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供养大学生之累

来源 :报刊荟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17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合阳县63岁的党宪宗,通过16年的观察和对110户农家的走访,写了一份20多万字的调查报告,反映农民供养大学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放下生意搞社会调查
  
  黄河西岸的合阳,地处渭北旱原,以农业为主,系“国家级贫困县”。尽管经济落后,该县的群众对子女教育十分重视,高考升学率在渭南名列前茅,去年渭南市的理科高考状元,就由合阳县两名学生以699分的高分夺得。该县40多万人,每年约有3000人升入高校上学,其中80%是农家子弟。这些农家子弟背后的家庭,是怎样一种情况?
  已经63岁的合阳县商会副会长党宪宗放下生意,投资5万元,搞了一份调查报告。
  党宪宗告诉记者,他之所以搞这份调查,是因为自出生到现在,除上中专时在西安呆过两年多,其余时间均在合阳,一直和基层的农民打交道,对农民的疾苦了如指掌。他当过农民,任过中学教师,做过故事讲说员,写过诗歌,创办了合阳县“关雎诗社”,从1985年开始从事餐饮业。1990年,高考生住进他开的旅馆,由此引起他对农民供养大学生问题的关注。从此,每年高考时,他都到考场外与在那里等待的家长聊天。1997年,阅读了反映在校贫困大学生的文章《落泪成金》后,产生良多思考。党宪宗认为,最苦的还不是学子,而是学子身后在家里供养他们的父母。他想为这些父母呐喊,让世人了解他们。可是由于一系列事务让他无法脱身。2003年高考时,党宪宗在考场外碰到了一名送儿子高考的老同学。老同学视力衰退,几近失明,一头白发,满脸皱纹,为供养3名大学生经历诸多艰难。党宪宗为之落泪,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为这些父母呐喊的计划不能再拖延了。这年7月,党宪宗放下自己的生意,带着照相机、录音机、录像机开始了为期3个月的走访。他动用自己的亲朋好友,寻找那些供养大学生的家庭。
  当时,党宪宗已60岁,身患糖尿病17年,又正是盛夏,老伴对他的行为极力反对。但党宪宗不为所动,有一次为见到一位老人,他等到天黑,回到县城已经11点了,第二天腰酸腿疼,身体发烧,但事先已和别人约好,他还是硬挺着下村访问。
  
  让父母惧怕的高额学费
  
  走访时,大学生父母们给党宗宪说的最多的是让他们惧怕的高额学费。
  近5年,合阳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最低为1287元,最高1580元,这可是连烧火的麦秸秆都折价计算在内的,而一个大学生一年学费加生活费约1.2万元,4年近5万元,相当一个3口之农家10年的纯收入,也就是说,一个3口之家的农户不吃不喝不穿不用奋斗10年,才能支撑一个孩子读4年大学。
  党宪宗走进黄河边的合阳县坊镇东雷村范某家时。范某抹着眼泪说,从1995年大女儿考上大学后,连续又有3个儿女上了大学,每个娃一年学费和生活费都要1万多元,至今为孩子上大学,共花去约15万元。然而她和丈夫累死累活,一年也只有五六千元现金收入,买了化肥、种子等后,只剩下3000元。为了多挣钱,他们想尽了办法,除了养鸡、羊、牛,范某一个四五十岁的妇女,跑到山沟里抓蝎子卖,常被蝎子蜇不说,一次还滚到崖下,摔伤了腿。地边种了点芝麻,只值3元钱,但她也舍不得吃。到黄河滩挖药材,一天仅能挣2元钱,范某也去。在被迫无奈之下,曾贷过1万元高息贷款,光利息4年就8000元。
  城关镇小郭村党某也曾贷过3万元高息贷款,那是“黑贷”,通过私人,从煤矿工人处贷的,年利率20%。当时她根本不考虑利息多少,只要能把孩子先送走,啥都不顾。就是“黑贷”,现在也贷不上了,因为有收不回去的现象。党某的3个儿女都考上大学,至今共花去12万元,最多时欠外债六七万元,现在还欠四五万元。为了节省几块钱饭钱,孩子们上中学时,党某送了7年的饭,特别是孩子们上高中,她每天中午提着面条、馍、菜,走1个小时的路到县城,来回就是2个小时。2000年11月一天刮大风,吹得她直往后退,回来她就感冒了。2002年冬天,孩子上学差四五千元,党某踏着冰雪,翻沟去亲戚家借钱,路上滑了几跤。当到了亲戚家,她禁不住抽噎起来。她的姨父见状,将养猪场刚给他发的1000元工资给了她。
  
  好好的家被拖垮了
  
  党宪宗告诉记者,为了供养大学生,许多农户家庭被拖垮。
  坊镇东雷村1组,有63户,其中20多户供过大学生,这20多户,是小组家庭经济状况最差的。1组是全村出大学生最多的小组,因此,这个小组整体显得房屋破旧。
  合阳人十分讲究住房,可被誉为“秀才村”的城关镇小郭村,群众房子似乎还在20年前。该村原党支部书记范永禄告诉党宪宗,他们村只有500多人,但自恢复高考以来,全村出了100多名大学生。别的村对考上大学的学生有奖励,他们村出的大学生太多,无法奖励。这个村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先进村,自从恢复高考后,村民把挣的钱都用来供孩子上大学,所以与外村相比,新建房屋不多。
  党宪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大学生不用按5万元算,就按4万元这100多名大学生就使小郭村村民支出了约500万元。目前,农户盖院5间的砖混结构的平房约4万元。由此推算,如果不是供大学生,该村可以多盖起100多院新房。
  
  学费挣够了母亲累死了
  
  防虏寨乡定国村农妇黄某两个儿女都考上大学,最多时欠债10万元,现在还有8万元债,光一年利息就一两万元。由于精神压力大和劳累,丈夫病倒了,因无钱治疗,在儿子上大学第二年离世。
  和家庄镇长洼村79岁老人王全胜说,上世纪70年代劳动时,他从拉麦秸的车上摔下来,受了重伤,长期不能生活自理。大儿子智力有障碍,只能由他人带着干点出力活。全家靠老伴支撑。由于几个孩子都在上学,花费大,老伴又要种地、干家务,还要去拉煤挣钱,积劳成疾,又顾不得治疗,在二儿子考上大学第二年突然病故。该村的乡土作家王治民为这位老太太写了副挽联,上联:学费挣够了;下联:母亲累死了;横批:死也值得。
  这副挽联,就贴在王全胜家门上。
  王全胜家的悲剧,没有就此罢休。由于老伴去世,家里失去依靠,经济没有来源,家务无人能干,一时陷入困境,一年后,智力有障碍的大儿子承受不了这样的困境,喝农药自杀,大儿媳曾患有精神病,大约是治疗不当,智力和身体受到影响,无自理能力,身体虚弱,在大儿子去世1年后,也病逝。就这样,在两年多时间里,家里添了3座新坟。
  党宪宗调查的110户农村大学生家庭,有11人因为孩子们的学费而累死、自杀、病逝。供养大学生的家庭,平均每10户就有1人这样离世。
  
  姗姗来迟的回报
  
  农民们为供孩子上大学付出巨大,家长得到回报了吗?
  范某告诉党宪宗,农村没钱不要紧,有粮、有柴,饿不死人,娃们在城里,压力大,花销大,干啥都要花钱。她的两个孩子已经大学毕业,但经济都紧张,要结婚,要买房,大女儿的孩子还生过病,医疗费花了3万多元。所以她不敢要孩子的钱。一次孩子要给她300元,她不要:“你给我钱,别人不知道,不如给我买身衣服,村里人看见都知道我娃孝顺。”
  黄某说,她的儿女毕业后,一直在还债。本来女儿毕业时分配到机关工作,为了多挣钱,要求下到工地。因长期在下面工地工作,已经28岁了,还没有解决婚姻大事。同样,儿子已经30岁了,也没有结婚。为了节省钱,儿子3年都没有回家。
  城关镇小郭村党治耀老人的儿子1978年考上大学,那时虽然学费少,但农民收入更少,一次儿子来信说要10元钱实习费,老人一下被难住了,不知从哪里弄这10块钱,四处转悠,看到地里生产队摘过的棉花杆,就和老伴去捡棉花壳里没有撕干净的棉花,捡了3天,才捡到5公斤,送到棉绒厂。棉绒厂有个看门的老人说棉花絮,不值钱,不要卖了。党治耀老人说缺钱用,没有办法,结果只卖了5元钱。第二天,两位老人又到地里拔棉花秆,砍成节,送到纤维板厂卖了,这才凑够10元,给儿子寄去。儿子读完大学后,又读硕士、博士、博士后,工作后又要自费出书,经济一直紧张。尽管儿子要给老人钱,但老人一直不要。近几年儿子经济状况好一些,老人才收下儿子给的钱,一年一两千元,老人说足够了。
  从合阳考上大学走出来的渭南市农业局干部王彪告诉记者,大学生毕业20年后,才能回报父母。可这时候,父母已经老了,吃不动,喝不下,享受不了,有的可能早已不在人间。
  
  不求回报的父母
  
  农民们如此含辛茹苦供养大学生的目的是什么?
  党宪宗回答,是为了让孩子脱离农村,不再像父母一样辛苦。城乡差别太大,他们要使孩子成为城里人。
  记者跟随党宪宗走访了7家,农民们的回答令记者肃然起敬。
  范某说,她小时候很想上学,可娘家穷,不让她上,让她在家干家务,她为了上学的事还挨过打,至今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得。她发誓要让自己的孩子都上学,所以,她让孩子们全力以赴学习,不让干家务。
  党某说,她是文盲,年轻时在引黄工地劳动,干部给她一张单子,让她去宣传,可她一个字不识,当时窘迫、痛苦得无法说。所以,她要让娃们读书,,学本事,国家指到哪,就能干到哪,不能再像她啥都干不了。
  记者问,供孩子上大学,经济上是否合算?
  党某回答,不算那个账,就没有想让娃们把钱挣回来,只要娃们肚里有知识,到社会上能干事就行。
  范某说:“我不能向娃们要钱,让人家知道我家穷,连对象都不好找了。”她还要给儿子在家里盖房,要给儿媳留个好印象。
  记者又问:如果孩子们大学毕业了,还回农村当农民,你们是否愿意供他们上大学?
  党某回答:就算娃们回农村当农民,也要供他们上大学,农村也少不了文化,最简单的种植,也要有文化。
  党某回答:农村也需要知识,有了知识啥事业都能搞。
  农民们为供孩子上大学吃了那么多的苦,他们不仅不求回报,还心怀歉意。
  党某说,人家给孩子留遗产、留房子,而她给孩子留的是债务。
  党宪宗告诉记者,皇甫庄乡一家农民,为了孩子上学,丈夫砸石头,妻子炸石头。一年暑假,上高一的二儿子为了挣学费,到石场砸石头,没有想到出现意外,二儿子被炸死了。就是这样,他们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供出大学。儿子当了医生,至今没有买房;女儿毕业后找了一个很不理想的工作。他们对党宪宗说,因为他们是农民,没有钱帮儿子买房,也没本事帮女儿找工作,对不起孩子。
  
  谁为农民解忧
  
  党宪宗告诉记者,他做这个调查的目的,一是希望引起社会对供养大学生农户的关注,给贫困者以资助;二是希望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不要忘记养育自己的父母;三是希望高校降低收费标准,让农民的孩子上得起大学,给他们提供改变人生的机会。
  记者就农民供养大学生负担过重问题采访了有关人员。
  西安工程大学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黄海峙说,贫困生的问题,已经受到国家、社会、学校的广泛关注,这一问题要通过多渠道来解决,单纯让国家和社会来承担相关责任,显然片面。
  西安科技大学组织部部长张立杰是从甘肃贫困农家走出的大学生,他创办的家族助学金使家族内3人上了大学,多人上了中专。本报曾报道过他的事迹。张立杰认为,农民供养大学生的难关,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解决,除国家助学贷款以外,可以建立家庭、家族式助学金,或以村、组为单位设立助学金,分担家庭经济支出峰值。只要有人出面倡导,就能做起来。
  省妇联“红凤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说,首先要清楚一个问题,高中以上的教育,不在义务教育范围之内,不能完全依靠国家救助。其次,要转变这些农家学子家长的观念。孩子上大学时,年龄已经达到18岁,对于贫困的农家,大学学费不用家长操心,学校不会因为家庭支付不起学费而将他们驱逐于大门之外。大学里有奖学金、补助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减免学费等多种救助方式,而且社会上还有像“红凤工程”等许多救助大学生的组织,应让大学生自己去争取。这样可以锻炼大学生独立生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家长不能什么都包办,否则培养出来的孩子缺乏责任心,一苦了自己,二害了孩子,三无益国家。国家需要有能力的大学生,不需要那种连结婚都要家长包办的人。
   (据《西安晚报》)
其他文献
早年,毛泽东曾深受曾国藩的影响。毛泽东出生时(1893年),离曾国藩去世(1872年)不过二十年,曾氏“中兴名臣”的声名也尚未褪色。从地域上来看,曾国藩是湘乡人,而湘乡又离毛泽东的家乡韶山很近。过去,韶山曾有数千人参加曾国藩创建的“湘军”,并有数十人建功立业,做到提督、总兵这样的高官,仅毛氏家族就有毛有庆、毛正明、毛恩毅三人做到了提督。所以,在韶山乡土文化中,曾国藩的影响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毛泽
期刊
编前:  前不久,编辑部收到中学教师林红的来信,对于一些教育流行语进行质疑,这些流行语中,有些近几年被较多提到的,也有从古至今,一直作为教育箴言在起作用的  作者是一位年轻教师,自己差不多也是被这些话教育长大的,但她当了老师,接触了新的教育理念之后,对此有了新的思考针对信中的问题,青春热线专访了教育专家孙云晓,他认为,有些广泛流行的教育语言确实传递出与时代相悖的观念,非常值得我们反思和批判    
期刊
据美联社报道,当布什总统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4月20日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握手会谈的时候,美国国会的许多人都希望布什能使胡主席改变中国的汇率政策,也就是使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应更“值钱”?    美国国会中有很多人认为中国对汇率的操纵影响了美国经济。但另一些人却警告说,如果中国升值人民币将会提高美国消费者的消费利率,甚至可能引起美国经济的倒退。美国公用无线电视国际商业记者阿丹姆·大卫逊,解释了
期刊
1多吃时令蔬菜和水果12月吃春笋3月吃草莓会造成高速公路上的运输卡车拥堵  2给孩子读本故事书这会使你们更亲近,并促进孩子的想象力此外,这对孩子语言能力的开发也是不可或缺的从未听过长辈讲故事的孩子说话晚,表达能力差  3在刷牙时把水龙头关上否则每分钟会有5升水流进下水道如此算来1个四口之家每次刷牙将耗费60升水,一年则可以注满109个浴缸!  4了解一些关于你居住的城市的情况像是参加一次环城游,你
期刊
据《华尔街日报》统计,下面10个词在广告中出现最多,效果也最好。  免费——不管是“免费赠送”、“免费观看”等,只要广告语中出现白送一词,这种产品一般都非常受欢迎,其程度超过“买一赠一”。  省钱——如果你的产品或服务可以帮助人们省钱,千万不要忘记添上一个数字,相信会吸引更多人的眼球。  健康——健康比钱重要,所以越来越多的产品都想与健康挂钩,不要延年益寿,只要保证对健康无损害,就能让消费者多看一
期刊
俺们刚吃上肉你们又吃菜了。  俺们刚娶上媳妇你们又独身了。  俺们刚吃上糖你们又糖尿了。  俺们刚拿白纸擦屁股你们又用它擦嘴了。  俺们刚存点钱你们又买保险了。  俺们的娃子春节回家你们又开始出门旅游了。  俺们刚能歇会儿不用擦汗你们又去健身房、桑拿房流汗了。  俺们刚学会打电话,你们就说要宽带上网了。  俺们刚能在电影院约会你们又改网恋了。  俺们刚吃饱穿暖你们又减肥挂肚兜露脐了。  俺们刚把茅
期刊
龙与梅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著名画家白杨积30多年的艺术功底,将龙与梅巧妙地糅为一体,把“曲如龙”的技法加以扩张升华,使具有中华民族风貌的巨龙神采形象融入整个梅的干枝造型,创造出独特的充满神韵的干枝艺术语言。  白杨原名刘新立,出身于长安书画世家,早年承刘之久、蔡鹤洲先生研习国画。专攻山水、花卉,作品融传统笔墨与时代风貌为一体,艺术风格雄浑质朴,大气磅礴。他尤其擅长梅花,且独具匠心。他通过写生、观察、
期刊
在中国海外留学生里有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所占比例不大,但表现却特别“突出”,这就是海外“阔少”一族    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许多青年人留学的首选国家据美国国际教育研究所公布的年度报告显示,目前在美国大学中留学的外国学生超过50万人,人数最多的是来自中国的留学生,超过5万人波士顿中国学联召集人李明告诉记者,“阔少”一族在美国确实存在一些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消费很大,这些学生并不在意自己是否能
期刊
1959年,许世友回大别山家乡探亲,得知家乡饿死不少人,他既同情,又气愤于是,许世友从随行人员那里借款1000元,分给全村的父老乡亲,叫他们买点五谷杂粮度日,并買回了一头猪,宰后,让全村男女老少高高兴兴地过了个年  听说许世友将军回家了,地县区乡的干部特地赶来看望,并请许世友一行到县里吃一顿饭,顺便谈谈对家乡的感想许世友听完县里的情况汇报后很不满意,板着脸气愤地说:“什么锅里有,碗里有?锅里剩的不
期刊
一逼上梁山型    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后期,长达10年的时间内完成创业的中国富豪大多属于逼上梁山型在20世纪90年代一直到今天,此种类型曾有出现其典型代表是连续数年位居《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前列的李晓华,以及创办广东七喜电脑有限公司的易贤忠李晓华的第一桶金是靠在北戴河贩卖所谓“美国冷饮”掘得,当时投入资金是3500元,收获则达10万元人民币后李又在秦皇岛放录像,获利百万李真正暴发是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