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就听说竹刻大师徐秉言擅画白菜,壬辰冬日,我去常州,在他府上看到他画的白菜,才知所传不虚。
秉言父亲徐素白是中国留青竹刻里程碑式的人物,秉言子承父业,为当代留青竹刻的代表性人物。他的多件作品让我欣赏不已。一件《秋之歌》的留青臂搁,一叶芭蕉从上而下挂落,一枝竹叶三两撮与芭蕉相叠,或虚或实,浑然相融。芭蕉下方,一山石、小草刻得极有层次,立于山石的小鸟,工笔刻画,细致到每一根羽毛之纹路,栩栩如生。另一件《兰斋案头》臂搁,一只灵动的松鼠圆睁双目,全身的毛茸在秉言的刻刀下细致入微,疏密有序,观之如觉其绵软,给人一种可以触摸的手感。这种感觉我在观徐素白的《海棠小鸡笔筒》时曾经有过,可见秉言深得素白大师真传。小小竹片让他在写意雕刻时感到意犹未尽,于是他又在红木雕刻上笔墨酣畅,施展才情。他的红木雕刻被艺术界誉为“一枝独秀”,名驰海内外。
秉言的作品,每一件都是他艺术道路上的坚实脚印,其中包括他画的白菜。
年轻时,秉言曾在无锡轻工学院造型美术系学习深造,这使他对中国书画的传统艺术有很为深刻的领悟。他说:刀笔同根同源,“雕刻艺术的创新有赖于书画艺术的创新。懂画会画是刻家的必修课。”实践中,秉言深谙此道,一直不放松对书画的研习。
秉言画画,专攻果蔬,尤以大白菜为主。他说:“一个人,时间和精力总是有限,什么都想画,很可能什么都画不好。” 有一年,江苏省美协办画展,要各地送作品,常州有关部门请他也交画参展。他为了画白菜,每天走菜场,观察形态各异的白菜,大的小的,紧的松的,青的白的,根部叶脉,一一琢磨,回到家里铺纸摹绘,前前后后画了百余张。有付出,必定有收获,终于他画出了自己满意的作品。展出那天,江苏省美协副主席、著名花鸟画家陈大羽先生在秉言画前站立很久,细细观赏,称赞不已。秉言也由此被人戏称“徐白菜”。
果蔬白菜秉言画了许多年,现在仍在画。我此次所见的这幅白菜画,尺寸虽不大,但画中那种淡淡的笔墨,清雅朴素,丝毫不张扬,着实令我喜欢。
果蔬白菜也是秉言竹木雕刻、紫陶雕刻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在他工作室看到一件臂搁,刻的就是一只萝卜,同样清淡质朴。另有一件红木雕刻《园蔬愈珍馐》,是秉言1993年的作品,虽寥寥几笔几刀,有虚有实,有深有浅,较之绘画更立体更具质感,却依旧朴实无华。
在宜兴,秉言介绍我认识了壶艺家尹建平,四十多岁的尹建平正是做壶的好年龄,他与秉言合作的作品已为香港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香港常州商会会长赵国雄等海内外人士收藏。壶艺精湛,尹建平淳厚敦朴依旧。午饭时他用的碗是紫泥手工所制,浑圆厚敦,我见之喜爱至极,特请他也为我做几只。秉言在旁听着,忙说:“好,我来刻大白菜。”我说:“再刻几个字:粗茶淡饭,或者:清白人家。”众人听了拍手称好。
在秉言的工作室,醒目处有一副对联:“事能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秉言画白菜,白菜最普通最平常,却很亲切。白菜味淡心清,正如秉言的处事为人。
与我同去常州的苏州作家荆歌也知秉言擅画白菜,他随身带一件小手卷,上面已有诸多画家笔墨,临别时说:“徐老师,请你为我画棵白菜。” 秉言一口答应,让他留下手卷,说要认真想过再画。寻常白菜,此时却让文人间心灵相通。
秉言父亲徐素白是中国留青竹刻里程碑式的人物,秉言子承父业,为当代留青竹刻的代表性人物。他的多件作品让我欣赏不已。一件《秋之歌》的留青臂搁,一叶芭蕉从上而下挂落,一枝竹叶三两撮与芭蕉相叠,或虚或实,浑然相融。芭蕉下方,一山石、小草刻得极有层次,立于山石的小鸟,工笔刻画,细致到每一根羽毛之纹路,栩栩如生。另一件《兰斋案头》臂搁,一只灵动的松鼠圆睁双目,全身的毛茸在秉言的刻刀下细致入微,疏密有序,观之如觉其绵软,给人一种可以触摸的手感。这种感觉我在观徐素白的《海棠小鸡笔筒》时曾经有过,可见秉言深得素白大师真传。小小竹片让他在写意雕刻时感到意犹未尽,于是他又在红木雕刻上笔墨酣畅,施展才情。他的红木雕刻被艺术界誉为“一枝独秀”,名驰海内外。
秉言的作品,每一件都是他艺术道路上的坚实脚印,其中包括他画的白菜。
年轻时,秉言曾在无锡轻工学院造型美术系学习深造,这使他对中国书画的传统艺术有很为深刻的领悟。他说:刀笔同根同源,“雕刻艺术的创新有赖于书画艺术的创新。懂画会画是刻家的必修课。”实践中,秉言深谙此道,一直不放松对书画的研习。
秉言画画,专攻果蔬,尤以大白菜为主。他说:“一个人,时间和精力总是有限,什么都想画,很可能什么都画不好。” 有一年,江苏省美协办画展,要各地送作品,常州有关部门请他也交画参展。他为了画白菜,每天走菜场,观察形态各异的白菜,大的小的,紧的松的,青的白的,根部叶脉,一一琢磨,回到家里铺纸摹绘,前前后后画了百余张。有付出,必定有收获,终于他画出了自己满意的作品。展出那天,江苏省美协副主席、著名花鸟画家陈大羽先生在秉言画前站立很久,细细观赏,称赞不已。秉言也由此被人戏称“徐白菜”。
果蔬白菜秉言画了许多年,现在仍在画。我此次所见的这幅白菜画,尺寸虽不大,但画中那种淡淡的笔墨,清雅朴素,丝毫不张扬,着实令我喜欢。
果蔬白菜也是秉言竹木雕刻、紫陶雕刻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在他工作室看到一件臂搁,刻的就是一只萝卜,同样清淡质朴。另有一件红木雕刻《园蔬愈珍馐》,是秉言1993年的作品,虽寥寥几笔几刀,有虚有实,有深有浅,较之绘画更立体更具质感,却依旧朴实无华。
在宜兴,秉言介绍我认识了壶艺家尹建平,四十多岁的尹建平正是做壶的好年龄,他与秉言合作的作品已为香港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香港常州商会会长赵国雄等海内外人士收藏。壶艺精湛,尹建平淳厚敦朴依旧。午饭时他用的碗是紫泥手工所制,浑圆厚敦,我见之喜爱至极,特请他也为我做几只。秉言在旁听着,忙说:“好,我来刻大白菜。”我说:“再刻几个字:粗茶淡饭,或者:清白人家。”众人听了拍手称好。
在秉言的工作室,醒目处有一副对联:“事能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秉言画白菜,白菜最普通最平常,却很亲切。白菜味淡心清,正如秉言的处事为人。
与我同去常州的苏州作家荆歌也知秉言擅画白菜,他随身带一件小手卷,上面已有诸多画家笔墨,临别时说:“徐老师,请你为我画棵白菜。” 秉言一口答应,让他留下手卷,说要认真想过再画。寻常白菜,此时却让文人间心灵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