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当前素质教育形势下,单一、被动、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弘扬以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四点:第一,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二,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第四,保障课堂教学宽松、民主气氛,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势。
关键词:新课程;物理;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08)1(S)-0016-3
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单一、被动、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试想,如果一个在学校中度过9年或12年学习生活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总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那么,我们怎么能够想象和指望他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呢?如何能够使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成为人类美好家园的建设者和幸福生活的创造者?
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的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 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成长无法替代,发展必须主动。素质的形成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内化过程,内化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教育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指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设施和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而服务。
首先,学生是学习承担者,是保障自己的主体地位的决定者,一个会学习的学生,能善于把自己置于主体地位、主动地学习。然而,现实中,由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普遍形成一种依赖教师、迷信课本的心理,根本不懂主动学习的真正含义。他们简单地认为,主动学习一是上课要“认真”地听讲,“勤奋”地一字不漏地作笔记,反反复复地背。可是,一旦面临问题,就束手无策,望着教师和课本,企图找到现成的答案。从外表看,学生听得专心,记得认真,背得仔细,忙得不亦乐乎,似乎在主动学习,但实际上,学生的大脑处于“休眠”状态,只是被动地被老师牵着鼻子转。因而,学生应该转变思想观念,自我激励学习动机,自我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第二,教师要时刻记住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窗口,而是需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让它燃烧。“学生应该是能发光的灯,而不是存储燃料的瓶”。教师不应该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而要让知识成为学生自己思考的果实。一进实验室,首先映入眼中的是黑板上教师事先工工整整地写好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表格、电路图、注意事项等等,一应俱全。开始上课了,教师手执“教鞭”,一项项地讲解黑板上的内容,而且左强调,右嘱托,注意这个,注意那个,接着教师又认真仔细地把实验亲自操作了一遍,并叮咛学生一定要认真看好,最后,教师将实验数据填入了实验表格,还告诉学生如何计算出功率……台下的学生多数屏息静气,瞪大眼睛看,竖起耳朵听,生怕漏掉什么细节,努力记下每一个环节,也有个别同学心急地摸索器材,恨不得马上就亲手去做,最后教师确认“万无一失”之后,才命令学生开始实验。当时距离下课剩十多分钟了,于是一切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实验课,就这样被老师夺走了学生的自主权力,成了以老师为中心的模仿课。
古人云,“授人以鱼”莫如“授之以渔”。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要、发展的主体。因此,教师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关键是要培养自觉意识,主动参与,积极活动。
2 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授业无趣,必不乐学”,教育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进而养成良好的爱学习、善思考的习惯后,学生才能知难而进、锲而不舍、积极主动地学习。
2.1 优化课堂导语设计——引人入胜
导语是课堂教学的序曲,如果序曲演奏得成功,就会妙趣横生,先声夺人,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使学生投入旺盛的精力。积极主动地开动脑筋去思索、去探求。例如:讲故事,激兴趣,自然引入;发奇想,出意思,引课奇异;创意境,巧妙引入;设陷阱,巧诱导,以错悟理;看插图,做实验,直观引入……
2.2 抓住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
知识来源于实践,特别是来源于科学实验的实践。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
(1)尽力为学生提供亲自动手实验的机会,鼓励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弄懂实验原理,了解仪器性能,搞清实验步骤,遵守操作规程,认真观察现象,仔细记录数据,分析处理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并注意捕捉实验的异常现象。例如:在做凸透镜成实像实验时,学生观察到在透镜异侧成实像外,从中看到蜡烛的像。通过探究解释镜中的像是蜡烛通过面镜成像,使学生获得意外的收获。再如,“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学生自认为测g、l较准确,但实验测出的g值却偏大,针对这一实验问题,检查学生测g的方法及数据确定正确无误,测T的记数和记时也正确,发现问题出在没有保证单摆在一个竖直平面内转动,而成了一个圆锥摆。它小于同样摆长的单摆的振动周期,因它代入单摆振动周期公式求得g值偏大。这样既解释了实验的误差来源,又得出了圆锥摆的周期公式。使学生从意外收获中,激发主动探索的学习热情。
(2)多设计多演示小实验。除教材中设计编写的小实验,还应指导学生尽力做好“教参”中补充的实验,或者根据授课内容,自制教具,演示趣味实验。如:“表演永流星”,“白纸巧现字”,“倒不出的水”,“煮不死的鱼”,“烧不烂的手帕”,“奇妙的七色光”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让课堂静变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3 优化教学手段,培养学习兴趣
(1)恰当地应用“比喻”将事物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复杂的道理浅显化。从而帮助学生克服认识理解中的困难,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比如: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的物理音效,用“独舞摄下的录像”和“集体舞拍得的照片”,分别比喻它们,通俗易懂,学生很容易理解它们分别描述的是“一个质点在各个时刻的位移”和“多个质点在同一时刻的位移”。再如“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的频繁碰撞,就对器壁产生一个持续的均匀压力。”这一结论用“大量雨点接连不断地打在伞面上,对伞面产生持续的压力”的形象比喻;对“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用“船运货物”来形象说明,即发射天线——始发港——高频电流——船音频电流——货物;接收天线——终点港;调制——装货;传播——运输;检波——卸货。再如,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大小随物距与像距的变化规律,比喻成“敌强我弱”、“敌进我退”、“敌退我攻”、“敌衰我胜”。
(2)对教学内容的实际进行“举例”——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加深学生印象。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从大量的具体事实中抽象出来的。因此,从有关概念和规律所包含的大量事例中,精选出那些包括主要类型的、具有明显的新颖、典型的事例来进行教学,必会收到很好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效果。例如,进行“压强”概念教学,举例不局限于用手按图钉,履带拉机、滑雪板、火车的铁轨在枕木上等,还应结合楼房地基的开挖,向学生介绍“压强”概念,进行“热力学第二定律”教学,例举电冰箱,说明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再比如“功”概念教学,例举用桶提水事例,说明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总之举例既要新颖典型,又要生动有趣。
3 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独立感知和理解物理教材及有关课外书籍,从中获取知识和方法,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处理实际问题。
(1)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激发学生的自学欲望,从而使学生主动自学物理教材和有关书籍中的相关知识内容和解答方法,比如,在学习“布朗运动”时,问:①什么叫布朗运动?②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是什么?③布朗运动证明了什么结论?④布朗运动与扩散现象有哪些异同?通过层层问题的提出 ,为学生自学过程设立“路标”引导学习。
(2)突出重点引导学生重点性与针对性自学,例如学习“电场强度”概念时,学生很难理解它是电场本身的一种性质。因而设计下列问题:①电场强度是用来表示什么意义的物理量,如何定义的?②在电场中某点,如果不放置任何电荷,该点是否还具有电场强度?③电场中某点场强的大小到底有哪些因素决定?通过这种针对性自学,学生自己解惑排难,既可让学生享受到克服困难后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自学兴趣,又可增强自学信心,使学生学会把握自学的重点和难点。
4 保障课堂教学的宽松、民主气氛,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势
(1)正确看待教学任务,教师决不消极完成途径。而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为了使学生学得更好,改变自己“自觉不自觉地沿袭”,“精心设计”,“滴水不漏”的教学模式。评价自成怕课堂效果应看学生是不是真正学会了“学”,是不是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收获”;看学生是否真正投入到了“乐学”、“会学”、“学会的”的进程中去。
(2)不将固定的目标加在每一个学生头上,因材施教。“吃不饱”的学生可以自己去吃,“不想听”的学生可以自学,“异口异音”可以通过辩论达成一致。
(3)课堂做到“三结合”。即:启发与发现的结合、动手与动脑的结合、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结合。
(4)课堂做到“五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嘴巴,解放学生的空间,解放学生的时间。做到师生互动,使课堂具有生产性。
总之,新课程下,课堂教学中贯彻好自主性的基本原则,使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模式由原来的“接受——理解——巩固——解题”变为“参与——体验——内化——外延”,树立机关报的教学思想运用新的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尽可能用新的教学手段,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真正做到“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是我们每个教学改革者长期探索,勇于实践的长远思路。
(栏目编辑 赵保钢)
关键词:新课程;物理;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08)1(S)-0016-3
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单一、被动、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试想,如果一个在学校中度过9年或12年学习生活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总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那么,我们怎么能够想象和指望他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呢?如何能够使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成为人类美好家园的建设者和幸福生活的创造者?
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的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 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成长无法替代,发展必须主动。素质的形成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内化过程,内化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教育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指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设施和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而服务。
首先,学生是学习承担者,是保障自己的主体地位的决定者,一个会学习的学生,能善于把自己置于主体地位、主动地学习。然而,现实中,由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普遍形成一种依赖教师、迷信课本的心理,根本不懂主动学习的真正含义。他们简单地认为,主动学习一是上课要“认真”地听讲,“勤奋”地一字不漏地作笔记,反反复复地背。可是,一旦面临问题,就束手无策,望着教师和课本,企图找到现成的答案。从外表看,学生听得专心,记得认真,背得仔细,忙得不亦乐乎,似乎在主动学习,但实际上,学生的大脑处于“休眠”状态,只是被动地被老师牵着鼻子转。因而,学生应该转变思想观念,自我激励学习动机,自我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第二,教师要时刻记住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窗口,而是需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让它燃烧。“学生应该是能发光的灯,而不是存储燃料的瓶”。教师不应该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而要让知识成为学生自己思考的果实。一进实验室,首先映入眼中的是黑板上教师事先工工整整地写好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表格、电路图、注意事项等等,一应俱全。开始上课了,教师手执“教鞭”,一项项地讲解黑板上的内容,而且左强调,右嘱托,注意这个,注意那个,接着教师又认真仔细地把实验亲自操作了一遍,并叮咛学生一定要认真看好,最后,教师将实验数据填入了实验表格,还告诉学生如何计算出功率……台下的学生多数屏息静气,瞪大眼睛看,竖起耳朵听,生怕漏掉什么细节,努力记下每一个环节,也有个别同学心急地摸索器材,恨不得马上就亲手去做,最后教师确认“万无一失”之后,才命令学生开始实验。当时距离下课剩十多分钟了,于是一切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实验课,就这样被老师夺走了学生的自主权力,成了以老师为中心的模仿课。
古人云,“授人以鱼”莫如“授之以渔”。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要、发展的主体。因此,教师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关键是要培养自觉意识,主动参与,积极活动。
2 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授业无趣,必不乐学”,教育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进而养成良好的爱学习、善思考的习惯后,学生才能知难而进、锲而不舍、积极主动地学习。
2.1 优化课堂导语设计——引人入胜
导语是课堂教学的序曲,如果序曲演奏得成功,就会妙趣横生,先声夺人,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使学生投入旺盛的精力。积极主动地开动脑筋去思索、去探求。例如:讲故事,激兴趣,自然引入;发奇想,出意思,引课奇异;创意境,巧妙引入;设陷阱,巧诱导,以错悟理;看插图,做实验,直观引入……
2.2 抓住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
知识来源于实践,特别是来源于科学实验的实践。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
(1)尽力为学生提供亲自动手实验的机会,鼓励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弄懂实验原理,了解仪器性能,搞清实验步骤,遵守操作规程,认真观察现象,仔细记录数据,分析处理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并注意捕捉实验的异常现象。例如:在做凸透镜成实像实验时,学生观察到在透镜异侧成实像外,从中看到蜡烛的像。通过探究解释镜中的像是蜡烛通过面镜成像,使学生获得意外的收获。再如,“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学生自认为测g、l较准确,但实验测出的g值却偏大,针对这一实验问题,检查学生测g的方法及数据确定正确无误,测T的记数和记时也正确,发现问题出在没有保证单摆在一个竖直平面内转动,而成了一个圆锥摆。它小于同样摆长的单摆的振动周期,因它代入单摆振动周期公式求得g值偏大。这样既解释了实验的误差来源,又得出了圆锥摆的周期公式。使学生从意外收获中,激发主动探索的学习热情。
(2)多设计多演示小实验。除教材中设计编写的小实验,还应指导学生尽力做好“教参”中补充的实验,或者根据授课内容,自制教具,演示趣味实验。如:“表演永流星”,“白纸巧现字”,“倒不出的水”,“煮不死的鱼”,“烧不烂的手帕”,“奇妙的七色光”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让课堂静变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3 优化教学手段,培养学习兴趣
(1)恰当地应用“比喻”将事物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复杂的道理浅显化。从而帮助学生克服认识理解中的困难,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比如: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的物理音效,用“独舞摄下的录像”和“集体舞拍得的照片”,分别比喻它们,通俗易懂,学生很容易理解它们分别描述的是“一个质点在各个时刻的位移”和“多个质点在同一时刻的位移”。再如“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的频繁碰撞,就对器壁产生一个持续的均匀压力。”这一结论用“大量雨点接连不断地打在伞面上,对伞面产生持续的压力”的形象比喻;对“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用“船运货物”来形象说明,即发射天线——始发港——高频电流——船音频电流——货物;接收天线——终点港;调制——装货;传播——运输;检波——卸货。再如,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大小随物距与像距的变化规律,比喻成“敌强我弱”、“敌进我退”、“敌退我攻”、“敌衰我胜”。
(2)对教学内容的实际进行“举例”——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加深学生印象。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从大量的具体事实中抽象出来的。因此,从有关概念和规律所包含的大量事例中,精选出那些包括主要类型的、具有明显的新颖、典型的事例来进行教学,必会收到很好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效果。例如,进行“压强”概念教学,举例不局限于用手按图钉,履带拉机、滑雪板、火车的铁轨在枕木上等,还应结合楼房地基的开挖,向学生介绍“压强”概念,进行“热力学第二定律”教学,例举电冰箱,说明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再比如“功”概念教学,例举用桶提水事例,说明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总之举例既要新颖典型,又要生动有趣。
3 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独立感知和理解物理教材及有关课外书籍,从中获取知识和方法,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处理实际问题。
(1)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激发学生的自学欲望,从而使学生主动自学物理教材和有关书籍中的相关知识内容和解答方法,比如,在学习“布朗运动”时,问:①什么叫布朗运动?②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是什么?③布朗运动证明了什么结论?④布朗运动与扩散现象有哪些异同?通过层层问题的提出 ,为学生自学过程设立“路标”引导学习。
(2)突出重点引导学生重点性与针对性自学,例如学习“电场强度”概念时,学生很难理解它是电场本身的一种性质。因而设计下列问题:①电场强度是用来表示什么意义的物理量,如何定义的?②在电场中某点,如果不放置任何电荷,该点是否还具有电场强度?③电场中某点场强的大小到底有哪些因素决定?通过这种针对性自学,学生自己解惑排难,既可让学生享受到克服困难后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自学兴趣,又可增强自学信心,使学生学会把握自学的重点和难点。
4 保障课堂教学的宽松、民主气氛,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势
(1)正确看待教学任务,教师决不消极完成途径。而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为了使学生学得更好,改变自己“自觉不自觉地沿袭”,“精心设计”,“滴水不漏”的教学模式。评价自成怕课堂效果应看学生是不是真正学会了“学”,是不是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收获”;看学生是否真正投入到了“乐学”、“会学”、“学会的”的进程中去。
(2)不将固定的目标加在每一个学生头上,因材施教。“吃不饱”的学生可以自己去吃,“不想听”的学生可以自学,“异口异音”可以通过辩论达成一致。
(3)课堂做到“三结合”。即:启发与发现的结合、动手与动脑的结合、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结合。
(4)课堂做到“五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嘴巴,解放学生的空间,解放学生的时间。做到师生互动,使课堂具有生产性。
总之,新课程下,课堂教学中贯彻好自主性的基本原则,使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模式由原来的“接受——理解——巩固——解题”变为“参与——体验——内化——外延”,树立机关报的教学思想运用新的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尽可能用新的教学手段,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真正做到“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是我们每个教学改革者长期探索,勇于实践的长远思路。
(栏目编辑 赵保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