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优化和创新学生工作理念为导向,丰富学生工作体制的内涵,从引入服务型管理体制、探索新型班级管理模式、打造高素质、高效率的学生工作队伍入手,充分利用校园网,实现学生管理工作手段的创新。
关键词:优化;学生工作管理
引言
学生管理工作理念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高校树立育人的科学发展观,其核心就在于坚持以学生为本,确立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彰显对人的关怀。学生管理工作作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理念上有所提升、发展和创新,用更为科学先进的思想理念指导实践工作,以开发大学生潜能、情操、提高其基本素养,促进大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一、“以生为本”的学生工作理念
当今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学生工作,要争取做到“学生为本”,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需求层次和需求架构为目标,从学生的内在需求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将个人成才目标和学校的教育目标相结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内在成长的动力和需求, 把学生工作扎实的落在育人为本的价值目标上。
“以生为本”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是哲学观当中“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以人为为基础的同时以人为核心,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教育目标,在满足人的基本生存、安全、健康等自然需要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满足人的民主、公平、公正的合理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以一项以学生为本的事业,人文关怀是其重要核心。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不仅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人情味,而且在在工作中更好的服务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培养学生、鼓励学生。真正做到围绕着学生成长和成才为目标,把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最终追求。
1、以服务为导向,以教育为核心,以管理为基础的工作理念。不仅政府部门,高校的学生工作管理体制也要秉承“服务育人”的理念,以“服务”导向、“教育”为核心、“管理”为基础,真正做到以人为本。2、科学化、现代年、信息化、层次化相结合的理念。高校学生工作要從过去的管理型工作模式逐步向服务型、教育型工作模式转变。服务的内容要准确把握学生在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等方面的不同层次的合理需求。 在学生工作过程中,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学生事务性工作的摄入和参与,通过极高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化、数字化、科学化、智能化,一方面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运用,利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将大量的学生工作人员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将自己工作重心和时间精力投入在对学生思想、道德、心理健康、三观教育等方面。
二、优化学生工作管理体制的内涵
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体制,优化学生工作管理体制的内涵,不仅是时代的需求,更是高校内部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引入服务型管理体制
在“学分制”的大时代背景下,加强服务学生的思想理念,将传统的行政型管理模式转变为有利于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服务型管理模式,使学生工作在服务中体现引导、教育和管理的内容,以服务促教育,以服务促管理,形成“教育、管理、服务”的新型学生管理体制, 提高学生工作管理的实效性。
(二)探索新型班级管理模式
全日制本科各专业的标准学制为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实行弹性学习年限,但班级管理模式仍是以专业班级划分。目前,我校本科生在大一阶段进入通识学院,大二后进入各专业学院。 探索和建立一种分阶段、多维的管理机制,以顺应由于“学分制”引起学生管理出现的交叉和混乱。一是在低年级阶段,即大一、大二阶段在各专业学院,实行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在完成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之后,进入大三大四实行导师制管理,以相似专业或课程大类为单位,设立较为稳定的组织,以专业(学业)导师为主导进行短期管理。增强学生对学科专业的理解,提高其专业素养,为就业做铺垫。
(三)打造高素质、高效率的学生工作队伍
学生工作队伍是做好学生工作的骨干力量,是高校进行学生工作体制改革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学生工作队伍的自身建设和管理是关系到学生工作管理体制改革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改革的成以及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关键还是要在学生工作队伍管理机制上下功夫。
1、形成科学合理的辅导员选聘制度
首先,重选才。拓宽多种渠道,选拔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同志从事学生工作;其次,重育才。高校是培育人才的地方,不仅是针对学生,对老师也是同样。采取校内与校外、短期与长期、理论与实践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培训,以提高这支队伍的工作能力、职业素质;其三,施政策。学生工作最重要的是安全与稳定,首要就是队伍的稳定。给予政策扶持、打通晋升渠道、鼓励在职进修、改善住房等方面都要有更多的政策;最后,建考核。完善健全更为合理的考核管理制度,既要严格考核,又要科学合理,做到奖惩分明。[1]
2、从制度入手助力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改革开放之后,随时时代的发展需求不断变化,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以往不尽相同,当前更多的是要求辅导员向着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方向发展。由此可见,髙校辅导员必须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 更多的开展一些与学生管理工作相关的科学研究,提升其专业素养,满足工作需求的同时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许多职业规划专家认为,稳定是职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在2017年教育部第43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对辅导员的职业化建设提出更为具体明确的指导性意见,特别是在职业发展和业务培训方面,有了明确的要求和方向。从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角度考虑,从建立健全制度入手,以晋升机制和激励机制为保证,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素质以及调查研究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决策计划能力、统筹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宣传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因此要只有从制度层面引导,从辅导员自身成长需求出发,才能真正助力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
三、充分利用校园网,实现学生管理工作手段的创新
积极引导校园网络文化,鼓励学生参与学生管理事务,充实丰富校园线上资讯,有效提升学生工作网站的娱乐性、时效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提高关注度和点击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有效信息,利用网络这一载体。将其方便、迅捷、互动性强的特点充分融入到学生工作中去,做到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倾听学生群体中的声音和想法,将有利于改进学生工作的意见,及时反馈给相关学生管理部门,从而有利于学生管理工作者有针对性地服务于学生。
参考文献:
[1]姚群秀.多途径提高思政教育时效性的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08,(6):37-38
关键词:优化;学生工作管理
引言
学生管理工作理念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高校树立育人的科学发展观,其核心就在于坚持以学生为本,确立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彰显对人的关怀。学生管理工作作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理念上有所提升、发展和创新,用更为科学先进的思想理念指导实践工作,以开发大学生潜能、情操、提高其基本素养,促进大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一、“以生为本”的学生工作理念
当今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学生工作,要争取做到“学生为本”,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需求层次和需求架构为目标,从学生的内在需求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将个人成才目标和学校的教育目标相结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内在成长的动力和需求, 把学生工作扎实的落在育人为本的价值目标上。
“以生为本”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是哲学观当中“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以人为为基础的同时以人为核心,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教育目标,在满足人的基本生存、安全、健康等自然需要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满足人的民主、公平、公正的合理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以一项以学生为本的事业,人文关怀是其重要核心。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不仅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人情味,而且在在工作中更好的服务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培养学生、鼓励学生。真正做到围绕着学生成长和成才为目标,把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最终追求。
1、以服务为导向,以教育为核心,以管理为基础的工作理念。不仅政府部门,高校的学生工作管理体制也要秉承“服务育人”的理念,以“服务”导向、“教育”为核心、“管理”为基础,真正做到以人为本。2、科学化、现代年、信息化、层次化相结合的理念。高校学生工作要從过去的管理型工作模式逐步向服务型、教育型工作模式转变。服务的内容要准确把握学生在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等方面的不同层次的合理需求。 在学生工作过程中,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学生事务性工作的摄入和参与,通过极高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化、数字化、科学化、智能化,一方面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运用,利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将大量的学生工作人员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将自己工作重心和时间精力投入在对学生思想、道德、心理健康、三观教育等方面。
二、优化学生工作管理体制的内涵
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体制,优化学生工作管理体制的内涵,不仅是时代的需求,更是高校内部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引入服务型管理体制
在“学分制”的大时代背景下,加强服务学生的思想理念,将传统的行政型管理模式转变为有利于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服务型管理模式,使学生工作在服务中体现引导、教育和管理的内容,以服务促教育,以服务促管理,形成“教育、管理、服务”的新型学生管理体制, 提高学生工作管理的实效性。
(二)探索新型班级管理模式
全日制本科各专业的标准学制为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实行弹性学习年限,但班级管理模式仍是以专业班级划分。目前,我校本科生在大一阶段进入通识学院,大二后进入各专业学院。 探索和建立一种分阶段、多维的管理机制,以顺应由于“学分制”引起学生管理出现的交叉和混乱。一是在低年级阶段,即大一、大二阶段在各专业学院,实行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在完成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之后,进入大三大四实行导师制管理,以相似专业或课程大类为单位,设立较为稳定的组织,以专业(学业)导师为主导进行短期管理。增强学生对学科专业的理解,提高其专业素养,为就业做铺垫。
(三)打造高素质、高效率的学生工作队伍
学生工作队伍是做好学生工作的骨干力量,是高校进行学生工作体制改革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学生工作队伍的自身建设和管理是关系到学生工作管理体制改革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改革的成以及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关键还是要在学生工作队伍管理机制上下功夫。
1、形成科学合理的辅导员选聘制度
首先,重选才。拓宽多种渠道,选拔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同志从事学生工作;其次,重育才。高校是培育人才的地方,不仅是针对学生,对老师也是同样。采取校内与校外、短期与长期、理论与实践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培训,以提高这支队伍的工作能力、职业素质;其三,施政策。学生工作最重要的是安全与稳定,首要就是队伍的稳定。给予政策扶持、打通晋升渠道、鼓励在职进修、改善住房等方面都要有更多的政策;最后,建考核。完善健全更为合理的考核管理制度,既要严格考核,又要科学合理,做到奖惩分明。[1]
2、从制度入手助力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改革开放之后,随时时代的发展需求不断变化,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以往不尽相同,当前更多的是要求辅导员向着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方向发展。由此可见,髙校辅导员必须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 更多的开展一些与学生管理工作相关的科学研究,提升其专业素养,满足工作需求的同时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许多职业规划专家认为,稳定是职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在2017年教育部第43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对辅导员的职业化建设提出更为具体明确的指导性意见,特别是在职业发展和业务培训方面,有了明确的要求和方向。从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角度考虑,从建立健全制度入手,以晋升机制和激励机制为保证,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素质以及调查研究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决策计划能力、统筹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宣传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因此要只有从制度层面引导,从辅导员自身成长需求出发,才能真正助力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
三、充分利用校园网,实现学生管理工作手段的创新
积极引导校园网络文化,鼓励学生参与学生管理事务,充实丰富校园线上资讯,有效提升学生工作网站的娱乐性、时效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提高关注度和点击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有效信息,利用网络这一载体。将其方便、迅捷、互动性强的特点充分融入到学生工作中去,做到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倾听学生群体中的声音和想法,将有利于改进学生工作的意见,及时反馈给相关学生管理部门,从而有利于学生管理工作者有针对性地服务于学生。
参考文献:
[1]姚群秀.多途径提高思政教育时效性的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08,(6):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