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O2驱油技术在50年代出现并发展至今,作为油田内部主要采收方式,CO2驱油技术逐渐替代了原有的热力采油方式。CO2驱油技术由于发展较早、技术完善、气源成本低,使油田内部对CO2驱油技术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我国对CO2驱油技术的使用时间较晚,自90年代后才引进了CO2驱油技术,并进行实验。《化学驱提高石油采收率》通过论述化学驱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原理、方法与应用、技术和矿场应用原则,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不同种类的油藏对CO2驱油技术的实施存在较大的差异。针对一些含水较多的油藏,提升采收率需要通过CO2扩散,在油斑与油膜中溶解后,借助强力洗油效应从岩石表面将水驱残油相剥离。针对强力洗油效应,其原理主要是进入更小孔喉内,使地层能量保持在标准程度。经核磁共振验证,目前超临界CO2具较好流动性,与原油相比界面张力和毛管阻力较小,能够进入水无法进入的孔喉内,即0.01 μm孔喉,与原油相接触。天然岩心在原油充注完全后,具有原油分布的孔喉为0.01~0.25 μm,注水开发可驱替0.2 μm以上大小孔喉内原油,而0.2 μm以下的孔喉内原油饱和度则未变化。与水驱对比,CO2驱油技术可以使0.2 μm以上孔喉内原油驱替效率得到提升,还可保证其饱和度符合标准,使0.01~0.2 μm范围孔喉饱和度降低至30%。
在不同地层条件下,CO2的粘度也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CO2驱油技术的油藏开发动态。若油藏压力达到20 MPa的情况下,CO2會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其密度保持在0.54 g/cm3,与基础地层原油相比密度差异较大,在CO2注入后主要以油藏上部为主。若油藏压力达到40 MPa的时候,CO2密度保持在0.65~0.71 g/cm3,接近于常规稀油密度,而纵向上驱替更为均衡。经现场实践可知,虽然原油密度与CO2密度较为相似,但CO2更具气体形态,导致其始终朝着高位前进。
CO2驱油技术网井距在优化的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CO2粘度较低,因其具有气体性质,更易产生气窜。与水驱对比,CO2驱油技术极易受纵向和平面干扰,缩小其波及范围。一般情况下,CO2密度会低于原油密度,CO2会沿高部位窜进,在井网布置时,要遵循高处注进,低处采出的规范,以更好的抑制气窜的出现。针对一些低渗透油藏,技术井距可扩大至400~500 m,但绝大部分CO2实验区域仍存在小于该数值的井距。组分数值模拟方式能够对CO2驱油技术进行合理优化,在劈分组分数时,需针对C2-C6进行重点劈分,不但可以提升拟合准确度,还可降低计算量。CO2驱油技术与水驱相比,前者在地层内部粘度较小,采取优化措施时,应注意避免其他因素对于模拟结果的干扰,网格效应就属于主要影响因素。可基于九点差分算法和非结构化网格设计实施,可使模拟更加真实。
CO2驱油技术属于当前油藏开采的主要技术之一,需进一步推动该技术在油藏开采中的应用,为油藏开采创造优势条件。在CO2驱油技术过程中,可根据油藏埋深等具体情况,确定CO2驱油所需要的注气压力等参数,以贴合实际油藏开采需要。不同油藏具有不同特点,在油藏开采中需要关注的问题也有很大不同,尽管CO2驱油技术应用效果较为理想,但在油藏开采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该技术与油藏本身特点的适配性,避免错误选择驱油技术,导致油藏开采效率下降。因此,在制定CO2驱油技术使用方案之前,要对所开采的油藏进行全方位勘察,准确掌握具体情况,结合油藏特点,制定相应CO2驱油技术方案,确保油藏开采质量。
综上内容均在《化学驱提高石油采收率》一书得以论述,在使用CO2驱油技术过程中,需要掌握相应要点,以全面提升油藏开采CO2驱油技术应用效率,促进油藏开采发展。
不同种类的油藏对CO2驱油技术的实施存在较大的差异。针对一些含水较多的油藏,提升采收率需要通过CO2扩散,在油斑与油膜中溶解后,借助强力洗油效应从岩石表面将水驱残油相剥离。针对强力洗油效应,其原理主要是进入更小孔喉内,使地层能量保持在标准程度。经核磁共振验证,目前超临界CO2具较好流动性,与原油相比界面张力和毛管阻力较小,能够进入水无法进入的孔喉内,即0.01 μm孔喉,与原油相接触。天然岩心在原油充注完全后,具有原油分布的孔喉为0.01~0.25 μm,注水开发可驱替0.2 μm以上大小孔喉内原油,而0.2 μm以下的孔喉内原油饱和度则未变化。与水驱对比,CO2驱油技术可以使0.2 μm以上孔喉内原油驱替效率得到提升,还可保证其饱和度符合标准,使0.01~0.2 μm范围孔喉饱和度降低至30%。
在不同地层条件下,CO2的粘度也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CO2驱油技术的油藏开发动态。若油藏压力达到20 MPa的情况下,CO2會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其密度保持在0.54 g/cm3,与基础地层原油相比密度差异较大,在CO2注入后主要以油藏上部为主。若油藏压力达到40 MPa的时候,CO2密度保持在0.65~0.71 g/cm3,接近于常规稀油密度,而纵向上驱替更为均衡。经现场实践可知,虽然原油密度与CO2密度较为相似,但CO2更具气体形态,导致其始终朝着高位前进。
CO2驱油技术网井距在优化的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CO2粘度较低,因其具有气体性质,更易产生气窜。与水驱对比,CO2驱油技术极易受纵向和平面干扰,缩小其波及范围。一般情况下,CO2密度会低于原油密度,CO2会沿高部位窜进,在井网布置时,要遵循高处注进,低处采出的规范,以更好的抑制气窜的出现。针对一些低渗透油藏,技术井距可扩大至400~500 m,但绝大部分CO2实验区域仍存在小于该数值的井距。组分数值模拟方式能够对CO2驱油技术进行合理优化,在劈分组分数时,需针对C2-C6进行重点劈分,不但可以提升拟合准确度,还可降低计算量。CO2驱油技术与水驱相比,前者在地层内部粘度较小,采取优化措施时,应注意避免其他因素对于模拟结果的干扰,网格效应就属于主要影响因素。可基于九点差分算法和非结构化网格设计实施,可使模拟更加真实。
CO2驱油技术属于当前油藏开采的主要技术之一,需进一步推动该技术在油藏开采中的应用,为油藏开采创造优势条件。在CO2驱油技术过程中,可根据油藏埋深等具体情况,确定CO2驱油所需要的注气压力等参数,以贴合实际油藏开采需要。不同油藏具有不同特点,在油藏开采中需要关注的问题也有很大不同,尽管CO2驱油技术应用效果较为理想,但在油藏开采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该技术与油藏本身特点的适配性,避免错误选择驱油技术,导致油藏开采效率下降。因此,在制定CO2驱油技术使用方案之前,要对所开采的油藏进行全方位勘察,准确掌握具体情况,结合油藏特点,制定相应CO2驱油技术方案,确保油藏开采质量。
综上内容均在《化学驱提高石油采收率》一书得以论述,在使用CO2驱油技术过程中,需要掌握相应要点,以全面提升油藏开采CO2驱油技术应用效率,促进油藏开采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