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中国园林景观植被研究实践,以园林植被设计创新的基点为议题,从实践、目标、操作、理论专业四个方面,提示、阐述、论证园林景观植被设计人性化科学论。
关键词:植被;植被设计;人性化科学论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献标识码:2095-4115(2014)04-142-2
城市化、工业化席卷全球,环境与人工复合或纯人工生态系统,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探寻人和环境和谐发展的途径成为当今的我们行动的目标。工业化的发展使得绿色逐渐在城市里越来越少,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如果说景观设计中的石头是骨骼,水是血液,那么景观设计中的植被,就如景观设计中的皮肤,没有它我们就无法畅快的呼吸。景观植被不但能满足园林的空间构成、艺术构图需要,为人民提供遮荫、降暑、吸尘等功能,而且是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是大多数生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是园林景观的生命象征。
一、景观植被的概况
由于工业发展环境绿地逐渐减少,特别是在人工集中的大城市,人们长期被混凝土建筑所包围,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成了人们共同的追求。植被的应用适应了这一需求,其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在造园中能构成优美的环境、渲染宜人的气氛,并且起衬托主景的作用,因此,它是园林环境美的主题。植物本就是三维实体,是园林景观营造中组成空间结构的主要成分,利用植被创造有一定意境的园林环境。正如古诗云: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然而在植被设计中,中西方文化传统不同,景观设计的态度也不相同,在中国自然景观往往具有符号和象征意义,园林受美学和建筑的影响更多,这与西北欧园林受生态科学和文化景观影响不同。总体规划开始应结合种植设计。西方绿化管理费用昂贵,设计之初就要考虑20-30年的管理问题,寻找低成本维护的方法。
二、植被的特性与设计形成
(一)特性:地面植被具有明显的光谱反射特征,不同于土壤、水体和其他典型地物,植被对地磁波的响应是由其化学特征和形态学特征决定的这种特征与植被的发育、健康状况以及生长条件密切相关。植被的生长特性由环境因素决定:如气候、土壤、地势、生物等因素影响。植被本身具有塑造功能,创造不同的室外空间,创造优美的环境,创造人类生存及需求的生态环境(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可以净化空气,吸滞尘埃,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碳、氯气、光化学烟雾)[1]。
(二)园林景观植被设计基本形成可分三种,即规划式、自然式和混合式。规则式又称整形式、几何式、图案式等,是指园林景观中植物成行成列等距离排列种植,或做有规则的简单重复,或具规整形态。多使用植篱、整形树、模纹景观及整形草坪等。花卉布置以图案式为主,花坛多为几何形,或组成大规模的花坛群;草坪平整而具有直线或几何、曲线型边缘等。通常适用于规则式或混合式布局的西式园林环境中。具有严谨、庄重和人工美的艺术特色。自然式又称风景式、不规则式。小规则式指植被景观的布置没有明显的轴线,各种植被的分布自由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性。以自然界植物生态群落为蓝本;创造生动活泼、清幽典雅的自然植被景观,如自然式丛林、疏林草地、自然式花境等。它常用于自然式的园林景观环境中,如自然式庄园、综合性公园安静休息区,自然式小游园、居住区绿地等。混合式是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形式,通常指群體植物景观(群落景观)。混合式植物造景就是吸取规则式和自然式的优点,既有整法清能、色彩明快的态体效果,又有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自然景色。
三、植被设计类型
(一)根据园林景观植被应用分类
1、树木种植设计。是指对各种树木(包括乔木、灌木及木质藤本植物等)景观进行设计。具体按景观形态与组合方式又分为孤景树,对植树、树丛、树群、树林、植篱及整形树等景观涉及[2]。
2、草花设计。着重表现草花的群体色彩美、图案修饰美,并具有烘托园林气氛、创造花卉特色景观与作用。具体设计类型有花坛、花境、花太、花池、花箱、花丛、花群,模纹花带、花柱、花球、花伞、吊盆以及其他装饰花卉景观等。
3、蕨类与苔藓植被设计。利用蕨类植物和苔藓进行园林造景设计,具有朴素、自然和幽深宁静的艺术境界,多用于林下或阴湿环境中,如贯众、凤尾蕨、波斯顿蕨、翠云草、铁线蕨等。
(二)按植物生态环境分类
1、陆地种植设计。园林景观陆地环境植物种植,内容极其丰富,一半园林景观中大部分的植物景观属于此类。陆地环境地形有山地、坡地和平地三种。山地宜用乔木造林;坡地多种植灌木丛、树木地被或坡地被等;平地宜做花坛、草坪、花境、树丛、树林等植物造景。
2、水体种植设计。水体种植设计是对园林景观中的湖泊、溪流、河沼、池塘以及人工水池等水体环境进行植物造景设计。水生植物虽没有陆生植物种类丰富,但也颇具特色。历来被造园家所重视。水生植物造景可以打破水面的平淡和单调,增添水面情趣,丰富景园水体景观内容。水生植物根据生活习性和生长特性不同,可分为堤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四类。
(三)按植被应用空间环境分类
1、户外绿地种植设计。是园林景观种植设计的主要类型,一半面积较大,植物种类丰富,并直接受土壤、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设计时除考虑人工环境因素外,更加注重运用自然条件和规律,创造稳定持久的植物自然生态群落景观。
2、室内庭园种植设计。种植设计的方法与户外绿地具有较大的差异,实施时必须考虑室内、土壤、阳光、空气等因素对植物景观的限制,同时也注重植物对室内环境的装饰作用。多运用于大型公共建筑等室内环境的布置。
3、屋顶种植设计。在建筑屋顶(如平房屋顶、楼房屋顶)上铺填,培养土进行植物种植的方法。屋顶种植又分游憩性绿化种植和屋顶花园种植两种形式。
五、植被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
(一)观赏及造景作用:景观植物在园林造景中具有观赏、组景、分隔空间、装饰、庇荫同其他园林构成要素的独特时空表现艺术功能,并以其姿态、色彩等供游人欣赏。同时它还可隐蔽围墙、拓展空间、分隔联系、含蓄景深、妆点山水、衬托建筑、渲染色彩、散发芬芳。
(二)环境不可缺少的部分,进而提升环境的经济价值。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市建设大规模开发,人口剧增,现代化的交通加大了人的活动半径,为了摆脱认为环境的禁锢,人们强烈的表现出对于绿色世界的追求与向往,保护和改善人们工作、生活、休憩的环境中起着其他任何措施不能替代的作用。
(三)园林植物在维持自然生态平衡,理解自然,理解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尊重自然的过程。理解特定景观服务对象的多重需求和体验要求,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
(四)精神需求,植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符号和象征意义,园林受美学和建筑的影响更多。例如:松具有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品格;竹被视作气节君子;梅花征其坚贞不屈的品格。此三者被人们称为岁寒三友,用来比喻人类的顽强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性格。此外,桃花、杨柳等多种植物都有象征意义。
六、总结
园林绿化可以改善一个地区的视觉环境,提升一个地块的价值,这又与社会经济联系在一起。今天更多的景观设计师追求的是这些因素之间的平衡,即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良好的生态效益及高质量的艺术水准的景观。以人为本,实用性加以美学与艺术的点缀,达到社会性、艺术性、生态性的平衡。植被设计形式多样化,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满足人类物质与精神需求。
参考文献:
[1]刘福智主编.园林景观植物种植设计手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1.
[2]屈海燕.园林植物景观种植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1.
作者简介:
阮丹华,厦门吉家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园林景观、建筑装饰、环境艺术。
关键词:植被;植被设计;人性化科学论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献标识码:2095-4115(2014)04-142-2
城市化、工业化席卷全球,环境与人工复合或纯人工生态系统,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探寻人和环境和谐发展的途径成为当今的我们行动的目标。工业化的发展使得绿色逐渐在城市里越来越少,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如果说景观设计中的石头是骨骼,水是血液,那么景观设计中的植被,就如景观设计中的皮肤,没有它我们就无法畅快的呼吸。景观植被不但能满足园林的空间构成、艺术构图需要,为人民提供遮荫、降暑、吸尘等功能,而且是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是大多数生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是园林景观的生命象征。
一、景观植被的概况
由于工业发展环境绿地逐渐减少,特别是在人工集中的大城市,人们长期被混凝土建筑所包围,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成了人们共同的追求。植被的应用适应了这一需求,其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在造园中能构成优美的环境、渲染宜人的气氛,并且起衬托主景的作用,因此,它是园林环境美的主题。植物本就是三维实体,是园林景观营造中组成空间结构的主要成分,利用植被创造有一定意境的园林环境。正如古诗云: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然而在植被设计中,中西方文化传统不同,景观设计的态度也不相同,在中国自然景观往往具有符号和象征意义,园林受美学和建筑的影响更多,这与西北欧园林受生态科学和文化景观影响不同。总体规划开始应结合种植设计。西方绿化管理费用昂贵,设计之初就要考虑20-30年的管理问题,寻找低成本维护的方法。
二、植被的特性与设计形成
(一)特性:地面植被具有明显的光谱反射特征,不同于土壤、水体和其他典型地物,植被对地磁波的响应是由其化学特征和形态学特征决定的这种特征与植被的发育、健康状况以及生长条件密切相关。植被的生长特性由环境因素决定:如气候、土壤、地势、生物等因素影响。植被本身具有塑造功能,创造不同的室外空间,创造优美的环境,创造人类生存及需求的生态环境(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可以净化空气,吸滞尘埃,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碳、氯气、光化学烟雾)[1]。
(二)园林景观植被设计基本形成可分三种,即规划式、自然式和混合式。规则式又称整形式、几何式、图案式等,是指园林景观中植物成行成列等距离排列种植,或做有规则的简单重复,或具规整形态。多使用植篱、整形树、模纹景观及整形草坪等。花卉布置以图案式为主,花坛多为几何形,或组成大规模的花坛群;草坪平整而具有直线或几何、曲线型边缘等。通常适用于规则式或混合式布局的西式园林环境中。具有严谨、庄重和人工美的艺术特色。自然式又称风景式、不规则式。小规则式指植被景观的布置没有明显的轴线,各种植被的分布自由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性。以自然界植物生态群落为蓝本;创造生动活泼、清幽典雅的自然植被景观,如自然式丛林、疏林草地、自然式花境等。它常用于自然式的园林景观环境中,如自然式庄园、综合性公园安静休息区,自然式小游园、居住区绿地等。混合式是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形式,通常指群體植物景观(群落景观)。混合式植物造景就是吸取规则式和自然式的优点,既有整法清能、色彩明快的态体效果,又有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自然景色。
三、植被设计类型
(一)根据园林景观植被应用分类
1、树木种植设计。是指对各种树木(包括乔木、灌木及木质藤本植物等)景观进行设计。具体按景观形态与组合方式又分为孤景树,对植树、树丛、树群、树林、植篱及整形树等景观涉及[2]。
2、草花设计。着重表现草花的群体色彩美、图案修饰美,并具有烘托园林气氛、创造花卉特色景观与作用。具体设计类型有花坛、花境、花太、花池、花箱、花丛、花群,模纹花带、花柱、花球、花伞、吊盆以及其他装饰花卉景观等。
3、蕨类与苔藓植被设计。利用蕨类植物和苔藓进行园林造景设计,具有朴素、自然和幽深宁静的艺术境界,多用于林下或阴湿环境中,如贯众、凤尾蕨、波斯顿蕨、翠云草、铁线蕨等。
(二)按植物生态环境分类
1、陆地种植设计。园林景观陆地环境植物种植,内容极其丰富,一半园林景观中大部分的植物景观属于此类。陆地环境地形有山地、坡地和平地三种。山地宜用乔木造林;坡地多种植灌木丛、树木地被或坡地被等;平地宜做花坛、草坪、花境、树丛、树林等植物造景。
2、水体种植设计。水体种植设计是对园林景观中的湖泊、溪流、河沼、池塘以及人工水池等水体环境进行植物造景设计。水生植物虽没有陆生植物种类丰富,但也颇具特色。历来被造园家所重视。水生植物造景可以打破水面的平淡和单调,增添水面情趣,丰富景园水体景观内容。水生植物根据生活习性和生长特性不同,可分为堤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四类。
(三)按植被应用空间环境分类
1、户外绿地种植设计。是园林景观种植设计的主要类型,一半面积较大,植物种类丰富,并直接受土壤、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设计时除考虑人工环境因素外,更加注重运用自然条件和规律,创造稳定持久的植物自然生态群落景观。
2、室内庭园种植设计。种植设计的方法与户外绿地具有较大的差异,实施时必须考虑室内、土壤、阳光、空气等因素对植物景观的限制,同时也注重植物对室内环境的装饰作用。多运用于大型公共建筑等室内环境的布置。
3、屋顶种植设计。在建筑屋顶(如平房屋顶、楼房屋顶)上铺填,培养土进行植物种植的方法。屋顶种植又分游憩性绿化种植和屋顶花园种植两种形式。
五、植被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
(一)观赏及造景作用:景观植物在园林造景中具有观赏、组景、分隔空间、装饰、庇荫同其他园林构成要素的独特时空表现艺术功能,并以其姿态、色彩等供游人欣赏。同时它还可隐蔽围墙、拓展空间、分隔联系、含蓄景深、妆点山水、衬托建筑、渲染色彩、散发芬芳。
(二)环境不可缺少的部分,进而提升环境的经济价值。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市建设大规模开发,人口剧增,现代化的交通加大了人的活动半径,为了摆脱认为环境的禁锢,人们强烈的表现出对于绿色世界的追求与向往,保护和改善人们工作、生活、休憩的环境中起着其他任何措施不能替代的作用。
(三)园林植物在维持自然生态平衡,理解自然,理解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尊重自然的过程。理解特定景观服务对象的多重需求和体验要求,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
(四)精神需求,植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符号和象征意义,园林受美学和建筑的影响更多。例如:松具有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品格;竹被视作气节君子;梅花征其坚贞不屈的品格。此三者被人们称为岁寒三友,用来比喻人类的顽强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性格。此外,桃花、杨柳等多种植物都有象征意义。
六、总结
园林绿化可以改善一个地区的视觉环境,提升一个地块的价值,这又与社会经济联系在一起。今天更多的景观设计师追求的是这些因素之间的平衡,即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良好的生态效益及高质量的艺术水准的景观。以人为本,实用性加以美学与艺术的点缀,达到社会性、艺术性、生态性的平衡。植被设计形式多样化,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满足人类物质与精神需求。
参考文献:
[1]刘福智主编.园林景观植物种植设计手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1.
[2]屈海燕.园林植物景观种植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1.
作者简介:
阮丹华,厦门吉家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园林景观、建筑装饰、环境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