后复查肝肾功能,1.5年后复查胃镜。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
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饮食恢复正常,半年内未复发,纤维胃镜检查正常;②显效:主要症状大部分消失,次症基本消失,半年内未复发,纤维胃镜检查较前好转50%以上;③有效:临床主要症状基本消失,半年内虽有复发,但疼痛程度减轻,持续时间短,纤维胃镜检查变化不大;④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纤维胃镜检查无改变。
结 果
110例患者中,治愈65例,显效23例,有效8例,无效14例。
讨 论
消化性溃疡(PU)是发生与胃酸接触的多个部位的超过黏膜肌层的局限性黏膜缺损,治愈后遗留瘢痕,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且复发率高。随着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的广泛应用,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明显提高,但易复发,大量报道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有复发率低的特点,近年来笔者运用验方加小剂量西药治疗该病,疗效好。
现代医学认为消化性溃疡是侵犯黏膜全层并深达黏膜肌层或更深的坏死性病变,其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种组织细胞的相互作用及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的共同参与。消化性溃疡的复发与幽门螺旋杆菌的持续感染、QOUH、停用抑酸药后的反跳等因素有关[1]。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胃脘痛”、“吐酸”、“嘈杂”等范畴,认为人体正气虚弱,邪气乘虚而侵犯胃腑,导致溃疡的发生。又因脾胃虚弱,肝郁气滞,情志失和,饮食不节,寒温失调等因素而致,导致肝气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肝气侮脾,脾不运化,湿浊内生,经年不愈。中阳不振,造成脾胃虚寒,久病入络,络脉失养,气血阻络,形成气机血脉的不通,出现吐酸、嘈杂、胃痛不已,嗳气、脘腹闷胀等症状。方中黄芪补中益气,提高人体免疫机能,且有收敛疮疡的作用。白芍、炙草酸甘化阴,营血柔肝,缓解疼痛;檀香、香附疏肝理气不伤阴,且有止痛作用;桂枝、吴茱萸、良姜温中止痛,暖脾健胃,杜绝湿浊内生;三七活血化瘀定痛,修复溃疡愈合;白及有补脾敛疡之作用;蒲公英清热解毒燥湿,现代药理研究有抑制HP的生长作用。纵观全方,健脾和胃,疏肝理气,缓急止痛,使溃疡愈合早。
我们体会单用中药起效慢,但疗效巩固,而单用西药起效虽快,但易复发且副作用多。采用中西医结合能够提高疗效,治疗溃疡愈合率高、胃痛及其他症状消失快、无明显副作用,易被患者接受,缩短治疗周期、复发率低、减少费用是治疗胃溃疡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郑芝田.消化性溃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604-615.
关键词 消化性溃汤 中医药疗法 复方 临床应用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162
资料与方法
收治消化性溃疡患者110例,其中男77例,女33例,病程0.5~10年。其中胃溃疡28例,十二指肠溃疡72例,复合性溃疡10例,以上病例全部符合消化性溃疡诊断标准,并且治疗前10天内未使用抑菌药物、铋剂及制酸药。
方法:内服健胃汤。具体用药如下:中药用黄芪40g,桂枝15g,白芍20g,炙草10g,干姜12g,檀香10g,良姜12g,香附6g,白及30g,三七10g,蒲公英30g。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ml,分2次早晚温服,连用30天。服完之后以上药共研末,9g/次,3次/日,连服2个月;同时加法莫替丁20mg,克拉霉素0.5g,3次/日,连用1个月。治疗期间忌生冷及刺激食物。治疗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治疗期间记录病人的症状、体征和不良反应。治疗后复查肝肾功能,1.5年后复查胃镜。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
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饮食恢复正常,半年内未复发,纤维胃镜检查正常;②显效:主要症状大部分消失,次症基本消失,半年内未复发,纤维胃镜检查较前好转50%以上;③有效:临床主要症状基本消失,半年内虽有复发,但疼痛程度减轻,持续时间短,纤维胃镜检查变化不大;④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纤维胃镜检查无改变。
结 果
110例患者中,治愈65例,显效23例,有效8例,无效14例。
讨 论
消化性溃疡(PU)是发生与胃酸接触的多个部位的超过黏膜肌层的局限性黏膜缺损,治愈后遗留瘢痕,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且复发率高。随着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的广泛应用,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明显提高,但易复发,大量报道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有复发率低的特点,近年来笔者运用验方加小剂量西药治疗该病,疗效好。
现代医学认为消化性溃疡是侵犯黏膜全层并深达黏膜肌层或更深的坏死性病变,其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种组织细胞的相互作用及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的共同参与。消化性溃疡的复发与幽门螺旋杆菌的持续感染、QOUH、停用抑酸药后的反跳等因素有关[1]。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胃脘痛”、“吐酸”、“嘈杂”等范畴,认为人体正气虚弱,邪气乘虚而侵犯胃腑,导致溃疡的发生。又因脾胃虚弱,肝郁气滞,情志失和,饮食不节,寒温失调等因素而致,导致肝气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肝气侮脾,脾不运化,湿浊内生,经年不愈。中阳不振,造成脾胃虚寒,久病入络,络脉失养,气血阻络,形成气机血脉的不通,出现吐酸、嘈杂、胃痛不已,嗳气、脘腹闷胀等症状。方中黄芪补中益气,提高人体免疫机能,且有收敛疮疡的作用。白芍、炙草酸甘化阴,营血柔肝,缓解疼痛;檀香、香附疏肝理气不伤阴,且有止痛作用;桂枝、吴茱萸、良姜温中止痛,暖脾健胃,杜绝湿浊内生;三七活血化瘀定痛,修复溃疡愈合;白及有补脾敛疡之作用;蒲公英清热解毒燥湿,现代药理研究有抑制HP的生长作用。纵观全方,健脾和胃,疏肝理气,缓急止痛,使溃疡愈合早。
我们体会单用中药起效慢,但疗效巩固,而单用西药起效虽快,但易复发且副作用多。采用中西医结合能够提高疗效,治疗溃疡愈合率高、胃痛及其他症状消失快、无明显副作用,易被患者接受,缩短治疗周期、复发率低、减少费用是治疗胃溃疡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郑芝田.消化性溃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604-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