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近几年中我国不断提高对高职院校贫困学生的资助水平,形成了助学金、奖学金和助学贷款等形式,将减免学费、困难补助和勤工俭学等相结合,但是因为贫困生认定这一环节存在很大困难和分歧,会对资助的效果产生影响,本文对我国目前高职院校认定贫困生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认定;贫困生对策
高职贫困生就是指在高职院校上学期间的生活费较低,无法满足伙食标准的需求,不能定期缴纳学杂费和购买日常用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深入发展,我国学校的规模和水平不断增加,高等教育向大众化等方面深入发展,贫困生的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
1.当前高职院校贫困生认定的主要依据
一般来说,学校认定贫困生的依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要有生源地所在的政府部门出具的三级贫困(村(居委会)、乡(镇、街道办事处)、县或区民政部门)证明;二,缺乏经济来源,在经济上缺乏依靠;第二,家庭居住于较为偏远的地区,生活水平落后,自然环境较差,经济落后,无法满足生存需要;第三,家庭的经济较差,但是子女很多,收入水平较低;第四,家庭中有家属生病,需要较多医药费用,使经济负担加剧;第五,家庭居住地区受到自然灾害,缺乏经济来源等。如果存在上述一种情况,可以将学生认定为贫困生。
2.当前贫困生认定的实际情况
2.1贫困生等级界定困难
因为高校面向多个地区和省份进行招生,我国区域间的经济水平具有较大差距,经济发展不平衡,学校在审核当地政府的贫困资料的时候,无法明确该学生和同一学校内其它学生的经济水平,因此,在基层组织对贫困生进行衡量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问题,也为贫困学生的认定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2贫困生认定的贫困证明存在人为虚假因素
贫困证明是由当地村(居委会)、乡(镇、街道办事处)、县或区民政部门村(镇)共同出具的对学生的经济水平经书面材料进行反映,能够成为衡量贫困生的依据,会对学生的补助金额等进行影响,但是,地方各级行政组织对它的认识却没有重视起来,有的地方政府在出具“贫困证明”等资料的时候,没有对家庭经济水平进行深入了解,缺乏责任意识,一些缺乏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员工,还在金钱等利益的诱惑下,进行资料造假,使很多贫困证明存在着虚假的现象。
2.3受补助贫困生认定过程中的“计划经济”
当前我院受补助的学生人数应该结合总人数进行确定,但是在每个学期中,分布的贫困生是不平均的,有的院系贫困学生较少,有的院系贫困学生较多,有的专业贫困学生较少,有的专业贫困学生蕉叶,即使是在不同的班级内部,贫困生的水平也不相同,使用一味追求平均分配的思想,很容易造成贫困生认定的困难。
2.4现行的免费式资助政策加剧了贫困生的认定的难度
当前普通高等学校高校普遍推行的国家助学金、学费减免和生源地助学贷款这几种措施,从本质上都是一种义务不对等的资助模式,学生只有被资助的权利而没有受资助后的义务。如这些免费式的资助对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大学生都是一种潜在的利益诱惑,必然促动他们向有限的助学资源伸手,加大了高校认定贫困生的难度。
3.贫困生认定中的非贫困生类型及预防措施
伪贫困学生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首先,家庭生活水平较好,但是在思想上缺乏认识,以为资助属于国家出资,应该收下。第二,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认为在认定贫困生之后,可以获得国家奖学金。出现大量上述状况能够反映出我国目前在教育的过程中,没有强化诚信教育,学生没有责任感,应该重视建设完善的管理体系,对不守诚信的行为进行严惩,使社会在良性环境下进行运行,在源头上打击伪贫困生现象,实现贫困生认定工作中的公平性。
3.1推进分层助困模式
从大学生贫困类别来看,大学贫困生一般分为两类,即特困生、困难学生。对贫困大学生实施分层助困是一个正确的思路。学校应该使用目前掌握的资源,对学生缴纳费用水平进行了解,使用手机费用和校园卡费用等,对学生生活水平进行了解,通过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多方面信息,对不同层次的贫困大学生采取不同的经济资助。
3.2地方各级政府应成立专门的认定机构,配备专门人员,明确责任人的职责和义务
建立动态的经济困难户的电子数据库,实施动态管理,并将相关工作及时上网,提高认定贫困生过程中的网络水平、信息水平和动态水平,实现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使证明材料可信水平得到提高,使认定工作的有效水平和公正水平提高。同时,政府应该在认定的过程中,使用动态化的管理模式,定期对学生经济情况进行检查,结合学生家庭居住地的经济水平,对认定标准进行检查和调整,使因为突发情况而返贫家庭的学生能够获得资助,同时,对资源进行合理使用,提高其公平水平和效益水平。
3.3辅导员工作要做到勤、细、实
班主任应该深入走访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水平,将长期跟踪和及时反馈相结合,对消费水平进行了解,充分激发干部在班级中的作用,通过班干部对学生情况进行了解。如果发现违规享受助学金的现象,应该建设完善的惩罚措施,不仅退还奖金,还应该在档案中记录。(作者单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冯超.高校贫困生界定标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20):187.
[2]李宁.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2009,(10):38-39.
[3]陈秋萍.浅析高校伪贫困生的成因与防范扬州大学学报,2008,(2)
[4]陈智玲.利用校园一卡通数据流完善高校贫困生认定体系[J].科技信息,2007(8).
关键词:高职院校;认定;贫困生对策
高职贫困生就是指在高职院校上学期间的生活费较低,无法满足伙食标准的需求,不能定期缴纳学杂费和购买日常用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深入发展,我国学校的规模和水平不断增加,高等教育向大众化等方面深入发展,贫困生的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
1.当前高职院校贫困生认定的主要依据
一般来说,学校认定贫困生的依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要有生源地所在的政府部门出具的三级贫困(村(居委会)、乡(镇、街道办事处)、县或区民政部门)证明;二,缺乏经济来源,在经济上缺乏依靠;第二,家庭居住于较为偏远的地区,生活水平落后,自然环境较差,经济落后,无法满足生存需要;第三,家庭的经济较差,但是子女很多,收入水平较低;第四,家庭中有家属生病,需要较多医药费用,使经济负担加剧;第五,家庭居住地区受到自然灾害,缺乏经济来源等。如果存在上述一种情况,可以将学生认定为贫困生。
2.当前贫困生认定的实际情况
2.1贫困生等级界定困难
因为高校面向多个地区和省份进行招生,我国区域间的经济水平具有较大差距,经济发展不平衡,学校在审核当地政府的贫困资料的时候,无法明确该学生和同一学校内其它学生的经济水平,因此,在基层组织对贫困生进行衡量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问题,也为贫困学生的认定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2贫困生认定的贫困证明存在人为虚假因素
贫困证明是由当地村(居委会)、乡(镇、街道办事处)、县或区民政部门村(镇)共同出具的对学生的经济水平经书面材料进行反映,能够成为衡量贫困生的依据,会对学生的补助金额等进行影响,但是,地方各级行政组织对它的认识却没有重视起来,有的地方政府在出具“贫困证明”等资料的时候,没有对家庭经济水平进行深入了解,缺乏责任意识,一些缺乏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员工,还在金钱等利益的诱惑下,进行资料造假,使很多贫困证明存在着虚假的现象。
2.3受补助贫困生认定过程中的“计划经济”
当前我院受补助的学生人数应该结合总人数进行确定,但是在每个学期中,分布的贫困生是不平均的,有的院系贫困学生较少,有的院系贫困学生较多,有的专业贫困学生较少,有的专业贫困学生蕉叶,即使是在不同的班级内部,贫困生的水平也不相同,使用一味追求平均分配的思想,很容易造成贫困生认定的困难。
2.4现行的免费式资助政策加剧了贫困生的认定的难度
当前普通高等学校高校普遍推行的国家助学金、学费减免和生源地助学贷款这几种措施,从本质上都是一种义务不对等的资助模式,学生只有被资助的权利而没有受资助后的义务。如这些免费式的资助对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大学生都是一种潜在的利益诱惑,必然促动他们向有限的助学资源伸手,加大了高校认定贫困生的难度。
3.贫困生认定中的非贫困生类型及预防措施
伪贫困学生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首先,家庭生活水平较好,但是在思想上缺乏认识,以为资助属于国家出资,应该收下。第二,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认为在认定贫困生之后,可以获得国家奖学金。出现大量上述状况能够反映出我国目前在教育的过程中,没有强化诚信教育,学生没有责任感,应该重视建设完善的管理体系,对不守诚信的行为进行严惩,使社会在良性环境下进行运行,在源头上打击伪贫困生现象,实现贫困生认定工作中的公平性。
3.1推进分层助困模式
从大学生贫困类别来看,大学贫困生一般分为两类,即特困生、困难学生。对贫困大学生实施分层助困是一个正确的思路。学校应该使用目前掌握的资源,对学生缴纳费用水平进行了解,使用手机费用和校园卡费用等,对学生生活水平进行了解,通过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多方面信息,对不同层次的贫困大学生采取不同的经济资助。
3.2地方各级政府应成立专门的认定机构,配备专门人员,明确责任人的职责和义务
建立动态的经济困难户的电子数据库,实施动态管理,并将相关工作及时上网,提高认定贫困生过程中的网络水平、信息水平和动态水平,实现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使证明材料可信水平得到提高,使认定工作的有效水平和公正水平提高。同时,政府应该在认定的过程中,使用动态化的管理模式,定期对学生经济情况进行检查,结合学生家庭居住地的经济水平,对认定标准进行检查和调整,使因为突发情况而返贫家庭的学生能够获得资助,同时,对资源进行合理使用,提高其公平水平和效益水平。
3.3辅导员工作要做到勤、细、实
班主任应该深入走访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水平,将长期跟踪和及时反馈相结合,对消费水平进行了解,充分激发干部在班级中的作用,通过班干部对学生情况进行了解。如果发现违规享受助学金的现象,应该建设完善的惩罚措施,不仅退还奖金,还应该在档案中记录。(作者单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冯超.高校贫困生界定标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20):187.
[2]李宁.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2009,(10):38-39.
[3]陈秋萍.浅析高校伪贫困生的成因与防范扬州大学学报,2008,(2)
[4]陈智玲.利用校园一卡通数据流完善高校贫困生认定体系[J].科技信息,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