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ud09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区域认知素养在地理核心素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实施教学策略,区域认知到区域重现,课堂到课外的学习延伸来实现。
  关键词:高中地理  区域认知  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在地理学科来说,强调人与地理位置的协调性,是地理学习的核心素养之一。区域认知,从字面上来说就是“用区域的方式认识”,强调“地球表面复杂多样性”,区域认知是一种策略和视角,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核心素养。
  一、高中生地理“区域认知”素养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理念转变进程推进速度缓慢。高中地理教学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在一定程度上关乎着地理课程的改革,要求学校与教师加强地理教学观念的改变与创新。但是地理教学基本上是以“满堂灌”的方式,学生学习强度大、密度高、压力大,单纯地通过地理习题练习来学习地理知识,这种机械性的学习方式大大弱化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区域认知作为核心素养重要的一部分,要着力提高高中生地理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过程与方法的创新极大地挖掘学生的潜力。
  (2)地理“区域认知”学习实践不足。高中地理学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基本上处于分离的状态,没有把握好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与地理学科本身的实践性,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巩固学生的地理知识,缺乏机会和平台来延续和升华高中生地理“区域认知”知识。
  二、高中生地理“区域认知”素养培养对策
  (1)更新教学理念。要把握好高中生地理“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的要求,及时转变和更新高中地理教学观念,以地理课程的改革要求为导向,摸清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学习的核心素养,强化地理知识能力和素养教育,要充分发挥高中地理教师的作用,激发学生对地理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
  (2)实施教学策略。区域认知素养养成的教学策略,首先从区域定位开始,在区域分析中逐步形成区域视角与区域意识。
  三、区域认知教学内容的优化选择
  无论是系统地理还是区域地理,地理研究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地理事物与现象的分布规律、地理特征的归纳与总结、地理事物的时空演变过程、地理成因分析、地理评价。这五个方面的内容都要落实到具体区域去认知,是区域认知素养达成的重要载体。
  (1)地理事物与现象的分布规律:地理事物与现象的宏观分布规律与微观变化特征。宏观分布规律如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洋流分布规律等;微观变化特征指地理事物在空间中的分布形态、分布方式和分布格局,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冲积平原分布特点等。

(2)地理特征的归纳与总结: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总是通过该地区的自然地理事物和人文地理事物的特征如结构、形态、性质、分布等来体现的。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归纳与总结,可从地形、气候、植被、河流、土壤和资源几方面入手。人文地理特征,有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商业区与商业活动、工农业交通等产业活动。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地理特征,要学会归纳与总结出普谝规律与特殊性,实现区域认知。

(3)地理事物的时空演变过程:地理事物形成于一定区域,具有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特点,时空演变是指地理事物在一定区域中所表现的相互影响与联系,以及此种关系随时空的变化状况。

(4)地理成因分析:分析地理事物特征与规律的形成原因,都要落实在一定的区域及某一时间范围内,在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的关系上综合分析其影响与作用程度,找出主导因素,揭示其因果联系。

(5)地理评价:人地协调观是现代公民应具备的重要价值观,是地理评价的重要角度,因此地理评价既要考虑地理事物的空间优化及区位选择的经济价值,更要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去评价各种地理事物的“利”与“害”,从而促进人地关系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6)从区域认知到区域重现的训练。区域认知的学习要从认识区域的分类开始,在给出的地理区域中,学生要能够将其细化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如东北地区分为东北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东北地区地理区域分为三级区域:东北地区、东北平原、松嫩平原。比如,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热带雨林的形成,接着让学生寻找同类型区域。这就是区域重现的训练,学会的是方法而非知识。

(7)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学习的尝试。地理课堂教学是区域认知素养养成的主阵地,以区域地理的时空分布为认知学习的
  起点,进入区域认知的核心和关键的学习,即地理特征及成因分析,并學会区域地理评价,最终形成区域观,是区域认知的学习目标。区域认知的实践过程能帮助学生实现认知活动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三、结语

要培养高中生地理“区域认知”素养,要做好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基础性工作,构建科学的学习评价体系,还需要培养和增强高中生对地理“区域认知”价值的认识,深入研究和分析地理区域认知中所包括的价值成分。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  六年制人教版数学第十册第46页的13题是:一间长方体的房间,长5.2米,宽3米,高2.6米。它四面墙的下部涂了1.10米高的浅绿色油漆(开门处1平方米不刷),涂油漆
期刊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进行生物教学是创新学习的重要理念,也是新课标教学的需要。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怎样才能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学习,从而形成系统有效的实践操作方式和策略,对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时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何谓“问题导学法”  “问题导学法”又称“设问教学法”,即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在解决面临的问题中,主动获取和运用知识、技能,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
期刊
生物高考实验试题的考查主要题型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要题型。也是学生容易失分的题型。笔者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浅谈生物实验设计题的基本解题方法:  一、 实验设计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所谓实验设计,就是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的现象等。但在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由于受时间和卷面的限制,实验设计能力考查无法面面
期刊
文章摘要: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去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去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如果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因
期刊
小学生是心智都比较幼稚和单纯的幼龄儿童,这部分群体的共同特点是:认知能力模糊,自控能力稍弱,好动等等,但是小学生之所以要受教育,正是因为我们开始重视有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应该从小学就培养起。教师,特别是担任班主任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全方位地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平时注意观察,平易近人,和学生建立起良好关系,善于发现问题,学习如何应付学生突发情况和偶然状况,以上都涉及到了关于班主任如何管理班级的方法,所以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刻不容缓,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对学生各种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如何高效地进行阅读,取决于教师是不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地进行指导学生阅读,因此让学生养成数学阅读的能力意义深远。  关键词:阅读意识阅读能力阅
期刊
化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化学认知活动中发展起来,并在解决与化学相关问题中表现出来的关键素养。化学核心素养同时具有指向认知结果的“结果属性”和指向认知过程的“过程属性”。去解决问题是过程,那么问题解决就是结果。在化学教学中,若能够将问题设计起到承前启后的效果或提纲挈领的效果,会起到对当堂知识燎原的效果的,若能找到这样的问题设计方式,那么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都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今在化学学习中,学生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够把读说写相结合,以阅读带动说话写作,以说写促进阅读的教学方式,把阅读和说写融合在一起,既能培养兴趣、又能突破难点,有利于促进学生听、读、写,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思维品质。让学生充分地在课堂时间去读、去思,在此基础上练习说、写。进一步探究小学语文的趣味阅读、口语交际和趣味写作相结合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从而在教学中能提高语文的素养。  关键词:小学阅读
期刊
摘要:在当今的教育教学中,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教育者和组织者,在管理中的德育教育作用越来越重要,必须慎重地修养人格,以高尚的品质去感化学生,注重德育渗透。作为一名教育者,要努力转变观念,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和谐班级氛围,让班级充满气息和活力从而渗透德育教育。要认真探寻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坚持做好所有学生的工作,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用爱心将德育教育渗透到班级每个角落。将“教育孩子”转
期刊
知识分层是按重要性和难度划分教学内容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强的针对性。以“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课为例,将知识分层的方法应用于实际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帮助学生建构知识都有正面效果。因此,知识分层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教学方式。   知识的分层是依据知识的重要度和难度构建知识的等级。重要度是指教材知识的重要程度,难度是指学生学习起来的困难程度。教师在对知识进行分层时,首先要根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