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铁路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既有的装卸作业质量和管理模式不再适应铁路物流化发展。在对铁路装业务现状进行分析后,从规范管理制度、建设人员队伍、拓展业务外包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铁路运输;装卸业务;改革
随着铁路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铁路货物运输组织的重要环节,装卸作业水平和效率在铁路物流环节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彰显。提高装卸机械化水平,提升装卸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适应铁路运输物流化发展的需求,是铁路运输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铁路货物装卸业务现状及存在问题
1.1装卸作业人员情况
1.1.1铁路内部装卸人员匮乏。一是随着铁路的不断改革,铁路装卸自2003年以来先后经历了主辅业及多元经营管理的调整,管理体制的频繁调整导致了装卸队伍的松散,装卸人员流失较多。二是现有人员年龄结构普遍存在老龄化的问题,在先进管理模式、新型机械设备操作等方面的适应能力较差,制约了铁路装卸业务的发展。三是装卸管理人员严重不足,有的单位没有装卸管理机构,装卸管理人员多为货运管理人员兼职,不具备系统性和专业性,尤其是在现场安全管理、设备质量维护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1.1.2装卸业务承揽企业作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一是部分地区装卸业务承担企业的装卸人员由车站周边的村民组成,流动性和随意性较强,铁路安全常识和装卸知识匮乏,仅适用于部分人力装卸的品类,车门捆绑、杂物清理、篷布运用等要求较高的装卸作业质量难以保证。二是部分装卸业务外包企业由个体出资组建,规模小、能力弱的问题突出,虽然具有一定的机械化作业能力,但是在管理模式、机械化水平、人员素质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1.2装卸作业管理情况
1.2.1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随着铁路物流化发展,铁路装卸业务增加了上门装卸业务,但是缺乏相应的作业标准和管理依据,在发生货损货差时容易产生纠纷,影响铁路整体服务形象。二是2015年铁路总公司下发了《关于规范铁路货物装卸业务外包工作的指导意见》,为各铁路局开展装卸业务外包指引了方向,但是国家在装卸业务发包管理方面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基层站段与装卸业务外包企业间缺乏有效的制度支撑,在日常监管、合同履行、违约处理等方面无据可依,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1.2.2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装卸管理人员的匮乏,直接造成管理机构的不完善,有的单位甚至没有铁路装卸人员,管理薄弱、设备陈旧、作业效率低下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装卸管理工作流于形式,与现代化的铁路物流发展存在较大的差距。二是作为独立于铁路运营管理之外的个体,各装卸业务外包企业之间、与装卸业务承揽企业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在同一车站作业时给铁路部门带来较大的管理难题。
1.2.3装卸收入分配机制有待健全。近年来随着铁路装卸职工的减少,部分铁路局逐渐取消了传统的装卸计件工资办法,铁路装卸职工工资分配制度与货运、运转等其他工种职工的绩效考核方式相同,造成装卸职工收入与其工作量无关或挂钩力度较小,一定程度上存在“大锅饭”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装卸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1.3装卸作业质量情况
1.3.1装卸机械设备质量有待提高。一是大部分单位因人员和设备的缺乏,不具备设备检修能力,机械设备老化、失修、维护保养不到位等问题仍然突出。二是新设备的投入使用力度有待提高,虽然近年来各铁路局都对门吊进行了防摇改造,也购置了一些机械设备,但受货物品类和货物发送量的影响,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还比较滞后。
1.3.2装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一是由于铁路装卸人员素质层次良莠不齐,野蛮装卸、货场被盗等问题长期得不到彻底整治。二是受货物性质及包装影响,装卸机械多用于零笨、集装箱等货物的装卸,集装化程度直接影响了机械化比重,造成装卸作业效率和质量长期得不到有效提升。
2.改革发展探索建议
2.1强化职工队伍建设
2.1.1做好新职人员的补充。根据铁路装卸职工现状,结合各铁路局货物发送实际,制定长期的人员补充规划,录用机械工程、电气化等相关专业大学生充实到装卸岗位,确保装卸机械化作业全部由路工完成,并逐步培养选拔班组长。
2.1.2合理运用好劳务派遣工。结合设备检修人员不足的问题,招收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工作经验的劳务派遣工充实到装卸职工岗位上,一方面以师带徒做好新入职大学生的传帮带工作,另一方面逐步建立单位维修车间,不断提升铁路自身的机械设备维修保养能力。
2.1.3做好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按照铁路总公司可持续发展和现代物流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装卸技术技能骨干的选拔、培养,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能实干的综合型装卸人才。铁路局及站段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织编写培训教材,通过规范教育培训、技能竞赛等方式努力提升装卸队伍素质;要充分发挥技术骨干对新职人员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装卸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升。
2.2强化管理规范
2.2.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结合实际从不同层面建立完善管理依据、管理制度及作业指导书,重点是完善装卸业务外包、上门服务、设备租赁等方面的制度,落实逐级负责制,分层面制定结合部管理问题,切实做到现场管理及作业有据可依。
2.2.2完善任用选拔和退出机制。优秀的人员不受框架限制选拔任用,严格退出机制,均衡管理岗位与作业岗位人员,从而形成能者上、弱者下的良好竞争氛围,从而促进整体工作推进。
2.2.3规范考核分配机制。打破传统的装卸作业清算分配模式,以社会装卸人员平均工资为基础,参照装卸业务承揽单位同工种职工收入水平,合理制定铁路装卸职工工资分配基数,将固有的基本工资于计件工资相结合,打破“大锅饭”的格局,切实做到多劳多得,促进装卸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2.2.4强化设备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设备电子台账,及时组织开展设备大中修维护,日常做好养护保养,将装卸设备维修方式逐步从“计划修”转换为“状态修”,对装卸机械主要零部件实行全寿命周期管理,节约维修成本,切实提高装卸设备运用质量。
2.2.5强化承揽业务装卸企业管理。督促承揽企业相对固定人员,加强装卸人员铁路常识、安全知识、作业标准、机械化管理等方面的规范,依法合规的做好资金清算,杜绝忙时抢活闲时退的现象发生,维护货运装卸作业良好秩序。
2.2.6强化现场专业管理。结合安全管理、生产组织等管理制度,加强现场作业安全风险分析研判,强化现场作业指导和盯控,积极发挥专业管理人员作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动态完善岗位作业指导书,优化作业流程标准,使现场职工明确工作“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促进作业标准化。
2.2.7强化服务质量的提升。强化装卸服务管理,在作业过程中认真做到文明装卸,轻拿轻放、爱护货物,爱护铁路装卸机具设备;要加强作业安全防护,防止装卸机械损坏车辆设备;不偷盗铁路运输物资、不吃拿卡要、不拆卸车辆零部件,确保人身安全、作业安全和铁路运输安全,树立铁路装卸祖业良好形象。
2.3强化改革创新
2.3.1强化装卸业务外包的推进。进一步推进铁路装卸业务外包进度,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规模较大、技术较强、机械设备齐全、管理规范的企业签订外包合同,基层站段加强日常的监管,路局层面对照合同开展评价验收,有效促进装卸效率的提升。
2.3.2尝试流动式装卸队伍组建。铁路局层面结合货运营业站实际作業情况,针对作业量较小、作业时间比较分散的车站,组建流动式装卸队伍,固定人员、装卸机械和作业模式,根据作业需求随时办理装卸业务,有效缓解人员不足及劳动效率低下的问题。
2.3.3装卸业务社会化经营。结合铁路企业物流化发展及铁路运输货物集装化较低的实际,组织人员利用闲置的装卸机械设备开展装卸业务社会化服务工作,有效发挥设备作用的同时,开拓铁路局延伸服务市场。
关键词:铁路运输;装卸业务;改革
随着铁路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铁路货物运输组织的重要环节,装卸作业水平和效率在铁路物流环节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彰显。提高装卸机械化水平,提升装卸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适应铁路运输物流化发展的需求,是铁路运输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铁路货物装卸业务现状及存在问题
1.1装卸作业人员情况
1.1.1铁路内部装卸人员匮乏。一是随着铁路的不断改革,铁路装卸自2003年以来先后经历了主辅业及多元经营管理的调整,管理体制的频繁调整导致了装卸队伍的松散,装卸人员流失较多。二是现有人员年龄结构普遍存在老龄化的问题,在先进管理模式、新型机械设备操作等方面的适应能力较差,制约了铁路装卸业务的发展。三是装卸管理人员严重不足,有的单位没有装卸管理机构,装卸管理人员多为货运管理人员兼职,不具备系统性和专业性,尤其是在现场安全管理、设备质量维护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1.1.2装卸业务承揽企业作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一是部分地区装卸业务承担企业的装卸人员由车站周边的村民组成,流动性和随意性较强,铁路安全常识和装卸知识匮乏,仅适用于部分人力装卸的品类,车门捆绑、杂物清理、篷布运用等要求较高的装卸作业质量难以保证。二是部分装卸业务外包企业由个体出资组建,规模小、能力弱的问题突出,虽然具有一定的机械化作业能力,但是在管理模式、机械化水平、人员素质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1.2装卸作业管理情况
1.2.1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随着铁路物流化发展,铁路装卸业务增加了上门装卸业务,但是缺乏相应的作业标准和管理依据,在发生货损货差时容易产生纠纷,影响铁路整体服务形象。二是2015年铁路总公司下发了《关于规范铁路货物装卸业务外包工作的指导意见》,为各铁路局开展装卸业务外包指引了方向,但是国家在装卸业务发包管理方面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基层站段与装卸业务外包企业间缺乏有效的制度支撑,在日常监管、合同履行、违约处理等方面无据可依,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1.2.2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装卸管理人员的匮乏,直接造成管理机构的不完善,有的单位甚至没有铁路装卸人员,管理薄弱、设备陈旧、作业效率低下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装卸管理工作流于形式,与现代化的铁路物流发展存在较大的差距。二是作为独立于铁路运营管理之外的个体,各装卸业务外包企业之间、与装卸业务承揽企业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在同一车站作业时给铁路部门带来较大的管理难题。
1.2.3装卸收入分配机制有待健全。近年来随着铁路装卸职工的减少,部分铁路局逐渐取消了传统的装卸计件工资办法,铁路装卸职工工资分配制度与货运、运转等其他工种职工的绩效考核方式相同,造成装卸职工收入与其工作量无关或挂钩力度较小,一定程度上存在“大锅饭”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装卸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1.3装卸作业质量情况
1.3.1装卸机械设备质量有待提高。一是大部分单位因人员和设备的缺乏,不具备设备检修能力,机械设备老化、失修、维护保养不到位等问题仍然突出。二是新设备的投入使用力度有待提高,虽然近年来各铁路局都对门吊进行了防摇改造,也购置了一些机械设备,但受货物品类和货物发送量的影响,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还比较滞后。
1.3.2装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一是由于铁路装卸人员素质层次良莠不齐,野蛮装卸、货场被盗等问题长期得不到彻底整治。二是受货物性质及包装影响,装卸机械多用于零笨、集装箱等货物的装卸,集装化程度直接影响了机械化比重,造成装卸作业效率和质量长期得不到有效提升。
2.改革发展探索建议
2.1强化职工队伍建设
2.1.1做好新职人员的补充。根据铁路装卸职工现状,结合各铁路局货物发送实际,制定长期的人员补充规划,录用机械工程、电气化等相关专业大学生充实到装卸岗位,确保装卸机械化作业全部由路工完成,并逐步培养选拔班组长。
2.1.2合理运用好劳务派遣工。结合设备检修人员不足的问题,招收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工作经验的劳务派遣工充实到装卸职工岗位上,一方面以师带徒做好新入职大学生的传帮带工作,另一方面逐步建立单位维修车间,不断提升铁路自身的机械设备维修保养能力。
2.1.3做好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按照铁路总公司可持续发展和现代物流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装卸技术技能骨干的选拔、培养,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能实干的综合型装卸人才。铁路局及站段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织编写培训教材,通过规范教育培训、技能竞赛等方式努力提升装卸队伍素质;要充分发挥技术骨干对新职人员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装卸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升。
2.2强化管理规范
2.2.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结合实际从不同层面建立完善管理依据、管理制度及作业指导书,重点是完善装卸业务外包、上门服务、设备租赁等方面的制度,落实逐级负责制,分层面制定结合部管理问题,切实做到现场管理及作业有据可依。
2.2.2完善任用选拔和退出机制。优秀的人员不受框架限制选拔任用,严格退出机制,均衡管理岗位与作业岗位人员,从而形成能者上、弱者下的良好竞争氛围,从而促进整体工作推进。
2.2.3规范考核分配机制。打破传统的装卸作业清算分配模式,以社会装卸人员平均工资为基础,参照装卸业务承揽单位同工种职工收入水平,合理制定铁路装卸职工工资分配基数,将固有的基本工资于计件工资相结合,打破“大锅饭”的格局,切实做到多劳多得,促进装卸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2.2.4强化设备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设备电子台账,及时组织开展设备大中修维护,日常做好养护保养,将装卸设备维修方式逐步从“计划修”转换为“状态修”,对装卸机械主要零部件实行全寿命周期管理,节约维修成本,切实提高装卸设备运用质量。
2.2.5强化承揽业务装卸企业管理。督促承揽企业相对固定人员,加强装卸人员铁路常识、安全知识、作业标准、机械化管理等方面的规范,依法合规的做好资金清算,杜绝忙时抢活闲时退的现象发生,维护货运装卸作业良好秩序。
2.2.6强化现场专业管理。结合安全管理、生产组织等管理制度,加强现场作业安全风险分析研判,强化现场作业指导和盯控,积极发挥专业管理人员作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动态完善岗位作业指导书,优化作业流程标准,使现场职工明确工作“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促进作业标准化。
2.2.7强化服务质量的提升。强化装卸服务管理,在作业过程中认真做到文明装卸,轻拿轻放、爱护货物,爱护铁路装卸机具设备;要加强作业安全防护,防止装卸机械损坏车辆设备;不偷盗铁路运输物资、不吃拿卡要、不拆卸车辆零部件,确保人身安全、作业安全和铁路运输安全,树立铁路装卸祖业良好形象。
2.3强化改革创新
2.3.1强化装卸业务外包的推进。进一步推进铁路装卸业务外包进度,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规模较大、技术较强、机械设备齐全、管理规范的企业签订外包合同,基层站段加强日常的监管,路局层面对照合同开展评价验收,有效促进装卸效率的提升。
2.3.2尝试流动式装卸队伍组建。铁路局层面结合货运营业站实际作業情况,针对作业量较小、作业时间比较分散的车站,组建流动式装卸队伍,固定人员、装卸机械和作业模式,根据作业需求随时办理装卸业务,有效缓解人员不足及劳动效率低下的问题。
2.3.3装卸业务社会化经营。结合铁路企业物流化发展及铁路运输货物集装化较低的实际,组织人员利用闲置的装卸机械设备开展装卸业务社会化服务工作,有效发挥设备作用的同时,开拓铁路局延伸服务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