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创新莫创“伤”

来源 :考试·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stdzi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关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学校更是倡导、鼓励学生写作大胆创新,张扬个性,主张“真实的体验,创新的表达”。不少学生则在创新的旗帜下挑战传统作文,写出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耳目一新的“创新佳作”。然而也有相当一部分考生由于对创新认识的肤浅,给作文留下了“累累伤痕”,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 创“伤”之一——语言异化
  在作文时,可以适当地选用生活中的鲜活语言,也可以大胆地吸收外民族语言中的有关词汇,为文所用,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这也是语言创新的有效做法,值得提倡。但有些同学一味追求语言创新,根本不顾语言的规范和表达的需要,写出的文章让人哭笑不得,具体表现为以下“四化”:
  (1)西洋化:就是在作文中刻意将中文换成英文,文中大量穿插英文。如2005年中考作文中,一考生在《好书我爱读》中这样写道:“Book我Like,Look:A、B、C、D……”这种表述在文中随处可见,让人觉得不知所云,很怪异,也很不舒服。
  (2)文言化:有的考生不顾自身基础,在文中大量使用半文半白的文字,语言极不规范。如一贵州考生在《新人当自强》中写道:“新人当有新面貌,汝等知不知道否?早晨,应闻鸡就快点起来兮,不能懒惰兮;上课时,应……切不可睡觉兮;回家后,应……不可偷懒也。此乃新世纪学习者之新要求也!”一时成为考场笑话。
  (3)港台化:受许多港台影视作品及某些少男少女青春刊物的影响,有的考生文中人物对话中充塞着“哇塞”、“阿sir”、“妈咪”、“好好凶噢”、“帅呆了”、“酷毙了”、“老大”、“搞掂”、“耶”等等词语,不管它是否符合场合及人物的身份。
  (4)搞怪化:有些考生为了显示自己博学多才,故作高深,有意识地写一些含混晦涩、诘屈聱牙的语句,或是长句来让人不管怎么读都很费解;或者故意省略标点让读者自己断句;还有的考生使用“网络语言”,内容天马行空,读者如坠云雾。这样的文章不但毫无新意,反让人心生厌弃之感。
  写文章时要注意:文章对语言的要求首先是简洁、流畅、自然,然后才是講究语言的生动形象、幽默俏皮以及个性风格。
  
  二、 创“伤”之二——立意极端
  中考作文要求“立意求新”,就是立意要不随人后,要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彰显个性,大胆求异。而有些同学却走向极端,认为创新就是要与传统决裂,要不拘小节,敢于叛逆,因而常有惊人之作,我们先来看看这些考生的另类怪异的标题:如《唱首赞歌给非典》、《待人何必太认真》、《我把老师赶下讲台》、《我的仇恨书》、《我的女皇梦》、《书本给我带来的不幸》、《早恋有何不好?》等等,仅看标题,就够前卫、够刺激、够偏执了。再看《唱首赞歌给非典》的内容,唱赞歌的原因是因为它使人们讲卫生,少应酬。试想,非典带来的巨大灾难与应酬卫生相比,孰轻孰重?答案不言而喻。下面的选段所体现的考生的立意更是令人大跌眼镜:
  早恋有什么不好!它可以让我们孤独的心灵找到一处避风的港湾;可以使我们苦涩的心灵寻找到一份甜蜜的慰藉;可以为我们疲惫的心灵提供一处歇息的温床。
  尽管这位考生的语言是如此的流畅,但因其立意极端而被打入“冷宫”。立意必须遵从社会共识,服从真善美的标准。因此当你准备提出独树一帜的观点时,先要推敲它是否站得住脚,是否具有动笔的价值。
  
  三、 创“伤”之三——文体乱套
  “文体不限”是近年来广大命题者改革尝试、发挥学生创造性的一种有效手段。在近年的众多中考佳作中,出现了平日不多见的诗歌、小小说、通讯报道、戏剧小品、童话寓言,甚至还有很罕见的就诊报告、庭审直录、现场直播、数学证题、辩论实录、主页设计等文体形式,新奇的形式与实在的内容结合起来,令人大饱眼福,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不少考生对文体要求、基本格式,并不熟悉,为求新奇,乱套文体,结果显得不伦不类。如山西一考生作文《心灵之桥》,写成剧本形式,却缺少剧本最必要的矛盾冲突,也缺少时间、地点、布景等必要的交待。我们写作时,首先要内容与形式对号入座,如对社会阴暗面的揭露,宜采用病历诊断书的形式来写,不仅语言幽默俏皮,而且讽刺入木三分。但若把感激、赞颂或内容严肃的题材用病历的诊断书的形式写,就会弄巧成拙,贻笑大方。我们应该根据自己驾驭文体的能力,灵活选用文体,不能乱套,更不能擅自使用自己并不熟悉的文体来写作。
  
  四、 创“伤”之四——选材低调
  中考创新作文鼓励学生选材要凸显个性,率真表达。但一部分同学一谈到选材的创新,就认为要大胆地暴露社会生活的阴暗面、消极因素,大到国家大事,小到邻里、家庭琐屑,他们都欲一揭“国耻”、“家丑”,一亮自己的主张与见解,勇气倒是可嘉。这类事情并不是说不能写,而是不太值得提倡写,要知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太阳也有黑子,阳光下也会有罪恶”,社会上有些事情很复杂,有的还颇有争议性,孰是孰非,谁对谁错?并不是我们中学生三言两语所能解释得清楚的。更何况我们中学生阅历尚浅,知识水平有限,看问题,看事情,很容易一叶障目,不见森林。还容易冲动偏激,往往会把阴暗面、消极因素无限夸大,悲观失望。所以我们在选择此类题材时,一定要三思而行,敢于正视,勤于辨析,而且在文中要有充满希望的“亮色”体现。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中学生是充满朝气、蓬勃向上的,生活中的美丽与善良、真诚与阳光,更值得我们明眸善睐,热情讴歌。
  
  五、 创“伤”之五——模仿盲目
  中学生的作文创新最初往往是从“模仿”开始,而盲目模仿恰恰又是“创伤”中最普遍存在的“伤痕”,它散见于以上各种“创伤”之中。近几年,有人以“故事新编”的形式作文,获得了满分,如《阿贵开店》、《阿Q外传》(高考作文)。于是在中考作文中,有许多同学开始了不着边际的胡编乱造,却不知“故事新编”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是人物的基本特征必须和原著相同。有人写文言作文《赤兔之死》得了高分,于是一部分同学的作文开始了复古,却不管语句是否通顺流畅;有人倡导了新概念、逆向思维,于是有考生同情起了耗子,以耗子的口吻提出“请人类理解我们耗子,不要赶尽杀绝”的观点,也不管观点是否正确;还有人讲究形式的新潮,写起了网上聊天,却因内容贫乏或形式不适合内容而落马,如有一篇网友聊天式的作文,开始全是网友之间的废话,行文至一半才勉强进入正题,又匆匆收尾,这样内容单薄、不着边际的作文怎能得高分呢?我们在写作时,一定要对号入座,善于变通。
  由此可见,创新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从作者心灵深处流淌的心灵活水,是作者尽情抒写自己的真切感受、独特体悟。如能找到崭新的形式,运用独特的语言表达来与之相匹配,这是创新作文的最终目标。那种忽视内容、情感表达的需要,而去一味追求新形式、新语言的做法,往往会得不偿失,弄巧成拙,这样的创新结果往往是只能创出“伤”来。
  (责任编辑 潘阳凤)
其他文献
燃烧和灭火是中考热点之一,中考试题中通常以如下几种形式呈现:直接考查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探究燃烧的条件、考查燃烧与灭火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考查内容一般以生活中的实例和应用为主,现以近年各地中考试题为例加以说明。  例1 (江苏省徐州市)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小花同学查阅资料得知:白磷为蜡状固体,有剧毒,不溶于水,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然后她进行了如下实验:     点评本题是一道学科
期刊
阅读2007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题,顿生“赤橙黄绿青蓝紫,雨后斜阳舞彩练”之美感。命题者的创新理念、人文意识和匠心智慧所培育的“题花”,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接。  一、话题作文降幅明显,命题作文悄然升温  风光多年的话题作文占比例由去年的37.9%下降到28.9%,命题作文(全命题和半命题)则由去年的42%上升至63%。当然我们还不能据此作出判断说这标志着话题作文时代的结束,后话题作文时代的到来。
期刊
一、选择题  1.(2007年梅州市)观察下面图案,在A,B,C,D四幅图案中,能通过图案(1)平移得到的是()  2.(2007年湖北省宜昌市)下列图案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3. (2007年台湾地区)图(一)为一梯形ABCD,其中∠C=∠D=90°且AD=6,BC=18,CD=12。若将AD迭合在BC上,出现折线MN,如图(二)所示,则MN的长度为()  A. 9 B.
期刊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无处无化学。现精选生活中新颖而有趣的化学试题例析如下。  例12005年春,我国查处了数起“苏丹红”染色剂充当食品添加剂的案件。“苏丹红”本是系列工业原料,其中的“苏丹一号”﹙化学式为C16H12N2O﹚因能使食品变得鲜红美丽而被不法分子利用。1个“苏丹一号”分子中共含个原子,该物质中所含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 。  解析虽然同学们对“苏丹红”和“苏丹一号”非常
期刊
因为“温室效应”这个词的广泛应用,现在再提起二氧化碳,人们就认为它是“废气”。可是你想过没有,人类呼吸要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工矿厂区里数不清的烟囱排放出的二氧化碳,数量大得惊人,这些二氧化碳真的都成了废气了吗?  当你走过林区或在公园散步,观赏着绿树摇曳、芳草萋萋、花卉争妍的景色,呼吸着沁入心脾的新鲜空气,你可想到二氧化碳与绿色植物的密切关系?  原来,有心的科学家早已发现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不可缺
期刊
目前新教材的改革从质疑、彷徨、甚至是否定阶段,走到求真务实,不断革新,追求完美的阶段,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仍然有很多的苦恼与困惑,今日借贵刊一角,就人教版七年级新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略陈管见,谈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一味“以后再说”好吗  七年级上册教材在第133页讲“角”的时候,前面没有任何铺垫,就说如何去作一个角,标题是“探究”,教材直接告诉你怎样利用直尺和圆规,去作一个角
期刊
进入初三,学习任务加重,时间又特别紧张。这时我们结合中考语文命题规律,向同学们谈谈如何准确地把握初三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综合各地历年的中考语文试卷无外乎三大板块: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作文。下面分别对这三大板块进行较为详细的解说。    一、 积累与运用  这是中考语文的基础题,所占分值一般为150分试卷的30分左右。内容主要包括拼音(有的是根据拼音写汉字,有的是
期刊
有些题目,乍一看似乎缺少条件。其实不然,如果巧设不同的过渡值,就会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这样可以帮助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活跃解题思路,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同时还可以加深对物理过程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学习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也能从中找到最佳的解题方法。下面通过一题多解,层层深入,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例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由甲地开往乙地,在前半程中的速度是10m/s,在后半程中的速度是
期刊
考场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追求并享受快乐,是每个人的梦想。快乐到底在哪里?有人说,快乐在学习、工作中的辛勤汗水中;有人说,快乐在关爱、沟通的温暖情意中……  请以“快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题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作导引    快乐的感受虽然大致相同,但快乐的原因却因人而异。得到同学和老师的关爱是一种快乐,和失去联系已久的朋友消除误会是一种快乐;
期刊
一、量差法    例1 (天津市)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工业上用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含有一定的氯化钠杂质。现称取只含氯化钠杂质的纯碱样品11克,全部溶解在50克水中,当加入稀盐酸64.4克时,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质量为121克。试求:  ⑴该纯碱样品的纯度(计算结果精确到0.1%)  ⑵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切入点分析 所加入的总质量与所得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