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经济在2011年紧缩性政策的拉动下逐渐放缓,短期内软着陆事实已无可争辩;但在中长期,受外部需求萎缩与内部过度投资、产能过剩的影响,硬着陆风险亦应予承认。本文从数据出发,对以上情况做出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软着陆 宏观经济 产能过剩
一、概念与背景
要讨论关于软着陆的问题,首先我们定义“着陆”为紧缩性政策导致的总需求下降从而经济速度增长变缓甚至出现负增长,而“软着陆”指经济平稳地下降到一个合适的水平,通常有3个指标:(1)经济成长率>7%;(2)通货膨胀率<4.5%;(3)失业率<5%。
中国面对2008 年金融危机,政府迅速采取了积极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如放松银根、4万亿投资计划;到2009年,中国经济遭遇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全面上涨;于是,政府开始执行紧缩政策,例如从2010年底开始央行连续7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连续4次提高存贷款利率。在这个过程中,经济不可避免的出现下滑。
二、短期情况分析
自2011年第一季度开始,中国GDP同比增速不断下滑(图1)。2012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8.1%,虽然这个数字低于此前的各方预期,但仍在可控范围之内。事实上,面对2011年强力紧缩政策,以及全球经济的长期低迷,GDP能保持在8%以上已无可厚非。
通货膨胀方面,CPI同比增长从2011年7月最高时的6.5%逐步下降到2012年2月的3.2%,而3月份受食品价格(7.5%)和油价(7.6%)的拉动,小幅反弹至3.6%。可见目前CPI已经回落到可接受的水平(图2)。
至于失业率,通常认为官方发布的“城镇登记失业率”远低于实际的失业率,但是大体趋势却可做参考。每年的登记失业率变化都很小,2011年各季度也并没有显著增加(表1)。因此,从趋势上大概可以看出中国城镇失业率并没有因为政策紧缩而大幅攀升,也就不存在“着陆”的问题。
最后,根据统计局宏观经济景气数据,2011年12月、2012年1、2月的先行指数分别为:100.2-100.8-101.3,可见从2011年1月开始先行指数就已经出现明显回升,也就大致体现出了宏观经济之后2-3个月的走向(图3)。
根据以上数据,大致可以看出中国经济短期内确实已经进入软着陆的轨道。
三、中长期情况分析
如果说中长期中国面临硬着陆风险,那么最大的两个因素是外部需求紧缩、内部产能过剩。
(一)外部环境
中国经济这两年的起伏很大程度上是受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的影响。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与出口对象为美国、欧盟、日本,这些国家目前都面临严峻问题:欧洲债务危机与美国的次贷危机都远没有结束,而日本的Lost Decades亦未见尽头,因此由外需萎缩对中国经济的制约,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因素。
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2011年中国外贸出口年增长20.3%,增速低于去年10个百分点。而在外商投资方面:2011年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8.16%,但是增幅却比去年减少了9.9个百分点。
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IT 产业的带动下掀起的世界经济增长浪潮似乎已趋于结束,而新一轮增长需要等待新的契机。外部环境的持续衰退,将成为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重要因素。
(二)内部问题
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消费是最持久有效的经济成长动力。但是中国目前的GDP以投资拉动为主(近50%),消费只占GDP的不到40%,这种过度投资的增长模式没有可持续性,将出现产能过剩的严重后果。
产能过剩不是新问题。商务部2005年发布的《600种主要消费品和300種主要生产资料商品供求调查报告》显示:2005年底电解铝行业产能1030万吨,超市场需求260万吨;铁合金行业产能2213万吨,开工率仅40%;钢铁行业产能4.7亿吨,大于市场需求1.2亿吨,另外还有在建产能7000万吨、拟建8000万吨。
按照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市场会以价格自动调节供给:当产能过剩的时候,供给过多,价格下跌,企业利润和投资回报下降,自然能遏制新的投资并迫使一些企业退出行业。但是在中国,市场机制并不健全。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提高GDP,增加当地税收与就业,政府投资十分活跃;另外,由于数量众多的国有企业对市场供需与价格并不敏感,也导致市场机制不易充分发挥。
随着产能过剩和供大于求问题的加深,必然导致的是价格下滑,企业利润被挤压,大量中小私营企业破产,随后银行出现巨额贷款损失,失业率亦激增,经济面临硬着陆。
四、前景与总结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当前中国政府主导下的市场经济,虽然造成许多问题,但同时也显现出机遇——能够进行强力并且持续的宏观调控。从第12个五年规划来看,“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改造提升制造业”、“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似乎都将成为今后的政府重点工作。如果这些政策能有效实施,那么对于摆脱对出口与投资的依赖,将会起到重大作用。
综上所述,中国经济长期以来的高速增长是基于巨大的投资、廉价产品的出口,在当前的内外环境下,这是一个不合理也不可持续的成长模式;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举措,今后数年内完全有硬着陆的可能;但是我们目前也看到的政府宏观调控有望积极、良好应对。
最后引用一位伟人的话作为结束:“……生产力的空前发展、供过于求、生产过剩、市场盈溢……这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过剩,那里是没有工作和没有生活资料的工人过剩”。
参考文献
[1]张景华,刘明国.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的思考[J].经济与管理,2011(09).
[2]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
作者简介:范行(1990-),男,四川,本科,就读于中山大学。
(责任编辑:陈岑)
【关键词】软着陆 宏观经济 产能过剩
一、概念与背景
要讨论关于软着陆的问题,首先我们定义“着陆”为紧缩性政策导致的总需求下降从而经济速度增长变缓甚至出现负增长,而“软着陆”指经济平稳地下降到一个合适的水平,通常有3个指标:(1)经济成长率>7%;(2)通货膨胀率<4.5%;(3)失业率<5%。
中国面对2008 年金融危机,政府迅速采取了积极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如放松银根、4万亿投资计划;到2009年,中国经济遭遇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全面上涨;于是,政府开始执行紧缩政策,例如从2010年底开始央行连续7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连续4次提高存贷款利率。在这个过程中,经济不可避免的出现下滑。
二、短期情况分析
自2011年第一季度开始,中国GDP同比增速不断下滑(图1)。2012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8.1%,虽然这个数字低于此前的各方预期,但仍在可控范围之内。事实上,面对2011年强力紧缩政策,以及全球经济的长期低迷,GDP能保持在8%以上已无可厚非。
通货膨胀方面,CPI同比增长从2011年7月最高时的6.5%逐步下降到2012年2月的3.2%,而3月份受食品价格(7.5%)和油价(7.6%)的拉动,小幅反弹至3.6%。可见目前CPI已经回落到可接受的水平(图2)。
至于失业率,通常认为官方发布的“城镇登记失业率”远低于实际的失业率,但是大体趋势却可做参考。每年的登记失业率变化都很小,2011年各季度也并没有显著增加(表1)。因此,从趋势上大概可以看出中国城镇失业率并没有因为政策紧缩而大幅攀升,也就不存在“着陆”的问题。
最后,根据统计局宏观经济景气数据,2011年12月、2012年1、2月的先行指数分别为:100.2-100.8-101.3,可见从2011年1月开始先行指数就已经出现明显回升,也就大致体现出了宏观经济之后2-3个月的走向(图3)。
根据以上数据,大致可以看出中国经济短期内确实已经进入软着陆的轨道。
三、中长期情况分析
如果说中长期中国面临硬着陆风险,那么最大的两个因素是外部需求紧缩、内部产能过剩。
(一)外部环境
中国经济这两年的起伏很大程度上是受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的影响。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与出口对象为美国、欧盟、日本,这些国家目前都面临严峻问题:欧洲债务危机与美国的次贷危机都远没有结束,而日本的Lost Decades亦未见尽头,因此由外需萎缩对中国经济的制约,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因素。
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2011年中国外贸出口年增长20.3%,增速低于去年10个百分点。而在外商投资方面:2011年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8.16%,但是增幅却比去年减少了9.9个百分点。
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IT 产业的带动下掀起的世界经济增长浪潮似乎已趋于结束,而新一轮增长需要等待新的契机。外部环境的持续衰退,将成为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重要因素。
(二)内部问题
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消费是最持久有效的经济成长动力。但是中国目前的GDP以投资拉动为主(近50%),消费只占GDP的不到40%,这种过度投资的增长模式没有可持续性,将出现产能过剩的严重后果。
产能过剩不是新问题。商务部2005年发布的《600种主要消费品和300種主要生产资料商品供求调查报告》显示:2005年底电解铝行业产能1030万吨,超市场需求260万吨;铁合金行业产能2213万吨,开工率仅40%;钢铁行业产能4.7亿吨,大于市场需求1.2亿吨,另外还有在建产能7000万吨、拟建8000万吨。
按照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市场会以价格自动调节供给:当产能过剩的时候,供给过多,价格下跌,企业利润和投资回报下降,自然能遏制新的投资并迫使一些企业退出行业。但是在中国,市场机制并不健全。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提高GDP,增加当地税收与就业,政府投资十分活跃;另外,由于数量众多的国有企业对市场供需与价格并不敏感,也导致市场机制不易充分发挥。
随着产能过剩和供大于求问题的加深,必然导致的是价格下滑,企业利润被挤压,大量中小私营企业破产,随后银行出现巨额贷款损失,失业率亦激增,经济面临硬着陆。
四、前景与总结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当前中国政府主导下的市场经济,虽然造成许多问题,但同时也显现出机遇——能够进行强力并且持续的宏观调控。从第12个五年规划来看,“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改造提升制造业”、“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似乎都将成为今后的政府重点工作。如果这些政策能有效实施,那么对于摆脱对出口与投资的依赖,将会起到重大作用。
综上所述,中国经济长期以来的高速增长是基于巨大的投资、廉价产品的出口,在当前的内外环境下,这是一个不合理也不可持续的成长模式;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举措,今后数年内完全有硬着陆的可能;但是我们目前也看到的政府宏观调控有望积极、良好应对。
最后引用一位伟人的话作为结束:“……生产力的空前发展、供过于求、生产过剩、市场盈溢……这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过剩,那里是没有工作和没有生活资料的工人过剩”。
参考文献
[1]张景华,刘明国.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的思考[J].经济与管理,2011(09).
[2]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
作者简介:范行(1990-),男,四川,本科,就读于中山大学。
(责任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