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专车”进入了我们的视线。
而且,一开始,这个新生事物就充满着争议,从来不缺少截然不同的评价。它出身草莽,它自命不凡,它挑战传统秩序。就像硅谷著名风险投资人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曾经说过一句话:“软件正在吞噬这个世界!”
6月1日,“上海出租汽车信息服务平台”上线运营。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强生、大众、海博和锦江四大出租车企业和“滴滴打车”三方将通过该平台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按照一位“专车”司机的说法,这个消息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这是目前中国国内第三方打车软件首次接入官方统一的信息调度平台。上海这样一座城市,对待“专车”的态度,主基调还是鼓励和支持的,虽然有先决条件。
来自瞬间闪现的灵感
说起“专车”,绕不开Uber。
这家公司给自己起了个很好听的中文名字:“优步”。
故事得从2008年的巴黎讲起。
2008年,从美国加州大学辍学后转往硅谷做天使投资的查维斯·卡拉尼克(Travis Kalanick)和朋友加雷特·卡普(Garrett Camp),碰上了一次悲惨遭遇。当时,二人参加完在法国巴黎举办的LeWeb国际数字创新大会,站在路边等出租车,凛冽寒风让他们抖个不停,却半天拦不到出租车。卡普为此大加吐槽:“假如我可以在手机上按一个键,然后身边出现一辆空车就好了。”
瞬间闪现的灵感,成了Uber的起源。在进一步思考后,他们认为,这个借助移动互联网提供服务,最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虚荣心:让乘坐者显得特别高端。
2010年6月,Uber专车服务在旧金山启动运营。
如今,纷纷扰扰的“专车与出租车之争”持续发酵,每个人都能从自己角度品头论足,但是却少有人真正去研究“专车”到底是怎么回事?到底有什么野蛮生长的理由?
Uber显然是回答这些问题所需解剖的典型样本。
Uber在互联网上整合闲置的私人、汽车租赁公司和出租车公司的高档汽车资源,向中高端人群提供用车服务。用户通过GPS系统向Uber发出叫车服务,结束交易后,Uber向车主抽取20%的提成。
Uber规定年满21岁的私家车主才能申请专车司机,他们需要向Uber提供驾驶证、行车证、车辆保险、身份证(美国需要提供社会保障号码)、职业和家庭住址等相关证件和信息,审核通过后在网上进行视频学习,课程涵盖了操作程序,如何获得五星评价,以及告知哪些是禁止行为等,然后到指定的司机服务点验车,不用签订任何挂靠协议,快至1周,慢则2周,私家车主就能够成为Uber的专职或兼职司机,并获赠一部工作用手机。
用户则需先在智能手机安装Uber专车软件APP,在其中输入姓名、联系方式、支付账号等真实资料,建立起个人账户后即可使用。当需要用车时,用户打开APP,输入目的地信息,选择座驾,预约完成后第一时间得到“专车”预计到达时间、车牌号码、大致的价格、司机的实名信息,以及先前客户对他的评分,并可通过GPS实时查看车辆行车路线,享受“专车”司机客气且彬彬有礼的服务;到达目的地后,绑定的支付工具将自动根据里程数扣款。
显而易见,Uber的专车服务盘活了闲置的高档车资源,让私家车主大获其利,同时,它较好地满足了用户的租车需求,在公众场合提升了身份认同感,客户使用体验到达极致,火爆不是没有理由的。
据不完全统计,到今年3月底,Uber把美国传统出租车、机场巴士业务合计所占市场份额,从85%压缩至52%。
2014年2月13日,Uber在上海正式宣布进入中国市场。
尽管当前官方尚未对“专车”进行定性,但毫无疑问的是,方便又便宜的互联网“专车”已经日渐成为一二线城市居民乐于选择的出行方式。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如今的中国“专车”市场已经是“红海一片”。通过今年2月份易观国际发布的《中国打车APP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4年第4季度》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打车APP累计账户规模达1.72亿。
无路可退的出租车改革
“专车”从娘胎里带出来的就是争议。
今年1月7日,使用“滴滴专车”在济南西站送客的陈超,被济南市客管中心的执法人员认定为非法运营,罚款2万元。因不服处罚决定,陈超向济南市中区人民法院递交了起诉状,要求市客管中心撤销处罚。
6月18日上午,专车司机陈超的代理律师李文谦在自媒体上发布消息称,“本来昨天(6月17日)应是该案宣判的最后一天,但实际上并未作出判决。今天当事人亲自前往法院询问了该案的审判长,审判长告知由于该案案情复杂,已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作了延期审理的申请,目前明确了将延期三个月作出判决,应该在2015年9月17日前。”
除了始终缠绕在身上的身份困局外,“专车”这条鲶鱼一进入城市客运市场,立即引起“化学反应”,而且火药味很浓。
5月27日下午四点左右,在郑州市大学路长江路交叉口,一辆“滴滴专车”被一百多名出租车司机围堵,“专车”被砸得惨不忍睹。出租车司机认为“滴滴专车”抢了他们的生意,严重影响到了他们的收入。
6月12日,杭州教工路发生“的哥钓鱼专车”事件,引发大量“专车”司机和路人围观,一度导致交通瘫痪。
不单是中国,6月16日,法国巴黎出租车司机在巴士底广场集会,抗议“专车”软件Uber在巴黎开展业务。部分出租车司机甚至和“专车”司机发生冲突,防爆警察不得不到场维持秩序。
光明网评论员认为,在“专车”与传統出租车的矛盾上,很容易陷入一个诡辩的逻辑:以“专车”的不完善、不成熟,佐证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合理性与正当性。这就像东施等着西施毁容,然后论证自己颜值爆表一样滑稽。诚然,打入全球58个国家和地区、已处理将近1700万次服务支持请求的Uber,陷入的相关争论甚至法律纠纷从未止歇过。今年4月,法国巴黎就派出警队“严打”Uber。但不得不说的是,就算优步等“专车”服务烟消云散,城市传统出租车也早该刮骨疗伤。说得再直白一点,中国出租车改革,已经无路可退。 1-2个月后“专车”将“洗白”?
再来看看沪版的专车方案。
“上海出租汽车信息服务平台”初期将重点解决三方面问题:
一是车辆和驾驶员身份识别。“滴滴打车”将注册驾驶员和车辆信息实时向平台传送,平台及时反馈驾驶员和车辆身份比对结果,以及时剔除“黑车”和“克隆车”。
二是实现车辆运营状态识别。承接“滴滴打车”及其他预约业务的车辆,其顶灯实时转换成“电调”,消除乘客扬招中存在的误解。
三是提高车辆运营安全性。对载有乘客的车辆不再发送预约信息,提高車辆运营安全性。
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平台将进一步拓展相关服务功能——
一是扩大调度车辆规模,对于目前没有开通“电调”的中小企业车辆,管理部门将鼓励其接入四大出租车汽车企业的调度系统,逐步实现全市出租汽车一网调度,有效提高供车率;
二是开发约租车身份识别功能,从事约租车服务的车辆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具备相应资质条件,并加入信息平台,信息平台可提供身份核实服务。
具体操作办法正在研究制定中。
上海市交通委的新闻稿中,通篇没有提到“专车”两个字,以“约租车”代替,也没有涉及敏感问题。
上海市交通委主任孙建平表示,从现状来看,市民对于约租车服务确有一定需求。目前上海市内的顶灯出租车,在高峰时段确实无法满足市民的用车需求,约租车的出现不失为一种有益的补充;同时,相比传统出租车,约租车在服务方面也能够满足乘客更加个性化需求。因此,对于这一新生事物,主管部门的态度是鼓励与支持的。
但孙建平同时强调,约租车行业的发展必须依法合规,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凡是依法合规的,要支持;违法违规的,要坚决打击。当然,打击会非常慎重。”对于近期麻烦不断的Uber,孙建平在发布会现场也小小地“敲打”了一番,他半开玩笑地表示:“Uber至少应该注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吧?服务器设在美国,我们怎么去监管?”
孙建平坦言,解决约租车问题,需要智慧与勇气。上海市交通委方面目前已与“滴滴打车”方面展开合作,并针对约租车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参加发布会的“滴滴打车”CEO、创始人程维也表示,一直以来,滴滴都扮演着搅局者和坏孩子的角色,滴滴专车的出现更是引发轩然大波;“滴滴打车”过去缺乏与交通主管部门的沟通,未来双方将密切交流,共同探索约租车发展的合法化路径。
孙建平介绍说,目前上海交通主管部门已与滴滴方面达成共识,约租车业务经营企业、营运车辆和驾驶人均需具备一定资质条件,同时也将设置相应的准入门槛。程维同样表示,约租车行业不能野蛮生长、固步自封,尤其是私家车大规模进入专车市场的情况,是不符合目前国情的。
据悉,上海市交通委与“滴滴打车”的联合工作组预计将用1-2个月的时间,初步形成上海约租车的试点方案,并上报交通部。行业内普遍认为,上海约租车试点方案有望在1-2个月内出炉。一直以来处于灰色地带的“专车”业务,“洗白”或指日可待。
“专车”或对私家车说“不”
“专车”问题的一个主要焦点,就是私家小轿车或社会车辆借助网络平台和手机软件预约租车从事非法运营行为非常突出。
被主管部门查处的所谓“专车”,不少是挂靠在租赁公司的私家车。汽车租赁行业的一位人士称,租赁公司确实有私家车,原因在于没有那么多有营运资格的租赁车辆。由此,一些私家车和租赁公司达成默契,在汽车租赁高峰时,私家车会摇身一变成为租赁公司的车辆。
一份报告显示,预计2018年,中国租车市场规模将达到650亿元,车队数量达到77.9万辆。然而,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目前中国各地租赁公司拥有的车辆很少。叫车软件可以将闲置的车辆资源进行市场化配置,这也是不少人支持叫车软件的原因。
还有打车软件公司提出,“专车”是以高档车、高档人群、高品质服务、高价格为基础发展的,是出租车的一个补充。但对这样的说法,出租车司机并不认同。许多出租车司机表示,“专车”进入运营市场成本很低,不需要像出租车一样有牌照管制,也就不需要缴纳份子钱,而出租车司机为了获得牌照投入了很高成本。现在“滴滴专车”、“一号专车”进入市场,加剧了竞争,如果未来“专车”合法化,他们此前为牌照付出的高昂成本将失去价值。
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全国性的“约租车管理办法”正在研究制定中,有望于本月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这一管理办法将给出“专车”合法化的方向,要求专车办理营运证件,并可能对专车发展规模做出总体规划和限制。他还透露,“租赁车、私家车可能不能接入专车平台”。
6月3日,交通运输部组织多位交通领域专家、以及北京、上海、义乌、西安、青岛等城市的出租车公司领导和出租车司机代表,针对出租车改革方案,召开了一次闭门会议,目的是深化出租汽车改革初步思路。
此前,包括武汉等地已经表示在拟定针对约租车的管理办法草案。5月中旬,国务院提出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指导意见将于今年出台,而近日多地交通部门也已经率先“出招”调整出租车行业运行模式,义乌、湖北等多地已经开启出租车行业的改革试点工作。
今年1月,交通部在一次表态中,肯定了“专车”这种形式的积极意义,并指出,当前各类“专车”软件将租赁汽车通过网络平台整合起来,并根据乘客意愿通过第三方劳务公司提供驾驶员服务,是新时期跨越出租汽车与汽车租赁传统界限的创新服务模式,对满足运输市场高品质、多样化、差异性需求具有积极作用。
据一位与会人士透露,《深化出租汽车改革初步思路》中,将出租车分为巡游出租汽车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专车”被纳入了网约车的范畴。“专车”按车型定价。车辆必须手续齐全,车辆要有营运证,司机也要有上岗资格,但不允许巡游,禁止私家车加入。
而且,一开始,这个新生事物就充满着争议,从来不缺少截然不同的评价。它出身草莽,它自命不凡,它挑战传统秩序。就像硅谷著名风险投资人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曾经说过一句话:“软件正在吞噬这个世界!”
6月1日,“上海出租汽车信息服务平台”上线运营。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强生、大众、海博和锦江四大出租车企业和“滴滴打车”三方将通过该平台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按照一位“专车”司机的说法,这个消息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这是目前中国国内第三方打车软件首次接入官方统一的信息调度平台。上海这样一座城市,对待“专车”的态度,主基调还是鼓励和支持的,虽然有先决条件。
来自瞬间闪现的灵感
说起“专车”,绕不开Uber。
这家公司给自己起了个很好听的中文名字:“优步”。
故事得从2008年的巴黎讲起。
2008年,从美国加州大学辍学后转往硅谷做天使投资的查维斯·卡拉尼克(Travis Kalanick)和朋友加雷特·卡普(Garrett Camp),碰上了一次悲惨遭遇。当时,二人参加完在法国巴黎举办的LeWeb国际数字创新大会,站在路边等出租车,凛冽寒风让他们抖个不停,却半天拦不到出租车。卡普为此大加吐槽:“假如我可以在手机上按一个键,然后身边出现一辆空车就好了。”
瞬间闪现的灵感,成了Uber的起源。在进一步思考后,他们认为,这个借助移动互联网提供服务,最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虚荣心:让乘坐者显得特别高端。
2010年6月,Uber专车服务在旧金山启动运营。
如今,纷纷扰扰的“专车与出租车之争”持续发酵,每个人都能从自己角度品头论足,但是却少有人真正去研究“专车”到底是怎么回事?到底有什么野蛮生长的理由?
Uber显然是回答这些问题所需解剖的典型样本。
Uber在互联网上整合闲置的私人、汽车租赁公司和出租车公司的高档汽车资源,向中高端人群提供用车服务。用户通过GPS系统向Uber发出叫车服务,结束交易后,Uber向车主抽取20%的提成。
Uber规定年满21岁的私家车主才能申请专车司机,他们需要向Uber提供驾驶证、行车证、车辆保险、身份证(美国需要提供社会保障号码)、职业和家庭住址等相关证件和信息,审核通过后在网上进行视频学习,课程涵盖了操作程序,如何获得五星评价,以及告知哪些是禁止行为等,然后到指定的司机服务点验车,不用签订任何挂靠协议,快至1周,慢则2周,私家车主就能够成为Uber的专职或兼职司机,并获赠一部工作用手机。
用户则需先在智能手机安装Uber专车软件APP,在其中输入姓名、联系方式、支付账号等真实资料,建立起个人账户后即可使用。当需要用车时,用户打开APP,输入目的地信息,选择座驾,预约完成后第一时间得到“专车”预计到达时间、车牌号码、大致的价格、司机的实名信息,以及先前客户对他的评分,并可通过GPS实时查看车辆行车路线,享受“专车”司机客气且彬彬有礼的服务;到达目的地后,绑定的支付工具将自动根据里程数扣款。
显而易见,Uber的专车服务盘活了闲置的高档车资源,让私家车主大获其利,同时,它较好地满足了用户的租车需求,在公众场合提升了身份认同感,客户使用体验到达极致,火爆不是没有理由的。
据不完全统计,到今年3月底,Uber把美国传统出租车、机场巴士业务合计所占市场份额,从85%压缩至52%。
2014年2月13日,Uber在上海正式宣布进入中国市场。
尽管当前官方尚未对“专车”进行定性,但毫无疑问的是,方便又便宜的互联网“专车”已经日渐成为一二线城市居民乐于选择的出行方式。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如今的中国“专车”市场已经是“红海一片”。通过今年2月份易观国际发布的《中国打车APP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4年第4季度》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打车APP累计账户规模达1.72亿。
无路可退的出租车改革
“专车”从娘胎里带出来的就是争议。
今年1月7日,使用“滴滴专车”在济南西站送客的陈超,被济南市客管中心的执法人员认定为非法运营,罚款2万元。因不服处罚决定,陈超向济南市中区人民法院递交了起诉状,要求市客管中心撤销处罚。
6月18日上午,专车司机陈超的代理律师李文谦在自媒体上发布消息称,“本来昨天(6月17日)应是该案宣判的最后一天,但实际上并未作出判决。今天当事人亲自前往法院询问了该案的审判长,审判长告知由于该案案情复杂,已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作了延期审理的申请,目前明确了将延期三个月作出判决,应该在2015年9月17日前。”
除了始终缠绕在身上的身份困局外,“专车”这条鲶鱼一进入城市客运市场,立即引起“化学反应”,而且火药味很浓。
5月27日下午四点左右,在郑州市大学路长江路交叉口,一辆“滴滴专车”被一百多名出租车司机围堵,“专车”被砸得惨不忍睹。出租车司机认为“滴滴专车”抢了他们的生意,严重影响到了他们的收入。
6月12日,杭州教工路发生“的哥钓鱼专车”事件,引发大量“专车”司机和路人围观,一度导致交通瘫痪。
不单是中国,6月16日,法国巴黎出租车司机在巴士底广场集会,抗议“专车”软件Uber在巴黎开展业务。部分出租车司机甚至和“专车”司机发生冲突,防爆警察不得不到场维持秩序。
光明网评论员认为,在“专车”与传統出租车的矛盾上,很容易陷入一个诡辩的逻辑:以“专车”的不完善、不成熟,佐证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合理性与正当性。这就像东施等着西施毁容,然后论证自己颜值爆表一样滑稽。诚然,打入全球58个国家和地区、已处理将近1700万次服务支持请求的Uber,陷入的相关争论甚至法律纠纷从未止歇过。今年4月,法国巴黎就派出警队“严打”Uber。但不得不说的是,就算优步等“专车”服务烟消云散,城市传统出租车也早该刮骨疗伤。说得再直白一点,中国出租车改革,已经无路可退。 1-2个月后“专车”将“洗白”?
再来看看沪版的专车方案。
“上海出租汽车信息服务平台”初期将重点解决三方面问题:
一是车辆和驾驶员身份识别。“滴滴打车”将注册驾驶员和车辆信息实时向平台传送,平台及时反馈驾驶员和车辆身份比对结果,以及时剔除“黑车”和“克隆车”。
二是实现车辆运营状态识别。承接“滴滴打车”及其他预约业务的车辆,其顶灯实时转换成“电调”,消除乘客扬招中存在的误解。
三是提高车辆运营安全性。对载有乘客的车辆不再发送预约信息,提高車辆运营安全性。
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平台将进一步拓展相关服务功能——
一是扩大调度车辆规模,对于目前没有开通“电调”的中小企业车辆,管理部门将鼓励其接入四大出租车汽车企业的调度系统,逐步实现全市出租汽车一网调度,有效提高供车率;
二是开发约租车身份识别功能,从事约租车服务的车辆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具备相应资质条件,并加入信息平台,信息平台可提供身份核实服务。
具体操作办法正在研究制定中。
上海市交通委的新闻稿中,通篇没有提到“专车”两个字,以“约租车”代替,也没有涉及敏感问题。
上海市交通委主任孙建平表示,从现状来看,市民对于约租车服务确有一定需求。目前上海市内的顶灯出租车,在高峰时段确实无法满足市民的用车需求,约租车的出现不失为一种有益的补充;同时,相比传统出租车,约租车在服务方面也能够满足乘客更加个性化需求。因此,对于这一新生事物,主管部门的态度是鼓励与支持的。
但孙建平同时强调,约租车行业的发展必须依法合规,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凡是依法合规的,要支持;违法违规的,要坚决打击。当然,打击会非常慎重。”对于近期麻烦不断的Uber,孙建平在发布会现场也小小地“敲打”了一番,他半开玩笑地表示:“Uber至少应该注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吧?服务器设在美国,我们怎么去监管?”
孙建平坦言,解决约租车问题,需要智慧与勇气。上海市交通委方面目前已与“滴滴打车”方面展开合作,并针对约租车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参加发布会的“滴滴打车”CEO、创始人程维也表示,一直以来,滴滴都扮演着搅局者和坏孩子的角色,滴滴专车的出现更是引发轩然大波;“滴滴打车”过去缺乏与交通主管部门的沟通,未来双方将密切交流,共同探索约租车发展的合法化路径。
孙建平介绍说,目前上海交通主管部门已与滴滴方面达成共识,约租车业务经营企业、营运车辆和驾驶人均需具备一定资质条件,同时也将设置相应的准入门槛。程维同样表示,约租车行业不能野蛮生长、固步自封,尤其是私家车大规模进入专车市场的情况,是不符合目前国情的。
据悉,上海市交通委与“滴滴打车”的联合工作组预计将用1-2个月的时间,初步形成上海约租车的试点方案,并上报交通部。行业内普遍认为,上海约租车试点方案有望在1-2个月内出炉。一直以来处于灰色地带的“专车”业务,“洗白”或指日可待。
“专车”或对私家车说“不”
“专车”问题的一个主要焦点,就是私家小轿车或社会车辆借助网络平台和手机软件预约租车从事非法运营行为非常突出。
被主管部门查处的所谓“专车”,不少是挂靠在租赁公司的私家车。汽车租赁行业的一位人士称,租赁公司确实有私家车,原因在于没有那么多有营运资格的租赁车辆。由此,一些私家车和租赁公司达成默契,在汽车租赁高峰时,私家车会摇身一变成为租赁公司的车辆。
一份报告显示,预计2018年,中国租车市场规模将达到650亿元,车队数量达到77.9万辆。然而,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目前中国各地租赁公司拥有的车辆很少。叫车软件可以将闲置的车辆资源进行市场化配置,这也是不少人支持叫车软件的原因。
还有打车软件公司提出,“专车”是以高档车、高档人群、高品质服务、高价格为基础发展的,是出租车的一个补充。但对这样的说法,出租车司机并不认同。许多出租车司机表示,“专车”进入运营市场成本很低,不需要像出租车一样有牌照管制,也就不需要缴纳份子钱,而出租车司机为了获得牌照投入了很高成本。现在“滴滴专车”、“一号专车”进入市场,加剧了竞争,如果未来“专车”合法化,他们此前为牌照付出的高昂成本将失去价值。
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全国性的“约租车管理办法”正在研究制定中,有望于本月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这一管理办法将给出“专车”合法化的方向,要求专车办理营运证件,并可能对专车发展规模做出总体规划和限制。他还透露,“租赁车、私家车可能不能接入专车平台”。
6月3日,交通运输部组织多位交通领域专家、以及北京、上海、义乌、西安、青岛等城市的出租车公司领导和出租车司机代表,针对出租车改革方案,召开了一次闭门会议,目的是深化出租汽车改革初步思路。
此前,包括武汉等地已经表示在拟定针对约租车的管理办法草案。5月中旬,国务院提出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指导意见将于今年出台,而近日多地交通部门也已经率先“出招”调整出租车行业运行模式,义乌、湖北等多地已经开启出租车行业的改革试点工作。
今年1月,交通部在一次表态中,肯定了“专车”这种形式的积极意义,并指出,当前各类“专车”软件将租赁汽车通过网络平台整合起来,并根据乘客意愿通过第三方劳务公司提供驾驶员服务,是新时期跨越出租汽车与汽车租赁传统界限的创新服务模式,对满足运输市场高品质、多样化、差异性需求具有积极作用。
据一位与会人士透露,《深化出租汽车改革初步思路》中,将出租车分为巡游出租汽车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专车”被纳入了网约车的范畴。“专车”按车型定价。车辆必须手续齐全,车辆要有营运证,司机也要有上岗资格,但不允许巡游,禁止私家车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