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食物过敏预防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qi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物过敏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疾病.婴儿期食物过敏是过敏自然进程的第一步,随着年龄增长,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异位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将会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突出问题.因此,出生后早期有针对性地对食物过敏进行预防和治疗,不仅可以减轻食物过敏的困扰,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发病风险.现对儿童食物过敏的预防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新生儿肝炎是由感染、肝内胆管发育障碍和遗传性代谢缺陷等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血清胆红素增高、肝脏肿大及功能异常为特征的疾病.在我国,以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引起者较多见[1].CMV肝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特异性免疫和细胞因子有关[2-4].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
期刊
目的 分析健康初产妇妊娠20周前甲状腺功能的变化,建立妊娠20周前孕周特异的甲状腺功能参考范嗣,探讨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病情况。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产科门诊行产前检查的1605例单胎健康初产妇和200例同期行妊娠前检查的健康非妊娠妇女进行研究,其中1243例排除甲状腺疾病高危因素的初产妇作为制定正常参考范围的“标准人群”。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
期刊
目的 探讨妊娠早期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增厚胎儿的妊娠结局.方法 以相同顶臀径胎儿的NT值的第95百分位数作为NT增厚的标准,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前诊断为妊娠早期单胎胎儿NT增厚的孕妇行回顾性随访.随访内容主要包括产前检查情况及新生儿出生后健康状况,新生儿随访至出生后至少3个月.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分析不同NT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 pulmonary surfactant,PS)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MAS)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53例MAS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分为常频通气组23例,高频通气组18例,高频通气+PS组12例.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比较
近日,根据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版编委会通知,《中华围产医学杂志》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即第6版)之临床医学/特种医学类的核心期刊。
期刊
患者24岁,剖宫产术后6d,因腹胀伴发热5d于2010年4月6日入院.患者于2010年3月29日因"妊娠36+1周,胎膜早破"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入院后查血常规:WBC 10.5×109/L,中性粒细胞85.4%,空腹血糖7.3 mmol/L,给予青霉素抗感染治疗.入院次日因患者体温达39.0℃,胎心率170~190次/min,考虑"羊膜腔感染,胎儿窘迫"行剖宫产,顺利娩出一活女婴,体重2400
期刊
国内对母婴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已经研究了20多年,但缺乏产科、儿科的合作,长期处于学科分割状态,不能对母婴CMV感染做出系统评价,因此也难以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为此,首都儿科研究所、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和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于2004年11月至2008年3月开展了“北京地区母婴CMV感染状况调查”的多中心队列研究,调查了北京地区孕妇、胎儿、新生
期刊
妊娠是一种自然同种半异体移植现象,其成功有赖于母体妊娠免疫耐受,而母胎耐受的建立和维持涉及到多种机制的参与.比较经典的有母胎界面的机械作用:首先,绒毛中的血管壁、绒毛间隙、基底膜和绒毛上皮细胞共同构成母胎机械性屏障.另外,胎盘滋养细胞表面的唾液黏蛋白能遮盖滋养层细胞表面的组织相容性抗原,且这层黏多糖和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都带负电荷,互相排斥.还有就是多因素作用的免疫屏障,比如妊娠早期胎儿滋养层细胞Ⅰ
期刊
双胎妊娠胎儿畸形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胎妊娠.既往对于双胎妊娠合并一胎畸形的情况,多采用终止妊娠或期待疗法,前者以牺牲正常胎儿为代价,后者常因畸形胎儿导致羊水过多、流产、早产及其他妊娠并发症,使妊娠无法继续.双胎妊娠中一胎畸形而另一胎正常时,产科处理较为复杂,需要综合考虑畸形的类型、畸形胎儿及正常胎儿的预后情况来提供咨询建议。
期刊
难产是剖宫产的常见手术指征之一,约占初次剖宫产手术指征的1/3[1].近年来全球的剖宫产率呈升高趋势.美国1970年至2007年剖宫产率从5%上升到31%[2].《柳叶刀》杂志2010年的1篇调查报道显示,亚洲9个国家的平均剖宫产率为27.3%,最低为14.7%,中国的剖宫产率最高,达到46.2%[3]。
期刊