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3-0112-02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将探究式教学置于突出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适时适宜地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都有好处。
1 要搞清科学探究与探究式教学的实质
《从物理课程看科学探究》一文中对科学探究是这样阐述的:“第一,它是一种学习方法,强调学生自己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获取知识、体会科学方法、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目前对这点已经取得共识。第二,科学探究本身也是学习的内容。平常所说的知识包括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怎样进行科学探究是一种程序性知识,以前我们对这类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在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要通过对探究过程的反复体验,学会怎样进行科学探究。这在过去强调得不够,应该引起重视。第三,科学探究还是一种精神。要用这种精神探索和研究自然规律,也要用这种精神学习整个课程中的所有内容。这点尤为重要。”因此探究既是学习方法,又是思维方法,更是现代应有的一种的学习态度。
2 学生养成探究习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在探究中认真去体会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学生养成探究思维习惯,还需要教师一定时间的引领才能形成。
2.1 初始阶段,教师要示范引导,让学生熟悉探究的要素,养成探究习惯
教师示范式探究教学主要围绕某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要着重启发、诱导、示范。在这一阶段里,对于探究课题的提出方式,教师要充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生兴趣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部动力,学生只有对所探究的课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想学、乐学、善学,继而获得思维发展。探究教学并非一定是教材所规定的那些章节,也可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运用,对某一物理知识点来说也可采用课题探究方式来组织教学。在这一方式里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施教过程中刻意加入方法、能力的渗透或培养,这样可以通过“变教为诱”、“变教为导”,来实现学生的“变学为思”、“变学为悟”,而使教学深入到“以诱达思”的境界,从而调动起学生探究性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教师探究示范,让学生感受什么是探究。
2.2 发展阶段可采用师生共同探究的方式进行
师生共探着眼于“交流——互动”式教学的形成与发展。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完成一些探究过程,学生与教师要共同完成诸如问题的提出、猜想、验证或评价等等一些环节。学生与教师要真正互动起来,学生要真正参与其中,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题地位。另外,教师要在这个环节中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感悟,以便升华新体会的认识与观念,使每个学生都拥有一种由成功的学习而产生的健康向上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充满信心乐于探究,探索出适合自己个性的独特而又有效的思维方式。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善于掌握学生探究素养发展的程度,及时适当调整下一步的教学行动。
2.3 形成阶段,在学生养成了一定探究习惯的基础上,可以逐步深化学生的探究
这个阶段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完成几个完整的探究课题(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等),促进学生探究思维的完整性,同时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合作”探究意思。以往组织课堂讨论,主题不明确,时间不充分,气氛不和谐,形式走过场多,讨论探究效果很不理想,这是探究式课堂教学一定要注意的。不要所有问题都拿来讨论,使合作流于形式。一般问题学生均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解决。比如,开始先给学生几分钟时间,简要表述各自探究中的问题,要求学生不重复、不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合作探究的形式教师可根据探究问题需要确定。
(1)简单的可生生合作探究。即让同桌学生发挥各自的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然后四人小组再交流一下相互探讨的结果;
(2)稍复杂的可小组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所以小组组合要合理搭配可以是四个、六个人,最多不超过八人,明确分工,使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
(3)是答辩式探究。即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切不可搞成问答或对话形式,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要避免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合作探究能促进学生思想情感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民主和谐气氛,养成良好个性品质。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干什么?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巡视指导工作,不断点拨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
综上所述,探究教学一定要科学,科学探究是一种精神,它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教师要想尽一切方法调动学生探求新知识的积极性,而不是被动地吸收知识,这样就体现了新课程的探究精神。我们不宜说某节课是科学探究课,某节不是;也不宜说某个教学活动是,某个不是。科学探究要渗透到全部教学活动中。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将探究式教学置于突出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适时适宜地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都有好处。
1 要搞清科学探究与探究式教学的实质
《从物理课程看科学探究》一文中对科学探究是这样阐述的:“第一,它是一种学习方法,强调学生自己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获取知识、体会科学方法、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目前对这点已经取得共识。第二,科学探究本身也是学习的内容。平常所说的知识包括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怎样进行科学探究是一种程序性知识,以前我们对这类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在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要通过对探究过程的反复体验,学会怎样进行科学探究。这在过去强调得不够,应该引起重视。第三,科学探究还是一种精神。要用这种精神探索和研究自然规律,也要用这种精神学习整个课程中的所有内容。这点尤为重要。”因此探究既是学习方法,又是思维方法,更是现代应有的一种的学习态度。
2 学生养成探究习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在探究中认真去体会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学生养成探究思维习惯,还需要教师一定时间的引领才能形成。
2.1 初始阶段,教师要示范引导,让学生熟悉探究的要素,养成探究习惯
教师示范式探究教学主要围绕某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要着重启发、诱导、示范。在这一阶段里,对于探究课题的提出方式,教师要充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生兴趣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部动力,学生只有对所探究的课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想学、乐学、善学,继而获得思维发展。探究教学并非一定是教材所规定的那些章节,也可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运用,对某一物理知识点来说也可采用课题探究方式来组织教学。在这一方式里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施教过程中刻意加入方法、能力的渗透或培养,这样可以通过“变教为诱”、“变教为导”,来实现学生的“变学为思”、“变学为悟”,而使教学深入到“以诱达思”的境界,从而调动起学生探究性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教师探究示范,让学生感受什么是探究。
2.2 发展阶段可采用师生共同探究的方式进行
师生共探着眼于“交流——互动”式教学的形成与发展。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完成一些探究过程,学生与教师要共同完成诸如问题的提出、猜想、验证或评价等等一些环节。学生与教师要真正互动起来,学生要真正参与其中,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题地位。另外,教师要在这个环节中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感悟,以便升华新体会的认识与观念,使每个学生都拥有一种由成功的学习而产生的健康向上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充满信心乐于探究,探索出适合自己个性的独特而又有效的思维方式。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善于掌握学生探究素养发展的程度,及时适当调整下一步的教学行动。
2.3 形成阶段,在学生养成了一定探究习惯的基础上,可以逐步深化学生的探究
这个阶段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完成几个完整的探究课题(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等),促进学生探究思维的完整性,同时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合作”探究意思。以往组织课堂讨论,主题不明确,时间不充分,气氛不和谐,形式走过场多,讨论探究效果很不理想,这是探究式课堂教学一定要注意的。不要所有问题都拿来讨论,使合作流于形式。一般问题学生均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解决。比如,开始先给学生几分钟时间,简要表述各自探究中的问题,要求学生不重复、不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合作探究的形式教师可根据探究问题需要确定。
(1)简单的可生生合作探究。即让同桌学生发挥各自的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然后四人小组再交流一下相互探讨的结果;
(2)稍复杂的可小组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所以小组组合要合理搭配可以是四个、六个人,最多不超过八人,明确分工,使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
(3)是答辩式探究。即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切不可搞成问答或对话形式,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要避免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合作探究能促进学生思想情感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民主和谐气氛,养成良好个性品质。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干什么?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巡视指导工作,不断点拨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
综上所述,探究教学一定要科学,科学探究是一种精神,它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教师要想尽一切方法调动学生探求新知识的积极性,而不是被动地吸收知识,这样就体现了新课程的探究精神。我们不宜说某节课是科学探究课,某节不是;也不宜说某个教学活动是,某个不是。科学探究要渗透到全部教学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