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習民主。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效果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又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最有活力最深奥的一门学科。它总是站在教学改革之首,每一次教改都会出现一些新的东西,也许正因如此,才使它永富魅力。长期以来,我们的许多课堂教学比较沉闷,缺乏活力,难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为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得让课堂充满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我们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思考、多探索、多研究。为此,本文特就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做如下探讨。
一、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被激发出来,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
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通过对学生的建议一一阅读及认真分析,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办一个墙报,命名为“大家的金点子”,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建议被教师采纳,这种自主的权力和被激发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动力,教师通过对学生“点子”的调查,可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学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话题是学生最欢迎的,通过教学、教法的改进,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先做好阅读前的准备工作,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
初中语文阅读课,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5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阅读教学的最大效益。因此,在阅读前要先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一)整体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
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阅读时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章后注释等内容,同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如果是小说,则要了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如果是议论文,则要着重把握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阅读也就心中有数了。
(二)确定区域圈点勾画
阅读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时练习要养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可以先看题目涉及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分析综合能力。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三)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句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他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如:道听途说,道,指道路;志同道合,道,指道理。在综合阅读训练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如:“见教”一词的本意是客套话,指教(我)的意思。他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则表现为不同的意义。在《范伟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前面对屠户的“教导”,称“岳父见教的是”。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区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
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不知所云。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
三、教学中要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指导学生自己读书
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应更多的激发学生他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产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逐步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更多地激励他们主动思考,引导他们关注自身及他人的生存,思考生命的价值,培养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并通过与文本、同学之间的交流,汲取一切有利于他们自身发展的知识、信息,不断地实现心灵的转变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以促进自身的发展。
阅读的本质就是“读”,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阅读教学自然以学生自己阅读为主,教师知识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通过读,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并借助工具书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解决问题。
因为阅读是循序渐进的,只要坚持阅读,善于思考,就会达到读有所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能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从而提高阅读分析和理解的能力。而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是主动接受,是自我消化和吸收,学生感受到了作品的特色,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既有兴趣又往往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在此基础上,教师抓住重点、难点,予以点拨,少而精,这样就避免了文无难易,不分详略轻重,一讲到底的做法。这样的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我们教师只有潜心钻研、正确地解读文本,把握准确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教学指导,整体提高学生感知能力,培养学生鉴赏水平,让学生每堂语文课都真正有所“得”,相信我们的语文课堂将会更加精彩纷呈、扎实有效。
(作者单位:河北省肃宁县职业中学)
作者简介:曹艳梅,1973年生,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
参考文献
[1]张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7(10):99-101.
[2]陈景瑛.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效果[J].语文学刊,2015(13):136-139.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效果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又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最有活力最深奥的一门学科。它总是站在教学改革之首,每一次教改都会出现一些新的东西,也许正因如此,才使它永富魅力。长期以来,我们的许多课堂教学比较沉闷,缺乏活力,难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为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得让课堂充满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我们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思考、多探索、多研究。为此,本文特就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做如下探讨。
一、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被激发出来,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
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通过对学生的建议一一阅读及认真分析,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办一个墙报,命名为“大家的金点子”,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建议被教师采纳,这种自主的权力和被激发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动力,教师通过对学生“点子”的调查,可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学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话题是学生最欢迎的,通过教学、教法的改进,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先做好阅读前的准备工作,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
初中语文阅读课,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5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阅读教学的最大效益。因此,在阅读前要先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一)整体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
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阅读时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章后注释等内容,同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如果是小说,则要了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如果是议论文,则要着重把握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阅读也就心中有数了。
(二)确定区域圈点勾画
阅读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时练习要养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可以先看题目涉及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分析综合能力。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三)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句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他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如:道听途说,道,指道路;志同道合,道,指道理。在综合阅读训练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如:“见教”一词的本意是客套话,指教(我)的意思。他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则表现为不同的意义。在《范伟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前面对屠户的“教导”,称“岳父见教的是”。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区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
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不知所云。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
三、教学中要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指导学生自己读书
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应更多的激发学生他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产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逐步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更多地激励他们主动思考,引导他们关注自身及他人的生存,思考生命的价值,培养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并通过与文本、同学之间的交流,汲取一切有利于他们自身发展的知识、信息,不断地实现心灵的转变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以促进自身的发展。
阅读的本质就是“读”,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阅读教学自然以学生自己阅读为主,教师知识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通过读,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并借助工具书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解决问题。
因为阅读是循序渐进的,只要坚持阅读,善于思考,就会达到读有所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能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从而提高阅读分析和理解的能力。而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是主动接受,是自我消化和吸收,学生感受到了作品的特色,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既有兴趣又往往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在此基础上,教师抓住重点、难点,予以点拨,少而精,这样就避免了文无难易,不分详略轻重,一讲到底的做法。这样的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我们教师只有潜心钻研、正确地解读文本,把握准确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教学指导,整体提高学生感知能力,培养学生鉴赏水平,让学生每堂语文课都真正有所“得”,相信我们的语文课堂将会更加精彩纷呈、扎实有效。
(作者单位:河北省肃宁县职业中学)
作者简介:曹艳梅,1973年生,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
参考文献
[1]张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7(10):99-101.
[2]陈景瑛.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效果[J].语文学刊,2015(13):13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