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桥梁工程混凝土现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并对加大桥梁墩身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力度提出详细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桥梁工程;混凝土;现场施工;质量控制
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的影响。因此我们更需要重视混凝土现场施工的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从混凝土的原材料开始严格把关,直到最后养护拆模完成,都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来实施混凝土浇筑施工。另外,施工监理人员必须要切实起到监督作用,全过程的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
一、桥梁工程混凝土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
1.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
为了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在施工现场生产混凝土时,必须对原材料进行选择,将选择好的原材料进行细致的质量检测,确保每一种原材料均符合建筑物所要求的性能指标时才能够使用。
2.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设计
原材料的配合比要以建筑项目的高度、跨度、工程要求等为依据,同时还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地理条件、温度变化、泵机的性能等来确定原材料之间的配合比。在施工现场,对于强度等级不同的混凝土配合比在浇筑之前要经过技术人员的鉴定以及相关负责人的审批。混凝土搅拌站要严格遵照标准的配合比生产混凝土。当砂石、粉煤灰、水泥、混合液以及外加剂等原材料的产地、品牌等不一致时,或者是要改变混凝土的防水等级等,混凝土个别原材料之间的配合比要由施工单位的试验人员重新调整。混凝土的砂石率最好控制在35%-45%之间,粉煤灰的掺量最好控制在20%以下。此外,对于混凝土的塌落度设计要以泵機的性能为基础,同时还要考虑到施工现场的气温以及运送距离、防水措施、膨胀控制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混凝土的坍落度。在施工现场要对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值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施工安全。
3.混凝土运输控制
在施工现场中,混凝土的运输应该尽量以最短的距离和最快的速度运输到施工现场,以保持住工程建设对混凝土的塌落度等性能要求。这就需要做好对混凝土的运输控制,确保其能够达到质量标准并满足工程进度要求。
4.做好浇筑、振捣工作
在桥梁工程的混凝土现场施工中,浇筑混凝土之前要保证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完成,所有设备和人员就位,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都已布设完毕,模板支设也均符合设计要求。然后就可以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的浇筑方法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密实度和稳定性,这对混凝土的质量关系极大,因此,必须根据混凝土拌制能力、运距以及灌注速度,气温,振捣能力等因素,认真制定混凝土的浇筑工艺。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还要做好混凝土的振捣工作。
5.混凝土的养护与拆模。混凝土中水泥的水化作用,就是混凝土的凝固、硬化和强度发育的过程。它与周围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混凝土浇筑后即进行适当的养护,以保持混凝土硬化发育所需要温度和湿度。混凝土经过养护,强度达到规定要求后,即可拆除模板,拆模应该先拆不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为宜;拆模后,应迅速采取措施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拆模后若出现漏水渗水现象,应及时采取衬砌内注浆,并对裂缝进行处理。
6.混凝土质量控制效果分析评估
(1)质量控制的高低最终反映在实体混凝土本身。强度、弹性模量、均匀性、裂缝、钢筋保护层厚度均匀性、混凝土表层致密性能、早期碳化深度等均可作为混凝土工作性能和耐久性质量控制的效果好坏的指标。具体的方法如下:根据业主、监理单位的检测数据,结合施工单位及质检部门的检测数据,定期对原材料质量的稳定性、施工配合比与设计配合比的符合性及工程质量的均匀性进行分析,评价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效果。通过对钢筋保护层进行无损检评,分析钢筋保护层质量控制的效果,并将分析结果反馈给业主、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实时调整施工工艺,提高混凝土性能稳定性,从而建立和完善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体系。
(2)通过对重点部位的混凝土裂缝进行统计,在结果分析的基础上评价混凝土养护效果,对后期成型的混凝土养护工作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同时依据实际情况提出若干裂缝修补措施供业主参考,并将对修补后混凝土外观质量进行评估。以氯离子扩散系数评价实体混凝土表层致密性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实体混凝土的耐久性作出评估。
二、桥梁墩身混凝土外观质量分析
1.桥梁墩身外观质量的常见问题
(1)混凝土表层露出钢筋,主要原因有:保护层处的混凝土振捣力度不足或者是发生漏振;浇筑混凝土前模板没有湿润或者是湿润程度较小,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模板吸水太多,严重影响到混凝土的水化,使混凝土固化后强度减小,拆卸模板时掉落一些混凝土块使钢筋露出来;混凝土的固化还没有达到规范强度就拆掉模板,拆卸太早就容易掉落混凝土块造成露筋;钢筋密度较大,使混凝土没有填满钢筋四周的空间;冬季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及以后没有做好保温工作,是混凝土在固化过程中被冻伤,拆模时发生掉角露筋现象。
(2)混凝土表层产生裂缝,主要原因是这几个:进行蒸汽养护或者是冬季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法不合适,混凝土忽冷忽热,它的内外部温度存在较大差异,所以表层很容易产生裂缝;在分层或分段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新旧混凝土的结合处没有结合好,所以它与施工缝两者之间比较容易出现裂缝;模板拆卸太早,混凝土的固化强度还没有达到要求,使构件因为自重或承受荷载时发生裂缝;施工前没有对支架进行预压或者是支架的刚度有问题,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支架发生不均匀沉降,使混凝土产生裂缝。
(3)外观颜色存在差异,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使用的原材料例如水泥、砂、石子添加剂等是由不同地方、不同厂家生产的,颜色也不一样,这些是一个原因;养护的措施和条件存在差异造成的;混凝土原材料的配合比不同。
2.解决桥梁墩身外观质量问题的措施
(1)水泥,它是混凝土强度提高的必要条件,水泥的种类、标号要选择合适的,这能直接影响到混凝土强度、耐久性与经济性。施工前要对工程性质、施工环境与条件进行多种试验与比选,最终选定品种和强度等级都较为合适的水泥。相同墩身部位浇筑的混凝土必须使用厂家、品种、强度等级与批号这些条件都相同的水泥。对于细骨料,砂子质量好坏的评定指标是颗粒级配。级配较好的粗砂与中砂它们的空隙率和总面积都很小,选择这种砂子作为混凝土的原材料能够有效减少水泥用量,对于混凝土能够提高其密实性与强度。
(2)此外还有浇注方式,浇注方式的区别是有没有使用串筒来浇筑,串筒位置是否正确,还有浇筑过程中的分层控制。串筒对墩柱的混凝土浇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浇筑时不用串筒或位置错误都会使浇筑质量及墩身的外观质量受到致命影响,甚至会缩短墩柱的使用寿命与功能;浇筑时做好分层控制能够很有效的提高墩身的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如果分层厚度太大很容易使振捣不均匀,有的地方缺少振捣、有的地方振捣过度,这两种都会使墩身外观质量产生缺陷,对验收交付环节也有较大影响,浇筑时分层厚度控制在30cm以下。
三、总结
桥梁工程施工现场的混凝土质量控制是一个复杂的工作过程,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多种多样,但是,只要从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原材料的配合比控制、混凝土生产过程的管理、混凝土浇筑的控制等角度完善管理,就能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控制。这需要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单位等单位的共同努力,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管理上充分到位,在技术上不断改进,控制好混凝土施工的每一个过程,才能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邓旭华.NC公司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动态管理体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
[2]赵东阳.浅谈道桥施工中混凝土桥梁的常见问题[J].价值工程,2010,21.
关键词:桥梁工程;混凝土;现场施工;质量控制
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的影响。因此我们更需要重视混凝土现场施工的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从混凝土的原材料开始严格把关,直到最后养护拆模完成,都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来实施混凝土浇筑施工。另外,施工监理人员必须要切实起到监督作用,全过程的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
一、桥梁工程混凝土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
1.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
为了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在施工现场生产混凝土时,必须对原材料进行选择,将选择好的原材料进行细致的质量检测,确保每一种原材料均符合建筑物所要求的性能指标时才能够使用。
2.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设计
原材料的配合比要以建筑项目的高度、跨度、工程要求等为依据,同时还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地理条件、温度变化、泵机的性能等来确定原材料之间的配合比。在施工现场,对于强度等级不同的混凝土配合比在浇筑之前要经过技术人员的鉴定以及相关负责人的审批。混凝土搅拌站要严格遵照标准的配合比生产混凝土。当砂石、粉煤灰、水泥、混合液以及外加剂等原材料的产地、品牌等不一致时,或者是要改变混凝土的防水等级等,混凝土个别原材料之间的配合比要由施工单位的试验人员重新调整。混凝土的砂石率最好控制在35%-45%之间,粉煤灰的掺量最好控制在20%以下。此外,对于混凝土的塌落度设计要以泵機的性能为基础,同时还要考虑到施工现场的气温以及运送距离、防水措施、膨胀控制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混凝土的坍落度。在施工现场要对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值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施工安全。
3.混凝土运输控制
在施工现场中,混凝土的运输应该尽量以最短的距离和最快的速度运输到施工现场,以保持住工程建设对混凝土的塌落度等性能要求。这就需要做好对混凝土的运输控制,确保其能够达到质量标准并满足工程进度要求。
4.做好浇筑、振捣工作
在桥梁工程的混凝土现场施工中,浇筑混凝土之前要保证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完成,所有设备和人员就位,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都已布设完毕,模板支设也均符合设计要求。然后就可以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的浇筑方法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密实度和稳定性,这对混凝土的质量关系极大,因此,必须根据混凝土拌制能力、运距以及灌注速度,气温,振捣能力等因素,认真制定混凝土的浇筑工艺。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还要做好混凝土的振捣工作。
5.混凝土的养护与拆模。混凝土中水泥的水化作用,就是混凝土的凝固、硬化和强度发育的过程。它与周围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混凝土浇筑后即进行适当的养护,以保持混凝土硬化发育所需要温度和湿度。混凝土经过养护,强度达到规定要求后,即可拆除模板,拆模应该先拆不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为宜;拆模后,应迅速采取措施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拆模后若出现漏水渗水现象,应及时采取衬砌内注浆,并对裂缝进行处理。
6.混凝土质量控制效果分析评估
(1)质量控制的高低最终反映在实体混凝土本身。强度、弹性模量、均匀性、裂缝、钢筋保护层厚度均匀性、混凝土表层致密性能、早期碳化深度等均可作为混凝土工作性能和耐久性质量控制的效果好坏的指标。具体的方法如下:根据业主、监理单位的检测数据,结合施工单位及质检部门的检测数据,定期对原材料质量的稳定性、施工配合比与设计配合比的符合性及工程质量的均匀性进行分析,评价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效果。通过对钢筋保护层进行无损检评,分析钢筋保护层质量控制的效果,并将分析结果反馈给业主、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实时调整施工工艺,提高混凝土性能稳定性,从而建立和完善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体系。
(2)通过对重点部位的混凝土裂缝进行统计,在结果分析的基础上评价混凝土养护效果,对后期成型的混凝土养护工作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同时依据实际情况提出若干裂缝修补措施供业主参考,并将对修补后混凝土外观质量进行评估。以氯离子扩散系数评价实体混凝土表层致密性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实体混凝土的耐久性作出评估。
二、桥梁墩身混凝土外观质量分析
1.桥梁墩身外观质量的常见问题
(1)混凝土表层露出钢筋,主要原因有:保护层处的混凝土振捣力度不足或者是发生漏振;浇筑混凝土前模板没有湿润或者是湿润程度较小,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模板吸水太多,严重影响到混凝土的水化,使混凝土固化后强度减小,拆卸模板时掉落一些混凝土块使钢筋露出来;混凝土的固化还没有达到规范强度就拆掉模板,拆卸太早就容易掉落混凝土块造成露筋;钢筋密度较大,使混凝土没有填满钢筋四周的空间;冬季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及以后没有做好保温工作,是混凝土在固化过程中被冻伤,拆模时发生掉角露筋现象。
(2)混凝土表层产生裂缝,主要原因是这几个:进行蒸汽养护或者是冬季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法不合适,混凝土忽冷忽热,它的内外部温度存在较大差异,所以表层很容易产生裂缝;在分层或分段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新旧混凝土的结合处没有结合好,所以它与施工缝两者之间比较容易出现裂缝;模板拆卸太早,混凝土的固化强度还没有达到要求,使构件因为自重或承受荷载时发生裂缝;施工前没有对支架进行预压或者是支架的刚度有问题,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支架发生不均匀沉降,使混凝土产生裂缝。
(3)外观颜色存在差异,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使用的原材料例如水泥、砂、石子添加剂等是由不同地方、不同厂家生产的,颜色也不一样,这些是一个原因;养护的措施和条件存在差异造成的;混凝土原材料的配合比不同。
2.解决桥梁墩身外观质量问题的措施
(1)水泥,它是混凝土强度提高的必要条件,水泥的种类、标号要选择合适的,这能直接影响到混凝土强度、耐久性与经济性。施工前要对工程性质、施工环境与条件进行多种试验与比选,最终选定品种和强度等级都较为合适的水泥。相同墩身部位浇筑的混凝土必须使用厂家、品种、强度等级与批号这些条件都相同的水泥。对于细骨料,砂子质量好坏的评定指标是颗粒级配。级配较好的粗砂与中砂它们的空隙率和总面积都很小,选择这种砂子作为混凝土的原材料能够有效减少水泥用量,对于混凝土能够提高其密实性与强度。
(2)此外还有浇注方式,浇注方式的区别是有没有使用串筒来浇筑,串筒位置是否正确,还有浇筑过程中的分层控制。串筒对墩柱的混凝土浇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浇筑时不用串筒或位置错误都会使浇筑质量及墩身的外观质量受到致命影响,甚至会缩短墩柱的使用寿命与功能;浇筑时做好分层控制能够很有效的提高墩身的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如果分层厚度太大很容易使振捣不均匀,有的地方缺少振捣、有的地方振捣过度,这两种都会使墩身外观质量产生缺陷,对验收交付环节也有较大影响,浇筑时分层厚度控制在30cm以下。
三、总结
桥梁工程施工现场的混凝土质量控制是一个复杂的工作过程,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多种多样,但是,只要从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原材料的配合比控制、混凝土生产过程的管理、混凝土浇筑的控制等角度完善管理,就能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控制。这需要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单位等单位的共同努力,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管理上充分到位,在技术上不断改进,控制好混凝土施工的每一个过程,才能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邓旭华.NC公司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动态管理体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
[2]赵东阳.浅谈道桥施工中混凝土桥梁的常见问题[J].价值工程,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