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将中高职衔接列入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主要任务,而课程衔接是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的重要一环,也是顺利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的核心所在。对职教集团框架下的中高职衔接进行了分析,结合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的现状,对职教集团视角下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高职;课程体系;衔接;职教集团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职教集团视角下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项目编号:JG14EB108)
作者简介:张国静,女,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规划与科研处副处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15-0005-02
职教集团一般由政府、企业、行业、职业院校等单位促成,政府在其中起到主导作用,行业、企业能够有效解决中、高职培养目标的对接问题,因此,职教集团下的中、高职院校,更容易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接,从而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职教集团
职教集团是指以政府为主导,以职业院校、企事业单位为主体,以联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合作办学联合体,它能够有效促进职业院校、行业、企业资源共享。
(二)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的总和,它涵盖了一所学校全部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环节。本研究所指的课程体系是以市场需求为核心,以经济发展为基础,根据专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而设计的各门课程的总体系统。
(三)衔接
“衔接”本义指两种事物之间的承接。本文所指的衔接是在职教集团框架下,以利益共同体理论为基础,以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标准为准绳,对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从而合理整合教学资源,调整课程设置,促进中、高职之间的有效对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主要采取的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文凭等值的衔接模式;德国、法国等国家采取的是学历达标的模式;美国、俄罗斯等国家主要是采用一体化课程的模式。[1]尽管各国的衔接模式、衔接过程有所不同,但是,其衔接的核心问题都是课程。如英国的单元衔接、澳大利亚的培训包、法国的课程分类,等等。发达国家的中高职衔接模式为我们进行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二)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教育主管部门及职业院校都十分重视中高职的衔接,并且进行了多种途径的有效尝试。但从学制方面进行探讨的比较多,在职教集团框架下,对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进行研究及实践的却非常少。而课程衔接又是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因素,这就导致中高职衔接在实践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诸多瓶颈问题。
三、职教集团框架下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优势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模式,这种模式是深化校企合作、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载体。以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在辽宁省住建厅、辽宁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辽宁建设职业教育集团,集团理事会由政府、行业、企业以及中高职职业院校等单位组成,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省内知名重大企业的参与下,中、高职院校之间的沟通、合作更加便捷,能够有效促进职业院校、行业、企业间无缝衔接,其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的契合度
在职业教育集团框架下,中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体系,能够使课程内容与岗位实际对接,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需求对接,同时,能够有效解决某一所学校无法涵盖人才培养专业链上所有过程的不足,促进分层次、分阶段、分专业方向的学习制度深度开展。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职教集团框架下课程体系的重组,能够促进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人才培养,有效保证学生从学习到实习,从实习到就业的平稳过渡。即能够实现理论学习与技能强化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真正实现毕业就上岗,上岗就顶用。
(三)有助于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在职业教育集团框架下校企双方共同开发课程体系,能够提高企业对职业教育办学的参与度,使校企合作的深度、广度、时间都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充分实现了集团各单位之间的协调发展。
四、职教集团框架下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途径
(一)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课程的衔接,离不开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明确了,人才培养才能做到适销对路。通过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的分析,结合对辽宁建设职业教育集团内企业成员单位的调研发现,中、高职院校在培养目标上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共性在于都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差异则在于中等职业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其核心在于实用型、技能型;而高等职业教育则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其核心是应用型、管理型和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比中等职业教育具有更深、更广的专业知识,更高的技术水平,特别是创新、创业能力。中、高等职业院校要充分重视培养目标的连续性,双方的培养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相互衔接,要采用联合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方式,使中、高职衔接落到实处。如现在有些学校正在尝试“3+2”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就需要在对企业进行岗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由中、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进行职业岗位分析,重构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知识、基础知识,形成“3+2”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且一定要经过多方论证,反复修订完善,以确保其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二)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可以看出,中等职业教育是前身,是基础,高等职业教育是延伸,是扩展,因此,在课程体系构建中,要做到避免重复设置而导致资源浪费。总体思路是设计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中高职教育一体化课程体系,将中职教育相关专业与高职教育相关专业的各类课程,按照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借助集团成员间的合作共赢关系,把握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特点,构建以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知识拓展为主线的课程结构。[2]其中,基础知识包括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人文素养等文化基础课环节;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基于岗位能力需要,进行职业能力分解,然后重构专业课程,分阶段、分层次进行课程实施;知识拓展主要是提高学生社会认知能力,提升学生终身发展和就业、创业能力。
(三)分阶段进行技能训练
根据已定的培养目标,中、高等职业院校分阶段做好技能训练任务,同时,分层次进行职业资格培训。可根据实际岗位需求,以及不同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共同制定技能训练和岗位培训计划。如在中职阶段进行初级资格培训,指导学生获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阶段进行中等职业资格培养,指导学生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并在培养内容上做好有效的衔接。
(四)密切合作,长效沟通
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合作三方要紧密合作,及时沟通,尤其是针对人文类选修课的设置和专业课程内容设置方面,要及时召开相关研讨会,以免造成课程重复、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 荀莉.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现状综述[J].职教论坛,2012 (13):47-52.
[2] 汤光伟.中高职衔接研究[J].职教论坛,2010(22):31-36.
[责任编辑 盛 艳]
关键词:中职;高职;课程体系;衔接;职教集团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职教集团视角下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项目编号:JG14EB108)
作者简介:张国静,女,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规划与科研处副处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15-0005-02
职教集团一般由政府、企业、行业、职业院校等单位促成,政府在其中起到主导作用,行业、企业能够有效解决中、高职培养目标的对接问题,因此,职教集团下的中、高职院校,更容易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接,从而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职教集团
职教集团是指以政府为主导,以职业院校、企事业单位为主体,以联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合作办学联合体,它能够有效促进职业院校、行业、企业资源共享。
(二)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的总和,它涵盖了一所学校全部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环节。本研究所指的课程体系是以市场需求为核心,以经济发展为基础,根据专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而设计的各门课程的总体系统。
(三)衔接
“衔接”本义指两种事物之间的承接。本文所指的衔接是在职教集团框架下,以利益共同体理论为基础,以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标准为准绳,对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从而合理整合教学资源,调整课程设置,促进中、高职之间的有效对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主要采取的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文凭等值的衔接模式;德国、法国等国家采取的是学历达标的模式;美国、俄罗斯等国家主要是采用一体化课程的模式。[1]尽管各国的衔接模式、衔接过程有所不同,但是,其衔接的核心问题都是课程。如英国的单元衔接、澳大利亚的培训包、法国的课程分类,等等。发达国家的中高职衔接模式为我们进行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二)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教育主管部门及职业院校都十分重视中高职的衔接,并且进行了多种途径的有效尝试。但从学制方面进行探讨的比较多,在职教集团框架下,对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进行研究及实践的却非常少。而课程衔接又是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因素,这就导致中高职衔接在实践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诸多瓶颈问题。
三、职教集团框架下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优势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模式,这种模式是深化校企合作、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载体。以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在辽宁省住建厅、辽宁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辽宁建设职业教育集团,集团理事会由政府、行业、企业以及中高职职业院校等单位组成,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省内知名重大企业的参与下,中、高职院校之间的沟通、合作更加便捷,能够有效促进职业院校、行业、企业间无缝衔接,其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的契合度
在职业教育集团框架下,中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体系,能够使课程内容与岗位实际对接,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需求对接,同时,能够有效解决某一所学校无法涵盖人才培养专业链上所有过程的不足,促进分层次、分阶段、分专业方向的学习制度深度开展。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职教集团框架下课程体系的重组,能够促进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人才培养,有效保证学生从学习到实习,从实习到就业的平稳过渡。即能够实现理论学习与技能强化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真正实现毕业就上岗,上岗就顶用。
(三)有助于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在职业教育集团框架下校企双方共同开发课程体系,能够提高企业对职业教育办学的参与度,使校企合作的深度、广度、时间都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充分实现了集团各单位之间的协调发展。
四、职教集团框架下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途径
(一)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课程的衔接,离不开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明确了,人才培养才能做到适销对路。通过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的分析,结合对辽宁建设职业教育集团内企业成员单位的调研发现,中、高职院校在培养目标上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共性在于都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差异则在于中等职业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其核心在于实用型、技能型;而高等职业教育则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其核心是应用型、管理型和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比中等职业教育具有更深、更广的专业知识,更高的技术水平,特别是创新、创业能力。中、高等职业院校要充分重视培养目标的连续性,双方的培养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相互衔接,要采用联合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方式,使中、高职衔接落到实处。如现在有些学校正在尝试“3+2”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就需要在对企业进行岗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由中、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进行职业岗位分析,重构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知识、基础知识,形成“3+2”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且一定要经过多方论证,反复修订完善,以确保其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二)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可以看出,中等职业教育是前身,是基础,高等职业教育是延伸,是扩展,因此,在课程体系构建中,要做到避免重复设置而导致资源浪费。总体思路是设计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中高职教育一体化课程体系,将中职教育相关专业与高职教育相关专业的各类课程,按照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借助集团成员间的合作共赢关系,把握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特点,构建以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知识拓展为主线的课程结构。[2]其中,基础知识包括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人文素养等文化基础课环节;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基于岗位能力需要,进行职业能力分解,然后重构专业课程,分阶段、分层次进行课程实施;知识拓展主要是提高学生社会认知能力,提升学生终身发展和就业、创业能力。
(三)分阶段进行技能训练
根据已定的培养目标,中、高等职业院校分阶段做好技能训练任务,同时,分层次进行职业资格培训。可根据实际岗位需求,以及不同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共同制定技能训练和岗位培训计划。如在中职阶段进行初级资格培训,指导学生获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阶段进行中等职业资格培养,指导学生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并在培养内容上做好有效的衔接。
(四)密切合作,长效沟通
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合作三方要紧密合作,及时沟通,尤其是针对人文类选修课的设置和专业课程内容设置方面,要及时召开相关研讨会,以免造成课程重复、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 荀莉.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现状综述[J].职教论坛,2012 (13):47-52.
[2] 汤光伟.中高职衔接研究[J].职教论坛,2010(22):31-36.
[责任编辑 盛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