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要以人为本,充分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小学生心理健康指的是学生在生活环境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境,同时具备敏锐的智力,能够调动情绪适应周围环境的独特心理状态和行为。由于小学生心理不成熟,进行群体生活之后可能产生学习困难、人际关系紧张、考试焦虑、人格障碍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较大的影响。我国进行基础教育改革之后,教育模式已經从以往的“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变。要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卫生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学 心理健康 教育策略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8)36-0022-01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进行随时观察,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是,不少教师认为心理德育教育并不是科任教师的任务,应该属于班主任的辅导范围。笔者认为在小学学科教学过程中,各科教师要在努力教学本科教学内容的同时,对学生实施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运用心理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认知、情感和思想等方面的发展,从而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语文学科是人文性和工具性高度统一的学科,不管是从教学内容还是从教学目标来讲,都能渗透充分的心理健康教育。
1.利用语文教材中蕴藏的心理教育内容强化学生的情感教育
在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情感教育,指的是在传授相应的语文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情绪进行充分的把握和表达,并且对自己的消极情感进行充分的控制、渊节和合理的宣泄,从而对别人的情绪情感进行相应的体察和理解。
比如,《升国旗》这篇文章的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在这些饱含深情的文本知识中,教师不仅要将其中的语文基础知识向学生展示,同时要注重对情感的传递和情感的教育。由于小学生年纪较小,生活阅历不够丰富,情感正处于逐渐发展时期。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相应的文本知识,引导学生对作品中涉及的美好情感进行体验和共鸣,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在语文文本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将教材和教学充分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的自我心理修养能力不断提高。
2.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健全学生人格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分析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到相应的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获得相应的自我展示机会,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来促使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水平。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相应的心理教育,不能仅仅理解为思想内容上的渗透,同时也要表现在教学形式上的充分渗透。总的来讲,就是借助于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将语文学科的教学与心理教育充分融合起来。因此,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应充分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1)细细品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到文本内在含义
对于语文学科来讲,只有通过细细地品读才能走进文本世界,从中感受到文本带来的深层次含义。比如,在学习教学《生命的壮歌》中的《蚁国英雄》这篇文章的时候,就要引导学生对蚂蚁逃生的段落进行细细品读。在巨大的灾难面前,微小的蚂蚁是怎么做的呢?在课文中有这样的语句:“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裂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鼹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明确:为什么这么微小的蚂蚁在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通过团结而救活了更多的生命?引导学生面对这样的英雄场景的时候,想说些什么?在不断的阅读过程中,充分感知课文带来的美好情感。
(2)在课堂教学前设计讲授性节目,激发学生情感感受
在每堂语文课开始进行之前,可以设计相应的讲授性节目,让学生从相应的语文活动中梳理自己的语文学习,从而激发良好的情感感受。比如可以举办“课前一分钟演讲”、“每天一句名言”、“今天我收获了”,等等,让学生参与到相应的语文学习活动,受到积极情感的熏陶。
3.进行写作训练,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相应的作文训练,不但可以检验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可以对学生的心理动态进行较好的把握。因此,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作文、周记和日记进行详细的修改。在作文、周记和日记的写作中,学生会将自己的心理动态充分展示出来,教师在批改过程中要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教学。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充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具体知识的过程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李东旭.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华夏教师,2017(02)
[2]夏丽娟. 促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持续开展[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8(04)
语文教学 心理健康 教育策略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8)36-0022-01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进行随时观察,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是,不少教师认为心理德育教育并不是科任教师的任务,应该属于班主任的辅导范围。笔者认为在小学学科教学过程中,各科教师要在努力教学本科教学内容的同时,对学生实施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运用心理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认知、情感和思想等方面的发展,从而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语文学科是人文性和工具性高度统一的学科,不管是从教学内容还是从教学目标来讲,都能渗透充分的心理健康教育。
1.利用语文教材中蕴藏的心理教育内容强化学生的情感教育
在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情感教育,指的是在传授相应的语文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情绪进行充分的把握和表达,并且对自己的消极情感进行充分的控制、渊节和合理的宣泄,从而对别人的情绪情感进行相应的体察和理解。
比如,《升国旗》这篇文章的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在这些饱含深情的文本知识中,教师不仅要将其中的语文基础知识向学生展示,同时要注重对情感的传递和情感的教育。由于小学生年纪较小,生活阅历不够丰富,情感正处于逐渐发展时期。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相应的文本知识,引导学生对作品中涉及的美好情感进行体验和共鸣,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在语文文本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将教材和教学充分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的自我心理修养能力不断提高。
2.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健全学生人格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分析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到相应的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获得相应的自我展示机会,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来促使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水平。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相应的心理教育,不能仅仅理解为思想内容上的渗透,同时也要表现在教学形式上的充分渗透。总的来讲,就是借助于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将语文学科的教学与心理教育充分融合起来。因此,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应充分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1)细细品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到文本内在含义
对于语文学科来讲,只有通过细细地品读才能走进文本世界,从中感受到文本带来的深层次含义。比如,在学习教学《生命的壮歌》中的《蚁国英雄》这篇文章的时候,就要引导学生对蚂蚁逃生的段落进行细细品读。在巨大的灾难面前,微小的蚂蚁是怎么做的呢?在课文中有这样的语句:“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裂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鼹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明确:为什么这么微小的蚂蚁在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通过团结而救活了更多的生命?引导学生面对这样的英雄场景的时候,想说些什么?在不断的阅读过程中,充分感知课文带来的美好情感。
(2)在课堂教学前设计讲授性节目,激发学生情感感受
在每堂语文课开始进行之前,可以设计相应的讲授性节目,让学生从相应的语文活动中梳理自己的语文学习,从而激发良好的情感感受。比如可以举办“课前一分钟演讲”、“每天一句名言”、“今天我收获了”,等等,让学生参与到相应的语文学习活动,受到积极情感的熏陶。
3.进行写作训练,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相应的作文训练,不但可以检验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可以对学生的心理动态进行较好的把握。因此,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作文、周记和日记进行详细的修改。在作文、周记和日记的写作中,学生会将自己的心理动态充分展示出来,教师在批改过程中要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教学。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充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具体知识的过程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李东旭.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华夏教师,2017(02)
[2]夏丽娟. 促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持续开展[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