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 “守财奴”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d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人常说节约是美德。但事实上说归说,做归做。如果有人时时将节约挂到嘴边,我们必定为其扣上“守财奴”的帽子,就像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此君锱铢必较,把每一个铜子都牢牢握于掌心,甚至连家人的零用钱都要克扣。若是将韩国女作家郑恩吉比作葛朗台,多少有些刻薄。因为在她眼中,节约并不代表吝啬,反倒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郑恩吉所写的《有钱没钱看习惯》,就是这样一本强调节约的书。
书名;《有钱没钱看习惯》
作者:郑恩吉

  以现代的眼光来看,无论是事业,还是人生,郑恩吉都很成功。这位韩国TBS交通电视台前美女主播,曾主持过《唱歌的FM》等10多档王牌节目。其后转型进入理财行业,成了理财达人。不过问题来了,这样一位成功的职业人士又怎么会像劳苦大众一样为钱所困、动起节约的脑筋呢?其实,从10多岁开始,节约的理念就伴随着郑恩吉成长的每一步,其他小孩把零用钱用来买零食、玩具、礼物,互相之间请客,她则像个清心寡欲的和尚,从小就理智地懂得什么该买,什么不该买,把多余的钱都存进银行。长大成人后,无论是出国留学,还是毕业当主播,也都一直“理财有方”,直到名正言顺地做起了理财。
  与市面上传统理财书相比,《有钱没钱看习惯》用语浅显通俗。在郑恩吉看来,理财不是头悬梁、锥刺股的苦差事。作为专业的理财师,她深知普通人(尤其是女性)对投资的迫切需求。以她自己为例,她是一名文科生,从小厌恶数理知识,一听到经济就反感,一看到数字就头疼。每当有西装革履的专业人士靠近,口中滔滔不绝地吐出诸如蓝筹股、收益率等天书般的词汇,她总是心生惧意,宁可敬而远之。于是另辟蹊径创出自我理财的不二法门。
  有道是“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说到理财,不外乎“开源”与“节流”两种渠道。只是都市中人太注重财富的来源、多寡,而有意无意忽略钱财的去向,仿佛只有能挣钱才是王道。到了郑恩吉这里,能否“节流”与能否“开源”一样重要,甚至前者比后者更重要。因为世界上还是普通人多,《有钱没钱看习惯》就是写给普通人,尤其是给那些挣得少又想活得好的女性。
  那么,如何才能“挣得少”又保证“活得好”呢?说起来,郑恩吉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即是“从对钱的态度、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让小钱积少成多”。
  郑恩吉以过来人的姿态讲自己的故事。她的人生仿佛诸多“奇迹”的集合:中学时靠父母给的零花钱攒出人生第一桶金;大学时以一双慧眼发现课堂笔记是校园畅销品,于是把自己整理好的笔记复印了拿去卖,再加上兼职收入,攒出4万元;其后一年赴澳洲自费留学,回国时“小金库”不仅没少,反而又多了4万元。
  郑恩吉的理财,并非被动地让钱财躺在银行账户里睡大觉,也不是一味俭省,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准,而是一种主动应对未来的方式,将“好钢”集中起来尽数用在“刀刃”上。比如她整个大学期间,都没有买过新教材,而是用学长学姐们留下来的书;再比如29岁那年,她购买人生第一套房产,一次付清首付,且在两年时间内还清了房贷。这该是怎样的精打细算。
  若是放在今日中国的语境之下来讨论节约,郑恩吉的花钱习惯则有了另一层借鉴意义。对奉行高消费、以追逐名牌为乐,事事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娇贵一代们不啻为一个善意的提醒——花钱固然爽快,节约也并非克己。
其他文献
韩国著名演员宋慧乔近日又登上各大媒体,但这次她不是在为新片做宣传,而是将41名网民告上法庭,称这些人在网络上散布谣言,使其名誉受到极大毁坏。由来已久的有关韩国女艺人与财经及政界人士维持“赞助”关系的传闻,也因此再度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  “难以忍受恶意中伤”    据韩国检方和警方透露,宋慧乔近日向首尔中央地方检察厅提起诉讼,诉状中称:“这些网民从2008年9月到2011年12月期间,在门户网站留
在英国西南角一个名叫波斯克诺的渔村,有一座米纳克剧院,它高踞悬崖,面朝大海,上演过许多莎士比亚的作品。你以为它是大自然日雕月琢的杰作?不,它是一个叫伊娜的女人花了一生时光親手雕刻的结果。    少女伊娜一战后随母亲来到波斯克诺,发现了米纳克岬角和悬崖上的花园。她十分喜爱,立刻花100英镑买下它。一天,伊娜看了村子里的露天表演,意识到她的悬崖花园会是最完美的演出场所。接下来,她和朋友用花岗岩和泥土建
占地23万平方公里的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城市的西南部,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简称一汽)就坐落在园区内。这家老牌企业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起点,被称为“共和国长子”,如今仍是长春经济的中流砥柱。  今年两会期间,中纪委一则消息让这座汽车之城再次成为焦点:3月15日,一汽董事长、党委书记徐建一被“带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但很快又归于平静。直到8月13日,中纪委正式宣布:徐建一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并以
英国  英国一档电视节目异想天开,从全国海选了12只聪明的流浪狗,进行了10周高强度训练,想把它们培养成飞机驾驶员。训练员把它们带到摩天大楼顶端感受高度,带到泰晤士河的高速汽艇上感受速度,带到飞机上感受飞行的快意。适应了这些后,小狗们再学习控制飞行摇杆、观察飞行环境和理解训练员的意图。最终,它们竟然真的自己操控飞机升上蓝天,有模有样地完成了飞行计划,训练员则坐在驾驶舱内“护航”,奖励它们骨头和饼干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糟。”在小说《一生》的结尾,法国作家莫泊桑这样描述他眼中的人生。巧的是,在2017年的冬天,一则名为《有人偷偷爱着你》的感恩节广告,让许多人在凛冽的北风中,感受到沁心暖意。  短片的主人公,像极了某时某刻狼狈不堪的我们。深夜寻短见的绝望姑娘,剐蹭豪车孤立无援的落寞老人,纷飞大雪里酩酊大醉的伤心女孩,挤不上电梯订单就要超时的外卖小哥……似乎每个人都
乌克兰危机依然在发酵,欧盟对俄制裁也没有解除,然而就在欧盟国家中,却有一位政治家不随大流,而是继续与俄罗斯保持亲密关系。他就是斯洛伐克总理罗伯特·菲乔。  5月初,菲乔参加了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6月初,再次对俄进行工作访问。日前,他针对外界质疑他“亲俄”的批评反驳道:“当我看着世界地图时,看到的是四个方位,并不仅仅是西方。很多国际问题如果没有俄罗斯的参与是不可能得到解决的。如果制裁
信函创新为社会服务  李陕川(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政业务局副总经理)  今天的信,在古代称为书。魏晋时期,陈琳在《饮马长城窟行》中以“作书与内舍”“报书往边地”这样简洁的笔墨,写到了长城卒与家中妻子的书信往返。唐朝杜甫的那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更是脍炙人口。“信”这个叫法,直到明清时期才正式出现。清代戏曲家蒋士铨就在《岁暮到家》中写道:“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僅仅10多年前,书信还是人
花朵除了让我们欣赏,还会有哪些用途?马来西亚艺术家李知薇以“花仙子”为主题,创造了一系列美丽的插画。画中人或是身着盛装晚礼服回眸,或是踮起脚尖舒展芭蕾舞姿,或是穿著及地长裙手执团扇私语。而画中人的漂亮衣饰都是用鲜花花瓣做成的。玫瑰、康乃馨、扶桑……各种各样的鲜花打造出不同的主题,美不胜收。李知薇说:“最开始我只是想用玫瑰花瓣为老祖母做一套书签,之后就开始了我的创作。”
人物简介:  姚远,古城保卫者。1981年生于南京,199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政治学专业,负笈燕园十二载,获博士学位。其间曾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现任教于南京大学。  在文保圈里,姚远是个特别的存在。其一,他年轻,正儿八经的“80后”。在为古城、古建、文化遗址奔走呼号的人里,白发苍苍的老头居多,这么年纪轻轻的,少见。其二,他既不以历史为专业,也不以建筑、规划为专业,而是政治学出身,现在的本职工作,是
本届亚洲杯,中国队的征程早已结束,但余味仍足够亿万球迷“喝上一壶”。犹记场上小伙子们“蛮拼”的身影,眼前闪烁着现场鲜亮迷人的“中国红”,内心回荡着球迷气贯长虹的呐喊助威、国歌合唱……一贯被揶揄的国足终于告别了冷嘲热讽,更多的是一句句“中国队,好样的,加油!”尽管止步八强,但中国队的表现却赢回了球迷的心。  如果说一次胜利可能靠的是运气,连续3次战胜强敌恐怕就不能简单地解释为运气了。国足的惊艳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